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课件.ppt
《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课件.ppt(19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1页,此课件共197页哦u第一节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变态心理学概述u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u第三节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u第四节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常见精神障碍u第五节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u第六节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u第七节第七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关于健康心理学u第八节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压力与健康内容提要内容提要第2页,此课件共197页哦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第一节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变态心理学概述第3页,此课件共197页哦世界上的
2、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人的心理也不例外。正常心理 异常心理器质性损害功能性障碍(精神障碍)精神病正常群体异常群体ICD-10第4页,此课件共197页哦1.变态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2.与精神病学的区别:变态心理学重点研究异常心理的发生原因与表现特征。精神病学重点研究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的对象第5页,此课件共197页哦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提出“体液学说”,认为心理异常是因为有害体液流入大脑所致。公元5世纪-7世纪,宗教思想占绝对优势,心理异常被认为是“魔鬼附体”。17
3、世纪初文艺复兴,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再一次把心理异常和大脑功能联系起来。17世纪中叶开始,神经科学进一步发展,1861年,布罗卡发现语言中枢。心理与脑的关系进一步明朗。19世纪末-20世纪初,唯物主义的思想占据上风。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学科简史第6页,此课件共197页哦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理论的解释(二)行为主义的解释(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第7页,此课件共197页哦 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19081908)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两个基本命题:1.潜意识 2.性一、精神分析理论的解释一、精神分析理论的解释第8页,此
4、课件共197页哦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4岁时随家迁居维也纳。1873年入维也纳医学院学习,1881年博士毕业开始行医。1886年开设私人诊所,专门治疗神经症。1939年9月23日去世。享年83岁。经典著作经典著作癔病研究(1895)梦的解释(1900)性欲三论(1905)论无意识(1915)自我与本我(1923)焦虑问题(1926)自我和防御机制(1936)Freud 生平生平第9页,此课件共197页哦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心理结构理论(二)人格结构理论(三)心理动力学理论(四)心理发展理论(五)心理防御机制理论第10页,此课件共197页哦(一)心理结构
5、理论: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三大部分。意识(consciousness)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无意识(unconsciousness)让内第11页,此课件共197页哦1.意识:当前能注意到的心理活动。2.前意识(稽查者):目前未被注意到或不在意识之中,但通过集中注意或他人提醒又能被带回意识之中的心理活动。3.无意识:个体无法感知到的那部分心理活动。第12页,此课件共197页哦 (表面遗忘,实际在积蓄能量)=心理冲突=心理异常 (早年较大的生活事件和创伤)意识无意识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解释第13页,此课件共197页哦(二)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id):各种欲望和冲动;快乐原则;(2
6、)自我(ego):现实化了的本能;现实原则;(3)超我(superego):道德化了的自我;至善原则;第14页,此课件共197页哦自我_执行者、调控者超我_监督者本我_请求者饿调控失败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解释第15页,此课件共197页哦(三)心理动力学理论利比多(Libido)利比多是一种力量,本能(性本能和营养本能)。是每个人和人类种族借以生存和发展的心理方面的根源和原动力。是人的一生中一切心理因素的基本动力源泉。力比多是潜意识的核心心理动力学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第16页,此课件共197页哦(四)性心理发展理论:口腔期(01岁):口腔刺激安全感、信任感肛门期(13岁):控制大小便自信、自律性器期
7、(35岁):两性之间的差异性别认同 (Oedipus,Electra)潜伏期(512岁):外部世界生殖期(12-20岁):两性性行为前三期在人格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果得不到满足,人格的发展就会受阻而停滞在这个阶段,产生固着现象(fixation)。第17页,此课件共197页哦(五)心理防御机制 是指个体处在挫折与冲突的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第18页,此课件共197页哦常见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1.否认(denial)拒绝接受不愉快的现实以达到保护自我,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是一种比较原始和简单的心理防御。2.退行(regre
8、ssion)也称退化。指受到严重挫折时放弃习惯化的成熟应对策略而使用早期幼稚的不成熟的方式应对挫折情境。第19页,此课件共197页哦3.幻想(fantasy)指通过想象去满足受到挫折后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心理。4.转移(displacement)一个人因限于理智或社会的制约,将对某一对象的情绪、欲望或态度,在潜意识中转移到另一个可替代的对象身上。第20页,此课件共197页哦5.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又称文饰作用,是指一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时,采用各种“合理的理由”为自己辩解,以原谅自己而摆脱痛苦。两种表现形式:酸葡萄机制,甜柠檬机制6.反向(reaction)
9、由于社会道德或行为规范的制约,将潜意识中某种不能直接表达的欲望和冲动,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第21页,此课件共197页哦7.升华(sublimation)将潜意识中某种不能直接表达、不为社会所认同的动机、欲望和行为,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将低层次的需要和行为上升到高层次的需要和行为。8.幽默(humor)幽默是一种积极的、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第22页,此课件共197页哦 9.潜抑(repression)最基本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把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那些具有威胁性的冲动、欲望、情感体验等抑制到潜意识领域,以保持心境的安宁。“心因性遗忘”第23页,此课件共197页哦 10.转换(conversio
10、n)指将内心冲突或情绪躯体化。案例案例 “美丽的大眼睛”“打工妹”第24页,此课件共197页哦1、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如果在某个阶段接受的刺激过少,得不到满足,人格的发展就会受阻而停滞在这个阶段,产生固着,造成未来人格的异常。2、在三大人格结构中,由于超我和本我总是处于矛盾、冲突之中,而自我实施对超我和本我的调控。当自我对两者的调控有效时,心理保持健康。当自我对两者的调控失效时,心理失常(焦虑)。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第25页,此课件共197页哦3、潜意识中的内容(力比多、童年创伤)总是试图进入意识,意识之中的心理防御机制压抑潜意识的内容。如果压抑成功
11、,意识不到痛苦;压抑失败,意识到痛苦(心理异常)。压抑到潜意识中的内容并没有停止活动,可以扭曲的形式表达,如:梦、口误、笔误等。第26页,此课件共197页哦精神分析理论简评(一)贡献1.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解释2.对心理治疗的贡献3.对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预防的意义(二)局限性1.方法论2.泛性论第27页,此课件共197页哦二、行为主义的解释二、行为主义的解释 人的病态行为可以通过学习而形成(机制)。病态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得到改变(治疗)。中心思想中心思想第28页,此课件共197页哦华生(J.B.Watson,1879-1958)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1913 年,在心理学评论上发表行为主义者
12、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Psychology As The Behaviorist Views It)文章的发表是这一学派诞生的标志。创始人创始人争议第29页,此课件共197页哦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桑代克试误说苛 勒 顿悟说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班杜拉模仿学习第30页,此课件共197页哦行为主义对心理异常的解释兴奋与抑制集中与扩散正诱导与负诱导第31页,此课件共197页哦(一)经典条件反射 1.1.实验与解释:实验与解释:食物(UCS)唾液分泌(UR)铃声(NS)+食物唾液分泌(强化)铃声(CS)唾液分泌(CR)经典条件反射:中性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反复结合(强化),最终成为条件刺激
13、,引起原本只有非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第32页,此课件共197页哦第33页,此课件共197页哦2.2.经典条件反射的特点经典条件反射的特点(1)强化(reinforcement):指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产生促进的过程,即非条件刺激(UCS)的作用过程。(2)泛化(generalization):指在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不仅条件刺激本身能引起条件反射,某些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也能引起条件反射的效果。(3)消退(extinction):如果非条件刺激(UCS)长期不与条件刺激(CS)结合,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失,此现象称为消退。第34页,此课件共197页哦3.3.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意义
14、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意义发病机制: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强调刺激(S)对行为反应(R)的影响。任何外界刺激,都可以通过经典条件作用机制影响行为。因此,许多正常或异常行为可以通过经典条件作用机制获得。案例:“实验性恐怖症”“白大衣综合征”“黑暗恐怖症”“实验性神经症”第35页,此课件共197页哦(二二)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1.实验与解释:实验装置:“斯金纳箱”老鼠按压杠杆(行为)得到食物(正强化)解释:当行为反应出现后总能获得某种结果,个体就可以逐渐学会这种行为。第36页,此课件共197页哦第37页,此课件共197页哦2.操作条件反射的类型 在实验中,行为反应的结果既可以是积极的、愉快的,也可以
15、是消极的、痛苦的。既可以从无到有,逐渐增强;也可以从有到无,逐渐减弱。有四种情况:(1)正强化:行为后给予积极刺激,使该行为增加。(2)负强化:行为后撤消消极刺激,使该行为增加。(3)消 退:行为后撤消积极刺激,使该行为减少。(4)惩 罚:行为后给予消极刺激,使该行为减少。第38页,此课件共197页哦3.操作条件反射的意义发病机制:操作条件反射重视一种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身的作用。任何与个体相关的刺激,只要反复出现在某一行为之后,都可能对这种行为产生影响。人类许多正常或异常行为,都可能是因操作条件反射而形成。案例:“买玩具”“砸碎花瓶”“小狗算算术”“网络成瘾综合症”第39页,此课件共197页哦
16、(三三)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1.实验与解释:美国心理学家班社拉(Bandura A)等人曾在60 年代设计实验:把 66 名儿童随即分成三组,看成年人攻击塑料玩具人的录像。第一组儿童所看的录像中,成年人的攻击行为受到赞扬;第二组儿童看的录像中,攻击行为受到指责;第三组儿童看的录像中,攻击行为出现后就结束了。看完录像后,把三组儿童带到实验室,实验室里的情景与他们观看过的录像中的情景相同,并让儿童在实验室内玩 10 分钟。研究者发现,三组儿童都出现模仿成人攻击塑料玩具人的行为。这说明,不论有无强化,模仿学习都可能发生。第40页,此课件共197页哦2.理论意义发病机制:通过对具体模型的行为活动的
17、观察和模仿,就可以使人学会一种新的行为。案例:电影“少林寺”“吸烟行为”“口吃”第41页,此课件共197页哦1.行为学习理论的贡献(1)强调儿童早期行为习惯的训练 行为-习惯-个性-命运(2)为疾病的发生提供心理学的解释 疾病是“错误习得性行为”的结果 司机-紧张-血压升高-习惯性高血压-高血压(3)为行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行为学习理论简评第42页,此课件共197页哦2.行为学习理论的局限性(1)多数条件反射的实验对象是动物,其结果不能全面解释人类的复杂行为。(2)行为学习理论忽略了人的认知功能的存在。动物行为反应模式:刺激(S)反应(R)人类行为反应模式:刺激(S)认知反应(R)认知行为学习理
18、论第43页,此课件共197页哦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他是人本主义运动的发起者之一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也是第三势力的重要领导者。他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三、人本主义理论第44页,此课件共197页哦(一)潜能论:人有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自我成长的潜能。(三)存在焦虑:“存在”与“责任”的冲突。第45页,此课件共197页哦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第一单元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第46页,此课件共197页哦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1.保障人顺利地适
19、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2.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3.保障人正确地认识、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第47页,此课件共197页哦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一、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1991)(一)医学标准:“病灶”(二)统计学标准:常态分布(三)内省经验标准:医生、病人(四)社会适应标准:“社会行为常模”第48页,此课件共197页哦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1995)(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第49页,此课件共197页哦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的
20、症状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第二单元 情感障碍第三单元 意志行为障碍第50页,此课件共197页哦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二、思维障碍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四、自知力障碍第51页,此课件共197页哦一、感知障碍(一)感觉障碍(disorders of sensation)1.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2.感觉减退(hypoesthesia):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增高而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迟钝,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疾病。3.内感性不适(senestopathia)
21、: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第52页,此课件共197页哦(二)知觉障碍(disturbance of perception)1.错觉(illusion):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正常人偶有错觉发生,但经现实验证后,可加以纠正。精神疾病患者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在意识障碍的澹妄状态时,错觉常带有恐怖性质。2.幻觉(hallucination):无客观事物的知觉。第53页,此课件共197页哦幻觉的种类:1、根据感受器官不同: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第54页,此课件共197页哦(1)幻听(aud
22、itory hallucination):言语性幻听: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非言语性幻听:汽笛声、流水声、飞机声。见于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等。(2)幻视(visual hallucination):原始性幻觉:缺乏具体形态和明确结构的幻视。如见到闪光,火花等。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第55页,此课件共197页哦(3)幻嗅(olfactory hallucination):见于精神分裂症,颞叶癫痫或颞叶肿瘤。(4)幻味(gustatory hallucination):见于精神分裂症。(5)幻触(tactile hallucination):见于精神分裂症和癫痫等脑器质
23、性精神障碍。(6)内脏性幻觉(visceral hallucination):患者躯体内部有性质很明确,部位具体的异常知觉。见于精神分裂症或严重抑郁症发作。第56页,此课件共197页哦2、按幻觉体验的来源:(1)真性幻觉(genuine hallucination):幻觉形象清晰、生动,位置精确,与客观事物一样,并引发相应的情感和行为反应。(2)假性幻觉(pseudo hallucination):幻觉形象模糊、不生动、位置不精确。它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第57页,此课件共197页哦3、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1)功能性幻觉(functional hallucination):在某个
24、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见于精分、气功所致精神障碍。(2)思维鸣响(audible thought):是特殊形式的幻觉。表现为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见于精神分裂症。(3)心因性幻觉(psychogenic hallucination)是强烈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幻觉的内容与精神刺激因素有密切的联系。仅见于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癔症等。第58页,此课件共197页哦(三)感知综合障碍(psycho sensory disturbance)(1)视物变形症:患者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2)非真实感:患者觉得周围事物像布景、“水中月”、“镜中花”,人
25、物像是油画中的肖像,没有生机。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3)窥镜症:患者认为自己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自己的模样发生了变化,因而在一日之内多次窥镜。见于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第59页,此课件共197页哦 二、思维障碍(一)思维形式障碍(二)思维内容障碍 第60页,此课件共197页哦(一)思维形式障碍 包括思维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常见的症状如下:1.思维奔逸(flight of thought):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主要指思维活动量的增加和思维联想速度加快而言。患者表现为语量多,语速快,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词汇丰富,诙谐幽默。患者自诉脑子反应灵敏(“脑子转得快”)。第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课件 第四 变态心理学 健康 心理学 知识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