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高温合金项目质量管理方案_参考.docx
《铸造高温合金项目质量管理方案_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铸造高温合金项目质量管理方案_参考.docx(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铸造高温合金项目质量管理方案铸造高温合金项目质量管理方案xx有限责任公司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3二、 中游企业技术路线不一,直接竞争小,返回料领域值得期待4三、 必要性分析5四、 项目基本情况6五、 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8六、 技术准备过程的质量控制11七、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12八、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20九、 公司概况25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25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26十、 法人治理结构26十一、 SWOT分析说明40十二、 发展规划47一、 产业环境分析发挥老工业基地振兴优势,推进体制机制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振兴
2、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将创新贯穿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充分发挥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雄厚、技术工人队伍庞大、振兴政策密集的优势,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带动全方位的创新,增强发展的内在活力、内生动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实现全省经济在创新中转型、在转型中提质、在提质中增效。发挥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优势,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加快协调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在统筹兼顾中把握平衡、补齐短板、加快振兴,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要统筹城
3、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国土开发,实现合理布局。统筹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形成既各具特色、又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统筹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好、特色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技术基础扎实的优势,加快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建设,促进农业产量优势和品质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推动城乡均衡发展。发挥沿边近海优势,推进长吉图战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开放发展。开放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全方位开放格局。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政策
4、优势、图们江开发合作机制优势和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综合保税区等平台优势,统筹推进沿边开放与内陆开放、对外开放与对内合作联动发展,深入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与融入环渤海双翼共进,加快推动“借港出海”,促进沿边近海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进一步拓展振兴发展空间。二、 中游企业技术路线不一,直接竞争小,返回料领域值得期待高温合金的市场目前主要定位于航空航天等军工领域,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及材料配套流程时间周期较长,定型后基本不会更换材料及设计方案,严格的准入资质有助于加高行业壁垒。国内现从事高温合金材料及高温合金精密铸件生产的企业数量有限,基于航空领域零部件数量繁多,各家企业技术路线及主打产品牌号迥异,该领域直
5、接竞争小,格局相对稳定。返回料领域,从专利角度分析,当前玩家数量不多,据不完全统计,上市公司中抚顺特钢及钢研高纳已申请过相关专利,未上市公司中航上大也有所布局,未来该领域成长性令人期待。三、 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
6、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四、 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投资人xx有限责任公司(二)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三)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占地面积约82.00亩。(四)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五)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
7、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0271.7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0774.2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42%;建设期利息656.7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3%;流动资金8840.7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95%。(六)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40271.71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有限责任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6868.11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3403.60万元。(七)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867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65878.74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5262.
8、91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8.71%。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32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7299.03万元(产值)。(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54667.00约82.00亩1.1总建筑面积111996.53容积率2.051.2基底面积34986.88建筑系数64.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67.952总投资万元40271.712.1建设投资万元30774.232.1.1工程费用万元26867.31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3092.302.1.3预备费万元814.622.2建设期利
9、息万元656.772.3流动资金万元8840.713资金筹措万元40271.713.1自筹资金万元26868.113.2银行贷款万元13403.604营业收入万元867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65878.746利润总额万元20350.557净利润万元15262.918所得税万元5087.649增值税万元3922.6210税金及附加万元470.7111纳税总额万元9480.9712工业增加值万元30972.2813盈亏平衡点万元27299.03产值14回收期年5.32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28.71%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23430.86所得税后五、 制造过程的质量
10、控制制造过程控制是指从投料开始到制成产品的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一)过程控制的基本要求过程控制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技术文件控制制造过程所使用的技术文件必须是现行有效的版本,应做到正确、完整、协调、统一、清晰、文实相符。2.过程更改控制应明确规定过程更改批准程序,必要时还需征得顾客同意。当设计更改时,生产工具、设备、材料或过程的所有变更都应形成文件,并规定实施的程序。每次过程更改后应对产品进行评价以验证所做的更改是否对产品质量产生了预期的效果。同时,还应将由于过程更,改引起的过程和产品特性之间关系的任何变化形成文件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3.物资控制进入制造过程的材料和零部件均应符合规定
11、的要求,代用物资必须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制造过程中的物资必须合理堆放、隔离、搬运、储存和保管,防止磕碰、划伤、生锈、变质、混料等,保持其适用性;对于有可追溯性要求的产品,在整个制造过程中都应保持其相应的标志,以确保原始物资的标志和验证状态的可追溯性。4.设备控制所有设备在使用前均应按规定进行验收、验证,确保其准确度,特别注意制造过程控制中使用的计算机以及软件的维护。应制定预防性维修保养计划,以确保持续的过程能力。5.人员控制各过程的操作人员、检验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过程的技术要求,具备过程所要求的技能、能力和知识,必要时经考核持证上岗。6.环境控制提供适宜的加工环境,满足工艺技术文件的要求,遵守
12、环境保护的有关法规。(二)特殊过程 的控制在制造过程的控制中特别强调对特殊过程的控制。所谓特殊过程,是指该过程的某些加工质量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而得到充分验证。对于特殊过程的控制,一般以加强工艺过程控制、工艺方法的试验验证、过程操作人员技能培训和资格认证为主要手段,并对进入过程的物资进行严格控制,必要时进行复验。(三)产品验证产品验证的质量职能是“鉴别、把关和报告”。制造过程的产品验证包括:对外购材料和外购件的验证、过程验证、成品验证。外购材料和外购件的验证方法取决于这些物资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分承包方的控制状态以及对成本的影响。过程验证通常是通过重点工序的检验或试验,验证产品质量的符
13、合性。成品验证可以用接收检验和产品质量审核来及时提供快速的反馈,以便对产品、过程或质量体系采取纠正措施。对不合格品应进行标记、隔离、评审、处置和采取防止误用、防范再发生等措施,对返修和返工的产品进行重新检验或试验。六、 技术准备过程的质量控制技术准备过程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使正式制造能在受控状态下进行。因此,企业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质量控制活动。1.受控生产的策划策划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生产制造过程能按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从而达到受控的要求,能够稳定地制造出满足规定质量要求的产品。策划工作就是在质量计划、体系文件和程序文件中作出明确规定,对影响生产过程质量的因素,即人、机、料、法、环等诸
14、因素加以系统控制。例如,应用统计技术进行制造过程控制;研究制造过程控制与相应规范之间的关系,形成文件;对所有的过程检验和最终的验证制定计划并作出规定;制定和形成适宜的清洁和防护程序文件;研究改进制造过程质量的新方法。2.过程能力控制在技术准备过程中,应对过程能力是否符合产品规范要求进行验证。必须识别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与产品或过程特性有关的作业,对这些作业进行必要的控制以确保这些特性符合规范要求或进行适当的修改或改进。对过程的验证还应包括材料、设备、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程序和人员。3.辅助材料、公用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对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辅助材料和设施,如生产用水、压缩空气、化学用品等也应加
15、以控制并定期进行验证,以确保对制造过程影响的均一性。同样,对产品质量十分重要的生产环境,如温度、湿度和清洁度等,也应规定一定的限度并控制和验证。4.搬运控制产品搬运要求适当地计划、控制,对进厂的材料、在加工材料和最终产品的搬运要有形成文件的制度。产品搬运应正确地选择和使用货盘、容器、传送装置和运输装置,以防止在制造或交付过程中由于振动、撞击、磨损、腐蚀、温度或任何其他情况造成损坏或变质。七、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目前有许多种划分的说法,通常说的是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随着质量管理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目前还增加了后全面
16、质量管理阶段。1.质量检验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们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只限于对产品质量的检验。在谁来检验把关方面,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1)操作者质量管理。在20世纪以前,生产方式主要是小作坊形式,工人自己制造产,品,又自己负责检验产品质量。换句话说,那时的工人既是操作者,又是检验者,制造和检验质量职能统一集中在操作者身上,因此被称为“操作者质量管理”。问题是,当劳资双方有矛盾或意见不统一时,或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或责任性较差时,产品质量的保证就会出现问题。(2)工长质量管理。20世纪初,科学管理的奠基人泰罗提出了操作者与管理者的分工,建立了“工长制”,并将质量检验的职能从操作者身上拿了出来
17、,由工长行使对产品质量的检验。这一变化分离了操作与检验的职能,强化了质量检验的职能,称为“工长质量管理”。(3)检验员质量管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分工的概念被提出来了。在管理分工概念的影响下,企业中逐步产生了专职的质量检验岗位,有了专职的质量检验员,质量检验的职能从工长身上转移给了质量检验员。后来,一些企业又相继成立了专门的质量检验部门,使质量检验的职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这一过程称为“检验员质量管理”。质量检验阶段从操作者质量管理发展到检验员质量管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有很大进步,对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社会科技、文化和生产力的发
18、展,质量检验阶段逐步显露出许多不足:事后检验,犹如“死后验尸”,没有在制造过程中起到预防和控制作用,即使检验查出废品,也已是“既成事实”,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已难以挽回;全数检验,在大批量的情况下经济上不合理,还容易出现错检漏检,既增加了成本,又不能完全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全数检验在技术上有时变得不可能,如破坏性检验,判断质量与保留产品发生了矛盾。这些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特别突出,推动了质量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事后检验”“全数检验”存在的不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些质量管理专家、数学家开始注意质量检验中的弱点,并设法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来解决这些问题。在20世纪20年代,美
19、国贝尔实验室成立了两个研究组,一个是以休哈特博士为首的工序控制组,另一个是以道奇博士为首的产品控制组。这两个研究组在20年代所获得的成果对质量管理从质量检验阶段发展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作出了重要贡献。1924年休哈特提出了“事先控制,预防废品”的观念,并且应用数理统计原理发明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图”,用于解决事后把关的不足。1931年休哈特出版了EconomicControlofQualityofManufacturedProduct一书,书中总结了他的研究成果,是质量管理发展中划时代的经典著作之一。与此同时,道奇和罗米格提出了抽样的概念和抽样方法,并设计了可以运用的“抽样检验表”,用于解
20、决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所带来的问题。但是,由于当时经济危机的影响,这些方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战争对大批量军火生产的需要,质量检验的弱点显得特别突出,严重影响军需供应。为此,美国政府和国防部组织了一批数学家来研究和解决军需产,品的质量问题,推动了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先后制定了三个战时质量控制标准:AWSZ1.11941质量控制指南;AWSZ1,21941数据分析用控制图法;AWSZ1.31942工序控制图法。这些标准的提出和应用,标志着质量管理在20世纪40年代进入了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统计质量控制的方法开始得到推广,为企业带来了极好的利润。从
21、质量检验阶段发展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发生了一次飞跃,从“事后把关”变为预先控制,并很好地解决了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的问题。但是,由于过多地强调了统计方法的作用,忽视了其他方法和组织管理对质量的影响,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而且这种方法又高深莫测,让人们望而生畏,质量管理成了统计学家的事情,限制了统计方法的推广发展。20世纪40年代起,戴明博士开始到日本工作和讲学,此后,作为日本工业的顾问,把统计质量控制的方法传播给了日本企业。一开始,日本企业也遇到和美国企业一样的问题,统计质量控制方法的推行很不顺利。后来,日本在大众化、通俗化、简单化和普及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2、整理出一套简便易行的“质量控制七种工具”,并把“七种工具”与组织管理工作相结合,收到了惊人的效果。为了感谢戴明在战后对日本重建作出的巨大贡献及进一步在日本推进质量管理运动,日本科学技术联盟于1951年创立了“戴明奖”。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这一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从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阶段,除了当时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存在的不足以外,还有社会因素,主要有:科技进步带来了许多高、精、尖的产品,特别是一些超大规模的产品,如火箭、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统计质量管理的方法已不能满足这些高质量产品的要求。社会进步带来了观念的变革,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运动向企业提出了“质量责任”问题。19
23、60年美国、英国、奥地利、比利时等国的消费者组织在荷兰海牙正式成立了国际消费者组织联盟,并于1983年确定每年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984年12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系统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等管理理论的出现和发展,对企业组织管理提出了变革要求,并促进了质量管理的发展。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交货期和价格成为顾客判别满足质量要求程度的重要内容,等等。这些新情况的出现,都要求质量管理在原有的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和发展。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质量总经理费根鲍姆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先后提出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铸造 高温 合金 项目 质量管理 方案 参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