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XXXX1208.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02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XXXX120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XXXX1208.doc(8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划说明书东莞市万江区办事处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2008.12ii 前 言2006年7月,我市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把“创园”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城市产业升级的重要实践。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的是打造宜居生态城市,建设和谐幸福家圆。借此契机,结合环境“五整治”活动,全市各镇街结合各自发展特征开展绿地系统规划。万江区位于东莞市区的西部,是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万江区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未来万江按照“一城、两区、三河、四带、五组团”的发展格局,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和优化城市环境,大力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建设宜居、宜业万江,打造“水岸新城、和
2、谐万江”的城市形象。2007年3月,受万江区办事处的委托,我院承担了万江区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工作。随后项目组着手进场踏勘、收集基础资料、确立构思原则,5月份形成了规划初步方案,与规划所多次交流后于9月份正式向区领导汇报,规划方案的整体构思和空间布局得到充分的肯定,于2007年11月份召开并通过了专家评审会。会后,项目组针对各专家提出的相关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同时邀请了东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科技股股长刘颂颂高级农艺师作为项目顾问,形成了本规划的最终成果。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万江区办事处的重视和支持,使本次规划能够顺利的开展,在此表示衷心感谢。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目 录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3、篇1一、规划背景与规划意义1(一)规划背景1(二)规划目的与意义2二、工作阶段划分与技术路线3(一)工作阶段划分3(二)技术路线4第二部分 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5一、概况及现状分析5(一)概况5(二)城市绿化现状调查分析7二、万江区规模确定15(一)万江区与东莞市对比分析15(二)相关规划指引与万江区未来规模确定17三、重点问题思考20(一) 如何确定合理的绿化建设指标20(二)充分体现滨水地区建设的特点20(三)充分考虑滨水地区和全区的关系20(四)注重历史文化传统的发扬21(五)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和景观特色21(六)滨水地区用地功能的重组21(七)滨水地区的交通组织22(八)滨水地区开发
4、和防洪设施的关系22(九)重视渐进式开发与可操作性23四、规划总则23(一)规划范围23(二)规划年限23(三)规划依据与原则23(四)规划理念26(五)规划目标与规划指标27五、城市绿地空间结构29(一)规划结构29(二)城市绿地系统的文化意义30六、城市绿地系统布局33七、城市绿地分类规划33(一)规划手段33(二)城市绿地分类34(三)公园绿地(G1)规划35(四)生产绿地(G2)规划42(五)防护绿地(G3)规划44(六)附属绿地(G4)规划46(七)其他绿地(G5)规划52八、园林绿化植物规划52(一)园林植物种植与生长现状53(二)植物资源与生长环境分析57(三)规划原则58(四)
5、园林植物规划58九、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65(一)总体现状分析65(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设的目标65(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层次与规划66(四)保护措施与对策67(五)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对策68十、古树名木保护规划68(一)古树名木范畴及分级标准68(二)古树名木分布、数量及树种69(三)古树名木保护规划74十一、分期建设规划75(一)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75(二)中期建设规划(2011-2015)76(三)远期建设规划(2016-2020)76十二、实施措施77(一)法制保障措施77(二)行政管理措施77(三)资金保证措施78(四)舆论宣传措施7878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篇一、
6、规划背景与规划意义(一)规划背景1、 国家和省对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与建设的要求近几年来,东莞市的园林绿化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建设经验与环保意识,因此,城市建设比较分散和零乱。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迅速膨胀,城市环境和自然生态存在着恶化的趋势。随着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等新的理念的提出,引发了政府对发展转型期的思考,即如何保证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如何搞好绿化,美化环境,建设现代文明城市成为新时期政府工作的重点。2、东莞市美化城市环境与生态环境整治的相关要求2005年东莞市政府提出东莞生态整治的目标,并指定了东莞市整治生态环境工作指引,要求全
7、市各镇区创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城市绿化体系,维系东莞生态安全格局。万江区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品位提升,努力扩大生态绿化的覆盖面,全力打造水岸新城。新一轮的经济竞争的核心是“城市环境的竞争”。通过绿地系统的建设,全面提高万江的整体形象,改善投资环境,提升综合竞争力。3、万江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要求在万江区的“十一五”规划报告中明确提出,万江坚持“工贸万江、水岸新城”的发展定位,按照“一城、两区、三河、四带、五组团”的发展格局,大力实施城市建设辐射带动战略,注重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和优化城市环境,逐步提高城市档次、品位和形象。在此基础上,区政府提出以优化城市环境为着力点,大力推进绿化、美化、亮化、
8、净化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建设宜居宜业万江。4、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重要性2002年,在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的框架和基础上,东莞市政府组织编制了东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15),规划区域为97平方公里,对于东莞市市区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由于没有完全包括万江区,因此,03版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发展空间不适合万江区生态建设的需求。2006年,为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需要,东莞市政府组织了东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划范围覆盖全市域,其中市区171平方公里是规划重点地区。从规划区范围来看,也没有包括万江整个行政区范围,因此,在人均指标以及区域绿地规划中存在缺失,需要补充区
9、级绿地系统规划。近年来,万江区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市建成区依托东江支流迅速扩张,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需要更多的城市绿地来为市民开辟更多的绿化休闲空间,绿地系统规划需要安排新的空间布局。东莞市要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实现经济社会双转型,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绿地系统规划需要提出更高的发展目标,力争城市绿化居于国际先进水平,为创园作出贡献。此外,国家对城市绿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要大力建设节约型绿地,绿地系统规划要相应的提出建设指引。结合东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新的发展态势,以及城市到2020年的远期发展目标,万江区办事处提出,以“创园”及 “五整治”为契机
10、,构建具有水乡特色的生态环境体系,建设沿东江及支流的“绿色珠链”,打造“工贸万江、水岸新城”的城市形象;因此委托编制万江区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及重点地段园林景观详细规划。 (二)规划目的与意义1、科学规划,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构建具有万江完整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从绿地系统的布局、数量、种类等各个方面注重生态效益的综合发挥,以求城市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作用的最大化。2、以创园为契机,协调城市各类绿地全面均衡发展,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万江区对于公园绿地建设比较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各个社区均建设了规模不等的小区游园,但生产绿地和防护绿地建设仍有待提高。绿地系统规划就是
11、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各类绿地全面、均衡发展,使城市绿地建设指标符合并超越国家园林城市标准。3、科学引导,为万江城市建设指明方向,实现“工贸万江,水岸新城”目标对万江绿地景观系统及开放空间进行技术研究,为万江未来城市建设指明方向,为近期项目的实施提出指导。 二、工作阶段划分与技术路线(一)工作阶段划分根据项目工作特点与区政府规划意图,整个项目工作分为两个阶段展开:(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阶段:根据建设部关于引发的通知,规范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尤其突出景观、文化功能。(2)城市环境整治重点项目建议书阶段: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合“十一五”城
12、市发展目标,形成项目示范与带动效应,推动全区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二)技术路线图11 技术路线第二部分 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概况及现状分析(一)概况1、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万江区地处北纬232305之间;东经1134111344之间。位于东莞市西北部,地处东江下游西岸,东临莞城区,南至南城区,西邻望牛墩镇,北壤高埗镇。107国道、广穗大道、环城路等穿越境内,水陆交通便利。2)气候条件万江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靠近海洋,属海洋性气候。四季温暖,气候湿润,热量丰富,阳光充足,雨量适中,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3)地形地貌万江区内部地势平坦,傍江穿流。东江南支流、汾溪河、东莞水道、厚街水道等
13、,蜿蜒曲折,丰富了本区的自然景观,奠定了万江水乡特征。其中东莞水道在万江境内长10.7公里,流经万江、金泰等10个社区居委会;厚街水道在万江境内长7.8公里,流经坝头、简沙洲、新和等区域。东江是珠江在省内三大水系中水质较好的江河,但万江处于东江下游,近二十年受石龙及莞城的工厂和乡村废水的污染,水质较差。2、社会经济发展1)行政区划与现状人口万江区总面积为48.6平方公里,现状建成区内辖万江墟、万江、石美、莫屋、拔蛟窝、黄粘洲、蚬涌、共联、水蛇涌、大莲塘、牌楼基、金泰、曲海、坝头、胜利、官桥滘、简沙洲、新和、新城等19个社区。2006年现状建成区2150.80公顷,总人口114782人,其中户籍
14、人口39800人,暂住人口74982人,暂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65.33。2)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经过20多年来的累积与发展,万江区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至2006年底,地区生产总值达48.98亿元,比2005年增长20.3;工业总产值57.21亿元,比2005年增长2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2亿元,比2005年增长13.8,税收总额6.45亿元,同比增长42.6,外贸出口总值3.04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其中以三资企业出口为主,总值达1.8亿美元。表21 2001年以来万江区生产总值增长情况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1年以来平均增长率()地区生产
15、总值(万元)17569321391926959332984940465848980022.76主导产业目前,万江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造纸及纸制品、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为万江区的五大支柱产业,未来通过基础设施的配套、资金的运筹、政策的倾斜等措施扶持这些支柱产业做强做大,积极发展数字装备及机械设备、软件及集成电路、光电材料及元器件、汽车零配件、生物医药、新型高分子材料等新兴产业。3、城市规划建设十五期间,万江区紧紧围绕市委“一网两区三张牌”、“一城三创五争先”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城市规划建设进展迅速,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万江区根据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条件划分不同
16、的组团,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城市的凝聚力、承载力、服务力,实施“一城、两区、三河、四带、五组团”的城市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大力度开发建设城市中心区。今后五年,根据“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建设”的方针,以及“开发一片、配套一片、形成一片”的原则,以城市中心区为重点,把城市中心区的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资金向中心区倾斜、商贸服务项目向中心区靠拢、建设向中心区集中,就业向中心区集聚,着力提升城市中心区的建设形象。4、历史文物古迹东莞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万江区内也存有不少文物古迹,例如金鳌洲塔、沙亭古渡、文烈张公祠、天街、何氏大宗祠、大汾古桥;此外,还存在
17、许多地方名胜,例如万江八景(梅园放鹤、印洲渔唱、虹桥春霁、古渡归帆、天街夜月、宗祠夕照、鹤苑钟声、水角浪涛)、小享八景(东山踏青、关口榕阴、教场练武、台下观潮、芦洲落雁、龙树僧归、梅亭月照、北门渔唱)、大汾十二名胜(三将晨昏舞鹤、素庵竹影朝霞、种德桥梁夜月、西鸦滘口烟村、连步树荫钟韵、红花池畔飞龙、沙庙庭前古渡、南天紫极魁灵、北坊杨枝甘露、浮山尾跌汾村、玉佛光腾莲沼、青云浦里渔歌等),旅游设施、休闲设施日臻完善,充满活力、充满魅力的水岸新城正在崛起。表22 万江区历史文物情况名称位置年代级别金鳌洲塔金鳌洲村明朝1264省级沙亭古渡大汾乡宋朝1304文烈张公祠万家租村头坊永宁里清朝1895天街万
18、江居民管理区村头坊1644何氏大宗祠大汾村明朝1529谢氏宗祠滘联村清朝重光社学小享村1368大汾古桥大汾村明朝省级其中连步桥第八家坊明朝青云桥大汾欢音围坊与下坣坊之间明朝种德桥明朝5、生态环境状况万江区是东莞市现有四个市区中水系最多的一个区,河流纵横交错,构成别具特色的水系网络,形成东莞市中心城区独一无二的江河穿流的自然景观,因此,万江区树立城市形象与城市特色,最关键的是利用绿地,充分做好“水”的文章。(二)城市绿化现状调查分析1、园林绿化建设现状万江区地势处市区低位,主要为平原河网地形,以种植粮食、蔬菜、水果和苗木花卉为主。建成区内总人口为11.48万人,区内现有绿地548.25公顷,人均
19、公园绿地面积为8.46平方米。绿地率25.5%,绿化覆盖率26.2%。但分布不均,使各类用地内的绿色植物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不能得到均衡的发挥,绿化系统不完善,绿色网络结构不能形成连续的整体。表23 万江区各类绿地现状指标一览表序号类别代号类别名称绿地面积(公顷)绿地率(绿地占城市建成区面积比例)(%)人均绿地面积(m2 /人)1G1公园绿地97.078.462G2生产绿地74.343.463G3防护绿地6.804G4附属绿地370.04合计548.2525.5备注:2006年现状城市建设区用地2150.80公顷,现状人口11.48万人,规划总面积4860.51公顷。1)公园绿地万江区主
20、要因借东江等水系滨水地带发展公园绿地,现状公园绿地景观还不成系统,优越的水网条件亦未善加利用,许多公园绿地远离居住区或被道路分割,缺少与周围地区联系,影响整体系统的形成。表24 万江区现状主要公园一览表名称公园类型地址总面积(公顷)金鳌洲主题公园综合公园金泰社区3.8000江滨公园综合公园万道路路口2.6000江都公园综合公园莞穗大道旁0.2800曦龙广场综合公园万江黄鹤苑4.3700内环南路公园综合公园曲海大桥旁2.5000 金泰小公园社区公园金泰村委会河边0.3000简沙洲公园社区公园简沙洲村小组0.1286石美公园社区公园石美小组0.4274 石美卢鹚涡公园社区公园卢鹚涡小组0.2500
21、 大莲塘公园社区公园大莲塘村0.5542 蚬涌蚬一公园社区公园蚬涌社区0.2933 蚬涌蚬二公园社区公园蚬涌社区0.1980 蚬涌企石公园社区公园蚬涌社区0.4500 牌楼基社区公园社区公园牌楼基社区办公大楼0.1800 牌楼基村仔广场社区公园牌楼基社区村尾0.1100 牌楼基岳潭岳翠园社区公园牌楼基岳潭居民小组0.2300 黄粘洲公园社区公园黄粘洲社区0.1559 简沙洲广场社区公园简沙洲社区0.2900 官桥滘公园社区公园官桥滘社区0.1200 共联豪侠滘广场社区公园共联社区豪侠滘村0.2700 共联豪侠滘村公园社区公园共联社区豪侠滘村0.1600 水蛇涌滨江公园社区公园水蛇涌社区0.3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2 万江区 城市 绿地 系统 规划 说明书 XXXX1208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