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食用菌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模板参考).docx
《广西食用菌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模板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食用菌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模板参考).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咨询 /广西食用菌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目录第一章 市场分析6一、 行业壁垒6二、 市场规模9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12一、 行业发展趋势12二、 行业与行业上下游的关系13三、 行业发展有利和不利因素14四、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18第三章 项目总论20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20二、 编制原则20三、 编制依据21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21五、 项目建设背景22六、 结论分析23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5第四章 选址分析27一、 项目选址原则27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7三、 创新驱动发展30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3五、 产业发展方向34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9第五章 建筑技术方案说明40一、 项目工程
2、设计总体要求40二、 建设方案41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41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41第六章 运营管理43一、 公司经营宗旨43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43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44四、 财务会计制度47第七章 法人治理51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51二、 董事58三、 高级管理人员63四、 监事65第八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67一、 人力资源配置67劳动定员一览表67二、 员工技能培训67第九章 工艺技术方案70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70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72三、 质量管理74四、 项目技术流程75五、 设备选型方案75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76第十章 节能方案说明77一、 项目节能概述77二、
3、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78能耗分析一览表79三、 项目节能措施79四、 节能综合评价82第十一章 原辅材料供应83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83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83第十二章 投资方案分析84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84二、 建设投资估算84建设投资估算表86三、 建设期利息86建设期利息估算表86四、 流动资金87流动资金估算表88五、 项目总投资8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89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90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0第十三章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92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9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
4、算表9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95利润及利润分配表96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9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99三、 偿债能力分析10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1第十四章 项目招标方案103一、 项目招标依据103二、 项目招标范围103三、 招标要求104四、 招标组织方式104五、 招标信息发布108第十五章 项目总结109第十六章 附表附录111建设投资估算表11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12流动资金估算表11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6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17无形资产和其他资
5、产摊销估算表11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9第一章 市场分析一、 行业壁垒1、技术壁垒菌种选育是食用菌生产的基础和关键环节,菌种的优劣直接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菌种的培育过程复杂,需要经过培养基制作、灭菌、菇体选育、试管制作、试管培养、试管保存等诸多环节,并经过各种菌种实验选育出优质合格的菌种。若是液态菌种的制种,还需要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法等技术。因此,菌种培育过程技术含量较高,成为进入本行业的重要障碍。食用菌工厂化各生产环节的技术流程均要求严格控制,并合理设立原料周转库、原料配置和拌料装瓶室、灭菌室、接种室、菌丝培养室、搔菌室、智能育菇室等。同时,光线度、湿度、空气等是影
6、响食用菌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而不同食用菌或同一食用菌的不同品种对上述生长环境因子均具有不同的要求,工厂需要通过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参数数量化的设定,为不同品种的食用菌提供最为适宜其生长的环境要素至关重要。因此,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对复杂的生产技术流程和生产环境控制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把传统经验转化为量化的技术标准和参数,这成为进入本行业的另一技术障碍。技术稳定性、杂菌污染率及生物转化率是衡量工厂化生产食用菌技术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标。技术不稳定,导致整体生产不稳定,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杂菌污染率偏高,说明生产环境或生产管理水平尚未达到一定要求,使得食用菌受到杂菌的侵害;生物转化率衡量食用
7、菌工厂化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若生物转化率偏低,通常说明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未充分转化为食用菌生长所需的养料。因此,提高技术稳定性及生物转化率,同时降低杂菌污染率是所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2、资金壁垒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属于资本密集型企业,在制种、培养、育菇、采摘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各种科研技术、原料成本、自动化仪器的使用和科研劳动投入,投入资金耗费量大。此外,食用菌工厂化种植得到的产品,由于生长周期较长,也相应的需占用一定的流动资金。因此,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对资金提出一定要求。若没有充足的资金保障,科研及生产活动将很难进行。3、政策壁垒国家先后颁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食
8、用菌卫生标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绿色食品出口产品管理暂行办法和绿色食品AA级认证准则(试行)等法律法规,食用菌质量监督进入制度化、法律化阶段。各地市场质量监督部门对市面上销售的食用菌进行了严格的卫生检验、抽查,禁止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用菌产品。另外,随着大众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提高,以超市、餐厅、酒楼及企业食堂为代表的食用菌分销或消费渠道,对食用菌采购实行更为严格的质量控制,通过无公害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的食用菌产品成为进入上述渠道或客户的重要条件。4、人才与管理壁垒要建设现代化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在现代化硬件设备投入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思路和手段,需要既懂得管理知识又懂得食用
9、菌栽培的专业人才。食用菌工厂化种植实际上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工厂化生产经营中,从菌种培育、生产管理、生产环境控制、采收、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均需要管理人员、研发人员及各种类型的专业工人进行操作,保证生物转化率、产品质量及产品销售的顺利完成。工厂化的特点是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代替传统人工劳力,因此企业管理对日均产量超过百吨的企业有更高的要求。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在采用现代化的设施和设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技术型人才。但绝大多数的高级食用菌栽培技术人才都需企业自己培养,培养周期至少需要3-5年,只有通过长久的知识技能累积,才能达到行业的要求。如果没有相关专业人才的储备,企业将难以进入本行业发展。5、品
10、牌壁垒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加注重食品、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好的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代表合格的生产质量、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以及对于公司、产品的喜爱与认可。一般消费者对其构造及生长过程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常以品牌知名度作为评判产品好坏的重要依据,构成行业壁垒。因此,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二、 市场规模1、世界食用菌工厂化产业市场状况全球食用菌市场一直持续增长,欧美国家的工厂化食用菌产业从1900年初开始起步。1960年初,日本开始了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在1970-1980年间其商业化运用已逐渐成熟,接下来又相继开发了杏鲍菇、真姬菇等多种适合亚洲人饮食习惯的食用菌工厂化栽培
11、技术,成为食用菌工厂化技术领先的国家。全球主要的食用菌种包括双孢蘑菇、香菇和平菇,主要生产国包括中国、美国、波兰、荷兰和意大利等,其中,双孢蘑菇系欧美国家主栽品种,而香菇则在亚洲国家占主导地位。人工栽培的双孢蘑菇、香菇以及部分野生菌及其制品是全球食用菌贸易的主要产品,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占主导优势的食用菌产品是食用菌罐头(蘑菇罐头和珍稀菇罐头)、香菇、木耳、银耳等。传统食用菌栽培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工厂化栽培食用菌则更倚重于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在世界范围内,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各国均出现了工厂化栽培对传统农户。截止2016年底,前五大生产国分别为中国、意大利、美国、荷兰及波兰,产量占比依次为72%
12、、6%、4%、3%及2%;欧美国家近年来产量基本稳定,全球食用菌产量增量主要来自于中国产量的快速增长。2、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整体规模分析“十三五”期间,我国食用菌主产区从东南地区、华东地区、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等开始向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扩展,产业布局呈现出“东菇西移”和“南菇北扩”发展趋势。在此趋势的推动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观光博览园区、文化旅游科普园区发展加快,已经成为展示现代食用菌科技进步成果、推广食用菌健康饮食文化、传播食用菌科学文化知识、推动食用菌行业提档升级和拉动食用菌产品消费的重要力量。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一直以传统人工栽培为主。直到进入2000年以后,食用菌
13、工厂化生产才在上海、福建、广东、江苏、山东等东南沿海地区得以快速发展。在经历了近几年成本上涨、市场波动、利润下滑的激烈竞争后,目前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产业进入了一个相对调整期,生产企业规模和产量基本稳定,多元化产品供给得到结构性调整,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食用菌设施化、工厂化取得较快发展,产业布局进一步趋于合理。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一、 行业发展趋势行业的生命发展周期主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当前,我国食用菌种植业仍处于成长期。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进步较快,相较传统农户生产模式的食用菌栽培,具有新菌种研发和培育速度快、周年化生产、工艺技术先进、生产效率高、抗风险能力强、
14、营销渠道好、税收优惠力度大等优势,因此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企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规模发展较快。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量持续增长,食用菌品种和产量不断增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食用菌的种植和消费也在向全国多个区域、领域不断扩展。其中,药用食用菌增长速度较快,大众化品种增长较为平稳,部分小品种产量有所下降,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整个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这一时期食用菌行业的市场增长率较高,市场需求高速增长,技术渐趋定型,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量增多。近年来,我国杏鲍菇产量也随着食用菌产量的增长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杏鲍菇产业的独特优势符合国家“惠农”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以及国家发
15、展现代农业以及循环经济的需要。随着我国杏鲍菇行业工厂化生产技术进一步成熟,国内杏鲍菇主要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将得到稳步提升,行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杏鲍菇行业亦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二、 行业与行业上下游的关系本行业的上游是农作物种植行业。食用菌的种植和栽培主要以米糠、玉米芯、麦麸、农作物秸秆等作为培养基质,农作物秸秆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薯类等农作物的副产品。上游农作物生产行业的迅速发展为食用菌生产行业提供了大量品种丰富的秸秆资源。以粮食作物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于2018年12月14日发布的国家统计局关于2018年粮食产量的公告,2018年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375公斤/亩,全国粮食总产量
16、为65,789万吨。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作物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一直偏低,主要用于饲料和有机肥原料,还有部分直接被焚毁或者废弃,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食用菌的工厂化种植和栽培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农作物的副产品,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也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本行业的下游行业主要指居民食品消费以及餐饮业。由于食用菌富含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具有生理活性的矿物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对维护人体健康有重要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目前,我国食用菌消费主要集中于餐馆酒楼和家庭消费等大众消费场所,人们消费食用菌的主要方式是菜肴鲜品,家庭消费的稳定增长成为拉动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17、。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食用菌需求量将进一步提升,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三、 行业发展有利和不利因素1、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1)政策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农业进行了战略规划,提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完善农业自持保护制度。”国家鼓励和支持采用先进或适用技术对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等进行综合利用。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培养基主要原料多为米糠、玉米芯等农作物下脚料,食用菌采收后
18、剩下的培养基经加工处理后既可作为绿色有机肥,还可作为畜牧业的饲料,甚至可作为燃料,这种模式属于国家鼓励和支持的循环经济。(2)生活质量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收入逐年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呈上升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396.19元,较上年增长8.27%,2000-2017年均增长率11.61%;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432.43元,较上年增长8.65%,近五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为9.25%。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逐步向科学、营养的方向发展
19、。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不使用化肥,生产的菌菇安全、可靠,质量稳定,能够达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质量标准。与此同时,食用菌富含氨基酸、蛋白质以及多种维生素,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有益于人体健康,而且还具有抗癌、抗衰老等保健功效。食用菌菇十分符合现代生活方式下提倡的“科学饮食,平衡营养”的消费需求。(3)技术改进,工厂化比例上升近年来,我国生产食用菌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企业不断涌现,促使食用菌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与提升。商业性栽培的食用菌种类增加,选料、配料、灭菌、接种、菌丝培养、管理等关键栽培技术工艺的水平越来越高,液体菌种培育技术、秸秆类栽培料的创新处理技术、反季节栽培技术、无菌
20、接种技术、人工模拟生产环境控制技术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和提升。技术进步提高了食用菌的生物转化、产量和品质。同时,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以香菇为代表的传统栽培模式将逐步被工厂化生产所取代,有关科研院所、技术人员及生产企业围绕香菇工厂化生产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多方面的技术研发和实践验证。目前,行业内针对香菇、木耳等一些传统栽培品种,在菌棒生产环节,多采用机械化、工厂化生产,以减少用工成本和控制污染率,而出菇环节则还是在传统的出菇棚里人工操作;未来,食用菌生产中工业化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工厂化布局也将逐步由华东沿海向西部地区扩散延伸。同时,公路设施及物流的完善、减免鲜活农产品运输的路桥费
21、用,使得食用菌产品扩大了运输半径,缩短了运输时间,更有利于其市场开拓和发展。(4)消费升级随着消费者对食用菌的营养和健康功效的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深加工产品将会受到消费者们的青睐。食用菌的深加工产品可以延伸到饮品、方便食品(蘑菇泡菜、香菇脯、平菇什锦菜、冰花银耳、茯苓糕、食用菌蜜饯等)、调味品(如蘑菇酱油、金针菇精、香菇方便汤料等)、保健品(灰树花保健胶囊、虫草冲剂、灵芝保健酒等)和药品(香菇多糖针剂及片剂、云芝糖肽等)等等。此外,食用菌的深加工大大地延伸了食用菌生产的产业链,提高了食用菌生产的附加值,为食用菌生产企业提供了更大的业务发展空间与潜在市场价值。(5)公路设施及物流的完善近年来,
22、中国公路铺设公里数大幅增加,物流货运冷链技术不断完善,物流公司数量增加,投入运营的冷链车数量也随之上升,并且国家开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运输政策,减免鲜活农产品运输的路桥费用,使得食用菌产品扩大了运输半径,缩短了运输时间,更有利于其发展。(6)人们对安全绿色食品的需求随着对食物营养均衡要求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加注重食品安全性。工厂化生产使企业能够在更绿色更安全的环境中生产食用菌,给行业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升级提供了的安全保障。工厂化生产以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这一新型的生产方式集生物工程技术、人工模拟生态环境、智能化控制和自动化作业于一体,并且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提供了标准化质量控制技术应用平
23、台,工厂化生产出的食用菌具备安全、优质、绿色、环保、新鲜、无公害等诸多优点,也更加符合了现代人追求高品质生活和身体健康的饮食要求,产品易被认可和接受,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除此之外,工厂化生产有利于企业建立规模化的跨区生产基地,完善产品质控体系和溯源制度,树立产品品牌及信誉,同时也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2、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1)管理不规范,工厂化程度低我国目前的食用菌生产仍以传统农户种植模式为主,大多依靠农户手工操作的方式进行种植,行业管理不规范,食用菌工厂化程度较低。食用菌生产的发展也较为盲目,生产种类较少,缺乏调控机构进行统一的指导、管理和调控。(2)人才缺失随着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的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食用菌 项目 资金 申请报告 模板 参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