《轨道交通配件公司经营管理制度【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交通配件公司经营管理制度【参考】.docx(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轨道交通配件公司经营管理制度轨道交通配件公司经营管理制度目录第一章 经营管理制度3一、 企业的质量管理3二、 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8三、 国际市场营销策略11四、 国际市场营销概述14五、 服务市场营销策略分析19六、 服务营销概述23七、 资本金制度25八、 资金成本28九、 利润的构成与计算30第二章 公司简介37一、 公司基本信息37二、 公司简介37第三章 项目概况39一、 项目概述39二、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40三、 资金筹措方案40四、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41五、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41第四章 法人治理42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42二、 董事45三、 高级管理人员50四
2、、 监事52第五章 SWOT分析说明54一、 优势分析(S)54二、 劣势分析(W)56三、 机会分析(O)56四、 威胁分析(T)58第六章 项目风险分析63一、 项目风险分析63二、 项目风险对策65第一章 经营管理制度一、 企业的质量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管理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经济越来越趋向一体化,市场竞争也逐步变得更加激烈。在激烈的贸易竞争中,产品的质量日渐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产品的质量越来越被关注,而质量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企业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节将围绕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进行必要的讨论。(一)质量的概念质量是指一种产品或
3、服务持续地满足顾客某种需要的能力。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方面,质量既可以是实体产品的质量,也可以是某种服务的质量,因此它既可以体现在结果上,也可以体现在形成和实现的整个过程中。第二方面,质量不仅存在于工业,也存在于服务业,它存在于各行各业中。第三方面,产品或服务必须要能够满足顾客的某种需要,可以是明确规定的需要,也可以是某种隐含的需要,同时它不能损害社会及其他人的利益。(二)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随着产业革命的兴起而逐步发展,并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历史上,质量管理的发展先后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由此可以看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人
4、们通过长期的质量管理实践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结晶,它是管理科学、生产技术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因此,它既是一种管理科学哲理,又是实现企业质量目标的科学途径。1、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企业全体职工以及各个部门同心协力,综合运用管理技术、生产技术和科学统计方法,建立一整套质量管理工作体系,经济地开发、研制、生产和销售满足用户需要的高质量的产品的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它包含了以下基本观念:第一,用户至上。用户至上,就是要树立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服务的思想。为用户服务就是要使产品或服务尽量满足用户的要求,产品质量的好坏,最终应以用户的满意程度为标准。第二,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
5、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第三,一切用数据说话。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一切用数据说话,就是要求在质量管理工作中有科学的作风,深入实际掌握客观准确的情况,要对问题进行定量分析,要掌握质量的变化规律,以便采取真正有效的措施解决质量问题。全面质量管理中广泛地采用各种统计方法和工具来进行产品设计、分析事故原因、控制工艺过程和检验产品质量,以实现对产品质量的控制。第四,持续改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要满足顾客的这种要求,企业就必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改进产品质量。2、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点第一,全面质量。全面质量是指用全面的方法管理全面的质量。全面的方法包括: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健全的规
6、章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产品质量进行数据分析,观察生产过程的稳定状态,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变化,进行各阶段的质量控制;运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对质量信息进行处理等。全面的质量是指产品质量、生产质量、工作质量等。总之,依靠全面的方法找出问题,查明原因,采取对策,通过提高、改善工作质量来控制生产质量,通过控制生产质量来控制产品质量。第二,全过程。全面质量管理认为,产品的质量决定于设计质量、制造质量和使用质量。因此,必须在市场调研、产品的选型、研究试验、设计、原料采购、制造、检验、储运、销售、安装、调试、使用和维修等各个环节把好质量关。第三,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
7、就是要求企业的全体人员都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来。只有真正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树立质量意识,形成一个保证质量的工作体系,并由质量教育、组织、责任制、基层活动小组(QC小组)等活动来予以落实。在这个体系中,领导(尤其是最高决策层的领导)的重视非常重要。(三)ISO9000系列标准对于质量问题,由于分析角度、理论依据的不同,各国在有关质量的细节性的规定上有很大的差异,而且这些差异严重阻碍了贸易的进行。因此,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在多年努力协调的基础上,总结了各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经验,经各国质量管理专家近年的努力工作,于1986年6月15日正式发布了IS
8、O9402质量:术语标准,1987年3月正式发布了ISO9000ISO9004系列标准(以下简称ISO9000系列标准)。这些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内容: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选择和使用指南;ISO9001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2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3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合格证模式;ISO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的指南。(四)质量成本控制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涉及一个经济性原则,而且ISO9000系列标准中也明确指出“用财务项目来衡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是重要的。有效的质量体系对企业的盈利和
9、亏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还必须关注质量成本,做好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指的是为确保满意的质量而引起的费用及没达到满意质量而造成的损失。它包括外部活动质量成本和内部活动质量成本。其中,外部活动质量成本是指按合同要求,为向顾客提供所需要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包括特殊的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证实试验和评定的费用。而内部活动质量成本是指为达到和保持所规定的质量水平所支付的费用和因质量问题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等。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任务就是找出各种有关的质量成本因素,并对其进行预测、计划、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使其保持在一个
10、最佳点,以达到质量和成本的最佳匹配,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二、 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企业能否快速生产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将决定该企业在市场上的生存空间的大小。因此,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生产出市场最为需要的产品,将是一个企业思考的重点问题之一。尤其在生产型企业中,提高生产效率又是重中之重。所以,本节内容将主要探讨有关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系列方法。(一)改善人机作业效率企业要提高生产效率,首要任务就是要改善人机作业效率,即提高人和机器的工作效率。1、提高人的工作效率要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就必须采取措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并不断鼓励他们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相应
11、管理能力,同时要求他们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杜绝安全和质量事故的发生。其主要方法有;第一,建立正确的报酬方案,激发员工积极性。第二,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一方面,创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并不断提出改进措施和一些新的想法等。另一方面,切实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尤其工作环境中的温度、湿度、通风、照明、噪声等物理因素。因为它们将直接影响工人的工作情绪和工作状态,从而影响到工人在生产率、产出品的质量和事故上的工作绩效。2、提高机器的作业效率要提高机器的作业效率,就必须及时采购新设备,满足生产需要;同时,还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设备的加工能力;最后,一定要做好设备的日常维
12、护和保养工作,减少故障停机时间。(二)实现流程效率最大化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之二,就是要实现流程效率最大化。所谓流程效率最大化,就是要保证流程设计合理,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和空闲时间。因此,流程效率最大化的基本思路就是:对原有流程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其进行优化,从而减少重复劳动和时间浪费。其具体实施步骤一般有以下几步:第一步,树立标准。这一步的主要工作是,对本企业的流程提出一个新的标准,即期望它达到一个什么标准。并在同行业或者本企业内其他生产部门,找到一个可以参照的模仿对象。然后进行量化,确立该企业该生产部门的具体流程标准。第二步,充分准备。该阶段要做的工作就是
13、让管理者和员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心理上的决心要坚定,以及现实中的条件,如技术、知识、设备等,检查它们是否跟得上新的流程标准的要求,若不然,就应当加强培训学习以及更换新的设备等。第三步,具体实施。在实施阶段,一定要全盘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分阶段实施。既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也不能有始无终而中途放弃,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实行计划。第四步,检测修正。对新的流程建立考核标准,看它是否比原来更具效率,并以此为依据不断对其进行修正和调整,直到效率最大化为止。(三)提高生产系统效率企业要提高生产效率,非常关键的一点,还在于提高整个生产系统的效率。要提高整个生产系统的效率,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
14、实现:1、提高现有生产系统的效率所谓提高现有生产系统的效率,最主要就是在现有生产系统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并运用一些科学的管理方法去实现目的。其方法主要有:重新设计工作,进行动作研究,实行工作抽样,以及加强现场管理和建立工时标准进行作业测定等。2、配合现代管理技术,引进先进生产系统目前,先进的现代管理技术如准时生产、敏捷制造等。要实现其生产效率,还得具备相应的生产系统条件。因此,为了提高和改进生产效率,有必要跟随时代的潮流,适时地引进一些先进生产系统和管理技巧。例如,可引进准时生产系统,使自己的企业能够满足准时生产的条件,这样也就无形中提高了原有的生产效率。三、 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如何运用各种促销策
15、略来进行销售,是我们需要不断认真学习研究的课题,企业的决策层要意识到学习国际营销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本地营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融入本地社会,才能成功实现国际市场营销。1、产品策略(1)产品延伸策略。产品延伸策略是对产品不作改动,将其直接引入国际市场。优点是可以获得规模效益,不需要额外的研制费用,不需要添置新的设备和工具,投资少、收效好。(2)产品调整策略。产品调整策略是指因外国市场的某些因素而对外销产品进行改进,否则就无法进入其市场。产品调整策略包括几个方面:功能调整;外观调整;包装调整;品牌、标签及商标调整;服务调整等。(3)产品创新策略。开发新产品以满足国外目标市场的需要。优点是产品
16、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强,能够大大提高消费者的吸引力,快速进入国际市场。成本最高、风险最大的一种。2、定价策略(1)国际市场的产品价格构成。由于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产品价格会随分销渠道、关税、运输、保险费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产品出口到国外的价格会高于国内价格。高出费用主要有:关税、运费、保险费、中间商利润等。(2)交货数量。根据成交数量的大小,合理使用价格折扣,使价格更加适应竞争和促销的需要。(3)交货时间。交货期对定价的影响表现为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的差异。(4)选择货币。要正确选择计价货币,国际贸易交易周期较长,外汇汇率波动较大。因此在进口时,尽量选择“软币”,出口时最好采用“硬币”,且最好选择
17、可兑换货币。3、渠道策略选择和建立分销渠道是国际市场营销中很重要、很困难的环节之一,由于各国环境差异很大,选择分销渠道也会不同。窄渠道策略,是指在国际市场上给客户在一定期限内独家销售特定产品或服务权力的渠道策略。包括独家包销和独家代理两种形式。宽渠道策略,是指从事国际市场营销的企业选用尽可能多的中间商,使中间商之间形成竞争,有利于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长渠道策略,由于受国际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分销渠道比国内分销渠道要长。短渠道战略,资金实力雄厚的中间商可以建立自己的直销网络,让利给消费者,降低产品价格,增强产品的竞争力。4、促销策略同国内市场促销一样,通过广告宣传、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等手段
18、。(1)国际促销广告。国际促销广告是国际市场产品促销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国际广告要比国内广告决策难得多。在决定国际广告时,要多考虑以下因素对其影响:语言文化差异;风俗习惯差异;教育水平差异;政府法规差异;广告成本差异。(2)人员推销。人员推销主要包括推销人员的招聘、培训和激励等。推销人员必须首先要了解产品,还要有从事国际市场营销的能力。销售企业对销售人员应该进行语言、商务礼仪及目标国或地区的文化、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培训。对不同业绩的推销员给予不同的奖励,激发他们的行动力。奖励分为:工资嘉奖、佣金制等。(3)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工作的重点不是直接推销产品,而是树立良好的品牌和企业形象。公共关系
19、战略包括与政府、当地名人、社团、工会及各界人士等的公共关系。为企业在目标国或地区树立良好形象。四、 国际市场营销概述1、国际市场营销的定义国际市场营销是指商品和劳务流入一个以上国家的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过程。国际市场营销是企业通过计划,定价促销和引导,创造产品和价值并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换,以满足多国消费者的需要来取得利润的活动。2、国际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的关系国际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基础市场营销学并无多大差异。二者的主要区别是:(1)市场营销环境不同。国内营销是在企业熟悉的营销环境中开展的,国际市场营销则要在一国以上的不熟悉的营销环境中开展,同时受国内外营销环境影响,可见,国际市场营销所
20、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2)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有区别。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受到各国环境的影响,使营销组合策略复杂得多,难度也比较大。a.在产品策略方面,国际市场营销面临产品标准化与差异化策略的选择。b.在定价策略方面,国际市场定价不仅要考虑成本、运输费、关税、外汇汇率、保险费等。还要考虑不同国家市场需求及竞争状况,考虑各国政府对价格调控的法规。c.在分销渠道方面,由于各国营销环境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分销系统与分销渠道,各国的分销机构的形式、规模不同,从而增加了管理的难度。d.在促销策略方面,由于各国文化、政治法律、语言、媒体、生产成本等不同,使企业在选择促销策略的时候更复杂。(3)国际营销战略及营
21、销管理过程更复杂。由于各国营销环境差异大,各国消费者需求又存在巨大差别,制订国际营销战略计划及进行营销管理,既要考虑国际市场需求,又要考虑企业决策部门对计划和控制承担的责任应当达到什么程度等问题。3、国际市场营销类型一个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由于营销目标、实力以及营销经验不同,国际营销开展的程度也不同,为此可以把国际市场营销分为以下四个类型:(1)被动的国际市场营销这类企业的目标市场在国内,内部未设专门的出口机构,也不主动面向国际市场,只是在国外企业或本国外贸企业需要订货时,产品才考虑进入国际市场。其产品虽进入国际市场,但显然是被动而非主动出击,属于最低层次的国际市场营销。(2)偶然的国际市场营销
22、。这类企业的目标市场仍然在国内,一般也不设立对外出口的机构,但在某一特殊情况下却主动面向国际市场。主要是因为某一时期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竞争激烈或因其他原因,一次性外销产品,视国外市场为短期销售地。当国内供求及竞争趋于缓和时,又转向国内,生产本国市场所需要的产品。(3)固定的国际市场营销。这类目标市场既有国内市场,也有国际市场,一般成立专门的出口机构,甚至在国外成立分销机构。在不放弃国内市场的前提下,制定国际市场营销战略,专门销售国外消费者所需的产品,针对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参与国际竞争,企图在市场上建立持久的市场地位。(4)完全的国际市场营销。完全把国际市场作为目标市场
23、,甚至把本国市场视为国际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一般在本国设立公司总部,在世界各国发展参股比例不等的子公司,并在这些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产品、资源在国际市场流通,依靠国际市场获得利润。以上四个类型,反映了国际市场营销的历史进程,其中前两种类型属于国际市场营销的初级形式,后两种类型则属于国际市场营销的高级形式。由于各个企业处于国际市场营销发展的不同阶段,因而据此来确定自己的营销策略,以便达到预期的目标。4、开展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要意义(1)加速经济建设。世界各国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拥有本国经济所需要的一切资源,更不可能拥有发展需要的所有先进技
24、术。要加速发展本国经济,就需要积极开展国际市场营销,将国内产品打入国际市场,顺利实现产品价值并获得更多盈利,通过出口创汇,引进先进、科学的技术和设备,加速本国的经济发展。(2)扩大产品销售。积极开展国际市场营销,为企业开拓营销领域,可以寻求更广泛的市场,扩大企业的产品销售:一是通过销售获得更大的利润回报;二是通过扩大销售来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降低产品单位成本,获得规模效益。(3)规避经营风险。积极开展国际市场营销可以在本国经济不景气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寻求有利的市场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开国内市场饱和与竞争过度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同时,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开展多国的市场营销,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有
25、利的市场机会,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4)加速企业成长。积极开展国际市场营销,使企业投身到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去,可以磨炼企业的生产、发展能力,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加速企业成长壮大。五、 服务市场营销策略分析随着开放程度的扩大,服务营销面临的冲击将更严重。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战略调整,采取相应的对策,以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1、优质服务战略要做好服务营销工作,服务企业必须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只有优质的服务才能吸引顾客,才能激活我们的市场。通常通过商品介绍服务,订购服务,加工服务,送货服务,维修服务,咨询与信息服务以及日常便民服务项目促销活动等。这些项目的开展不仅可以增加每日的客流量
26、,促进商品的销售,还能使服务企业在其服务的社区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国内服务企业还应根据自身定位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到与国际卖场接轨,尤其是服务理念、服务标准、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服务时限的接轨,要努力做到“全程服务”,要把服务做精,做细,做到点上,做完销售前、中、后的全过程。2、顾客满意战略顾客满意战略的指导思想是: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顾客满意为方针,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按顾客的观点来考虑和分析顾客的需求。如何才能让顾客满意,就要做到如下标准:站在顾客立场上而不是站在自己本身的立场上去销售产品;不断完善系统服务,优化环境,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感到安全、舒适和便利;重视顾客的意见,顾客参与和顾客管理
27、;千方百计留住老顾客,挖掘新顾客,并尽可能实现相关销售和推荐销售等。3、服务营销组合战略(1)服务产品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必然要求服务者对消费者的服务不断创新,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因此,通过下列途径加强服务产品的创新:一是创造服务需求。创造需求是要求激发顾客的需求与购买动因,用创新的眼光去审视与分析顾客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等。二是开发服务新产品。服务产品的各个方面以便利顾客为原则,及时研究顾客购买后的感受,调整企业的经营目标,开发出顾客最需要的新产品,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满意,最终培育顾客对服务的高度忠诚。三是追踪顾客不满。那些积极寻求现在
28、和潜在顾客反馈信息的公司,发现他们与消费者的密切接触能够为其提供巨大数量的市场信息,并使其增加利润。给公司打进电话来的消费者所提供的不仅仅是抱怨,还有忠告和信息,为其改善服务产品质量和开发服务新产品提供重要来源,(2)服务品牌策略。当今世界已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已成为企业进入市场的“敲门砖”,甚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强弱的标志。菲利浦科特勒在其营销管理一书中将品牌定义为:“品牌就是一种名称、术语、标志、符号或者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3)促销策略。针对目标市场对服务的特殊需求和偏好,服务企
29、业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分销与促销策略。除了一般的特价销售、折价销售、会员制销售以及广告的宣传,还需要富有创意的公关促销活动。(4)沟通策略。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沟通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意义。沟通是无时无刻的,沟通也是一种全方位的价值创造过程。在我们的沟通中存在着四个层次的潜在难题,即语言、非语言行为、价值观和思维过程的差异。作为服务企业的员工,在每天所接触的事物与环境的发展中,应努力塑造自己的特点一一会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的个性,做好服务沟通工作,不仅是语言和行为上的沟通,更重要的是取得价值观的有效沟通,为我们服务企业带来巨大的消费群体。(5)价格策略。价格是零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对服务企业
30、来讲要比普通商店价格低。只有服务企业价格低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6)人员管理策略。一个企业要有良好的形象,就需要一个良好的团队。为此对于我们的服务企业就需要有效的人员管理。建立适合服务企业发展的企业管理模式,然后制定人力管理原则。(7)有形展示策略。由于服务的不可感知性,不能实现自我展示,它必须借助一系列的有形证据才能向顾客传递相关信息,顾客才能据此对服务的效用和质量作出评价和判断。有形展示是服务营销的重要特质,它包括两个要素:一是信息沟通;二是营销环境。a信息沟通。当今社会是充满信息的社会。为此服务企业就要进行信息发布、广告宣传、咨询等沟通,从而促进顾客的购买欲望与行为。通过这种有形展示、无
31、形服务的行为方式,及时、广泛地将自身的信息传递给顾客。b营销环境。任何一个企业的市场营销都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并受这些环境的制约。服务企业营销环境是外部和内部营销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由于外部环境是企业不可控因素,因此,作为服务营销的营销组织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对内部环境可不断改善,从视角上给顾客带来良好印象。六、 服务营销概述1、服务的含义菲利普科特勒把服务定义为“一方提供给另一方的不可感知且不导致任何所有权转移的活动或利益”。美国市场营销学会将其定义为“主要为不可感知,却使欲望获得满足的活动,而这种活动并不需要与其他的产品或服务的出售联系在一起。生产服务时可能会或不会利用实
32、物,而且即使需要借助某些实物协助生产服务,这些实物的所有权将不涉及转移的问题”。2、服务的特征与有形产品相比,服务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无形性和不可感知性。顾客很难感知和判断其质量和效果。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层次来理解:首先,服务的很多元素看不见,摸不着,无形无质;其次,顾客在购买服务之前,往往不能肯定他能得到什么样的服务。因为大多数服务都非常抽象,很难描述;再次,顾客在接受服务后通常很难察觉或立即感受到服务的利益,也难以对服务的质量作出客观的评价。当然,服务的不可感知性也不是绝对的,“不可感知性”亦非所有的服务产品都完完全全是不可感知的,它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视角将服务产品同有形的消费品或工业
33、品区分开来。(2)不可储存性。产品是有形的,可以储存,而且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服务则无法储存。理发、外科手术、酒店住宿、旅游、现场文艺晚会以及其他任何服务,都无法在某一年生产并储存,然后在下一年进行销售或消费。(3)不可分离性。有形的工业品或消费品在从生产、流通到最终消费的过程中,往往要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生产和消费过程具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而服务则与之不同,它具有不可分离性的特点,即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也就是说服务人员向顾客提供服务时,也正是顾客消费服务的时刻,二者在时间上不可分离。服务的这一特性表明,顾客只有而且必须加入到服务的生产过程才能最终消费到服务。(4)差异性。差异性是
34、指服务无法像有形产品那样实现标准化,每次服务带给顾客的效用、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都可能存在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由于服务人员的原因,如心理状态、服务技能、努力程度等,即使同一服务人员提供的服务在质量上也可能会有差异。第二,由于顾客的原因,如知识水平、爱好等,也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第三,由于服务人员与顾客间相互作用的原因,在服务的不同次数的购买和消费过程中,即使是同一服务人员向同一顾客提供的服务也可能会存在差异。七、 资本金制度1、资本金的概述资本金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注册资金总额。因此,资本金就是注册资本。资本金的确定可分为实收资本制和授权资本制。实收资本制即要求在公司
35、成立时确定资本金总额,并一次性缴人其出资额。授权资本制即在公司成立时,虽然也要确定资本金总额,但不要求投资者一次性缴付其全部出资额,而只要缴纳了第一期出资额,公司就可成立,没有缴纳的部分则要委托董事会在成立后进行筹资。资本金按照投资主体不同,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等。2、资本金制度的内容资本金制度是指国家围绕资本金的筹集、管理以及所有者权利等方面所制定的法律规范。(1)资本金筹集制度。资本金筹集制度主要涉及筹资方式、筹资期限、无形资产出资限额、验资及出资证明、出资违约及其责任等内容。资方式。企业筹集资本金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吸收货币资金的投资,也可以吸收实物、
36、无形资产等形式的投资;企业还可以发行股票筹集资本金。筹资期限。企业的资本金可以一次或分期筹集,如采用一次性筹集的,从营业执照签发之日到6个月内筹足;分期筹集的,最长期限不超过3年,其中第一次筹集的资金不得低于投资者认缴出资的15%,并在其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3个月内缴清。吸收无形资产出资限额。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允许企业用无形资产进行投资。但在同时,为了防止因企业无形资产在全部投资中占的比例太大,致使货币资金和实物投资太少,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和发展,对吸收无形资产投资一般加以一定限制。规定企业吸收的无形资产投资(不包括土地使用权)一般不超过注册资本的20%。验资和出资证明。企业筹集的资本金,需聘请
37、在我国注册的注册会计师进行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由企业据以发给投资人出资证明书。现金出资以实物现金额进行确认。实物投资、无形资产投资的应按合同、协议或评估确认的价值作为投资入账价值。投资者在出资中的违约及其责任。如果投资者未能按照合同、协议和公司章程的约定,按时、足额出资,即为投资者违约。发生投资一方违约,企业和投资者可以按合同、协议章程规定,依法律程序要求违约方支付延期出资的利息和赔偿损失;一旦投资各方均违约或外资企业未按规定出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处罚。(2)资本金管理制度。企业组织形式不同,资本金管理的要求也不一样,主要包括:资本保全制度。它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取得盈利,以保
38、证资本的保值增值。如果企业发生亏损,则必须用企业以前年度留用的利润予以弥补,如果以前年度利润不足以弥补的,则须由以后年度的利润予以弥补。投资者的权利与责任。它要求明确投资者的权利和责任,要求投资者必须按比例出资,并分享企业利润和分担风险及亏损,体现出资者的自负盈亏观念。八、 资金成本1、资金成本的概念和作用企业由各种来源筹集到的资金不能无偿使用,而要付出代价,资金成本就是企业取得和使用资金而支付的各种费用。资金成本包括资金占用费和资金筹集费两部分。资金占用费是指占用资金支付的费用,如:股票的股利、银行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资金筹集费是指在筹资过程中发生的信托金融机构代理发行股票、债券的注册费和
39、代办费,向银行支付的手续费等。筹集费与占用费不同,它通常是在筹措资金时一次支付的,在用资过程不再发生。2、资金成本的计算资金成本一般用相对数表示,即资金成本率。采用某一种筹资方式的筹资成本称为个别资金成本;采用多渠道、多种方式来筹集资金的筹资成本称为综合资金成本。个别资金成本主要包括债券成本、银行借款成本、优先股成本、普通股成本和留存收益成本,前两者可统称负债资金成本,后三者统称权益资金成本。(1)债券成本。企业发行债券需要支付一定的印刷费、手续费及有关的筹资费用。筹资费用的发生使企业实际取得的资金少于票面额,即债券发行总额减筹资费用为筹资净额。债券成本中的利息在税前支付,具有减税利益。(2)
40、银行借款成本。使用银行借款支付的资金使用费是利息,根据规定,利息是计入财务费用抵减利润的,企业实际少缴一部分所得税。银行借款成本的计算基本与债券成本一致。(3)优先股成本。企业发行优先股,既要支付筹资费用,又要定期支付股利。但它与债券不同,股利在税后支付,且没有固定的到期日。(4)普通股成本。普通股股利率不固定,根据每年公司盈利情况决定。(5)留存收益成本。一般企业都不会把全部收益以股利形式分给股东,所以,留存收益是企业资金的一种重要来源。留存收益成本与普通股成本基本相同,但不考虑筹资费用。(6)综合资本成本。企业可以从多种渠道、用多种方式来筹集资金,而各种方式的筹资成本是不一样的。它一般是以
41、各种资金所占的比重为权数,对各种资金的成本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来,所以又称为加权平均的资金成本。九、 利润的构成与计算利润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等取得的净收益1、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企业利润总额的主要组成部分。销售收入是企业销售产品,提供工业性劳务时取得的收入。销售退回、销售折让是指由于供货企业的原因,买方将产品退回企业或要求折价处理。销售税金是指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应负担的税金,包括消费税、资源税、城乡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等。2、投资净收益投资净收益是投资收益与投资损失的差额。(1)投资收益包括对外投资分得的利润、股利和债券利息,投资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转让取得款项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以及按照权益法记
42、账的股票投资、其他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增加的净资产中所拥有的数额等。(2)投资损失包括对外投资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转让取得款项少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以及按照权益法记账的股票投资、其他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减少的净资产中所分担的数额等。3、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支净额是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的差额。(1)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无形资产净收益、罚款净收入等。(2)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处置无形资产净损失、债务重组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应当分别核算,并
43、在利润表中分列项目反映。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还应当按照具体收入和支出设置明细项目,进行明细核算。4、利润分配利润分配是指企业利润在国家、投资者、企业之间的分配。企业的利润总额应依法缴纳所得税,税后利润在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后,按投资协议、合同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在投资者之间进行分配。(1)利润总额的调整。为了使经营亏损的弥补落到实处,企业利润应作相应调整,并以调整后的利润作为缴纳所得税的依据。对利润总额的调整有三方面: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剔除投资收益中已缴纳所得税的项目;剔除只需要按规定补交所得税的项目。亏损弥补的具体做法是:企业发生的年度亏损,用下一年的税前利润弥补,下一年度税
44、前利润不足弥补的可以在五年内连续弥补,五年内不足弥补的用税后利润或盈余公积金弥补。(2)利润分配顺序。利润分配既体现了资本的保值、增值,保护了投资者的权益和收益,又保护了企业的自主权和自我发展,同时还保护了国家的所得利益。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一般按照下列顺序分配:弥补被没收的财产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金;弥补企业以前年度的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公益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可以并入本年度向投资者分配。上述利润分配顺序中要补充说明的是:企业以前年度的亏损,如不能在五年之内弥补,就只能以税后利润先行弥补,以前年度损失未弥补之前,企业不得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
45、法定盈余公积金的提取,体现了企业的资本保全制度,它可用来弥补企业亏损或转增资本金,企业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一般不得低于注册资金的25%.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按出资比例分配。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股份制企业将成为今后我国企业发展的趋势。股份有限公司在进行上述前四项分配以后,按照下列顺序分配:支付优先股股利;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按照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议提取和使用;支付普通股股利。上述利润分配顺序中要补充说明的是:公司当年无利润时,不得分配股利,但企业为维护股票信誉,在用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后,经股东会特别决议,可以按照不超过股票面值6%的比率用盈余公积金分配股利。但分配股利后,企业法定盈余
46、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金的25%。(3)利润分配的控制。控制分配顺序。利润分配顺序对于利润分配额有着直接的影响,它涉及企业与国家、企业自身与企业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因此,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应该严格按国家财务制度中的规定顺序,计算上缴、分配与留存。控制法定分配项目。法定分配项目是国家明确规定分配对象与分配数量的利润分配项目,对于这些项目的控制,要求是“正确,及时、足额”。控制企业自行分配项目。企业自行分配项目主要是对投资者的项目。从总体上,企业自行进行的利润分配,必须正确处理好企业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既要进行企业积累,又要满足投资者的需要。(4)利润分配策略。企业在确定利润分配策略时,应综
47、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得失,从优选择。在财务管理实践中,企业经常采用的利润分配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剩余策略。所谓剩余策略是指企业较多地考虑将净利润用于增加投资者权益,只有当增加的资本额达到预定的目标资金结构,才将剩余的利润用于向投资者分配。这种策略主要是考虑未来投资机会的影响,即当企业面临良好的投资机会时,在目标资金结构的约束下,最大限度地使用留存收益来满足投资方案所需的自有资金数额。固定股利策略。采用固定股利策略要求公司在较长时期内都将分期支付固定的股利额,股利不随经营状况的变化而变动,除非公司预期未来收益将会有显著的、不可逆转的增长而提高股利发放额。采用这种策略的大多数属于收益比较稳定或正处于成长期、信誉一般的公司。固定股利比例策略。采用固定股利比例策略,要求公司每年按固定的股利支付比例从净利润中支付股利。由于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年度间是经常变动的,因此每年的股利也应随着公司收益的变动而变动,保持股利与利润间的一定比例关系,体现风险投资与风险收益的对等,其不足之处在于不利于股票价格的稳定与上涨。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策略。采用这种策略要求企业每年按一定的数额向股东支付正常股利,当企业年景好、盈利有较大幅度增加时,再根据实际需要,向股东临时发放一些额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