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发展”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编.pdf
《坚持绿色发展”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绿色发展”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编.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资料坚持绿色发展”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编宋文豹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初步走出一条“生态优先、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人城共进、智慧个性、包容共享”的绿色发展之路。用生态绿色描绘发展底色。一是规划引领。编制实施 宜昌市环境总体规划等生态建设规划,将全市划分为生态环境红线禁止区、黄线限制区、蓝线警戒区和绿线引导区,分级管控。二是统筹建设。按照基础设施、公建、安置、生态“四个先行”原则建设新区,依托老城自然拓展,一江两岸协调推进。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同图规划、同步建设、同城管理。三是制度管控。制定城区重点绿地保护条
2、例,将 34 块公园绿地、8 处山体和 2 处水域纳入永久性保护范围。编制生态环保责任清单,将其列为目标考核重要内容,而且指标权重占比最高。用生态潜能激发经济动能。一是积极培育和发展绿色经济。设立 200 亿元的宜昌绿色发展投资基金,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运用高科技、信息化、循环低碳等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化工向精细化工转型升级,突出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现代物流等服务业。二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先后关闭 2 座热电厂、3 台燃煤机组和 40 口土砖窑,关闭退出煤炭企业36 家。三是深入开展综合治理。强化“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理念,
3、大力推进长江干线及支流非法码头治理工作,取缔非法码头 150 家,关停环保不达标企业30 家。用生态试点打造创新亮点。开展生态治理“宜昌试验”,整个试验紧紧围绕1 主轴(长江)3 流域(清江、香溪河、沮漳河)的空间布局,按照部分地方先行、逐步全面推开、区域协同合作的思路推进,重点实施生态守护、生态产业、生态金融、生态公民“四大工程”,努力探索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路。多措并举打造绿色生活,倡导绿色出行,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世界可持续交通奖”;在全省率先建成 BRT 快速公交系统,建成国内第一条城市路中式公共自行车道。协调推进各项试点示范,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城镇污泥第三
4、方治理等“国字号”试点,积极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省字号”试点。(作者:中共湖北省宜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刘演昌长汀县地处福建省西部山区,曾经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逐步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新路子。坚持不懈治理水土流失。历史上,长汀县缺煤少电,砍伐树木作为薪柴现象普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特别是水土流失严重。改革开放后,长汀县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持之以恒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从 1983 年开始就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水土保持的经验教训,努力提高水土流失治理规范
5、化、科学化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经过长期努力,长汀县水土流失率从1985 年的%下降到 2015 年的%,森林覆盖率从 1986 年的%上升到 2015 年的%。在这个过程中,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是民生、是根基,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以产业转型助力绿色发展。近年来,长汀县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转型深度融合,积极推动绿色发展。一是推进生态环保一体化。针对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与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五个重点领域,实行生态环境规划、环保设施建设、环境监测布局、环保产业发展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二是推进生态建
6、设产业化。以汀江精选资料生态经济走廊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形成了以林权直接抵押贷款的金融服务新模式。三是促进产业发展生态化。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资源利用方式,引进低耗能、低排放产业,推动形成以机械电子、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导的节能产业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转移水土流失地区的人口,减轻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承载压力。以机制创新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为引领,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完善保障制度。出台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制度,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实现从水土流失治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跃升。二是强化制度执行。
7、建立相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一岗双责”的工作推进机制,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特别是针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明确责任归属和具体要求。严格落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三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支持绿色信贷发放,探索建立绿色信贷扶持机制。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林特色优势产业和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作者:中共福建省长汀县委常委)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孔凡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促进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主要内容。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主要包括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和后果严惩三个方面。从源头严防到过程
8、严管再到后果严惩的全过程,体现了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方向和任务。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点任务,是建立健全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制度。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当务之急,是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更好保护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的生态环境;实施生态补偿制度,让保护生态环境者获得相应回报,运用好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进展。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生态文明体制“1+N”改革方案,构建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框架。二是中央层面试点和
9、督查工作全面展开。通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试点,逐步明确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和赔偿途径;通过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奠定了基础;等等。三是地方实践取得积极进展。比如,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有了新突破,“河长制”取得实效。“河长制”是从河流水质改善领导督办制、环保问责制衍生出来的水污染治理制度,有利于在较长时期内保持河清水洁、岸绿鱼游的良好河流生态环境。努力克服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一是整体风险和挑战。由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涵盖多个领域、涉及诸多部门和利益主体,整合难度较高,耦合关系和制度实施比较复杂,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较多,可以预
10、期到的风险包括可能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引起生活成本上升等。二是建立和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目前,主体功能区规划只是在重点生态功能区落实了,在其他功能区还没有真正落地,而且围绕规划落实的制度尚未建立起来。同时,一些地区政绩考核“指挥棒”还没有转变过来,规划之间衔接不顺畅以及生态补偿机制欠缺等也影响着规划的落实程度和效果。三是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制度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加快建立全国性的生态补偿制度,需要尊重地方主体地位,完善绩效监测技术和管理体系,健全森林、流域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坚持以资金补偿为主,尽快实施主体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制度。(作者: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精选资料将环境保
11、护纳入法治轨道秦天宝将环境保护纳入法治轨道,需要从环境立法、环境执法、环境司法、环境守法等方面入手。完善环境立法。当前,我国在环境领域基本上实现了有法可依,但也需要根据实践发展继续加以完善。一是更新立法理念。2014 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明确规定。今后,其他环境法律法规修订都要贯彻落实新的立法理念。二是调整立法重心。随着对环境问题和环境立法研究的逐步深入,环境立法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义务和责任在政府、企业和公民之间的合理分配,并对政府权力进行合理限制。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也应据此作出相应修订。三是提高立法的可操作性。目前,我国国家层面的环境立法偏重于原则性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坚持 绿色 发展 理论 研讨会 发言 摘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