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料项目风险管理措施_参考.docx





《颜料项目风险管理措施_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颜料项目风险管理措施_参考.docx(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颜料项目风险管理措施颜料项目风险管理措施x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一、 政府4二、 巨灾证券化4三、 巨灾的定义及特点6四、 巨灾风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8五、 巨灾风险保险与再保险9六、 客观风险源11七、 主观风险源14八、 风险清单是指一些由专业人员设计好的标准的表格和问卷,上面非常全面地列出了一个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这些清单都很长,因为它们试图将所有可能的损失暴露全部囊括在内,清单中的项目包括修理或重置资产的成本,伴随资产损毁的收入损失以及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等。使用者对照清单上的每一项都要回答:“我们公司会面临这样的风险吗?”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风险管理者逐渐构建出本公司的风险
2、框架。15九、 在运用风险清单的过程中,还需要配合以其他辅助方法作为补充,才能识别出风险清单中没有包括的一个企业的特殊风险。风险识别的辅助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财务报表分析法、流程图法、事故树法、现场检查法和风险形势估计法等。在实践中,这些方法也都不是面面俱到,各种方法是相互补充的。17十、 项目基本情况27十一、 产业环境分析33十二、 有机颜料行业发展趋势35十三、 必要性分析38十四、 投资方案分析38建设投资估算表4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41流动资金估算表4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4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45十五、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4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47综合总成本费用
3、估算表4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5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5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54一、 政府还有一种观点坚持认为,应该依靠政府来对付巨灾风险。这种方法在现实中也很常见,即便在美国这样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国家,洪水、地震等许多巨灾风险的应对也主要是由政府来完成的。首先,应对巨灾风险,常常要涉及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之间的转移。而由政府来完成这个工作,往往是成本最低的。其次,单纯依靠市场中的商业保险这种形式没有办法完全解决巨灾风险所带来的挑战。市场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政府可能就会有所作为。在政府干预的方式选择上,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有许多可喜的进展。比如,美国许多州都开始建立自己的州基金来应对巨灾风险
4、,如夏威夷飓风救助基金、佛罗里达风灾害基金、加利福尼亚地震保障等。二、 巨灾证券化巨灾证券化是目前保险业界转移巨灾风险最常使用的一种办法。证券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巨灾衍生产品,包括巨灾期货、巨灾期权等,另一种是巨灾债券。芝加哥交易所于1992年推出巨灾期货,1994年又推出了巨灾期权。从理论上说,巨灾衍生产品并不太容易被单个市场参与者所控制,因此它的道德风险以及逆选择问题相对要小一些,同时它还具有较低的交易成本以及能够更好地控制整体风险等优点。但是它推出后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在芝加哥交易所的交易量一直不高。究其原因,是因为巨灾衍生产品存在着一个致命缺点:巨灾衍生证券是基于整个行业的损失,而
5、不是某个具体保险人的损失,因此它天生就具有一个基差风险。为了克服这个问题,CBOE也推出了一些基于某些地区的巨灾衍生产品,也就是说,这些产品是以某个地区,如佛罗里达州的损失为标的物的。但实际效果仍然不佳。这类产品的基差风险并不高,它基本上可以有效地规避掉很大一部分巨灾风险,但为什么这类产品仍然在市场上表现不佳呢?可能的解释包括: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再保险的价格相对下降,这就使得再保险相对于巨灾衍生产品更有价格优势,从而使人们更倾向于去进行再保险,同时巨灾衍生产品在会计上要求使用的是法定会计准则,这也会对它的应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一种巨灾证券化的方式是巨灾债券。巨灾债券的收益率也是取决于巨
6、灾是否发生。如果没有发生,它的收益率往往就会很高。比如USAA的巨灾债券所承诺的收益率在1997年比LIBOR(伦敦同业拆借利率)要高576个点,1998年要高416个点。相对于巨灾衍生产品而言,巨灾债券的应用要更为广泛一些。据统计,从1995年到2000年,大约有40余种巨灾债券被发行。关于巨灾债券为什么会流行,许多经济学家把它归结于与其他方式相比,债券融资可以获得更多的税收优惠。而且,代理成本相对也要小一些。同时,巨灾债券的应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带来了竞争的压力,可以促使再保险费的降低。三、 巨灾的定义及特点(一)巨灾的界定巨灾通常是指洪水、地震、飓风、火灾、暴风雨等破坏力强大
7、的自然灾害即狭义的巨灾概念。2001年的“9.11”事件,更将“恐怖主义巨灾”这一新名词摆在了人类面前。此外,巨灾还包括航空、航海、宇航业等的重大事故。美国保险业界对巨灾有如下的定义:造成超过500万美元的财物损失且同时影响到多位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它通常是指突发的、无法预料的、无法避免的而且严重的灾害事故。0这个概念似乎更倾向于广义的巨灾概念一包括了以上列举的各种灾难。(二)巨灾风险的特点1.客观性巨灾风险是一种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们可以采取以降低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为目的的控制型措施进行风险管理,也可以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或资本市场,但巨灾风险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的。而且,对于
8、某些灾害来说,例如水灾,一味地想要控制它,采取大量的工程性措施进行围堵是没有太多效果的,从长期来看,对付灾害的科学的做法只能是“和平共处”。2.损失巨大如果把巨灾造成的损失与普通灾害事故加以比较,可以看出,虽然普通灾害事故发生的频率高,但每一次事故造成的损失较小;而巨灾发生的频率虽然低,但其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巨大损失。如一次火灾事故可以烧毁一幢建筑物或数幢建筑物,从而造成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损失,但一次大地震、大洪水则可导致一个大范围内的众多建筑被破坏,从而造成数亿、数十亿甚至更多的损失。例如,1993年美国西部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20亿美元,1995年,日本的阪神大地震造成的损失估计高
9、达1200亿美元。3.不确定性程度高由于巨灾发生概率小,发生机理复杂,可供研究的历史资料少,因此,人类对巨灾风险的认识与评估尚在探索之中。4.不完全满足可保风险的条件完全可保风险的特征包括损失的可预测性,以及足够多的同类或相似的承灾体,而且这些承灾体不会因大的灾难全部或大部分受损,这是由保费厘定的基础一大数定理决定的。对于这两个条件,严重的地震、洪水和风暴潮等巨灾都没有满足。首先,数据的不完备以及发生机制的复杂性使得人类对某些巨灾的发生频率估计还处于研究阶段。其次,巨灾往往造成同类或相似承灾体的大面积损失,而且较为严重。这就使得对巨灾风险的管理不能单纯依靠商业保险。四、 巨灾风险的现状和发展趋
10、势(一)巨灾风险的现状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于1994年在日本横滨召开的世界减灾大会上发表的灾情报告指出,世界上发生的大灾在过去20年间增加了数倍。根据新界定的大灾标准判断(财产损失超过该国国民收入的1%,受灾人口超过该国总人口的1%,死亡人数超过100人),1963年至1992年的30年中,全球共发生大灾1531起,受灾人口达30亿,因灾害死亡人数36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400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以来,灾情有增无减,全球由于自然灾害而造成的保险损失居高不下。(二)巨灾风险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年度巨灾风险损失呈上升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原因很多,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人类对高风险区的开发利
11、用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诸如1992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的Andrew飓风,1999年欧洲冬季的暴风雪以及2002年夏季欧洲的洪水等,这些损失上百亿美元的巨灾。五、 巨灾风险保险与再保险传统观点认为,对付巨灾风险最好的办法无过于进行再保险。关于这一点,许多学者都通过建立模型给予了严格的证明。但实际上的情况又是如何呢?一般而言,一次巨灾发生以后,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一般都有正反两方面的效果。负面效果就是它要支付更多的损失赔偿,但同时巨灾的发生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因此一旦例如洪水、地震、飓风这样的巨灾发生以后,投保的人数也会大为增加,保险公司就可以相应提高保费,并获得更高的收入。但奇怪的是,现
12、实的情况正好与此相反。一旦一次巨灾发生以后,保险公司非但不积极提供这方面的保险,反而往往会把这个风险列为除外责任,对它的投保也加上一系列非常严格的限制。最典型的一个例子莫过于“9.11”事件以后,许多美国保险公司不仅不趁此机会销售“恐怖袭击保险”,反而纷纷在保单中把“恐怖主义”列为除外责任,不予保险。而且即便保险,也要加上非常严格的限制。随着承保损失的增加,再保险的比例逐渐下降。而且在实际中,再保险的保费也是远远高于期望损失。通过许多保险公司的做法,我们可以发现,与理论的预测正好相反,现实中的保险公司对于那些巨灾损失,往往不是通过再保险的方式将其转移出去,而是把它自留下来。由此可见,在现实世界
13、中,再保险并没有像理论预测的那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它的表现还让人感到非常失望。比如,一旦一次巨灾发生以后,许多再保险公司往往不是在考虑积极进入该行业,而是在考虑是否应该部分或全部退出该行业。另外一些评级机构,如Moody也纷纷调低对再保险公司的信用评级。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现实与理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也被称为“再保险之谜”。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资本市场的缺陷由于资本市场是不完善的,巨灾风险发生以后,保险公司不可能一下子就从资本市场筹措到大量的资金以进行赔付。这就要求保险公司拥有大量的流动性很强的资产以应付突然出现的赔付,但一系列因素(如会计、税收、被收购的风险等)却使
14、得保险公司不愿意这样做。(2)再保险公司拥有市场势力当前的再保险市场由几家公司垄断经营(例如瑞士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等)。一个市场如果被几家公司垄断,它们往往就会采取少承保、提高保费的做法,以获取更高的利润。此外,再保险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引发出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再保险公司内部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也存在代理问题等。由于再保险公司以及再保险市场的一些缺陷,使得采用再保险来应付巨灾风险往往并不会达到最优的结果。六、 客观风险源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最基本的风险源,地震、干旱和过度降水都可能导致损失,当然,它也可能是机遇的来源,例如,睛朗的天气就可能使旅游业收入增长。2.人为
15、环境自然环境复杂多变,但随着对大自然的不断探索,人们已经掌握了很多规律,一些自然现象可以准确预测,还有一些自然现象可以在概率的意义上预测,而人为环境由于有人的因素在起作用,其规律摸索起来就较为困难,在分析风险的来源时,可以将人为环境进一步细分如下:(1)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人们的道德信仰、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结构和制度。当人们的道德信仰和价值观受到冲击时,就可能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这些事件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环境可能有很大差别。当一个公司要拓展国际业务时,就会面临社会环境带来的风险。例如,美国人和日本人在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别,许多美国的商业经
16、理在开始要进入日本市场时都觉得日本社会独特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给他们的业务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2)政治环境政治环境主要通过政府的政策对一个企业产生影响,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在一个国家,政治环境可能是非常重要的风险源,尤其是国家领导人更换时,原来的很多政策就可能发生改变,从而对某些特定的企业产生重大影响。如减少对地方政府的资助、制定严格的有害废料处理条例等。政策的变化有时也会使企业受益,如我国的西部开发政策和东北发展战略,都会给这些地区的一些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在国际领域,政治环境非常复杂,一些政府是民主政府,也有一些政府可能会对商业活动抱有敌意,外资可能被当地政府充公没收,税收政策也可能突
17、然发生变化。跨国公司在识别风险时,都要考虑东道国的政治环境,风险经理要了解东道国政府是如何上台的、权力是如何交接的以及政治管理中的参与者和政治组织机构是怎样一种状况。(3)经济环境企业的很多风险,尤其是市场价格风险,都和经济环境密不可分。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经济环境可以直接从政治环境中延伸出来,但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也导致了经济环境中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变化。政府对经济环境有影响,但政府并不能完全控制经济环境。(4)法律环境在企业经营中,相当一部分不确定性来自司法系统。对于我国这样处于转型期的国家,法律也在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而进行调整,这些标准的变化很难事先预测。从整个国际环境的角度来看
18、,各种不同法律体系的存在对企业提出了重大挑战,如果是跨国公司,那么就会面临非常复杂的法律风险,对于产品责任法、汽车责任法、合同法和环境保护法这些与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各国之间的条款可能有很大差别。(5)操作环境操作环境是指企业的运作和程序。对雇员进行提拔、雇佣和解雇的制度可能产生法律责任,生产过程可能使雇员面临人身风险,企业的活动可能危害环境,根据相应的环境保护法受到惩罚。操作环境也可能带来收益,因为操作环境是一个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直接来源。七、 主观风险源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人类对风险的认识却并不完全都是客观的,换句话说,由于我们所掌握的信息有限,或者风险管理者对风险的理解、估
19、算的能力有限,实践中对风险的认识往往掺杂了主观的判断,而当主观判断和客观实际有差别时,就可能给面临风险的组织带来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不是由它本来面临的客观风险造成的,而是由进行风险管理的人员造成的,我们将这种风险的来源称为认知环境。来自客观风险源和主观风险源的不确定可以分别被称为随机不确定和模糊不确定。随机不确定是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一种统计意义上的不确定,是由大量的经历或试验所揭示出的一种性质。它是指那些有明确的定义,但不一定出现的事件中所包含的不确定。例如投币试验就是一个典型的随机不确定的例子,我们无法确定未来一次投币的结果是正面还是反面,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其正、反面出现的概率皆为0.5
20、。由此可知,随机不确定不是由于人们对事件不了解,而是由于事件结果所固有的狭义的不唯所造成的,即虽然结果是正还是反不能唯一确定,但结果的概率分布唯一确定。又如“一个县在某一年的水灾受灾面积占当年播种面积的比例大于10%”这个事件是有明确定义的,但在未来的任何一年里,谁都无法预料它是否一定发生,而只能给出一个概率值,表示其在未来任何一年里发生的概率是多少。因此,我们用概率论来处理随机不确定。模糊不确定是一种广义的结果不唯一,这里,不仅结果的取值不唯一,而且各种可能取值的概率也不能确定,即不能确定结果概率分布函数中的参数或函数形式本身。这种不确定是由于我们对系统的动态发展机制缺乏深刻的认识而造成的。
21、由于我们对风险的认识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当我们对风险的认识和实际有差别时,事先的决策就可能是错误的,这就会带来新的损失。八、 风险清单是指一些由专业人员设计好的标准的表格和问卷,上面非常全面地列出了一个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这些清单都很长,因为它们试图将所有可能的损失暴露全部囊括在内,清单中的项目包括修理或重置资产的成本,伴随资产损毁的收入损失以及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等。使用者对照清单上的每一项都要回答:“我们公司会面临这样的风险吗?”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风险管理者逐渐构建出本公司的风险框架。这些标准表格的优点是经济方便,适合新公司、初次想构建风险管理制度的公司或缺乏专业风险管理人员的公司使用
22、,这些表格可以帮助他们系统地识别出最基本的风险,并降低忽略重要风险源的可能性。但是,标准表格也有两个严重的局限。首先,由于这些清单都是标准化的,适合于所有企业,因此针对性就较差,一个特殊企业面临的特殊风险就可能没有包含进去。其次,这些清单都是在传统风险管理阶段设计出来的,传统的风险管理只考虑纯粹风险,不涉及投机风险,所以风险清单中也都没有关于投机风险的项目。风险经理在使用这些表格时,要认识到这些局限性,使用一些辅助手段来配合风险清单的应用,弥补风险清单的不足。比较常见的风险清单有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和资产暴露分析表。1、风险分析调查表风险分析调查表是由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员及有关学会就企业可
23、能遭受的风险进行详尽的调查与分析后做成的报告书,它包含了所有的纯粹风险。应用较多的调查表是由美国管理学会、风险与保险管理学会和国际风险管理研究所分别编制的,又称为“事实的发现者”。2、保单检视表保单检视表是将保险公司现行出售的保险单所列出的风险与风险分析调查表的项目综合而成的问卷式表格。这种表格突出了对公司所面临的可保风险的调查,但在不可保风险的识别方面就有一定的缺陷,此外,使用这种表格时要求使用者具有保险专业知识,对保单性质和条款有较深的了解。3、资产一暴露分析表美国管理学会在设计了风险分析调查表之后,又编制了资产一暴露分析表供企业界使用。该表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资产,包括实物资产和无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颜料 项目风险 管理 措施 参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