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建议.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建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建议.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加强江南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建议区政协课题组(2013 年 10 月)为全面推进我区医疗卫生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根据区政协常委会 2013 年工作安排,从 3 月初开始,区政协组成了由分管副主席、教文卫体委、教育卫生界别等人员组成的调研组,先后到医疗卫生单位、街道(镇)和周边县(市、区),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我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调研,在调研基础上,就加强我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区医疗卫生发展现状全区共有市属三级综合医院 1 家,二级综合医院 1 家,公共卫生服务机构 3 家,
2、专科医院 3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8 家、服务站 52家。另有民营医疗机构、各类厂矿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医务室、村卫生室等 112 家。目前,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网络基本覆盖了全区的城乡居民和街道(镇)、社区(村),呈现出党委政府领导有力、主管部门积极努力、医疗机构齐心协力、医务人员尽心尽力的良好局面。江南区先后荣获浙江省卫生强区、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示范区等荣誉称号。(一)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区委、区政府每年都把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把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纳入民生工程。2009 年以来,全区共投入万元用于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的项目建设。社区卫生服
3、务中心建成率 100%,处于全市前列。基本形成了“城区 10 分钟、农村 20 分钟”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我区自2010 年 10 月 25 日起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了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全部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群众得到了实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让利万元。二是深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自 2012年 12 月 28 日起,江南区 4 家区级公立医院,统一实施综合改革。综合改革以来,区级公立医院的门诊、住院均次费用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三)社区卫生服务内涵稳步拓展。一是探索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江南区自2010 年起在全市
4、率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构建了以全科团队为核心的服务新模式,出台了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为评估标准”的绩效考核办法,取得良好效果。截止目前,8 家中心累计与 3202 户签订家庭服务约议。二是以创建为抓手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江南区 8 家中心拥有国家级示范中心 1 家,省级示范化中心 4 家,市级数字化中心 5 家。同时积极开展星级服务站的建设工作,目前拥有星级站 31 家,其中五星站5 家,四星站 15 家,3 星站 11 家。三是推动智慧卫生建设。通过光纤改造,完成了区域影像会诊中心系统建设,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放射影像均传输至宁波市第九医院,经九院审核后出具报告
5、,2012 年度纠错率 15%,大大提高了放射质控的水平。(四)中医药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2011 年以来,大力加强中医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培养中医人才,提升中医服务能力。2012 年江南区政府把中医“治未病”项目列入到政府年度实事工程。至今,全区 8 家中心均设立治未病服务区域,配备体质辨识等治未病设备,建成“健康小屋”。进机关、企业、学校开展中医养生讲座、中医体质测评等系列活动,服务 4 千多人次,收到良好社会效果。(五)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一是全面启动“国家 686 项目”。截止 2013 年 5 月,我区共排查出 1490 位精神疾病患者,其中,重性精神病人 941 人,专项信息与国
6、家数据网对接成功率%。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了复核诊断、建档立卡,对有危险性行为倾向精神病患者进行监控,对贫困患者实施免费药物治疗。二是加大打非工作和医疗市场监管力度。自 2011 年以来,共受理非法行医举报 32起,会同公安、计生、药监和各街道(镇),取缔非法行医窝点 29起,没收药械 50 余箱(袋)、牙椅 4 张,汽泵 5 台,清牙器 2 台,价值 43000 余元。三是强化街道(镇)公共卫生工作。充分发挥三支公共卫生队伍的作用,编筑起了由社区(村)、学校(幼儿园)、企业参与的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网。四是稳步推进爱国卫生工作。以村庄保洁绩效评估试点为契机,坚持实施农村环境整治每月督查制度,持
7、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建设传播健康知识新阵地健康你我他周播节目,推进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在全社会的广泛开展。二、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近年来,我区在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发展公共医疗卫生事业中取得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困难重重1.全科医生缺乏,影响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全科医生是执行全科医疗卫生服务的多面手,他提供连续性和综合性的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服务,一般是以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病;以的形式上门处理家庭病人,根据病人各自不同的情况建立各自的家庭病床和医疗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力军。我区有注册全科医生 224 人,服务人
8、群万,每万人均拥有全科医生数 5 名,配置比例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但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有一批注册全科医生从事了行政管理和其它辅助性工作,实际在岗的全科医生人数少,有的单位不到注册数的一半。实际在岗全科医生的缺乏,对社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产生许多负面影响,主要有:一是服务时间与群众求医不相适应。目前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大部分服务站实行的是 8 小时上班制,与群众上班时间一致,为此群众意见很大。虽然区有关部门多次设想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都实行 12小时服务制,但人力和财力无法保障。二是进村入户的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不高。一方面在岗的全科医生对单位内基本医疗门诊服务工作已趋满负荷,很难再抽出
9、时间进村入户;另一方面随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近年必备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增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二年内新增了高血压监控且监控率要求达到 80、精神病要求全面监管、全体 60 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等。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没有增加。工作任务与人员配备矛盾突出,做好进村入户的公共卫生服务难度大。在问卷调查的 600 位市民中有%的人认为社区医生太少,邀请社区医生上门服务难度大。三是医生的业务水平提高难。人员紧缺,工作繁重,全科医生脱产进修提高机会减少,导致医生的业务水平提高困难。问卷调查中,有的人认为我区的社区医生技术水平不高,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医疗表示不信任。2.住院条件不足,康复
10、住院治疗无法落实。康复医疗是社区六大医卫服务内容(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随我区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慢性病和大病重病康复医疗需求量逐年增大,其中有许多患者需住院治疗,由于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慈城开设了 21 张可用于康复住院医疗的病床外,其它 7 个卫生服务中心都没有相应的住院条件,群众的病后康复住院治疗成了棘手的大问题。我区病后康复病人,有的继续留在大医院住院,造成大医院再度拥挤,同时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有的回家自我治疗,增加了患者的风险。所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缺乏住院条件给群众造成就医的困难,群众有意见。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保黎医院撤消后,慈
11、城群众之所以反响特别强烈,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群众病后康复住院治疗无法就近落实,原保黎医院有 150 多张病床,平时入住率达 70以上,撤消后,大量的需住院治疗的群众单靠慈城卫生服务中心的 21 张病床,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3.经济收入不对称,影响了医卫人员工作热情。医疗卫生是个高科技、高风险、高难度的行业,医务人员须承受较大的工作精神压力,在这个特殊行业的医卫人员应该有与工作性质、业绩大小相对称的经济收入,然而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情况不容乐观。一是绩效工资基数低。前几年我区实施了绩效工资制,确定了医务人员的工资奖金基数为万,分别低于海曙、江东万和万,总收入比兄弟县(区)低。二是奖金考核系数小。
12、在工资奖金分配考核指标中,奖金系数小,使奖金与工作业绩不成正比,有“做与不做、做多与做少差别不大”的“大锅饭”、“平均主义”之势。三是没有节假日加班费。由于医卫工作的特殊性,每蓬节假日,仍要安排一批医生和护士加班,但目前我区的医务人员没有相应的节假日加班费,节假日加班全凭奉献精神。经济收入偏低、奖金与风险、业绩及贡献大小不相称,已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有多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反映,近几年我区医务人员延时加班的少了,请假甚至请长假的多了;主动接纳病人的少了,对风险病人推萎的多了,各类消极现象屡见不鲜。有些主任担忧,情况长持下去,基层医卫队伍将后继无人。4.投入不足,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
13、正常工作。新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备基本药物并零差率销售。目前,我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备基本药物 557 种,并实行了零差价。长期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性为营利性事业单位,财政实行“差额拨款”,基本保证医务人员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但象设备经费、房屋维修经费等专项经费很少甚至没有。在医改之前的“以药养医”时期,当财政所拨的专项经费不足时,各医疗单位尚可用当年增长的营利来补充,收与支基本能平衡。实施“医药零差价”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创收渠道消失,营利性单位已渐步变成了以公益性为主的单位,但目前区财政拨款的方式尚未相应改变,因此造成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费的短缺,影
14、响了正常工作。一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部息业。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后,病人住院只需要交纳 30 元一天的住院费,无法抵支住院部的如设备、人员经费等日常支出,但财政又没有相应的专项经费补助,住院部无法正常运营而息业;二是公共卫生服务步履艰难。大部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 60 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中的化验、拍片等都需耗材成本,随着这类服务项目的增多和服务量的增大,各单位的耗材成本支出越来越大,而财政又没相应的专项经费,公共卫生服务步履艰难。三是中医服务进入误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服务项目本来仅限针灸、推拿、拨罐、中药熏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适宜技术服务。但近年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使单位经费收
15、、支总体平衡,便把中医服务作为营利渠道,为了获利不惜冒医疗风险,大胆配处中药,开展中药治疗。据医保管理部门反映,有的医生甚至给市民配处保健品来赚钱,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服务进入了以营利为目的的误区。5.部分医疗单位服务场所偏小,有的则业务量不足。按照上级有关“一个街道(镇)建立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个村设立一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要求,我区已建 8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 54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调研中我们发现慈城、孔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西草马路卫生服务站等场所偏小,慈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 9 万之多,在保黎医院撤消后,基本医疗任务大幅增加,并且慈城地域偏远,高龄化程度高,
16、慢性病、康复医疗及住院治疗的患者特别多,2012 年慈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数达万人次,比九院多万人次,而医院用房仅千平方,是九院的四分之一,占地更小,是九院的十分之一,卫生服务中心内的挂号、配药大厅及门诊室等经常是人紧挤着人,医院甚至把走廊也予改造利用;国家级示范单位的孔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仅千平方,是 100 个全国示范单位中规模最小的单位之一,各门诊室狭小,门口交通拥堵,院内院外停车难;西草马路卫生服务站日均服务 170 人次,由于场地偏小,患者经常站到室外大街上候诊。另外,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有部分社区(村)卫生服务站业务量不足,在慈城偏远村和个别城区的服务站日均服务量不到 20 人
17、次,有的甚至不到 5 人次,效益很低。(二)传统的特色专科医院发展前景暗淡历史上我区有几个有一定名望的特色专科或专科医院,如光明眼病医院、儿童专科、肛胀专科、牙防所等,而今碰到了种种困难,特色不特,专科不专,发展前景堪忧。1.光明眼病医院知名度下降。众所周知,光明眼病医院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眼科技术处在全市的领先水平,其医疗范围不仅覆盖全大市,而且还辐射到大市以外的舟山等地,素有“海曙口腔、江东骨科、江南光明”的美称,市级医院眼科的领军人物大多是光明眼病医院培养出来的。但由于转制及拆迁等原因,如今的光明眼病医院规模偏小,骨干人员流失,业务受到冲击,在社会上的知名度逐步下降,与目前江东眼病专科(
18、宁波眼科医院)渐渐倔起形成反差。在调研中大家对此意见很大也很集中。2.儿童医院发展潜力不足。小儿专科在市区内很有名望,在区外医务专家座谈时,盛赞我区的小儿医疗。本次的医改,把白沙卫生院改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名的儿童医疗专科从原白沙卫生院剥离成立儿童医院。调研中发现儿童医院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它与白沙卫生服务中心、牙科所挤在一幢楼内,场地狭小拥挤,床位不足,许多住院患儿住在走廊过道上。二是专业名医生后继无人。许多患者是奔着个别名医而来,而名医数量少且快到退休年龄,名医生青黄不接,一旦这些名医退休,儿童医院将难以生存。3.牙防所“守”为先,肛肠专科逐渐被淡忘。牙防所作为老三区唯一的区级牙病防治机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强 基层 医疗卫生 事业 发展 建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