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现状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巩固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智力和创造才能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日趋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1作业设计的现状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重复与模仿,既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学生的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则被冷落了,严重地抑
2、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作业(问题)提出的单向性、问题答案的绝对性、作业形式的单一性、作业内容的重复机械性、作业完成的封闭性、作业评价的片面性等诸多方面。2作业评价的现状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普遍存在着单一性、标准化的特点。答案的单一性、标准化带来了评价的单一性、标准性,训练形式的单一性,造成了评价的单一性,以及传统的以学业成绩来评判优劣的评价方式,也导致了作业评价的单一性。这种评价注重的是作业本身的客观性,而轻视人的主观作用,忽视对人的教育激励功能,缺少学生与教师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这种种现状说明,
3、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进行作业设计与评价时,都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也就是说学生的问题、困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需要等应是作业的主要生长点。学生在主体实践中消除困惑、解决或生成问题、满足需要、创新知识以及展示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应是作业过程的本质所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质是试图通过扩大学习的内容领域与知识表征方式,促进以往被忽视的智能的开发,充分发掘每个人身上隐藏着的巨大潜力,从整体上提高人的智力素质。而“语
4、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是说,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学习语文的范围就有多大。语文教师的任务在于,充分利用广阔的语文环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并把语文学习的成果运用于生活实践,从而沟通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新课程标准也有这样的论述和: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习不再是传统的“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也不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除了“知识与能力”外,更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1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转变作业设计和评价的观念,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
5、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得和组织者”。2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素质教育和现代教育理论,在实践中树立适应语文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作业设计体系。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统一走向多元,在完成不同类型的作业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会学以致用,学会在实践活动中检验知识,获得全面、主动的发展。3作业的评价由静态的分离式走向动态的参与式,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更多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注重评
6、价方式的针对性、灵活性、鼓励性、多元性,在评价在融入人文关怀,渗透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作业评价中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使作业真正成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这种理论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正确、全面地认识学生具有借鉴价值。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经验,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
7、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发展也各有不同,我们的教育应该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不同起点上,得到最优的发展。因此,作业的设计和评价必须多层次、具有科学指导性。多元智能理论对作业设计的启示:(1)作业设计的尺度应该是多元的。(2)作业的目的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契机。(3)作业设计要引导学生扩展学习的内容和领域。(4)通过作业发现学生的智力潜能。(5)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人生履历。(6)作业评价应该立足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征。(7)评价方式注重多样化和多元化。2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者获得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
8、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知识范畴和感性材料结合的基础上,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的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 因此,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强调创设有利于学习者意义建构的情境,并使学习者进入情境;强调问题探究;强调资源提供;强调协作学习;强调语言和文字的表达;强调意义建构。离开了主体的建构活动就不可能有知识的产生。建构学说对作业设计的启示:(1)通过设计作业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2)作业评价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3新课程关于作业设计的理论依据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表述表述:要求学生吸收民族
9、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具备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新课程关于练习评价的理论依据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表述表述:评价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而不是教师凭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去下结论;评价的结论不是唯一的,学生的观点只要有理有据就应鼓励;评价应以目标为依据,以发展为根本,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屜,就应当鼓励。这为我们在实践中优化语文作业的评价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及预期目
10、标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申报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7年1月) 1观察思考观察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思考自己在作业设计与评价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总结已有的经验与教训,寻找方法与对策。2制订计划与目标对存在的的问题进行整理与分类,诊断问题原因,根据不同的问题,确定相应的方法、目标和方向,以及行动对策,并预测预期效果。 3文献理论研究在确定问题与方案后,深入学习研究和探讨有关文献与理论,根据从中得到的启示,不断修正计划与目标。第二阶段:实践阶段(2007年3月2008年1月)1 确立实验班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11、,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2 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横向与纵向记录,收集实验的资料。3 观察和注意学生作业情况的变化,适时及时地对研究的方法与计划进行有意义的调整。4对出现的状况与问题,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带着结果与经验进入下一个实验循环阶段。第三阶段:结题(2008年2月2008年3月)1 整理分析根据实验记录,立足教学实践、立足学生实际,做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分析。2 反思总结对照预期目标,对照问题的解决情况,反思总结,检查实验成果的改进与不足。成果形式:论文、案例、结题报告以及相关资料。五课题研究的初期成果与具体措施本课题研究者在作文评价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尝试与前期研究,形成了相关案的例与论文人文关
12、怀观照下的作文评改。论文分析了目前在作业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于忽略了学生“写什么”,即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生命对客观事物的看法、理解和思考,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忽略了对学生的态度、情感、思想、智力等关系着终身发展的人文素养的关怀。由此提出了在作文评价中倾注人文关怀的观点。有以下主要观点:1关怀个体生命的独特性2关怀情感态度的健康性3关怀思维品质的创造性4关怀表达自我的积极性5关怀评价反思的自主性为了改革现有的作业设计形式和评价制度,真正体现作业布置的目的性,针对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本课题研究者制定了以下具体措施:1作业来源的改革:改变过去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的一成不变
13、的传统形式,让学生参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 作业的“货源”由学生自主提供。学生可以自己或两三人合作,设计一份作业,给其他同学进行选择,要求能体现层次性,讲究趣味性,注重实践性,突出合作性。2作业内容与形式的改革:传统的作业几乎都是以文字和作业本的形式和以学生为对象来进行的,过于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和确定性。新课程环境下,作业的设计应注重自主性、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等特点,达到以下几个结合: 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制作作业和表演作业相结合; 短期作业和长期性专题作业相结合; 个人作业、小组合作作业和全班共同作业相结合; 单一性作业和趣味性作业、综合性作业相结合; 基础性、能力性作业和实践性、创造性作业
14、相结合。作业的具体形式可包括: 观察性作业 探究性作业 课本剧作业 画示意图作业 调查、采访型作业 口头、听力作业 操作型作业 分层作业 自主型作业养成型作业3作业评价的改革新课程和新的作业设计必须要有新的作业评价方法与之相配套,新的作业评价分为三个方面:评价的内容:既要关注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完成作业的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评价的形式: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师统一评价形式为多元评价形式,采取教师、自我、同学、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的方法:评价的方法要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注重过程性和激励性。在评判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教师、学生互为主体。在评价中渗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尽量用激
15、励性的语言描述,这样既可指出不足,又可保护学生的自善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如:准确评价、模糊评价、口头评价、描述评价、分数评价、等级评价、奖励评价、创造性评价等。六课题研究的方法文献资料收集法:收集当前有关作业设计的研究文献、资料等,整理、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研究运用。2调查研究法:比照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的内容与精神,通过问卷、访谈、测验、个案追踪等方法获取材料,并对所材料进行整理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找准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3行动研究法:在优化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实践中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猎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通过对语文教学的检测,不断修改和完
16、善课题实施方案,寻求最有效的方法与策略。4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七课题研究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书”,贴近学生的实际,努力提高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效率,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也要考虑师生双方的主体性,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从动机走向目标的训练。2分层教学原则: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
17、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所以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就有必要采取“分层作业”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那一组作业,摘到属于他们的“桃子”。3实用性原则: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改变教师的作业观,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素质。它不能成为一个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没有活力的框架。相反它应该成为一个与实际教学紧密联系的有着丰富内容的灵活的能够不断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的系统。4人本性原则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关注学生的
18、需要、情感和发展,为每个学生创设参与锻炼及展示才能的机会,让每个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5多样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指的是在学生作业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上的多样性,即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等等。6多元化原则:多元化原则指的是在学生作业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就评价内容而言,多元化原则要求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就评价主体而言,多元化原则要求素质教育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也可以把小组互
19、评与对小组每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7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作业评价中最重要的原则,指的是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发展性原则表达了一种从评价“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将来”和“发展”的新理念。发展性评价要设法让学生发挥他们的长处、表现出自己最佳的水平。为此,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协商制定发展目标,不以评价结果作为奖惩依据,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通过这种评价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发展。八课题研究条件分析1本课题研究者已开展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并形成相关的多篇案例,成果论文人文关怀观照下的作文评改获2006年温州市中小学教师论文评比市一等奖。2本课题的研究者曾参加省级课题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获市课题成果二等奖)的研究,有一定的课题研究能力。九课题成果形式1阶段性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2研究过程中,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各种活动,形成案例和课题研究的档案袋。3课题研究结题,形成一篇终期结题报告,总结典型案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