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重症病人的监护与治疗.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神经重症病人的监护与治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重症病人的监护与治疗.ppt(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神经重症病人的监护神经重症病人的监护与治疗与治疗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32页目录目录l一、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全身及专科功能评估一、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全身及专科功能评估l二、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颅内压增高的控制策略二、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颅内压增高的控制策略l三、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三、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l四、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四、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l五、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并发症处理五、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并发症处理l六、神经外科引流管的处理六、神经外科引流管的处理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32页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全身及专科功能评估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全身及专科功能评估(一)全身及基本生命
2、体征的维护(一)全身及基本生命体征的维护 要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进行系统全身查体,对患者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骨骼系统、内分泌等进行初步评估,掌握患者的整体状况。同时利用心电图、无创血压、有创连续动脉压、中心静脉压(CVP)、肝肾功能、血尿渗透压、凝血功能、体温以及外周氧饱和度等的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系统性治疗目标及方案,使实施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维持重症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32页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全身及专科功能评估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全身及专科功能评估(二)(二)神经系统专科查体及神经功能监测神经系统专科查体及神经功能监测1 1、神经系统查体及评分 重症患者进入ICU后,
3、要对神经系统的意识反应、瞳孔状况、脑神经反应、运动感觉、生理反射以及病理反射等进行系统查体评估GCS 评分,掌握患者的基本状况。2、颅内压(ICP)及脑灌注压(CPP)监测 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参考范围:成人为70-200mmH2O(0.7-2.0Kpa),儿童为50-100mmH2O(0.5-1.0Kpa),颅内压的监测比较常用的是颅内压监测仪,以脑室导管法最常用,其次为硬膜外或硬膜下置管法。另外,可根据骨窗张力及腰椎穿刺测压来判断,必须注意的是,存在或怀疑脑疝的情况下,禁忌腰穿。进行颅内压监测同时应该关注脑灌注压(CPP),CPP=MAP-ICP.CPP宜控制在70-
4、80 mmHg,并避免低于50 mmHg.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32页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全身及专科功能评估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全身及专科功能评估3 3、脑血流、脑血流(CBF)(CBF)监测监测 脑血流量(CBF)=(MAP-ICP)/CVR)=CPP/脑血管阻力(CVR)。正常情况下脑血流为4565 ml/100 gmin,脑血流下降会导致蛋白合成障碍以及无氧酵解的增加。脑血流与脑灌注压呈正比关系,与脑血管阻力呈反比。低血压或者脑血管阻力增加直接导致脑血流下降后的脑缺血或者脑梗死,脑血流的监测手段主要有经颅多普勒(TCD)技术、近红外波谱分析技术以及激光多普勒技术4、神经电生理监测神经电生理监测
5、脑电图等5、神经影像监测神经影像监测 定期复查头颅CT或MRI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32页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32页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颅内压增高的控制策略 正常颅内压为515mmHg,目前认为病理情况下5 20mm Hg是颅内压合理范围,个体颅内压的最佳水平因人而异。合理控制颅内压对减少高颅压和低颅压导致的继发性脑损害十分关键。1.体位:头位抬高30度,保持颈部和躯干轴线,通过增加静脉回流来降 低颅内压。2.避免低血压和低有效血容量:通过动脉血压监测及CVP 等监测血流动力学,避免脑低灌注引起的脑缺血以及后续颅内压增高。3.控制高血压:对于原发高血压的患者,在保证脑灌注压的情况下,合理地控制血
6、压,避免脑血流过度灌注,增加颅内压,增加再出血和血肿扩大的风险。4.管理好重症患者气道:严密监测血气分析,避免低氧血症,维持PCO2在3035mmHg 为佳,避免过度通气后的脑血管痉挛和二氧化碳蓄积后的脑血管过度扩展及脑血流过度灌注而增加颅内压;保障PO2 80 mmHg,SPO2 95%。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32页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颅内压增高的控制策略 5.5.控制体温于正常水平或轻度低体温以降低脑代谢 率,必要时进行亚低温治疗。6.必要的镇静措施,保持患者处于amsay 镇静评分处于34 分或 iker 躁动镇静评分3 4 分为佳。7.行脑室外引流及探头监测ICP者,可以根据颅内压水平适当
7、通过脑室外引流来辅助控制颅内压,需注意脑脊液引流量和速度的合理控制。8.渗透性治疗 渗透性治疗可选用甘露醇、甘油果糖、白蛋白、人工胶体、高渗盐水、或者辅助以利尿剂。渗透性治疗需综合考虑颅内压水平、脑水肿严重程度、心功能贮备、肾功能、液体管理要求以及颅内压程度等,具体选择最佳方案,监测血浆渗透压可使其更合理化。9.采取上述措施后,如颅内压持续增高,应及时复查头颅CT 以排除颅内血 肿,必要时手术干预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32页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一)(一).目的与意义目的与意义 神经外科重症及术后患者疼痛、躁动和兴奋可引起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和焦虑,这些都会增加再出血、颅内压增高、导管脱落
8、和误伤等风险,因此必须进行处理 (1)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疼痛及躯体不适感,减少不良刺激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2)帮助和改善患者睡眠,减少或消除患者疾病治疗期间对病痛的记忆;(3)减轻或消除患者焦虑、躁动甚至谵妄,防止患者的无意识行为干扰治疗,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4)诱导并较长时间维持一种低代谢的“休眠”状态,减少各种应激和炎性损伤,减轻器官损害,降低代谢,减少氧耗氧需;(5)短效镇静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32页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二)(二)镇痛与镇静实施 1、镇痛:可选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对药物变态反应、急性出血事件或者合并消化道溃疡时禁用)、非阿片类止
9、痛药、阿片类止痛药物。2、镇静治疗: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涉及判断和观察意识问题,镇静治疗要慎重,镇静治疗前要综合评估患者镇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般建议应用短效且不良反应可控的镇静药物,如丙泊酚、咪达唑仑和右美托咪定。特别应该强调的是,上述镇静药物使用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以及导致患者血压下降,脑的低灌注是神经重症患者的禁忌,尤其是镇痛和镇静剂联合使用的情况下风险增加。所以,要适当控制药物剂量,实时监测患者的呼吸、血压状况,充分准备并及时纠正可能发生的呼吸及循环变化。3、对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使用镇静药可防止颅内压的升高;应用深度 镇静可以降低顽固性颅内高压。对于插管、颅内压监测和中心导管监测的
10、患者,尤其需要维持镇静;必要时应持续镇静治疗。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32页 一、颅内压增高一、颅内压增高 参考范围:参考范围:成人为成人为70-200mmH2O(0.7-2.0Kpa)儿童为儿童为50-100mmH2O(0.5-1.0Kpa)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32页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一)营养治疗(一)营养治疗1.营养评估:使用传统的评估指标(如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等)不能有效全面的评估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应结合临床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体重减轻、疾病严重程度、既往营养摄入、并发疾病、胃肠功能等2.营养途径: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是可选择的营养治疗途径。经胃肠道的营养补充符合生
11、理需求,是优选的途径。如果肠内营养不能达到能量需求目标,可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提供。重症患者合并严重胃肠应激性溃疡、出血及不耐受肠内营养患者选择肠外营养。3.开始营养治疗的时间:建议早期开始营养治疗。应在发病后24 48 h 内开始肠内营养,争取在4872 h 后到达能量需求目标。重型脑外伤患者72 h 内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可以改善预后。对那些不能靠饮食满足营养需求的脑卒中患者,需要考虑在入院后7 d 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开始肠外营养支持时要考虑患者既往营养状况及胃肠功能。如果入院时存在营养不良,患者不能进行肠内营养,应及早开始肠外营养。此外,如果在5 7 d 肠内营养支持还不能达标,应联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神经 重症 病人 监护 治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