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致消化道损伤的防治讲稿.ppt
《抗血小板致消化道损伤的防治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血小板致消化道损伤的防治讲稿.ppt(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抗血小板致消化道损伤的防治第一页,讲稿共三十四页哦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抗血小板治疗对血栓栓塞性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益处。目前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 mgd)广泛用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尤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联合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如氯吡格雷)更为重要。第二页,讲稿共三十四页哦抗血小板药物是一柄“双刃剑”;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一方面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另一方面损伤消化道黏膜,导致溃疡形成和出血,严重时可致患者死亡;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也能加重消化道损伤,联合用药时损伤更
2、为严重。第三页,讲稿共三十四页哦抗血栓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即使小剂量阿司匹林也可能增加消化道损伤危险;研究显示: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100mg)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危险相似,相对危险分别为2.7和2.8。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时,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第四页,讲稿共三十四页哦阿司匹林致消化道损伤的机制阿司匹林致消化道损伤的机制1局部作用:阿司匹林对消化道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可直接作用于胃黏膜的磷脂层,破坏胃黏膜的疏水保护屏障;在胃内崩解使白三烯等细胞毒性物质释放增多,进而刺激并损伤胃黏膜;也可损伤肠黏膜屏障。2全身作用:阿司匹林可使
3、环氧化酶(COX)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抑制胃黏膜的COX-1和COX-2活性,导致前列腺素(PG)生成减少。PG主要调控胃肠道血流和黏膜的功能。PG生成减少是阿司匹林引起胃肠道黏膜损伤的主要原因。第五页,讲稿共三十四页哦氯吡格雷致消化道损伤的机制氯吡格雷致消化道损伤的机制 ADP受体拮抗剂 该类药物通过阻断血小板膜上的ADP受体发挥抗血小板作用。与阿司匹林不同,ADP受体拮抗剂并不直接损伤消化道黏膜,但可抑制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和血小板释放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从而阻碍新生血管生成和影响溃疡愈合。ADP受体拮抗剂可加重已存在的胃肠道黏膜损伤,包括阿司匹林、NSAIDs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
4、染导致的消化道损伤。第六页,讲稿共三十四页哦本节要点:阿司匹林导致消化道损伤的机制包括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而ADP受体拮抗剂可阻碍已受损消化道黏膜的愈合。第七页,讲稿共三十四页哦抗血小板药物所致消化道损伤的临床表现抗血小板药物所致消化道损伤的临床表现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以消化系统为主,其中以上消化道损伤更常见。近年发现,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且多数联合应用PPI的患者,下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上消化道出血。1常见症状:恶心、呕吐、上腹不适或疼痛、腹泻、呕血、黑便等。2常见病变:消化道黏膜糜烂、溃疡、威胁生命的消化道出血及穿孔,以及较少见的肠狭窄等。第八页,讲稿共三十四页哦抗血小板药物所致的消
5、化道损伤的特点第九页,讲稿共三十四页哦1发生时间消化道副作用与用药时间有关服药后1月至1年内为消化道损伤的高发阶段,3个月时达高峰。第十页,讲稿共三十四页哦2与剂量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阿司匹林的抗血栓作用并不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但消化道损伤风险却随剂量加大而明显增加。分析显示,服用阿司匹林剂量200mgd的患者与=1项消化道出血史消化道溃疡及并发症病史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或联合抗凝治疗)检测HP,如阳性则给与治疗下列=2项危险因素年龄=65岁使用糖皮质激素消化不良或胃食管反流病预防性使用PPI或H2RA否是第二十四页,讲稿共三十四页哦PPI与氯吡格雷的联合应用1.药理学上,不同PPI与氯吡格雷的相互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小板 消化道 损伤 防治 讲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