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电子教材必修上.doc
《人教版高中地理电子教材必修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电子教材必修上.doc(9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写说明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并使用好新编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必修)教科书,我们编写了这套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用书,共分两册,分别与教科书上、下册配合使用。本书各单元的结构分为教材分析、练习篇参考答案、参考资料三个部分。在教材分析中,对整个单元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编排作了总的说明,对每一课的具体内容作了分析说明,同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供教师参考。由于缺乏教学实践的反馈信息,编写时间又很仓促,因此这套教师教学用书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希望广大教师提出宝贵意见。本书的编写者:学习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体会,徐岩;高中地理教材的改革和创新,韦志榕
2、;第一单元,韦志榕;第二单元,刘淑梅、韦志榕;第三单元,陆军、丁尧清、刘健;第四单元,刘淑梅、丁尧清、韦志榕。本书责任编辑:高俊昌;审定:吴履平。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 2003年3月学习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体会根据国家教委1996年制定颁布的新的高中课程方案,高中将在三个年级开设地理课。1996年5月,教委颁布了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新的教学大纲在继承了原大纲优点的基础上,又根据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从我国的国情和21世纪初期对人才的需求出发,从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出发,在大纲编订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方面,都有了新的思
3、路。1999年,教育部根据第三次全教会的精神,对这个大纲进行了修订,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2002年,教育部在总结几年试验的基础上,并适应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的要求,对这个大纲又进行了修订,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修订后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降低知识难度,增加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进。一、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一个大纲编订得成功与否,首先在于是否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新高中地理大纲编订的指导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体现了我国高中教育中地理学科的任务新的高中大纲面向的是21世纪的高中学生。新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制定,遵循了
4、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说明了21世纪初期我国社会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途径,展现了可供我国借鉴的国外处理人地关系的经验和教训。2贯彻了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后高层次基础教育的性质,以及普通高中兼顾升学和就业两种预备教育的任务,大纲考虑到为全体学生打好共同的应该具备的地理基础,并为不同流向的学生开设选修课程,以适应不同需要。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框架如下。3面向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素质 高中地理新大纲,考虑到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除了要让学生学习现代地理科学中的基础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载体,提高学
5、生的思想水平,培养学生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发展意识,成为有较高地理基本素质的公民。二、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编订原则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高中地理新大纲贯彻了以下一些编订原则。1贯彻新的高中课程计划根据新的高中课程计划,高中地理既开设必修课,也开设选修课。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基本上奠定学生终身受用的、较全面的地理观念和智能基础。选修课要保证学生毕业后升学或就业的基本需要。2继承原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优点原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基本框架是20世纪80年代初制定的,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它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恢复了人文地理教育,对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理学科的进步,
6、原大纲显示出不适应性,应予以改进、完善和提高。新大纲是在对原大纲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的基础上,吸取了原大纲的优点,如继承了原大纲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的原则;选取最基本的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来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重视能力的培养、重视渗透思想教育的原则等。这些优良传统都被吸收到新大纲之中。3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地理课程相衔接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地理课程体现了地理教育的改革。初中地理贯彻人地关系的主线,讲授区域地理。高中地理注意了与初中地理的衔接,在初中的基础上拓宽、加深和提高。必修课和选修课(第一部分)的内容不同于初中区域地理的系统地理,选修课(第二部分)的内容则是在初中中国地理和高中系统地
7、理的基础上,在较高的层次上研究中国的区域地理问题,既利用初中区域地理的知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4减轻负担和提高质量新的高中地理大纲从原高中地理分量偏多、负担偏重的实际出发,较大幅度地削减了教学内容,降低了难度;同时在加强地理性、正确体现人地关系、加强实用性和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等方面切实提高了质量。如过去自然地理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知识量较大,人地关系的主线不够明晰。新大纲紧紧围绕人类活动与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主线选材,削减了知识量,去掉了一些较难的自然地理知识,为学生减轻了负担,使提高教学质量有了时间上的保证。5密切联系实际选材高中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与改革开放中我国
8、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环境等重大问题密切相关。大纲从我国发展的需要来选材,要求结合案例并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爱学,学了有用。6体例从完善功能出发新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在体例上对知识要求的深度和广度、教学方式、能力培养、个性品德养成及某些师生活动等作出了明确说明,切实具备指导教材编写、指导教师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的全面功能。三、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主要特征1构建了新的学科体系从整个高中阶段看,必修课程每周3课时。以自然地理为基础,讲述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并以环境与发展中的人地关系为总结。所选取的人文地理内容属于最基本的人类活动范畴,即解决衣、食、住、行基本需求的活动。选修课程(第一部分)内容
9、为人文地理,每周2课时,在较高的综合水平上,探讨人文地理中最主要的几个专题,如文化地理、政治地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人文地理理论。选修课程(第二部分)内容为中国地理区域研究,每周2课时,介绍中国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这种层次渐进的、既考虑到全体学生又面向不同发展方向的课程体系,是较为合理的。必修课程体系有所突破,教学内容不过分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注意减少头绪。自然地理部分讲述宇宙中的地球、大气、陆地和海洋,增强了综合性,并增加了“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以更加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文地理部分各课题的内容也做了调整,比较明显的是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这一部分。它把交通、通信和商业贸易等活动作
10、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来讲,从这些活动提高了人地关系的广泛性和深刻性的角度上加以组织,而不是从部门经济地理的角度组织内容。这一突破,减少了头绪,使学生在较少的课时内接触较多方面的知识,并能从较高层次上认识地理问题。2更新了学科内容新的教学大纲大幅度更新了学科内容。从数量上看,删除的较多,增加的较少,减轻了负担。从质量上看,删去了陈旧的、用处不大的内容,增加了新颖的、价值较高的内容,提高了质量。在地理科学知识方面,一方面围绕人地关系这条主线,大量删除了与人地关系不密切的各分支基础知识,如天文、气象、水文、生态、经济、环保等领域的部分内容;另一方面注意了正确处理地理学科的边缘性,将与物理、化学
11、、生物、政治、历史等学科相交叉重复的知识剔除,只应用其结论,做到了删繁除难。新大纲增加了一些新的观念,如人人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加了重要的理论,如人口的环境承载力、地理区位、文化扩散、综合国力等方面的理论;增加了新的内容,如城市地域结构、文化景观、旅游活动等。3落实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原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对高中部分的教学内容(知识点)规定比较系统、细致,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的要求相对来说不够明确,只在高中部分的教学要求中对思想教育提出了总的要求,在各部分教学内容后以“基本训练要求”为题对智能训练提出了要求。新大纲除按必修、选修分别提出了智能培养和思想教育的总体要求外,还在各课题后结合该课题内
12、容提出了具体的思想教育和智能训练要求。大纲中还设计了“高中地理研究性课题”,其中安排了29个课题。这29个研究性课题涵盖的面比较宽广,大多是从乡土出发,或联系乡土,采取观察、调查、研讨等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4采用了原理与事实之间的新的联系方式新的高中地理大纲鼓励采用典型个案或例子说明基本原理的方法。如在大纲中提出要“结合实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了解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人口素质对环境的影响,了解合理规划城市的主要内容等。选修课(第二部分)结合我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中的实例,了解中国在区域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5要
13、求明确,具有可操作性新的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的”、“课程安排”、“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高中地理研究性课题”、“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考试与评估”以及“教学设备和设施”七个部分。其中“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部分用表格的方式,对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教学内容”中对知识要点的要求又分为两栏,左边一栏是教学内容要点,右边一栏是对各知识要点层次的把握,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了解”指对有关地理知识初步的、常常是感性的认识;“理解”则是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以及地理事物的特点、联系等具有进一步的、理性的认识。大纲的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也比较明确,
14、归为“分析”(包括读图分析、综合分析、定量分析、比较分析等)、“操作演示”、“绘图说明”、“联系实际”等几类;思想教育则用“认识”、“懂得”、“培养”、“树立”、“见诸行动”等词表述。这样分类要求,层次清楚,使教学要求变得更加明确具体,增强了本大纲的可操作性。高中地理教材的改革和创新高中地理(必修)(试验本)教材依据国家教委1996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编写而成。2000年和2003年分别根据这一大纲的试验修订版和正式版,进行了两次较大的修订。新的高中地理教材在总体框架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材的表达等方面都有一些新意。1观念新。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构
15、建教材的框架,使教材具有鲜明的素质教育方向性。编写地理教材首先要有一个“纲”,或者“主线”。贯穿新的高中地理教材的“纲”是可持续发展。为什么要选择这一主线呢?有三方面主要原因。首先,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担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世界各国广泛的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这说明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由单纯重视环境保护问题转移到环境和发展的主题,标志着人类社会对发展的认识与实践产生了质的飞跃。现在,可持续
16、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作为迈向21世纪的现代社会的高中学生,应该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其次,符合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地理(必修课)的教学目标有3点,其中第一点是“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及其主要特征,理解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相应人文环境的形成和特点;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重大问题,认识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及其实施途径。”从这点要求就可以看出,新的高中地理教材要求学生建立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观念,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第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还是对原高中地理人地关系主题的深化。原高中地理教材是以人地关系
17、为主线编写的。阐明人地关系的确是地理教育永恒的主题。协调人地关系是我们的目标,但是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要看采取哪种发展模式。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随着历史进程而变化的。从工业革命到20世纪50年代前,人们对发展的理解是走向工业化社会或技术社会的过程,也就是强调经济的增长;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工业化进程,人们将发展看作为经济增长和整个社会的变革的统一,即伴随着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和文化法律变革的经济增长过程;1972年的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以来,人们将发展看作追求和社会要素(政治、经济、文化、人)和谐平衡的过程,注重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80年代后期以来,人们形成了可持续发展
18、的观念,提出发展的公平性(本代内和代际间)、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共同性(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是共同的)。如果说原高中地理教材提出了人地协调的目标,而对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尚缺乏清晰的阐述的话,新的高中地理教材在此基础上,加强了怎样通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地关系相协调的内容。由上述可知,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其所包含的大部分内容也与高中地理的内容相吻合,因此,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我们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构建高中地理教材的框架。我们在设计新的高中地理教材的总体框架时,认真学习和研究了新大纲组织教学内容的思路,认识到
19、高中地理的核心是讲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这都离不开环境。在这个框架下,教材讲自然环境各部分内容时,突出了自然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的条件,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于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则融入了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新的认识。例如,人类的工业生产活动,教材重点介绍不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了解到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要转变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工业生产从资源密集型逐步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即依靠科技进步,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废物排放,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建立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我们认为,新高中地理从环境的角度组织教学内容的知识框架,把人与环境、环境与
20、发展的关系真正放在了地理教学的核心位置上,加强了教材的素质教育功能。2教材的取材角度新。从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新规定的教学内容要点看,有一部分教学内容是新的,例如“人类的生产活动”;有一部分教学内容与原高中地理的相应部分基本相同,例如,“宇宙中的地球”、“大气”;还有一部分知识内容基本相同,但知识需要重新组合,例如“陆地和海洋”。不论是哪类知识,我们都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把它们以新的视角纳入新的教材体系中。(1)教材编制有三个重心,即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认为从社会需求和学科特点来看,地理学发展到今天,应该说是应用性或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地理学的知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和生产之中。
21、但是,原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而联系实际不够,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对学生来说,这个“用”应表现为: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运用有关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释和解决一些地理现象和问题;能够应用相关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继续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因此,我们把联系实际,写实、写活教材作为教材的新特点来对待。当今社会,在经济、技术高度发达的同时,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问题也一个个接踵而至,这些问题的解决,无一不依赖于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发展类型的转变。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密切联系当代一些世界性的问题。例如,“大气”这一单元,与过去高中地理教材相同章节相比,关于大气的科学知识内
22、容要求有所降低,而取材的角度更多地转向阐述人类活动与大气的关系,突出大气环境保护问题。关于海洋的内容,教材中除了讲述海洋的基本特征外,还在“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一单元中,用了两课的篇幅讲述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包括海洋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海洋空间的拓展、海洋对交通运输和通信的影响,以及海洋环境保护问题。“陆地和海洋”这一单元,综合了以前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一部分地学知识,并给予新的思路,即不从地学的角度组织教材内容,而是主要讲述自然环境的各组成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我们认为,教材注意与实际联系,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地理本身的实用性也才能够显示
23、出来。学生乐于学习地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才有可能进行下去。(2)教材编制有两个维度,即教与学。一本优秀的教科书,要能做到教师好教,学生好学,这就要求教材的编者在考虑学科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考虑教学过程如何进行。从与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来看,初中地理是初一和初二开设,初三没有地理课,这样在高一开设地理课,学生肯定会有部分地理知识已经遗忘。因此,在安排高一地理课的内容时,要考虑这个实际情况,对每一节课知识的容量不能安排过满,要留有余地,给教师帮助学生温故知新的时间。此外,我们降低了部分地理知识的难度,例如,“宇宙中的地球”这一单元,我们删减了原来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关恒星、行星等属于天文学方
24、面的知识,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转偏向力作了简化处理,只讲其地理意义,不讲原理。这样,尽量减少教学过程中不必要的难点,使教学顺利进行。我们还考虑到教师备课的方便,参考了一些国外教材的做法,教材采用单元课的结构。一课的容量一般为一课时,内容相对完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从高中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来看,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教的作用逐渐减小,越来越多地依靠学生的独立性。因此,我们必须在考虑教师的教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学。这就对教材结构的设计、内容的表达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突出教材的教学性。第一,加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中地理 电子 教材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