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管桩打桩施工工艺标准.doc
《预应力管桩打桩施工工艺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管桩打桩施工工艺标准.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7 预应力管桩打桩施工工艺标准27.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给出了预应力管桩打桩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标准等,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铁路、公路与桥梁、港口、水利、市政、构筑物等工程的陆上施工的桩基础。27.2 编制依据的标准、规范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JGJ94-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27.3 术语和符号1 管桩本标准所称的管桩是指采用离心成型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的环形截面桩。2 管桩基础由打入土(岩)层中的管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建(构)筑物
2、基础。3 打桩利用打桩设备的锤击能量将桩沉入土(岩)层的施工方法。4 收锤标准将桩端打至预定深度附近时终止锤击的控制条件。5 送桩打桩过程中借助送桩器将桩顶沉至地面以下的工序。6 预应力管桩代号PHC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C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TC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7 管桩的编号 XXXX XXX(XX)XXXL X各种类型桩的代号 桩尖类型 管桩型号 桩长(m)管桩外径(壁厚,mm) 混凝土强度等级27.4 施工准备27.4.1 技术准备1 认真阅读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图会审,提前解决图纸上的问题;2 备齐并学习与本工程有关的技术规范、规程,掌握施工工艺;3 研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4 在
3、技术质量部门的组织下,进行工程质量策划,并在施工过程中体现质量策划的结果;5 根据专业质监的要求,备齐工程技术资料表格;根据公司质量体系程序要求,准备有关质量体系程序运行表格;6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包括工程执行计划、质量大纲、安全计划)并报审;7 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包括技术、质量、安全环境的各类指导书方面)。27.4.2 材料准备1 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出工程量;2 依据工程量和工期编制物资需用计划、采购计划和进场计划。 3 进行分供方的评价工作,联系材料采购事宜,安排材料堆放贮藏地点。27.4.3 施工机具准备1 主要施工机具可按常用施工设备表配置(见表1)。27.4.4 监视测量装置1 主要监
4、视测量装置可按常用测量仪器表配置(见表2)。2 所有测量仪器必须经过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后方可使用。3 所有测量仪器的鉴定证书必须在有效期内。4 表中所列测量仪器数量按每台桩机配备。表1 常用施工机具表序号机具名称规格/型号用途备注1履带式打桩机根据需要选择打桩根据施工需要配备2筒式柴油锤根据需要及附表选择打桩附特制透气桩帽3起重机根据需要选择喂桩扒杆长度根据桩长确定4电焊机接桩每台桩机配备23台5路基箱2m6m桩机站位6送桩器m送桩一套备用表2 常用测量仪器表序号机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说 明经纬仪或全站仪J2级以上测量放样经纬仪J6级垂直度控制,附脚架水准仪DS3型标高控制,附脚架钢卷尺50m
5、1测量放线,须标定比对钢卷尺5m1测桩位偏差27.4.5 作业条件准备1 施工现场具备三通一平。2 施工人员到位,机械设备进场完毕。3 测量基准已交底,复测、验收完毕。4 管桩、焊条等材料已进场并验收合格。27.4.6 测量准备1 熟悉施工坐标系统及标高系统,必要时进行正确换算;2 编制现场测控方案,与业主/监理进行测量控制点交接,建立本工程测量控制网,以便准确、方便地测放桩位及控制桩顶标高;3 建立本工程测量控制网时应在距最外排桩20m以外设置半永久性控制点,用来在沉桩过程中对控制网进行校正;4 准备石灰、小木桩及铁钉等放线需用物。27.4.7 其他条件准备1 根据招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和
6、质量策划设置施工组织机构。2 根据工程量、工期及设备配备情况编制劳动力需用计划。3 对于辅助人员要根据工程的整体形象进度编制需用计划和进场计划。4 对于能源和辅助材料依据工程量和施工设备编制需用计划27.5 施工工艺27.5.1 施工工艺流程第n节桩起吊,对桩调直移至下一桩位测量定位桩机就位第一节桩就位调直打桩接桩打桩至设计要求中间检查验收送桩27.5.2 操作工艺1 测量放线:在打桩施工区域附近设置控制桩与水准点,不少于2个,其位置以不受打桩影响为原则(距离操作地点40米以外),轴线控制桩应设置在距最外桩510m处,以控制桩基轴线和标高。2 桩机就位:按照打桩顺序将桩机移至桩位上面并对准桩位
7、。3 喂桩:利用辅助吊机将桩送至打桩机桩架下面,桩机吊桩并送进桩帽内。4 打桩: 1) 锤重的选择可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或根据试桩资料选择合适的锤型;在没有规定和资料的情况下,可根据附录D选择。2) 管桩打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桩帽或送桩器与管桩周围的间隙应为5mm10mm;桩锤与桩帽、桩帽与桩顶之间加设弹性衬垫,衬垫厚度应均匀,且经锤击压实后的厚度不宜小于120mm,在打桩期间经常检查,及时更换和补充。(2) 第一节管桩插入地面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桩锤、桩帽或送桩器应与桩身在同一中心线上。(3) 打桩过程中应经常观测桩身的垂直度(采用经纬仪在两垂直方向进行校测),
8、若桩身垂直度偏差超过1%时,应找出原因并设法纠正;当桩尖进入较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4) 桩帽和送桩器应与管桩匹配做成圆筒形,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打性;桩帽和送桩器下端面应开孔,孔径不宜小于管桩内经的1/51/3,应使管桩内腔与外界接通。(5) 每一根桩应一次性连续打到底,接桩、送桩应连续进行,尽量减少中间停歇时间。3) 打桩顺序按下列规定执行。(1) 打桩顺序一般情况应根据施工现场的特点及桩基础平面布置而定。对于密集桩,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向四周对称施工。当一侧毗邻建(构)物、地下管线等时,宜从毗邻建(构)物、地下管线等的一侧由近到远施工。(2) 根据桩长和桩顶
9、标高,宜先长后短,先深后浅施工。(3) 根据管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施工。(4) 根据建筑物设计的主次,先主后辅施工。4) 打桩过程中,出现贯入度反常、桩身倾斜、位移、桩身或桩顶破损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沉桩,待查明原因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5) 在桩身上标出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记,及时记录入土深度和每米锤击数。6) 终锤标准(1) 桩端位于一般土层以控制设计桩长和标高为主,贯入度作参考。(2) 桩端达到坚硬、硬塑的粘性土、中密以上粉土、砂土、极软岩软岩时,以贯入度为主,控制桩长和标高为辅。(3) 贯入度达到标准而设计标高未达到时,应连续锤击3阵,按每阵10击得贯入度小于设计规定的数
10、值加以确定,必要时通过试验与有关单位会审商定。7) 桩端持力层为极软岩软岩时宜采用封闭型桩尖,桩尖焊接时要连续饱满不渗水,在打入一节桩后宜用C20细石混凝土灌注1.52.0米作为封底;如地下水对混凝土有腐蚀性宜采用封闭型桩尖。在开始打桩时利用两台经纬仪成90度将桩架、桩校直成一线,开始施打时要不间断的校正,直到桩稳定为止,然后施打并进行记录。5 接桩: 1)待桩顶距地面0.5m1m左右时接桩,接桩宜采用端板焊接连接或机械快速接头连接,接头连接强度应不小于管桩桩身强度。2) 管桩用作受拉(抗拔)桩时,宜优先采用机械快速接头连接。3) 接桩时,其入土部分管桩的接头宜高出地面0.5m1m;下节桩的桩
11、头处宜设导向箍,以便于上节桩就位,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对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4) 采用焊接连接时,焊接前应先确认管桩接头是否合格,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铁刷子等清理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并清除油垢和铁锈。5) 焊接时宜先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焊4点6点,待上下节桩固定后拆除导向箍再分层施焊,施焊宜对称进行。6) 焊接层数宜为三层,不得少于二层,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后再施焊外一层。7) 焊接接头应在自然冷却后才可继续沉桩,冷却时间不宜少于8min,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后立即沉桩。待桩顶距地面0.5m1m左右时接桩,接桩采用法兰或焊接等方法。6 送桩:如设计要求送桩时,应将桩送至设计标高。2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应力 打桩 施工工艺 标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