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教师资格模考模拟题.docx





《2022年全国教师资格模考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全国教师资格模考模拟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教师资格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将成熟胡杨细胞放在三种不同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三天,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为实验组B.茉莉酸为无关变量C.NaCl为因变量D.茉莉酸可抑制质壁分离【答案】 D2. 【问题】 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A.有直接影响B.有间接影响C.没有影响D.有一定影响【答案】 A3. 【问题】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可用刚果红染色法C.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可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D.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样品时
2、,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高【答案】 D4. 【问题】 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答案】 B5. 【问题】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
3、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答案】 D6. 【问题】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和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其原因是()。A.能产生新基因B.发生的频率高C.能产生大量有利变异D.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答案】 A7. 【问题】 “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是“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一节的教学目标之一该教学目标属于()。A.知识目标B.能力目标C.过程与方法目标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答案】 A8. 【问题】 一位教师讲“生物与环境”一节时,结合教学讲解了我国目前需要解决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等有关的指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体现了生物学的()教学原则。A
4、.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B.生物学教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C.综合化D.直观性【答案】 B9. 【问题】 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则()。A.甲运输被促进B.乙运输被促进C.甲运输被抑制D.乙运输被抑制【答案】 D10. 【问题】 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A.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D.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答案】 D11. 【问题】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
5、()。A.必然结果B.必要保证C.必然要求D.必然趋势【答案】 B12. 【问题】 将人的红细胞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A.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答案】 C13. 【问题】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C.A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值下降【答案】 B14. 【问题】 下列关于海带、葫芦藓、肾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葫芦藓可作为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B.海带有根
6、和叶.没有茎C.三种植物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D.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答案】 B15. 【问题】 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剂依次是()。A.B.C.D.【答案】 C16. 【问题】 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B.变式法C.比较法D.直观法【答案】 B17. 【问题】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定的()。A.实践活动B.认识活动C.课外活动D.兴趣活动【答案】 B18. 【问题】 婴儿动作发展的正确顺序是()。A.翻身坐抬头站走B.抬头翻身坐站走C.翻身抬头坐站走D
7、.抬头坐翻身站走【答案】 B19. 【问题】 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不包括()。A.知识与技能目标B.过程与方法目标C.实验目标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答案】 C20. 【问题】 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最大区别是()。A.乳酸菌是多细胞个体.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B.乳酸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C.乳酸菌没有细胞壁.酵母菌有细胞壁D.乳酸菌只能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存.酵母菌只能在缺少氧气的环境下生存【答案】 B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学生间的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 )A.场独立与场依存B.自我型和开放型C.深思型与冲动型D
8、.辅合型与发散型E.安静与兴奋【答案】 ACD2. 【问题】 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有()。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知识教育E.心理健康教育【答案】 ABC3. 【问题】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有()。A.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B.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C.具有延时的功能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E.发展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答案】 ABCD4. 【问题】 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哪几个方面?()A.对学生的研究B.对教师的研究C.对社会的研究D.对学科的研究E.对教材的研究【答案】 ACD5. 【问题】 正确的学生观应包括()。A.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B.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
9、价值C.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D.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E.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答案】 ABCD6. 【问题】 下列属于学生人身权的范畴有( )。A.身心健康权B.名誉权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答案】 ABCD7. 【问题】 良好教学环境的育人功能有()A.导向功能B.凝聚功能C.陶冶功能D.激励功能E.诊断功能【答案】 ABC8. 【问题】 实现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主要可以通过()A.师范教育B.家庭教育C.新教师的人职辅导D.在职培训E.自我教育【答案】 ACD9. 【问题】 针对儿童厌学症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予以矫正?( )A.教育治疗B.家庭治
10、疗C.心理治疗D.社会治疗【答案】 ABD10. 【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人保护法提出保护未成人的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A.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B.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C.教育与保护相结合D.因材施教E.严禁体罚未成年人【答案】 ABC11. 【问题】 儿童强迫行为的主要表现包括( )。A.强迫性洗手B.强迫性计数C.强迫性甩头发D.强迫性焦虑E.刻板的仪式性动作或其他强迫行为【答案】 ABC12. 【问题】 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是()A.以“班”为学生人员的组成单位B.以“课时”为教学的时间单位C.以“课程表”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周期D.以教室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E.以“课”为教学
11、活动的基本单位【答案】 ABC13. 【问题】 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铄论观点的代表人物有()。A.弗洛伊德B.威尔逊C.孟子D.荀子E.洛克【答案】 D14. 【问题】 教师的教育研究是 A.解释教育的研究B.改进教育的研究C.置身教育之中的教育研究D.为了教育的研究E: 关于教育的研究【答案】 BCD15. 【问题】 下列学校中属于高等教育范畴的有()A.专科学校B.研究生院C.电视大学D.大学E.职工大学【答案】 ABD16. 【问题】 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经历了三个不同水平的发展过程即()。A.感知运算水平B.具体运算水平C.前世俗水平D.世俗水平E.后世俗水平【答案】 CD17
12、. 【问题】 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 )。A.群体成员的人数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C.对活动的满意感D.群体领导方式E.和谐的人际关系【答案】 BCD18. 【问题】 苏格拉底的教学法包括()。A.定义B.思索C.苏格拉底讽刺D.助产术E.启发【答案】 ACD19. 【问题】 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有()A.政治B.经济C.文化D.历史E.社会制度【答案】 ABC20. 【问题】 下面关于班级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B.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班级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C.班级管理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D.班级管理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
13、间的双向活动,是一种互动的关系E.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答案】 ABCD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材料: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孙老师把题目改编为:六一儿童节要到了,我们三年级要参加表演,需要演出服装160套,爱心服装厂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20套。现在离六一儿童节还有2天,请你帮忙算算每天需要完成多少套?巧妙的设计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问题1简答题对孙老师成功的教学情境创设进行评析。(10分)问
14、题2简答题阐述老师处理教材内容时的基本要求。(10分)【答案】1、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编故事和创设问题的形式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故事的引导和一定的问题情境联系,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鲜、独特的教学情境,有效的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材料中,孙老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六一儿童节的故事,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对枯燥乏味的数学题目加以改造,通过巧妙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此种教学情景的创设是值得我们学习的。2、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深入了解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全国 教师资格 模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