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SCCG1实训指导书.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THSCCG1实训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HSCCG1实训指导书.doc(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THSCCG-1型传感器技术实训装置 简介一、概述“THSCCG-1型传感器技术实训装置”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业标准电工电子类实训基地仪器设备配备标准,教育部“振兴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要求,按照职业教育的教学和实训要求研发的产品。适合高职院校、职业学校的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电子技术与机电技术等专业的实训教学。二、设备构成实训装置主要由实训台、三源板、传感器和变送模块组成。1. 实训台部分1k10kHz音频信号发生器、130Hz低频信号发生器、四组直流稳压电源:15V、+5V、210V、224V可调、数字式电压表、频率/转速表、定时器以及高精度温度调节仪组成。2. 三源
2、板部分 热源:0220V交流电源加热,温度可控制在室温120 oC,控制精度1 oC。 转动源:224V直流电源驱动,转速可调在04500 rpm。 振动源:振动频率1Hz30Hz(可调)。3. 传感器及变送模块部分 传感器包含金属应变传感器,差动变压器传感器,磁电传感器,Pt100温度传感器,K型热电偶,光电开关,霍尔开关。变送模块包括电桥、电压放大器、差动放大器、电荷放大器、低通滤波器、相敏检波器、移相器、温度检测与调理等共五个模块。 本实训台,作为教学实训仪器,传感器基本上都采用工业应用的传感器,以便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变送模块上附有变送器的原理框图,测量连接线用定制的接触电阻极小的迭插式
3、联机插头连接。三、实训内容本装置的实训项目共34项,包括基本技能实训项目25项,应用型实训项目9项。涉及压力、振动、位移、温度、转速等常见物理量的检测。通过这些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够更全面的学习和掌握信号传感、信号处理、信号转换、的整个过程。目 录传感器基本技能实训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搭建二、 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搭建三、 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搭建四、 扩散硅压阻压力传感器差压测量五、 差动变压器的性能测试六、 激励频率对差动变压器特性的影响测试七、 差动变压器零点残余电压补偿八、 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测试九、 电容传感器动态特性测试十、 直流激励时霍尔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测试十一、 交流激
4、励时霍尔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测试十二、 霍尔式传感器振动测量十三、 磁电式传感器转速测量十四、 压电式传感器振动测量十五、 电涡流传感器的位移特性测试十六、 被测体材质、面积大小对电涡流传感器的特性影响测试十七、 电涡流传感器测量振动十八、 光纤传感器的位移特性测试十九、 光纤传感器测量振动二十、 PT100温度控制的应用二十一、 集成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测试二十二、 铂电阻温度特性测试二十三、 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补偿二十四、 气敏传感器测试酒精浓度二十五、 湿敏传感器湿度测量传感器应用实训二十六、 直流全桥的应用电子秤定标二十七、 交流全桥的应用振动测量二十八、 差动变压器的应用振动测量二十九、
5、 光电转速传感器的应用转速测量三十、 开关型霍尔传感器的应用转速测量三十一、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转速测量三十二、 K型热电偶的应用测量温度三十三、 E型热电偶的应用测量温度三十四、 智能调节仪应用转速控制传感器基本技能实训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搭建一、实训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掌握单臂电桥的接线方法和用途。二、实训仪器:实训台、应变传感器实验模块、托盘、砝码、万用表(自备)。三、相关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R/R=K,式中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6、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组件,如图1-1所示,四个金属箔应变片分别贴在弹性体的上下两侧,弹性体受到压力发生形变,应变片随弹性体形变被拉伸,或被压缩。 图1-1 应变传感器安装图图1-2 单臂电桥接线图通过这些应变片转换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如图1-2所示R5、R6、R7为固定电阻,与应变片一起构成一个单臂电桥,其输出电压Uo= (1-1)E为电桥电源电压,R为固定电阻值,式1-1表明单臂电桥输出为非线性,非线性误差为L=。四、实训内容与操作步骤1应变传感器上的各应变片已分别接到应变传感器模块左上方的R1、R2、R3、R4上,可用万
7、用表测量判别,R1=R2=R3=R4=350。2差动放大器调零。从实训台接入15V电源,检查无误后,合上实训台电源开关,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Ui短接并与地短接,输出端Uo2接数显电压表(选择2V档)。将电位器Rw3调到增益最大位置(顺时针转到底),调节电位器Rw4使电压表显示为0V。关闭实训台电源。(Rw3、Rw4的位置确定后不能改动)3按图1-2连线,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电阻(如R1)接入电桥与R5、R6、R7构成一个单臂直流电桥。4加托盘后电桥调零。电桥输出接到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Ui,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预热五分钟,调节Rw1使电压表显示为零。5在应变传感器托盘上放
8、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依次增加砝码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200g砝码加完,计下数显表值,填入下表1-1,关闭电源。表11重量(g)电压(mV)五、实训报告根据表11计算系统灵敏度SU/W(U输出电压变化量,W重量变化量)和非线性误差f1=m/yF.S 100,式中m为输出值(多次测量时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yFS为满量程(200g)输出平均值。六、注意事项加在应变传感器上的压力不应过大,以免造成应变传感器的损坏!二 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搭建一、实训目的:比较半桥与单臂电桥的不同性能,掌握其接线方法。二、实训仪器:同项目一三、相关原理:不同受力方向的两只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邻边,
9、如图2-1。电桥输出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当两只应变片的阻值相同、应变数也相同时,半桥的输出电压为 Uo=EK/2 = (2-1)E为电桥电源电压,式2-1表明,半桥输出与应变片阻值变化率呈线性关系。四、实训内容与操作步骤1应变传感器已安装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块上,可参考图1-1。2差动放大器调零,参考实训项目一步骤2。3按图2-1接线,将受力相反(一片受拉,一片受压)的两只应变片接入电桥的邻边。4加托盘后电桥调零,参考实训项目一步骤4。5在应变传感器托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依次增加砝码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200g砝码加完,计下数显表值,填入下表,关闭电源。表2-1重量(
10、g)电压(mV)五、实训报告根据表2-1的数据,计算灵敏度L=U/W,非线性误差f2六、思考题引起半桥测量时非线性误差的原因是什么? 图2-1 双臂电桥接线图三 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搭建一、实训目的: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性能,掌握其接线方法。二、实训仪器:同项目一。三、相关原理: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只应变片接到电桥的对边,不同的接入邻边,如图3-1,当应变片初始值相等,变化量也相等时,其桥路输出:Uo=KE (3-1) E为电桥电源电压,式3-1表明,全桥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得到进一步改善。四、实训内容与操作步骤1应变传感器已安装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块上,可参考图1
11、-1。2差动放大器调零,参考实训项目一步骤2。3按图 3-1接线,将受力相反(一片受拉,一片受压)的两对应变片分别接入电桥的邻边。4加托盘后电桥调零,参考实训项目一步骤4。 图3-15在应变传感器托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依次增加砝码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200g砝码加完,计下数显表值,填入下表3-1,关闭电源。 图3-1 全桥电路接线图表3-1重量(g)电压(mV)五、实训报告根据记录表3-1的数据,计算灵敏度L=U/W,非线性误差f3 四 扩散硅压阻压力传感器差压测量一、实训目的:了解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力的原理与方法。二、实训仪器压力传感器模块、温度传感器模块、数显
12、单元、直流稳压源+5V、15V。三、相关原理在具有压阻效应的半导体材料上用扩散或离子注入法,摩托罗拉公司设计出X形硅压力传感器如下图所示:在单晶硅膜片表面形成4个阻值相等的电阻条。并将它们连接成惠斯通电桥,电桥电源端和输出端引出,用制造集成电路的方法封装起来,制成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在X形硅压力传感器的一个方向上加偏置电压形成电流,当敏感芯片没有外加压力作用,内部电桥处于平衡状态,当有剪切力作用时,在垂直电流方向将会产生电场变化,该电场的变化引起电位变化,则在端可得到被与电流垂直方向的两测压力引起的输出电压Uo。 (4-1)式中d为元件两端距离。实验接线图如图4
13、-2所示,MPX10有4个引出脚,1脚接地、2脚为Uo+、3脚接+5V电源、4脚为Uo-;当P1P2时,输出为正;P1P2时,输出为负。图4-1 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原理图四、实训内容与操作步骤1接入+5V、15V直流稳压电源,模块输出端Vo2接控制台上数显直流电压表,选择20V档,打开实训台总电源。4调节Rw2到适当位置并保持不动,用导线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Ui短路,然后调节Rw3使直流电压表200mV档显示为零,取下短路导线。5气室1、2的两个活塞退回到刻度“17”的小孔后,使两个气室的压力相对大气压均为0,气压计指在“零”刻度处,将MPX10的输出接到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Ui,调节Rw1使直流
14、电压表200mv档显示为零。6保持负压力输入P2压力零不变,增大正压力输入P1的压力到0.01MPa,每隔0.005Mpa记下模块输出Uo2的电压值。直到P1的压力达到0.095Mpa;填入下表。P(kP) Uo2(V)7保持正压力输入P1压力0.095Mpa不变,增大负压力输入P2的压力,从0.01MPa每隔0.005Mpa记下模块输出Uo2的电压值。直到P2的压力达到0.095Mpa;填入下表。P(kP) Uo2(V)8保持负压力输入P2压力0.095Mpa不变,减小正压力输入P1的压力,每隔0.005Mpa记下模块输出Uo2的电压值。直到P1的压力为0.005Mpa;填入下表。P(kP)
15、 Uo2(V)9保持负压力输入P1压力0Mpa不变,减小正压力输入P2的压力,每隔0.005Mpa记下模块输出Uo2的电压值。直到P2的压力为0.005Mpa;填入下表。P(kP) Uo2(V)10实验结束后,关闭实训台电源,整理好实验设备。五、实训报告1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计算压力传感器输入P(P1-P2)输出Uo2曲线。计算灵敏度L=U/P,非线性误差f。图4-2 扩散硅压力传感器接线图五 差动变压器性能测试一、实训目的掌握差动变压器位移测量的方法二、实训仪器实训台、差动变压器模块、测微头、差动变压器、示波器(自备)三、相关原理差动变压器由一只初级线圈和两只次级线圈及一个铁芯组成。铁芯连接被
16、测物体,移动线圈中的铁芯,由于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的互感发生变化促使次级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发生变化,一只次级感应电动势增加,另一只感应电动势则减小,将两只次级线圈反向串接(同名端连接)引出差动输出。输出的变化反映了被测物体的移动量。四、实训内容与操作步骤1根据图5-1将差动变压器安装在差动变压器模块上。 图5-1 图5-22将传感器引线插头插入模块的插座中,音频信号由振荡器的“00”处输出,打开主控台电源,调节音频信号输出的频率和幅度(用示波器监测),使输出信号频率为4-5KHz,幅度为Vp-p=2V,按图5-2接线(1、2接音频信号,3、4为差动变压器输出,接放大器输入端)。3用示波器观测U
17、o的输出,旋动测微头,使示波器上观测到的波形峰峰值Vp-p为最小,这时可以左右位移,假设其中一个方向为正位移,另一个方向位称为负,从Vp-p最小开始旋动测微头,每隔0.2mm从示波器上读出输出电压Vp-p值,填入下表51,再从Vp-p最小处反向位动测微头,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左、右位移时,初、次级波形的相位关系。五、实训报告1操作过程中注意差动变压器输出的最小值即为差动变压器的零点残余电压大小。根据表61画出Vop-pX曲线,作出量程为1mm、3mm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表(5-1)差动变压器位移X值与输出电压数据表。V(mV)X(mm)六 差动变压器零点残余电压补偿一、实训目的:掌握差动变压器零
18、点残余电压补偿的方法二、实训仪器:实训台、差动变压器模块、测微头、差动变压器、示波器(自备)三、相关理论:由于差动变压器两只次级线圈的等效参数不对称,初级线圈的纵向排列不均匀性,次级线圈的不均匀,不一致性,铁芯的B-H特性非线性等,因此在铁芯处于差动线圈中间位置时其输出并不为零,称其为零点残余电压。四、实训内容与操作步骤1安装好差动变压器,利用示波器观测并调整音频振荡器“00”输出为4KHz ,2V峰峰值;按图6-1接线。2模块R1、C1、RW1、RW2为电桥单元中调平衡网络。3用示波器监测放大器输出;4调整测微头,使放大器输出信号最小。5依次调整RW1、RW2,使示波器显示的电压输出波形幅值
19、降至最小。6此时示波器显示即为零点残余电压的波形。7记下差动变压器的零点残余电压值峰峰值(Vop-p)。(注:这时的零点残余电压经放大后的零点残余电压V零点 p-pK,K为放大倍数)。8可以看出,经过补偿后的残余电压的波形是一不规则波形,这说明波形中有高频成分存在。图6-1 五、实训报告 1分析经过补偿的零点残余电压波形。 七 激励频率对差动变压器特性的影响测试一、实训目的:了解初级线圈激励频率对差动变压器输出性能的影响二、实训仪器:同实训项目五三、相关理论: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压的有效值可以近似表示为: 式7-1式7-1中Lp、Rp为初级线圈的电感和损耗电阻,Ui、为激励信号的电压和频率,M1、
20、M2为初级与两次级线圈的互感系数,由关系式可以看出,当初级线圈激励频率太低时,RP22LP2,则输出电Uo受频率变动影响较大,且灵敏度较低,只有当2LP2RP2时输出Uo与无关,当然过高会使线圈寄生电容增大,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四、实训内容与操作步骤1按照实训五安装传感器和接线。开启实训台电源开关。2选择音频信号的频率为1KHz,Vp-p=2V。(用示波器监测)。3用上示波器观察Uo输出波形,移动铁芯至中间位置即输出信号最小时的位置。固定测微头。4旋动测微头,向左(或右)旋到离中心位置1mm处,使Uo有较大的输出。5分别改变激励频率从1KHZ9KHZ,幅值不变,频率由频率/转速表监测。将测试结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HSCCG1 指导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