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素质的培训体系构建研究.pdf
《基于胜任素质的培训体系构建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胜任素质的培训体系构建研究.pdf(7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胜任素质的培训体系构建研究姓名:蔡瑶琪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应用心理学指导教师:袁登华20090501摘要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胜任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全面应用,西方国家的在职培训就已经将胜任素质引入培训体系中,并一直沿用至今。目前,胜任素质模型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在职培训与开发的核心工具,基于胜任素质的培训体系也是这些国家在培训教育模块的主流模式,不仅应用于企业员工的培训,同样应用于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个不同水平的教育领域。但是在国内,胜任素质虽然自9 0 年代引入中国,到现在胜任素质依然处于水土不服的状态,对胜任素质培训体系的研究也尚处于雏形阶段。
2、本文将从回顾培训的发展历程、主要理论研究以及胜任素质引入培训体系的研究开始,结合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在之前关于培训体系构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基于胜任素质培训体系新的理论模型,依据文献总结以及实际工作积累素材,设计基于胜任素质培训体系特征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对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及修正。在模型验证修正后,从模型出发,详细阐述基于胜任素质培训体系构建特征及具体构建过程a通过对1 9 2 家不同行业,不同经济类型的企业中培训业者的问卷调查,将得到的数据采用S P S S l 2 0 统计软件包以及L i s r e l 8 7 0f o rW i n d o w s 软件包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3、:1、基于胜任素质培训体系由组织战略与员工发展战略,绩效来源于绩效结果四个核心维度构成;2、符合基于胜任素质培训体系特征的程度越高,受训学员的个体行为态度反应改变越显著。这就说明基于胜任素质的培训体系对受训群体的行为态度改进是有效的。基于以上结论,从培训前的需求分析、培训中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以及培训后的效果转化与评估三个方面描述胜任素质培训体系的构建特征。关键词:胜任素质;培训体系;战略导向;绩效导向A b s t r a c tW i t h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c o m p e t e n c ym o
4、d e li nt h eh u m a nr e s o u r c em a n a g e m e n ts y s t e m,c o m p e t e n c yh a sb e e ni n t r o d u c e di n t ot h et r a i n i n gs y s t e mb yt h ev o c a t i o n a lt r a i n i n gi nw e s t e r nc o u n t r i e sd u r i n gt h es e v e n t i e sa n de i g h t i e so ft h e2 0 曲c e
5、 n t u r y,a n dr e m a i n si nu s et i l lt o d a y A tp r e s e n t,c o m p e t e n c ym o d e lh a sb e c o m et h em a i nt o o lf o rv o c a t i o n a lt r a i n i n g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t h i sc o m p e t e n c y b a s e dt r a i n i n gs y s t e mh a sf o r m e dt h ep r i n c i
6、p a lm o d e li nt r a i n i n ge d u c a t i o n a lm o d u l ei nw e s t e r nc o u n t r i e s,a p p l y i n gn o to n l yt ot h et r a i n i n gf o re m p l o y m e n t,b u tt o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f i e l do fd i f f e r e n tl e v e l s,f r o mp r i m a r ys c h o o l,m i d d l es c h o o
7、 lt oc o ll e g e H o w e v e ri no u rc o u n t r y,s i n c eb e i n gi n t r o d u c e di nt h en i n e t i e s,c o m p e t e n c yh a ss t i l lr e m a i n e du n a c c u s t o m e dt ot h en e wp l a c e,a n di ti st h es a m ec a s ef o rt h er e s e a r c ho nc o m p e t e n c y b a s e dt r a
8、 i n i n gs y s t e m B e g i n n i n gw i t ht h er e v i e wo ft h et r a i n i n g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p r o c e s s,m a i nt h e o r e t i c a lr e s e a r c ha n d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c o m p e t e n c yt ot r a i n i n gs y s t e m,t h ep r e s e n tt h e s i sw i l lp u tf o r w
9、 a r dan e wt h e o r e t i c a lm o d e lb a s e do nc o m p e t e n c yt r a i n i n gs y s t e m W h a t Sm o r e,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b a s e do nc o m p e t e n c yt r a i n i n gs y s t e mw i i ib ed e s i g n e d,a n dt h e a d v a n c e dt h e o r e t i c a lm o d e l sw i l l b ev a
10、l i d a t e da n dr e v i s e d,w h i c hc o m b i n e sw i t ht h ep r e s e n ts t a t ea n de x i s t i n gp r o b l e m so ft r a i n i n ga n db a s e do nd o c u m e n ts u m m e r ya n dm a t e r i a l sf r o mp r a c t i c a lw o r k i n ge x p e r i e n c e s A f t e rt h a t,t h ep r e s e
11、 n tt h e s i S w i l li l l u s t r a t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lf e a t u r e sa n de x e c u t i n gp r o c e d u r eo ft h ec o m p e t e n c y。b a s e dt r a i n i n gs y s t e mi nd e t a i l s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m o d u l e T h ef i n a ld a t a,c o l l e c t e df r o mt h
12、e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o ft r a i n e r si n1 9 2v a r i o u st r a d e sa n ds t a m p s e c o n o m ic a le n t e r p r i s e s,h a sb e e na n a l y z e db yS P S S l 2 0a n dL i s r e l 8 7 0f o rW i n d o w s T h ef i n d i n g sa r ea sf o l l o w s:1 T h ec o m p e t e n c y b a s e dt r
13、 a i n i n gs y s t e mc o n s i s t so ff o u rp r i n c i p a ld i m e n s i o n s: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s t r a t e g ya n de m p l o y e e p r o m o t i o n a lns t r a t e g y,p e r f o r m a n c er e s o u r c ea n dp e r f o r m a n c er e s u lt 2 T h em o r eh i g h l yt h e f e a t u
14、r e sa c c o r dt ot h ec o m p e t e n c y b a s e dt r a i n i n g s y s t e m,t h em o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t h ec h a n g eo ft h eb e h a v i o r sa n da t t i t u d e so ft h et r a i n e e sa r e T h i sh a sp r o v e dt h a tt h ec o m p e t e n c y b a s e dt r a i n i n gs y s t e mi se
15、 f f e c t i v ef o rt h ei m p r o v e m e n to ft h et r a i n e e s b e h a v i o r sa n da t t i t u d e s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a b o v ef i n d i n g s,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lf e a t u r e so ft h ec o m p e t e n c y b a s e dt r a i n i n gs y s t e mw i i ib ed e s c r i b e di
16、nt h ef o l l o w i n gt h r e ea s p e c t s:d e m a n d i n ga n a l y s iSb e f o r et r a i n i n g,c u r r i c u l u m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e x e c u t i o nd u r i n gt r a i n i n ga n d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a n de v a l u a t i o no ft h e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a f t e rt r a i n
17、i n g K e yw o r d s:c o m p e t e n c y;t r a i n i n gs y s t e m;s t r a t e g y-o r i e n t a l;p e r f o r m a n c e o r i e n t a lI I I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
18、文作者签名:彬签字日期:加夕年岁月节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稿,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旁崧锻签字日期:渺罗年多月7 日|肛可乃年菇名期签日师字导签基f 胜任素质的培训体系研究己I吉丁I目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说过:“在这个时代成功的企业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最有竞争力、更富有生产性的
19、管理人员的需求;一是把办公室与教室连在一起。这两个问题稍微转化一下,就是人才与人才培养的问题。培训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任何家企业或是一个组织,其人力资本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程度对该企业的绩效、竞争力以及创新力的提升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在职培训以及员工知识、技能的持续不断提升是一个组织保持竞争力的根本所在。K r a u g e r(2 0 0 3)认为,相对于一般的企业,成功的企业往往会投入更多的成本在培训上。企业每年在正规培训以及开发项目上投入大量的成本,是为了期望培训投资能获得组织绩效或效益的提升n,。世界5 0 0 强的绝大部分企业对其员工内部培训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每年为培养人才所花
20、费的平均费用己达到了企业总销售额的1 0,为培训所花费的人力成本也占企业总人力投入的1 0。2 0 0 6 年,仅美国国内的企业在培训上就投入了总共5 5 8 亿美金。再来看看国内企业的培训状况。培训一直是国内H R 研究领域的热点,更是难点。长期以来,研究的主题都是围绕如何提高培训的成本收益展开的,如何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如何将培训内容最大化地转化为员工的绩效等等。而在实际应用领域,国内企业的管理者一方面认识到了培训的重要性,但其中有相当_ 部分管理者缺乏系统的商业教育与训练,对新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缺乏了解。他们对培训的重要性没有那么强烈的意识。提到培训,在他们脑海里浮现的不是员工坐在教室听
21、某位名师授课,就是将员工送到培训机构学习洗脑。因此一旦企业遭遇问题或波折,比如0 8 年金融危机一来,最先缩减的就是培训成本。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的公益性调查(2 0 0 5 中国企业培训现状调查显示口1: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正式、书面的员工培训计划且能执行下去的不到一半;1、企业对培训内容的选择随意性很大,做正式的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安排培训的企业只占3 4 7 8;其中3 9 1 3 的企业很少进行培训需求分析;2、在员工对企业培训的满意度调查中,对培训现状非常满意的仅有4 5 8,比较满意的占1 2 9 8,认为一般的占4 0 4 6,不太满意及非常不满意硕士学位论文的占4 1
22、9 8。3、在员工对企业培训的满意度调查中,对培训现状非常满意的仅有4 5 8,比较满意的占1 2 9 8,认为一般的占4 0 4 6,不太满意及非常不满意的占4 1 9 8。另据中国企业员工培训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总体上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经费的投入上普遍较低;培训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0 3 以上的企业只有8 7,而占销售收入0 0 5 以下的企业有4 8 2。还有一种情况,虽然不少企业很重视培训,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结果却事倍功半,培训效果很低,这里其实对培训存在很多的误区。误区一:认为培训只是培训部的事,高层不重视,中层不支持,底层不理解,培训部孤立无援,开展培训工作时困难重重。误
23、区二:培训规划没有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结合,在经费紧张的时候首先消减的就是培训经费。误区三:“虎头蛇尾,前期做培训计划时沸沸扬扬,后期执行时却草草收尾。不重视培训后的评估与转化。误区四:在选择课程时喜欢跟风走,时下流行什么课程就组织员工参加,不了解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另外在选择讲师上也是如此,喜欢找名气大的老师,过于注重讲师讲课的精彩,而不注重课程内容的实效。这些误区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企业没有将培训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建立符合企业自身需要的合理完善的培训体系,也就是说,对培训体系的理解及构建有误。2基于胜任素质的培训体系研究1 理论背景综述1 1 关于培训的研究回顾1 1 1
24、培训理论的发展历程(一)早期培训理论一强调技能的提高最早的培训理论出现在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在1 9 11 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他系统论述了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对员工进行科学培训。他认为,“第一流的工人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两种途径获得的:一是通过严格挑选:二是通过科学培训。同时,工作技能的获取,过去只是靠工人自己的摸索,或者是靠师傅带徒弟的方法来传授,这种传统的培训方法,虽然可以教会员工有用的技能,但也会把不科学的东西传下来,而且一个师傅能够带的徒弟数目有限,需要的时间也很长:相反,如果利用标准的作业方法来集中成批培训,则不仅可保证受训者掌握的是科学的操作方法,而且可以提高培训
25、速度和效率 1。这一理论虽然强调了培训对企业的发展意义,引导人们关注员工培训,但是它过于注重对人的操作动作的客观分析,而不涉及人的心理因素,它实际上是把人与机器等同,其结果必然导致员工对这些机械动作模式的抵触,反而达不到提高效率的目的。(-)行为科学管理强调培训的学习方法与过程(1)社会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班杜拉(A B a n d u r a)在二十世纪5 0 年代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他指出人们通过观察周围环境中那些值得信赖且知识渊博的人的行为而进行学习。根据社会学习理论,未接受培训或培训效果不好的员工又可通过观察、仿效、学习而产生培训动机、提高自己的培训效果。二是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胜任 素质 培训 体系 构建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