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学科质量分析报告.pdf
《中考生物学科质量分析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学科质量分析报告.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XX20XX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生物学科质量分析报告生物学科质量分析报告XXX 市 20XX 年参加初中毕业考试的学生共有 66666 人,选择题部分全部采用机读阅卷,供本报告分析的数据为全本取样数据。一、试卷特点一、试卷特点2011 年孝感市初中毕业考试生物学试题的命制,以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孝感市 2011 年初中生物毕业升学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北师大版实验生物课本为素材,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生物学素养为重点,以学生现有的学业水平为出发点,适当考虑了体现学科特色、联系地方实际,指导学科教学、关注选拔效度的命题设想。生物试题分布在理综试
2、卷中,设13 道单项选择题,9 道 2 分题在前,4 道 3 分题在后。按照先易后难排列;试题难度与所赋分值相匹配,3 分题一般要难于 2 分题。预期难度值为 0.65左右。在内容分布方面,试题一方面突出了骨干知识、重点内容的考查,另一方面兼顾教材覆盖的均衡,特别注意了对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十大一级主题”的全覆盖。具体说来,13 道题中,七年级上册、下册各 4 题,八年级上册 2 题,八年级下册 3 题。另外,按照湖北省关于中考考试内容的相关规定,第 5 题考查了艾滋病预防的相关知识。课标十个一级主题与试题的对应关系表课标十个一级主题与试题的对应关系表课标一级主题主题一、科学探究主题二(生物体的
3、结构层次)主题三(生物与环境)主题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主题五(生物圈中的人)对应试题第 13 题第 4 题第 1 题第 3、8 题第 9、10 题课标一级主题主题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对应试题第 2 题主题七(生殖、发育与遗传)第 11 题主题八(生物的多样性)主题九(生物技术)主题十(健康地生活)第 12 题第 6 题第 5、7 题在试题考查目标方面,比较注重对骨干知识和理解能力的检测;在试题设计技巧方面,则比较注意设置问题情境。例如,结合园林工人移栽树苗时,在树苗上加装黑色网罩以提高成活率的普遍做法,分析这种做法的主要生物学原理;以婴幼儿输液常选头部皮肤作针刺部位为思考问题的情境,考查
4、血液循环的途径;以汉王刘邦派谋士用蜂蜜诱集蚂蚁“写字”,成功地与项王开展心理攻势这一历史故事为题材,考查动物行为类型的辨别等等。考查内容严格限定在教材范围内,1所有试题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直接或间接的答题依据。试题以原创为主,部分试题源于正规资料上的相关素材的创编。二、试题与数据分析二、试题与数据分析理综选择题部分涉及生物、化学、物理三个学科,按生物、化学、物理顺序排列;生物学科按要求没有设计其他题型。理综人均得分 82.9,总难度系数0.5528;生物人均得分 16.34,平均难度系数 0.5448,比预期难度系数略小,但与理综总体难度基本匹配。以下结合试题内容和本市中考统一阅卷提供的统计数据
5、,分别给出各题的命题意图、试题解析和答题剖析,并初步分析通过答题暴露出的教学问题。【第第 1 1 题题】下列对象分布在孝感及相关县市,其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黄石的磁湖C寿光的蔬菜基地B十堰的武当山D神农架的原始森林【命题意图命题意图】新课标制定的教材编写体系突显了“人与生物圈”这一主线,意在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正确处理人类生存、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做到和平发展、和谐发展。学习和利用好生态学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北师大版生物学教材中编入了非常丰富的生态学基础知识,既有分散编排的,如七年级上册第 1 章第 2 节的“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也有集中编排的,如八年级下册用
6、了整整一个单元的篇幅介绍“生物与环境”。在现行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生物与环境是十大主题之一,这些说明,生态学的基础知识是新教材骨干知识之一。生态系统既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是生态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还是生物学学习中引导学生运用整体观念看待和思考生物学问题的重要项目和典型例子。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层次性特别鲜明的结构单位,大到生物圈小到一只生态瓶都可以看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就在我们身边,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时,要充分利用身边的例子,由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试题解析试题解析】关于生态系统,教材(八年级下册第 71 页)给出了比较规范的概念表述,“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
7、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多种类型,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座山岭都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池塘、一条河流也是一个生态系统。课标对生态系统的学习目标规定为“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属于理解层次。本题为第 1 题,是入门题,还是一道“标签”题,考查了“孝感”范围内的相关事物,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份题是“孝感”的中考生物题。因为是首题,考查层次仅为识记层次,算是一道送分题。列举的选项中,孝昌的观音湖、孝感的双峰山、云梦的蔬菜基地属于生态系统,包括环境和其中生活的多种多样的生物。2安陆钱冲的古银杏群则是一种植物的集合,在结构层次上属于一个种群,而不是一个生态系统。题目要求选出不属于生态系统的选项,因此答
8、案为 D。【答题分析答题分析】本题答对人数 18711,正答率 42.36,人均分 0.85,实测难度系数 0.4236,低于平均难度系数,属于偏难题。学生失分较多的原因在于考生对生态系统的概念把握不准确,理解不到位,平时教学中针对性训练比较缺乏;对生态系统概念的训练大多限于虚拟层次和思辨层面,联系实际识别生态系统实例的较少,遇到分析具体的生态系统时缺乏应考经验。【第第 2 2 题题】楚汉相争末期,汉王刘邦派谋士在项王必经之地“召集”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项王因此被攻破心理防线。在这一事件中,汉王的谋士主要利用了蚂蚁的(A学习行为D领域行为【命题意图命题意图】动物行为研究是近代生物
9、学研究的热门领域,研究的成果层出不穷,研究动物的行为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很实在的应用价值。现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26 页)对动物的行为按行为的发生分为先天性的本能行为和后天性的学习行为。按照动物行为的功能则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群行为等种类。一种动物的行为不见得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往往有多种多样的行为,在不同的时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动物的等级越高其行为可能越复杂。学生对动物行为大多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对教材中或者媒体上动物行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网络、电视上的相关视频资料特别感兴趣。总之学生对动物行为有或多或少感性认识。学习动物行为知识不只是要记住相
10、关概念的文字表述,而且要能够根据直接或间接的观察,辨别动物行为的类别。课标上给出的案例之一就是探究蚂蚁的行为。【试题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为一道信息给予题,也是一道综合题;动物的行为按照课标要求为理解层次。军事斗争中用到动物的战例古已有之,结合历史题材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辨别能力是本题的立意所在。教材提到蚂蚁是一种社群性昆虫,蚂蚁喜食甜食对于多数学生是有生活体验的。试题背景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比较复杂,题干交代的内容删繁就简,只交代了考虑问题所必需的部分。楚汉相争末期,汉王刘邦派谋士在项王必经之地“召集”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项王因此被攻破心理防线。其中的“召集”是加了引号的
11、。读题至此,学生若能分析出汉王的谋士用糖浆或蜂蜜之类的甜味物质,在汉王必经之地写好“项王必死于此地”这几个字,答案则基本不会出错,因为只有蚂蚁群集取食时才能将谋)B社群行为C取食行为3士所写的“笔画”显现出来,才能让项王看到这几个字。汉王的足智多谋,项王的迷信和愚昧使得谋士的这种做法得以大功告成。题目给出的选项中有学习行为、社群行为、取食行为和领域行为,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行为蚂蚁都可能有所表现,因为蚂蚁是一种社群性昆虫,社群行为肯定是有的;动物在生物圈中大多是消费者,少数为分解者,所有的动物都会有取食行为;比较高等的动物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都会有学习行为和领域行为。本题答案为 C。【答题分析答
12、题分析】本题答对人数 24405,正答率 55.25,人均分 1.105,实测难度系数 0.55,与平均难度系数持平。解答本题时学生失分的原因主要在于读题不细致,了解题干信息不准确、不全面,不能根据具体的情境,对“学习行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社群行为”等概念的内涵及适用范围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第第 3 3 题题】园林工人在移栽树苗后,常常在树苗上方加装黑色网罩以提高成活率。该做法应用的主要原理是A减缓土壤水分的蒸发C提高呼吸作用的效率B降低蒸腾作用的强度D降低光合作用的强度【命题意图命题意图】现行教材用一个章节的篇幅介绍了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共有五种生理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作用
13、、蒸腾作用和运输作用。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一方面可以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初步学会探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手段和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活动。树苗移栽时,一般会对树苗的原有根系造成不同程度的物理性损伤。苗木刚到新的环境中,受伤根系的吸收功能比在原有环境中有较大幅度的降低。生产上常常采取技术措施防止树苗因吸收功能不足,蒸腾作用不能相应降低而造成苗木的水分代谢失衡,如移栽时间选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时剪去多余的枝叶,尽量多带土,在树苗上加装遮阳网等。值得指出的是,教材上蒸腾作用一节后所附的思考与练习(七年级上册第 94 页)中专门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最好在阴天或傍晚移栽
14、植物?菜苗和花草移栽后为什么要遮阳?”本题思考的问题与教材上的这个问题有高度的相关性。【试题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目标为理解层次。移栽树苗(菜苗、花苗)是生产上常见的活动。在移栽的初期,被移栽的树苗因为原有的根系受损,吸收效率降低,原有的体内水分代谢平衡被打破,若不采取技术措施,吸收的水分可能不能满足树苗在强光照射下完成蒸腾作用所散失的水分。树苗在水分代谢上的“收入”将小于“支出”而影响树苗正常的生命活动甚至死亡。水分是参与植物所有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分不仅是植物根系吸收的主要物质,是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原料,也是植物进行运输作用的介质和蒸腾作用扩散的4对象。移栽树苗
15、时在上方加装遮阳网,对植物的几种生命活动都会造成影响,由于光照强度的降低,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强度都会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与环境温度相关,遮阳后呼吸作用理论上会有所降低或者基本不受影响,对地面水分的蒸发也会有影响。题干要求分析这种措施的“主要原理”。在这种情景下,考生若想到移栽树苗时,树苗的根系吸收功能会受到影响,进一步想到吸收的水分不能满足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消耗,则不难选出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为 B。【答题分析答题分析】本题答对人数 21186,正答率 47.96,人均分 0.96,实测难度系数 0.4796,低于平均难度系数,属于偏难题。本题的四个备选项中,提高呼吸作用的效率和降低光合作用的
16、强度对提高树苗成活率显然是没有好处的,应该排除;移栽树苗时常常会进行人工浇水,土壤的一般蒸发不至于影响到树苗根系对水分的基本需求。考生答解本题错误较多,说明考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能力,对题目的分析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第第 4 4 题题】某同学用低倍镜观察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清晰物像,这时如果转动转换器改用高倍镜观察,下列情况一般不会出现的是()A视野内的细胞变少了,变大了C物像变模糊了正中央【命题意图命题意图】生物学的发展史也是研究技术手段的发展史。现代生物学是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而解剖学的发展是以显微镜的发明、改进为技术前提的。就初中生物学教学的现状来说,显微镜使用在初中生
17、物学教学中还比较薄弱,由于学校实验室配置等方面的原因,显微镜使用操作的教学比较多的还停留在思辨层面,并没有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形成实验操作技能。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讲,不动手进行实际操作也能够“对付”考试,但是有两个方面是无法达到目的的。一是无法形成操作技能,操作技能只能通过动手操作才能形成;二是无法实现对显微镜操作的学习体验,而结合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学习体验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通过中考“指挥棒”来调控教学,让一线教师明确课标的指导地位,加强显微镜操作方面的教学力度,特别是落实实验操作的教学,是本题的立意所在。【试题解析试题解析】显微镜的物理特性、技术操作要领在课标中要求的层次较高,现行课标要求“
18、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在技能性目标中属于独立操作水平,即要求学生人人能动手,个个会操作应用。本题要求的目标层次基本达到应该水平。B视野变亮了D物像不在视野5本题针对显微镜操作中经常遇到的现象设题。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材料类装片,当用高倍镜换低倍镜继续观察时,原观察到的对象在视野内位置可能发生改变;视野会变暗;细胞会变少、变大,物像变模糊等等。本题正确答案为 B。【答题分析答题分析】本题答对人数 18258,正答率 41.33,人均分 0.83,实测难度系数 0.4133,低于平均难度系数,属于偏难题。学生得分不高的原因是初中生物的教学中,显微镜的操作教学不到位,技能未达熟练水平,缺乏实际
19、操作经验。【第第 5 5 题题】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下列防治措施错误的是()A打击卖淫嫖娼,倡导洁身自好C隔离艾滋病人,限制活动范围B禁止非法卖血,确保血源质量D推进技术进步,加速疫苗研制【命题意图命题意图】艾滋病被称为“世纪瘟疫”,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尚未找到有效的根治手段,艾滋病只能以预防为主。按照湖北省关于中考科目设置及考查内容方面的相关要求,中考必须考查“艾滋病、性病、梅毒及血吸虫病”防治的基础知识,作为与这些内容直接相关的学科,通过考试推动和强化相关知识的普及是很有必要的。【试题解析试题解析】艾滋病的科学名称是人类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的传染病,病原体就是
20、艾滋病毒,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人是传染源。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一般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控制传播途径是防止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措施,从而也是防止艾滋病流行的主要思路。临床实验及科学研究证明,与艾滋病毒携带者或艾滋病病人的一般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所以在社会活动中我们不能歧视艾滋病人,而应该给予更多的必要的关爱,更不能将无缘无故地将他们隔离起来。本题正确答案为 C。【答题分析答题分析】本题答对人数 38617,正答率 87.42,人均分 1.75,实测难度系数 0.8742,高出平均难度系数幅度较大,为本次考试中最容易的一道题。艾滋病预防知识的考查一般限于识记层次。相关内容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强
21、调较多,训练较充分,加上命题时完全没有设置答题障碍,得分率较高,说明艾滋病预防的基础知识在学生中达到较高普及程度。【第第 6 6 题题】下列应用实例与必须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错误的是(A 制酸奶发酵技术C“多莉”羊的诞生克隆技术)B 培养无病毒植株无土栽培技术D培养抗虫棉转基因技术【命题意图命题意图】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高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每一种生物技术都有相应的生物科学知识作为理论支撑,并能体现相应理论的实用价值;一种生物技术还可能创立新型的产业,甚至推动新的技术革命。生物技术是新课标中列出的一级主题之一,也是初中与高6中生物学学段衔接方面的重要内容
22、,所以在初中生物学的结业考试中有必要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试题解析试题解析】制酸奶应用的是发酵技术,“多莉”羊是克隆技术的产物,培养抗虫棉是我国生物学家陈章良等人的技术发明,他们将提取的苏云金杆菌体内的毒蛋白基因转移到棉花细胞内,培养的抗虫棉含有毒蛋白,害虫吃了棉叶不久会死亡。这些内容平时训练较多,再加上这些技术名称“使用频率”较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较丰富。无土栽培是一门现代农业技术,是根据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种类、数量和比例配制营养液来栽培植物的方法,用无土栽培技术不能确保植株是无病毒的。培养无病毒植株需要用到组织培养技术,这是教材(八年级上册第90 页)提到的,用无土栽培法一般无法保证培养出无
23、病毒植株。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答题分析答题分析】本题答对人数 34012,正答率 77,人均分 1.54,实测难度系数0.77,高于平均难度系数,为容易题。本题的目标层次为识记,但有一定的综合性,用学生比较充足的知识储备,用排除法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第第 7 7 题题】下列各组疾病中,全部与激素分泌异常有关的一组是()A呆小症、侏儒症D冠心病、佝偻病【命题意图命题意图】人类进步发展的历史是与各种疾病作斗争的历史相伴的。教材在相关的章节中,分散、穿插介绍了比较简单的医理、药理和病理知识,这些知识虽然只是初步的,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是必需的。这些知识对于落实课标中一级主题“健康地生活”,
24、有比较高的实用价值。人类所患疾病可以进行这样的初步分类,按是否传染分为传染病和非传染病,按是否遗传可分为遗传病和非遗传病。初中阶段比较重要的需要学生重点了解的疾病种类有维生素缺乏症和因激素分泌紊乱引起的相关疾病。【试题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要求的目标层次为识记水平,但选项中综合的疾病类型多种多样,既有与激素代谢相关的病症、遗传病,也有维生素缺乏症、传染病,还有非传染、非遗传的病种,需要学生对识记的内容比较熟练、比较准确才能保证答题准确。在本题中,呆小症与人体在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有关,侏儒症与人体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有关,糖尿病与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少相关。脚癣为真菌引起的传染病,夜盲症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生物 学科 质量 分析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