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doc
《城市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城市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程开明浙江工商大学内容提要: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城市在专业化与多样性、人力资本积累、信息交流网络形成、交易效率提高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产生及扩散,城市化通过技术创新这一中介因素推动经济增长。时序及横截面数据的相关分析显示,我国城市化水平与技术创新之间高度正相关,投入产出模型证实城市化有利于技术创新;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多模型估计发现,城市化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呈现出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当前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还不明显,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地区间差异较大。关键词:中介因素;城市化;技术创新;经济增长Urbanizatio
2、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Abstract: The capacity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is important to economic growth. The characters of cities are propitious to innovation and provide appropriate conditions for innovation diffus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n be look as the intermediary factor
3、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urbanization is highly correlative with technology innovation. Urbanization is really propitious to technology innovation. Urbanization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mote economic in some extent. The effect for technology innova
4、tion to combine urbanization with economic growth is not obvious. The promotion effect from technology innovation to economic growth is discrepant in different region. In the end, recommendations are discussed.Key words: Intermediary Factor; Urbaniz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Economic Growth一、引 言进
5、入工业化中后期后,在我国经济规模继续扩大,社会需求日趋复杂,消费热点不断变化,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以往的数量扩张型增长方式不仅不适应当前的生产力状况,而且已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经济增长的内在规律及外在环境都要求增长方式的转变,即由外延式增长转向主要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挖掘现有生产潜力的内涵式增长。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品质量提高和产品升级换代,以及生产效率与效益最大化,归根结底取决于技术创新及其应用。因此,技术创新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而且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器。技术创新能力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制度环境等。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整个社会
6、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还不尽如人意,创新主要集中于经济较发达、基础设施较健全、科研机制集中的城市。伴随着工业化的城市化进程,成为促进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城市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沃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2002)指出:“现代经济建立在专业化和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城市更有利于产生新知识和推动专业化程度,城市化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取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及实证研究,国外已形成大量的文献。近几年,国内对政府RD投资、专利制度引起的经济增长效应,以及外商直接投资(FDI)、国际贸易等导致的技术外溢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探讨,也出现一些代表性的文献。但把技术创新作为城
7、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中介因素,考察城市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还未发现。城市化与技术创新都被认为是推动我国经济下一阶段持续增长的重要战略,那么,现实当中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是否存在呢?城市化除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外,还借助于其它的中介因素推动经济增长,那么城市化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又是否显著呢?把技术创新作为城市化推动经济增长的中介因素正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四个命题,并利用相关分析、创新投入产出模型及面板数据分析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城市化与技术创新高度正相关,城市化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技术创新的
8、中介效应还不明显;结论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启示意义。本文除引言外,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第二部分进行简要的文献回顾,第三部分对城市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假设命题,第四部分是针对假设命题开展的实证分析,第五部分得出简短结论及政策启示。二、文献回顾经济学关于创新演化规律及其作用于经济增长机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形成若干有代表性的理论。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导致经济增长的显著、易观察要素是资本与劳动力,但如果仅包括这两大要素,边际回报递减的效应将使经济增长趋于停止(阿吉翁、霍依特,2004),一些学者开始注意到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9、将机器发明和改进确定为劳动分工促进生产率的一种主要方式;马克思和马歇尔把技术和技术进步看作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力量;熊彼特对技术创新如何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做出初步理论解释,认为实现经济动态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技术创新,把技术创新、技术变化看作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决定性因素。新古典经济学也强调了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刘易斯在经济增长理论一书中认为知识是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之一,这里的知识主要便是技术创新。索洛(1957)在生产函数中引入技术因素变量,建立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把经济增长中资本和劳动不能解释的“剩余”归功于技术创新,但把技术进步作为外生变量,结果导致两难困境,却引发许多经济学家对技术进步贡献
10、率的测算。内生增长理论着重探讨了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阿罗(1962)提出“干中学”模型,最早将技术创新内生化,认为技术或知识的进展通过学习过程获得,而学习又来自于实践经验;罗林伯格进一步提出“用中学”的思想。到80年代中期,罗默(1986)在阿罗增长模型的基础上,认为技术的外部性完全可以保证产出相对资本与技术的弹性大于1,指出技术变化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卢卡斯(1988)以宇泽模型为基础,吸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溢出效应来自于对人力资本的投资。Aghion and Howitt(1992)以熊彼特的创造性毁坏过程为基础,认为经济增长由技术进步引起,而技术进步由进行创新的研究机构间
11、的竞争引起。内生增长理论还高度强调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把国际贸易同创新一起视作技术进步的发动机(Grossman and Helpman, 1991)。Coe et al.(1997)分析了国际贸易促进技术进步的途径:国际贸易给予技术落后国模仿技术前沿国技术的机会,而模仿是一个“干中学”技术进步的过程。Long and Wong(1997)提出技术进步、国际贸易和要素积累是经济增长中的互补品,Chuang(1998)建立了一个两国的追赶模型,发现学习和技术外溢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Dodzin和Vamvakids(1999)的模型给出了从进口机器设备中学习新技术,并
12、由此带动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随着对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等要素的日益重视,内生增长理论日益成熟和完善,对其进行检验的文献大量涌现。正如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2002)指出:回顾近代经济史,我们可以看到世界经济中有两种主要的趋势,其中之一便是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彰著。鲍莫尔(Baumol,2004)在寻找资本主义创造出史无前例的经济增长背后的驱动力时,认为是自由市场的创新机器支撑了资本主义的增长奇迹。技术进步不仅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导致新增实物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增长的必需伴随品,起着关键的催化作用(Nelson,1996)。为了保持长期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为正,必须有以新产品、新市
13、场或新工艺为形式的技术知识方面的持续进步,这是经济增长理论的最基本定理(阿吉翁、霍依特,2004)。在探寻经济增长要素的过程中,一些学者也认识到城市化的作用。最早将城市化内生到经济增长模型中可以追溯到Henderson(1974),而后经过Hochman(1977),Kanemoto(1980),Lucas(1988),Abdel-Rahman and Fujita(1990)以及Duranton and Puga(2000)等人的发展,城市化水平已成为内生增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是技术创新和知识外溢,而技术创新和知识外溢最容易在空间上接近的个体之间发生,城市提供了个体相互
14、接近的机会,从而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就通过知识外溢等效应紧密联系在一起。城市作为产业和人口高度聚集的地方,历来是知识外溢和技术创新的中心,随着对知识外溢和技术创新的重视,城市自然成为研究知识外溢、技术创新的“天然实验室”(Lucas,1988)。城市历来是人类发明的熔炉,是创新的园地。从专利发明来源的地理布局来看,其基本是一个城市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尽管美国城市地区面积只占全国总面积的20%,人口占3/4,但92%的专利是授予城市居民的1。Pred(1966)估算了1860-1910年期间美国35座最大城市的人口与专利申请数之间的关联程度,发现1860年前后美国35个重 要城市的人均专利数量
15、是全国水平的4.1倍。Higgs(1971)指出在1870-1920年期间,美国城市化水平与专利申请数之间具有非常密切和重要的联系。费勒试图准确地析离出城市对发明的贡献,指出发明毫无疑问取决于同技术需要的联系,而城市生活方式增加了这种联系的频度。1977年马丁利用英、法、德三国的技术史资料,发现以发明者出生地和发明地衡量的技术发明与城市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罗斯(1948)和邓肯(1964)使用专利统计数字得出结论:城市越大,人均申请专利数就越多(贝洛克,1992)。随着城市发展,较多文献强调了城市有利于知识外溢进而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Jacobs(1969)认为城市中的竞争性市场结构有
16、助于创新和知识积累;Jaffe, Trajtenberg and Henderson(1993)发现近邻于发明源有利于激发彼此之间的创新热情,城市地区的新专利往往引用同一城市地区的老专利,引用概率高于平均值5-10倍;Feldman and Audretsch(1996)发现专利活动在大都市区更为突出,Glaeser(1999)指出城市加快人力资本积累、知识外溢及更频繁的相互交往。由于人力资本具有明显的外溢效应,城市越大人均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人间的交流越频繁,从而使城市工人的创新性更强。Carlino, Chatterjee and Hunt(2007)发现城市地区的专利密度与就业密度之间具有
17、高度正相关性,控制其它变量,当一个都市区的就业密度是另一个都市区的2倍时,其专利密度相应地高出20%。可见,相对于乡村而言,城市在诸多方面的确更有利于创新与发明。三、理论分析及假设命题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创新的投入要素,包括资金和人员等,资金是指社会各界直接用于技术创新活动的经费,人员是指直接参与科技活动的劳动者人数;另一类是指影响技术创新的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制度与法律、体制与政策、信息交流、交易效率等。(一)城市化与技术创新从资金和人员投入来看,区域内的创新投入主要集中于城市,而且城市规模越大,创新投入的优势越明显,所以无论是城市数量的增加,还是城市规
18、模的扩大都会导致创新投入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从影响技术创新的环境要素来看,区域内的制度与法律、体制与政策基本相同,城市的优势并不明显,但城市的专业化与多样性环境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及信息交流网络的形成,促使分工细化,提高交易效率,使技术创新更容易产生。(1)城市的专业化与多样性优势。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城市里,兴趣、能力、需求、财富等各不相同,满足专业化需要;各种各样的高度专业化企业聚集在一起,能够共享特定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和内部联系等资源(成德宁,2004)。城市聚集了不同的人、企业、产业等,形成多样性的环境,多样性为不同行业和学科领域人员之间的交流创造了机会,促进新知识、新技
19、术和新行业的产生(Jacobs,1969)。(2)城市的人力资本形成优势。城市的受教育机会及教育基础设施明显好于农村,城市环境更有利于人们发展自身技能,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Bertinelli and Duncan,2004)。在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上,由于有技术水平不一的众多厂商共存,使各种特殊技能和天赋的人拥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工人更愿意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以提高自身的技能。(3)城市形成信息交流网络的优势。在大城市里,创新活动中的各个行为者在空间上相互邻近,有利于缩短彼此之间文化和价值观念方面的距离,增强彼此的信任度,降低机会主义成本和交易成本,实现交流与协作。Jacobs(1969)指出,
20、城市的能力是提供持久、同步的知识交流,通过知识和信息的交流,新创新不断涌现,城市就是在这些创新不断叠出的同时繁荣兴旺起来的。(4)城市促进分工及交易效率提高。城市由于把人口和产业聚集在一起,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减少不确定性,有利于企业的垂直分解,促进专业化发展。城市的市场规模大、信息灵通,能够发展出一系列降低交易费用的正规制度,有利于交易效率的提高或改善(赵红军,2005)。另外,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高,购买能力强,需求更加多样化,对新产品产生更多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刺激着技术创新的出现。创新扩散是指技术创新通过一定的渠道在已采用者与潜在使用者之间传播的过程。城市作为经济活动的高密度地区,充斥着各
21、种各样的广告、商品展览、促销活动,有各种各样的学术或商业会议,为城市里的企业、个人提供了低价甚至免费的市场和技术信息。而且,城市里集中起来的企业、人员比分散的企业、人员有更多的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使得信息能更有效地扩散。城市完善的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也为创新扩散提供了良好的传播渠道。因此,城市不仅是创新有效率的生产者,而且为创新扩散提供了有利环境,使创新可以快速地从一个人扩散到另一个人,从一个企业扩散到另一企业。距离越远,创新扩散的困难越大,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高度聚集于城市可以促进创意的交流,从而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新的生产方式。城市显然是研究技术创新和知识外溢最合适的地方,而知识外溢也是创新扩散
22、的一种形式。Lucas(1988)指出知识外溢效应在城市中会被放大,因为人口和工作在城市高度聚集;在给定投入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条件下,城市化不仅能够通过产生聚集效应而增加经济效率,而且可以通过外溢效应而促使技术创新扩散,进而促进经济增长(Locas,1988)。在城市地区,高度密集的人群之间有着广泛密切的互动,使得这种外溢效应在城市地区的效率更高(Glaeser,1992)。命题一:区域中的创新投入主要集中于城市,城市具有专业化与多样性、创新网络形成及人力资本积累及交易效率提高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产生;城市还为创新扩散创造良好条件,加速创新扩散,城市化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产生及扩散。(二)
23、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内生增长的模型很多,包括罗默(1987、1990)的知识驱动模型、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模型、技术扩散模型等。由于工艺创新较难量化,多数模型都从产品创新的角度来反映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产品创新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指新产品与原有产品有着垂直联系,即创新产品与原有产品功能相近,但质量有所提高;另一类是指新产品与原有产品有着水平联系,即创新产品有新的功能,因而能增加消费的多样性或增进生产的专业化(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2002)。对应于产品的几种类型,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内生增长的模型也分两大类:(1)产品种类扩大的模型,包括中间产品种类扩大的技术创新模型和消费品种类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化 技术创新 经济 增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