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原理及应用.pptx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原理及应用.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原理及应用.ppt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35页主要内容1气质联用的原理2常见的气质联用仪器及色谱柱3样品处理4气质联用参数设置5气质联用对本课题组的意义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35页气质联用的原理气相色谱是一种物理的分离方法。利用被测物质各组分在不同两相间分配系数(溶解度)的微小差异,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使原来只有微小的性质差异产生很大的效果,而使不同组分得到分离。实际为通过样品组份沸点之间的差异先后进柱,然后在气体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一步分离。质谱作为气相色谱的检测器,利用电离源将各种成分分子电离成质谱碎片,通过相应的谱库检索碎片
2、信息,给出此信息与某化学物质匹配度,达到对物质进行定性的目的。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35页气质联用组成构建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35页常见的气质联用仪目前常用的是美国Agilent的和日本岛津的联用仪,其中Agilent为公认的分析测量仪器生产厂家。型号有6890N/5973C、7890N/5975C等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35页6890N/5973C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35页色谱柱常用的色谱柱包括毛细管柱和填充柱。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35页毛细管柱的参数及选择原则内径:0.25mm最常用的内径规格。有较高的柱效,负荷量较低,必须分流进样或无分流进样。用于复杂多组份样品分析。大口径,多固定
3、相大样品容量,分离能力降低,流失较大。柱长:2530m中长柱:分离1050个组份的样品。50m长柱:分离大于50个组份或包含有难分离物质对的复杂样品。加倍柱长,恒温分析时间则加倍但峰分辨率仅增大40%。如果分析只是比较好但不是特别好的,有比增加柱长度更好的办法来分析结果,如考虑更薄的膜,优化载气流量或用程序升温等。膜厚:0.250.33um标准液厚 一般商品柱的标准液膜。对于流出达300的大多数样品(包括蜡、甘油三酯、甾族化合物等)能够很好的分析。毛细管固定液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35页毛细管柱的固定液选择原则-“相似相溶”a.非极性物质非极性固定液。沸点越低的组分越早出峰。b.极性物质极性固
4、定液。极性越小的组分出越早出峰。c.极性与非极性混合物极性固定液。极性越小的组分出越早出峰。d.易形成氢键物质极性或氢键型固定液。不易形成氢键的组分先出峰,易形成氢键的组分后出峰。e.复杂难分离样品多种固定液混合。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35页常用毛细管柱固定液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35页样品的处理样品要求溶解在有机溶剂(如丙酮、正己烷、氯仿、苯等)中;溶剂应具有较低的沸点,从而使其容易与样品分离。尽可能避免用水、二氯甲烷和甲醇做溶剂,因为它们对延长色谱柱的使用寿命不利。另外,如果用毛细管柱分析,应注意样品的浓度不要太高,以免造成柱超载,通常样品的浓度为mg/ml级或更低。样品中不能含有水,盐
5、类等物质;GC所能直接分离的样品应是可挥发的、且是热稳定的,沸点一般不超过500,分子量小于500;样品含量在ppb-ppm级,样品不得少于20uL;需要进行衍生化处理的样品,需合理选择衍生化方法。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35页样品的衍生化衍生化目的:改善待测物质的气相色谱性质、热稳定性、分子质量、质谱行为,引入卤素原子或吸电子基团,通过一些特殊的衍生化方法可以拆分一些难分离的手性化合物。常用的衍生化方法:硅烷化衍生化(1)BSTFA和BTA衍生化胺基和羟基(2)MTBSTFA常用于药物、类固醇类检测(3)MSTFA是最常用的硅烷化试剂(苹果酸、富马酸、柠檬酸等)(4)单糖硅烷化时用一般用三甲
6、基硅烷咪唑(甘露糖、半乳糖、海藻糖等)酰化衍生化(1)乙酰化(体内药物筛选,大多数的临床药物)(2)三氟乙酰化/五氟丙酰化/七氟丁酰化(苯丙胺类和麻黄碱类)烷基化衍生化(农药和杀虫剂)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35页气质联用参数设置-进样方式动进样(auto-injector)和手动进样;自动进样包括填充柱进样口、毛细柱分流/无分流进样口、冷柱头进样、程序升温(PTV)进样口、大体积进样、阀进样。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35页是否分流?分流(split)主要组分分析;脉冲分流(pulsesplit)允许更大进样量;不分流(splitless)痕量组分分析;脉冲组分不分流(pulsesplitle
7、ss)允许更大进样量。良好的分流比可以防止柱内某些成分含量过高,造成柱超载形成拖尾峰影响分离,使出峰时间相近的成分能够较好的分离。分流不改变样品浓度,只改变峰的信号强度。Splitratio(分流比)10:1即为11份,1份进柱子,10份流失。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35页分流进样注意事项分流进样时为了保证分流比的概念真实有效,样品(溶剂+被分析物)必须与载气充分混合,形成一个均匀的混合物。如果进样量过大,溶剂会膨胀为很大的体积,致使进样口衬管过载。其结果必将导致样品从吹扫出口流出而造成样品损失,同时也会造成载气输入管路的污染。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35页进样(气化)室温度 考虑样品的稳定性
8、?样品是否能够气化?一般在200250考虑样品中各组分的沸点,设定温度使样品瞬间汽化。进样后要有足够的气化温度,使液体式样迅速气化后被载气带入柱中。在保证样品不分解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气化温度对分离及定量有利,尤其当进样量大时更是如此。一般选择气化温度比柱温高30-70。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35页色谱柱程序升温条件程序升温条件是影响样品分离度的最主要因素。根据样品的挥发性等改变;程序升温慢可改善分离效果,但会增加分析的时间;柱温不能高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否则固定液挥发流失;应综合考虑。升温速率快会加快载气流速,也会使载气携带组分过快流出,导致保留值相近的组分难以完全分离。柱温提高,会使各
9、组分的挥发靠拢,不利于分离,柱温不能太低,被测组分在两相间扩散速率大为减小,分配不能迅速达到平衡,峰形变宽,柱效下降,并延长了分析时间。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35页程序升温选择原则在使最难分离的组分能尽可能好的分离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较低的柱温,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峰形不拖尾为度。对于高沸点混合物(300-400),希望在较低的柱温下(低于其沸点100-200)分析,为改善液相传质速率,可用低固定液含量(质量分数1%-3%)的色谱柱,使液膜薄一些,但允许最大进样量减小,因此应采用高灵敏度检测器。对于沸点不太高的混合物(200-300),可在中等柱温下操作,固定液质量分数5%-10%,柱温比其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色谱 联用 技术 原理 应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