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公共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公共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公共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1978-2003任保平 钞小静1 作者简介:任保平(1968),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主任、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钞小静,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4级西方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内容提要:公共支出总量的大小反映着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模与深度,体现了政府职能的成本支出。但是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也体现在结构关系上。运用经济计量的方法对中国1978-2003年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表明,我国公共支出的产出弹性为正,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从公共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看,经济建设
2、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及其他支出的结构产出弹性为正,对经济增长产生正的效应;行政管理支出结构产出弹性为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的影响。各支出项目结构产出弹性不同,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就不同,公共支出结构的优化同样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当前在提高公共支出总水平的同时,应注意提高公共支出的效率;在积极财政政策继续实施的同时,要以公共支出结构调整为重点;公共支出结构的调整措施应当根据各支出项目结构产出弹性的大小而定。关键词:公共支出 公共支出结构 经济增长 结构产出弹性一、 问题的提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公共支出规模明显扩大、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不断提高,针对这种趋势许多学者对公
3、共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Peacock and Wiseman,1961;Musgrave,1969;Arrow and Kurz,1970;Rostow,1971),试图通过这些研究来为政府政策的选择与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大多数学者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政府的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是否有影响、是否有持久的影响、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如何等问题上,但这些研究并没有达成一个完全的共识。至20世纪80年代末,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开始复兴,要求政府控制公共支出的规模,在这种背景下,公共支出结构的优化调整就成为一个难以忽视的问题。我国在过去20多年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
4、发展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长,资本、劳动等要素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政府的作用无疑也是举足轻重的。那么政府职能的发挥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又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公共支出结构调整的依据是什么?这将成为本文分析的基本内容。本文的结构是:第一部分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第二部分进行文献回顾;第三部分是相关问题明确与基本状态的统计描述;第四部分建立公共支出总量及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框架;第五部分对所建立的分析框架进行经验计量检验;第六部分是结论及其政策建议。二、 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5、主要体现在公共支出的总量关系与结构关系两个方面。西方经济学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主要研究的是公共支出总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于公共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则基本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从公共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来看,这些研究使用不同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来检验和比较不同公共支出结构对产出或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一般采用的是一种跨国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实证检验。一部分经济学家如Kormendi and Meguire(1985), Grier and Tullock(1987),Aschauer(1989),Barro(1990),Fischer(1993)等把政府公共支出划分为公共消
6、费性支出(或非生产性支出)和公共投资性支出(或生产性支出)两部分来单纯研究这两种支出的绝对规模与经济增长和生产率的关系。 Kormendi and Meguire(1985)研究了二战后47个国家的政府“消费”支出,其研究结论是政府消费性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Grier and Tullock(1987)利用二战后包括24个OECD国家在内的115个国家的集合性横截面-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政府消费性支出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而政府投资性支出则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必要环境,具有正的效应。Barro(1990)利用98个国家的数据进行经验分析,认为政府消费性支出增加会扭曲资源配置,导致
7、人均增长率下降。并且他还认为具有生产性的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决定于公共支出规模的大小。若其尚未达到最佳规模,生产性支出的增加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正的影响,而当超过最佳规模之后就会产生负的影响。 还有一部分学者如Easterly and Rebelo(1993), Devarajan、Swaroop and Zou(1996)同样将政府公共支出划分为生产性与非生产性两个部分,但他们着重讨论了公共支出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Easterly and Rebelo(1993)认为公共投资性支出比重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正向关系,特别是投资于交通、通讯的支出与经济增长相一致。Devarajan、Sw
8、aroop and Zou(1996)利用1970-1990年间69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进行经验分析,指出在最优状态下,生产性公共支出与非生产性公共支出的比值应该取决于这两项支出对生产的贡献度(产出弹性)之比。生产性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然而当其所占的比例过高时,它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在边际上就成了负的,而非生产性支出对平均经济增长率的作用是负向的。以上研究主要是对跨国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不是从一国实际的背景出发,不一定适用于某一特定国家的具体情况。而且把公共支出按照生产性与非生产性来进行划分会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这种划分方法标准不够明确,使得判断各支出项目是生产性还是非生产性成
9、为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从而导致实证分析的结果截然不同;其二,这样的划分方法太过笼统,不能明确而具体地表明公共支出在各职能间分配的格局和各项职能实现的程度,对于实际财政政策选择与制定的指导性较弱。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经济学界开始研究公共支出问题,主要是从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视角来研究公共支出的规模问题。一些学者依据西方公共支出的相关理论来研究我国公共支出调整的方向(牟放,1999;吴晓,元同进,2001)。而绝大多数的学者主要通过公共支出国际间的比较来对我国当前的公共支出结构状态进行评价与分析(余天心,王石生,1997;王雍君,1999;马栓友,1999;王军,2002;谢瑞,20
10、02;陈颂东,2004)。单纯与发达国家比较可以有助于我们发现自身不足,但却忽视了我国实际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我国具体的体制演进状况,而且这样的方法只是理论上的推导,并没有具体实证分析的支撑。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专门研究公共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成果在我国并不多见,郭庆旺(1991),赵志耘(1994)构建了公共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但是并没有进行经验分析。邹薇(2003)从“调整成本”入手,对我国公共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了实证的分析,认为公共支出的调整成本急剧上升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削弱了我国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度,但是她研究的侧重点在于调整成本对公共支出拉动
11、作用的影响,而且她的分析也并未涉及具体的公共支出结构部分。孔祥利(2005)利用斜率关联模型以中国1996-2003年为样本区间计算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密切程度,但是他所选取的样本区间十分有限而且也未具体分析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问题。刘溶沧和马拴友(2001)的研究是在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包含私人投资、公共投资、国防支出、经常性支出、国债、劳动增长率与教育或人力资本在内的模型,但公共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未成为其分析的重点。以上理论研究与经验分析表明公共支出不是一个简单的外生变量,它会对长期经济增长产生持久的影响,因此对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2、然而从国际上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它们在公共支出总量及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问题的理论研究上都缺乏有效的实证检验支撑。现有的实证分析主要采用的是跨国分析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使得主要变量不易得到控制,所得分析结果在特定时点、特定国家的作用非常有限;而且按照生产性与非生产性的标准对公共支出进行划分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我国对于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是从公共支出总量规模上进行的,很少有学者从公共支出的结构上来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从我国当前公共支出的现状来看,不仅需要研究公共支出的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且更应关注公共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是分析两者之间关系不可或缺的研究思路。基于以上研究现状
13、和当前现实的需要,本文着重从公共支出结构入手,来分析公共支出各具体支出项目比重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我国公共支出结构的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三、相关问题的明确与基本状态的统计描述相关问题的明确1.公共支出、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内涵的确定公共支出(public expenditure)又称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既是政府行政成本的表现,也是政府活动的一个方面,它直接反映着政府的政策选择,同时也代表着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所造成的耗费支出。1公共支出结构(structure of fiscal expenditure)是指各类公共支出占总公共支出的比
14、重,它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公共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2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共支出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应随经济发展而不断调整,进行公共支出结构的优化。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最常见的有两种相互联系的定义。一种认为,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的持续增长,也即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长。另一种定义则认为,经济增长是指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即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加。3为了模型设立的方便,适合衡量指标的内涵以及清楚的反映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采用了第一种定义,即把经济增长的内涵界定为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长,并以国内生产
15、总值GDP作为其具体的度量指标。2. 公共支出结构类别的选择中国的公共支出分类的办法有两种:一是编制国家预算采用的分类法,即按支出用途分类,此种方法在财政统计公报上称之为按支出项目分类;二是以政府职能为标准进行分类,将公共支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及其他5大类。4按职能划分的公共支出结构形态,是研究公共支出结构中最常用的方法,各项目具有比较单一的目标、功能或利益,可以明确而具体地表明公共支出在政府各职能间分配的格局和各项职能实现的程度,并且可以从动态上反映出各项财政职能在不同时期变动情况和公共支出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上侧重点的变化。出于研究目的考虑,结合统计资料收集的可能
16、性,本文主要以政府职能划分为基础,将公共支出划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及其他5大类。合理的公共支出范围与公共支出结构公共支出的职能是政府职能的一部分,因此对公共支出范围的界定离不开对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由于公共支出会影响到社会的总供求,在市场已经实现有效配置的情况下,政府的活动是不应当介入的。正如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的那样,凡是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财政应该退出;凡是市场机制无法或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财政才应介入。5 由此也就决定了合理的政府公共支出的范围应当限定在市场失灵的领域之内。公共支出结构实质上体现了公共支出的内部比例关系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政府能否
17、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而且影响和决定着整个国家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因而公共支出结构的优化是公共支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共支出结构状况既与一国经济体制和相应的政府职能有关,又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要求公共支出的侧重点不同,其具体演变的历史轨迹为:从维持性服务开始,首先扩展到经济性服务领域,然后进一步扩展到社会性服务领域;与此相适应,维持性支出比重逐渐下降,经济性支出比重逐步上升,然后这两者都逐渐下降而社会性支出比重明显提高。2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并且经济体制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所以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财政活动的范围要大得多,而在结构的侧
18、重点上更是偏重于经济性支出。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相比,由于采用经济体制的不同以及具体的社会的、政治的、历史的原因,我国公共支出所涉及的领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基于此,对于我国合理的公共支出范围与公共支出结构的界定应该从我国经济体制及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出发来进行判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支出基本状态的统计描述1.公共支出总量的统计描述任何公共支出结构都是在一定的公共支出总量下形成的,我国公共支出总量的基本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自1978年以来,我国公共支出总量规模一直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如图1),至2003年时已经达24649.95亿元,是1978年1122.09亿元的近22倍。然而就相对规模来看,公共
19、支出占GDP的比重,却不同于这一趋势(如图2)。从1978年到1995年这一比重一直是逐年下降的,由1978年的31%下降到1995年至最低水平的11.7%,在1994年实行财税综合改革后,这一比重停止下降,并在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后出现明显上升趋势,至2003年达21.0%。尽管如此,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既低于发达国家30%以上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26.4%的平均水平,从而使得政府调节经济的力度受到制约。表1 我国1978-2003年公共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年 份 公 共 支 出 (亿元)国 内 生 产 总 值(亿元)公共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
20、的比重(%)19781122.093624.131.019791281.794038.231.71980 1228.83 4517.8 27.21981 1138.41 4862.4 23.41982 1229.98 5294.7 23.21983 1409.52 5934.5 23.81984 1701.02 7171.0 23.71985 2004.25 8964.4 22.41986 2204.91 10202.2 21.61987 2262.18 11962.5 18.91988 2491.21 14928.3 16.71989 2823.78 16909.2 16.71990 308
21、3.59 18547.9 16.61991 3386.62 21617.8 15.71992 3742.20 26638.1 14.01993 4642.30 34634.4 13.41994 5792.62 46759.4 12.41995 6823.72 58478.1 11.71996 7937.55 67884.6 11.71997 9233.56 74462.6 12.41998 10798.18 78345.2 13.81999 13187.67 82067.5 16.1200015886.50 89468.1 17.82001 18902.58 97314.8 19.42002
22、22053.15 .3 21.0200324649.95.9 21.0资料来源:根据2001、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整理、计算得出。图1 公共支出(G)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图2 公共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公共支出结构的统计描述从公共支出的内部比例关系来看,我国公共支出结构的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1978-2003年我国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和行政管理费和其它支出都呈递增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前,五项费用增幅较小,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五项费用增幅较大,这与公共支出总量的不断增加和其占GDP比重在1996年后的明显回升是相一致的。从各项费用占公共支出的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公共 支出 结构 经济 增长 影响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