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2023年建筑工程管理行业文档 齐鲁斌创作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建设项目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程序签 名 职务/职称日 期编制专业负责人审查技术负责人审核公司技术部门公司质量部门公司安全部门批准公司总工xxxxxxxxx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目 录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31.1 编制说明31.2 编制依据3第二章、工程概况42.1 各参建单位42.2 工程特点4第三章 支撑系统方案设计133.1 梁支撑模板方案设计133.2 梁截面800梁侧模板设计203.3 180mm板模板支撑设计213.4 支撑
2、系统平面布置213.5 柱模板设计213.6 剪力墙板支撑设计213.7 楼梯模板设计223.8伸缩缝处模板设计233.9 支撑系统构造设计233.10 支撑系统主要材料规格、质量与力学性能要求。25第四章、施工计划254.1 施工进度计划254.2 材料与设备计划26第五章、施工工艺技术275.1 施工工艺流程275.2 支撑基础处理275.3 主要搭设方法275.4 检查验收315.5 钢筋安装335.6 混凝土浇筑335.7 模板拆除33第六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346.1 组织保证机构346.2 施工技术措施346.3 模板安装和拆除安全技术措施366.4 监测监控措施376.5 应急预
3、案38第七章、劳动力计划42第八章、计算书及相关图纸428.1 一、二、三、四类梁及板支撑计算书428.1.1 一类梁板600*1500支撑计算书438.1.2 二类梁板400*1100支撑计算书528.1.3 三梁支撑计算书618.1.4 四类梁支撑计算书658.1.5 板厚180mm板模板支撑计算书698.2 支撑立杆平面布置图78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1.1 编制说明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建设项目1标段C2930、C3132、C3334、C3536、C3738、C3941 、C4244号楼同属一个地下室之上的七栋建筑,其中除C3941 、C42
4、44号楼为3个单元外,其它五栋楼均为2个单元。该七栋建筑转换层位于地下室-1F层,结构形式相同。该七栋建筑转换层均存在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梁,根据建质2009254号文、建质200987号文规定,转换层模板分项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为确保转换层施工质量及安全,特编制本转换层模板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根据专家组的论证报告,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批准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转换层施工。 1.2 编制依据相关国家规范、地方标准等技术文件: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建筑施工
5、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1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木结构设计规范(GBJ50005-2003)(2005年版);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关于印发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文;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
6、本工程施工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等;第二章、工程概况2.1 各参建单位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2.2 工程特点1、工程简况C区C29 44号楼为同属一个地下室之上的七栋建筑,其中除C3941 、C4244号楼为3个单元外,其它五栋楼均为2个单元,结构形式均为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 6度,建筑层数:地上6+1 层,地下室 2层。一六层为住宅层高均3m,建筑高度均为33.55m。屋面为坡屋结构,屋面檐口标高30.55m, 转换层位于负一层顶板(标高-0.050m),负一层顶板分为两部,一部分为转换层楼面(标高-0.050m),另一部分为屋面露台(标高-1.200m):C2
7、944#楼平面图C2930#楼转换层结构图C3132#楼转换层结构图C3334#楼转换层结构图C3536#楼转换层结构图C3738#楼转换层结构图C3944#楼转换层结构图3、C2944#楼转换层结构相关参数楼栋号层高标高板厚剪力墙厚砼强度转换层模板支撑基础C2930#5.40-0.050180mm.400mm梁板柱均为C35-1F楼面(标高-5.450)板厚120mm,砼C30。-2F地下室底板(-9.950) 板厚250mm,砼C30。梁柱类型梁400*2100、400*1900、400*1400、400*1200、400*1100、400*1000、400*900、400*800、400
8、*700、300*1600、300*700、300*600、200*400、150*400柱800*600、600*600C3132#5.40-0.050180mm.400mm梁板柱均为C35-1F楼面(标高-5.450)板厚120mm,砼C30。-2F地下室底板(-9.950) 板厚250mm,砼C30。梁柱类型梁400*1900、400*1400、400*1200、400*1000、400*900、400*800、400*700、300*1600、300*700、300*600、200*400、150*400柱800*600、600*600C3334#5.40-0.050180mm.400
9、mm梁板柱均为C35-1F楼面(标高-5.450)板厚120mm,砼C30。-2F地下室底板(-9.950) 板厚250mm,砼C30。梁柱类型梁600*1300、400*1600、400*1500、400*1400、400*1200、400*1000、400*900、400*800、400*700、300*1600、300*700、200*400、150*400柱800*600、600*600C3536#5.40-0.050180mm.400mm梁板柱均为C35-1F楼面(标高-5.450)板厚120mm,砼C30。-2F地下室底板(-9.950) 板厚250mm,砼C30。梁柱类型梁600
10、*1300、400*1600、400*1500、400*1400、400*1200、400*1000、400*900、400*800、400*700、300*1600、300*700、200*400、150*400柱800*600、600*600C3738#5.40-0.050180mm.400mm梁板柱均为C35-1F楼面(标高-5.450)板厚120mm,砼C30。-2F地下室底板(-9.950) 板厚250mm,砼C30。梁柱类型梁600*1500、400*1600、400*1400、400*1000、400*900、400*800、300*1600、300*900、300*700、30
11、0*600、200*400、150*400柱800*600、600*600C3944#5.40-0.050180mm.400mm梁板柱均为C35-1F楼面(标高-5.450)板厚120mm,砼C30。-2F地下室底板(-9.950) 板厚250mm,砼C30。梁柱类型梁600*1300、400*2200、400*1600、400*1400、400*1000、400*900、400*800、400*700、300*1600、300*800、300*700、300*600、200*400、150*400柱800*600、600*6003、支撑体系基础情况 根据对转换层荷载分析,选用-1F层楼面板(
12、标高-5.450m)、及地下室底板(标高-9.950m)作为支撑体系传递基础。(1)-1F板厚为120mm, 混凝土强度为C30,地下室底板厚为250mm,混凝土强度为C30。4、支撑体系施工要求(1)、支撑体系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保证施工中不变形、不破坏、不倒塌,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和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及风荷载。(2)、支撑基础能满足施工承载力。(3)、模板要保证构件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构造简单、支拆方便、表面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等。(4)、确保模板在使用周期内安全、稳定、牢靠。(5)、模板在搭设及拆除过程中要符合工程
13、施工进度要求。操作人员需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特殊作业人员资格上岗证方可上岗。5、技术保证条件(1)、编制专项模板施工方案,方案有完整的施工图及正确的计算书。(2)、模板架的搭设和拆除需严格执行本模板专项施工方案。第三章 支撑系统方案设计3.1 梁支撑模板方案设计 主要梁类型:分类支撑设计梁验算选型尺寸梁截面尺寸一类支撑设计600*1500600*1500、400*2200、400*1900、400*1600、400*1500400*1400、400*1200、300*1600二类支撑设计400*1100400*1100、400*1000、400*900、400*800、400*700三类
14、支撑设计300*900300*900、300*800、300*700、300*600、300*500四类支撑设计200*500200*500、200*400、150*4001、一类梁支撑方案设计新浇混凝土梁支撑方式梁两侧有板,梁侧立柱与板支撑立柱共用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la(mm)450, 梁两侧立柱到梁边间距lb(mm)300步距h(mm)1500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柱间距lb(mm)900混凝土梁居梁两侧立柱中的位置居中梁底增加立柱根数,梁底为调直顶托2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式按混凝土梁梁宽均分梁底支撑枋木根数(间距)、平行梁方向方置方木数量=(宽梁度100)+1)根,必须立放,方木规格大小为408
15、0mm一类梁(600断面宽)支撑平面图 3-1-1(1)一类梁(600断面宽)支撑立面图 3-1-1(2)一类梁(400断面宽)支撑平面图 3-1-2(1)一类梁(400断面宽)支撑立面图 3-1-2(2)2、二类梁支撑方案设计新浇混凝土梁支撑方式梁两侧有板,梁侧立柱与板支撑立柱共用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la(mm)450 梁两侧立柱到梁边间距lb(mm)300步距h(mm)1500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柱间距lb(mm)900混凝土梁居梁两侧立柱中的位置居中梁底增加立柱根数,梁底为调直顶托1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式按混凝土梁梁宽均分梁底支撑枋木根数(间距)、平行梁方向方置方木数量=(宽梁度100)+1)根
16、,必须立放,方木规格大小为4080mm二类梁支撑平面图3-1-3二类梁支撑立面图3-1-43、三类梁支撑方案设计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la(mm)900梁两侧立柱到梁边间距lb(mm)200步距h(mm)1500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柱间距lb(mm)900混凝土梁居梁两侧立柱中的位置居中梁底增加立柱根数,梁底为调直顶托1梁底支撑枋木根数(间距)、平行梁方向方置方木数量3根,方木规格大小为4080mm三类梁支撑平面图 3-1-5四类梁支撑立面图 3-1-64、四类梁支撑方案设计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la(mm)900梁两侧立柱到梁边间距lb(mm)200步距h(mm)1500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柱间距lb(mm
17、)900混凝土梁居梁两侧立柱中的位置居中梁底增加立柱根数0.梁底支撑枋木根数(间距)、平行梁方向方置方木数量3根,方木规格大小为4080mm四类梁支撑平面图 3-1-5四类梁支撑立面图 3.2 梁截面800梁侧模板设计梁 侧 模 参 数主、次楞布置次楞两块合并放方木间距(mm):100;主楞钢管,对拉螺杆类型、水平间距直径(mm):M12;水平间距(mm):400对拉螺杆竖向间距中间对拉螺杆竖向间距为500均分第一道支撑距梁底距离200最后一道支撑距板底距离200梁侧模板设计剖面图 3-2-13.3 180mm板模板支撑设计1、180mm厚板支撑立杆间距为900900,水平杆步距为1.5m,顶
18、端支撑为调直顶托,板托梁材料为:钢管(双钢管) ,模板底木枋的间距为150,板底木方均立放, 方木规格大小为4080mm。3.4 支撑系统平面布置1、支撑立杆布置根据梁、板支撑设计,一、二类梁沿梁长向以450mm为基准尺寸,三、四类梁及板以900mm基准尺寸,对模数不满足的局部调整,调整部分梁立杆500mm,板立杆900mm, 立杆布置原则必须保证梁、板水平连杆纵横方向贯通形成梁、板支撑整体稳定。对于矩形梁板在与异形梁、板交界部分水平连杆纵横不能贯通的,增设竖向连续剪刀撑与水平剪刀撑确保该部区域整体稳定。支撑立杆平面布置详见立杆平面布置图(附图第八章节)。3.5 柱模板设计新浇混凝土柱名称KZ
19、混凝土柱边长(mm)800*600、600*600面板类型覆面木胶合板面板厚度(mm)15小梁类型矩形木楞小梁材质规格(mm) 两方木合并4080柱长边小梁根数5柱短边小梁根数5柱箍类型钢管柱箍合并根数2柱箍间距l1(mm)500最低处柱箍离楼面距离(mm)3003.6 剪力墙板支撑设计小梁布置方式竖直左部模板悬臂长(mm)125小梁间距(mm)250小梁一端悬臂长(mm)250主梁间距(mm)500主梁一端悬臂长(mm)250对拉螺栓横向间距(mm)500对拉螺栓竖向间距(mm)500剪力模板设计大样图 3-6-13.7 楼梯模板设计楼梯模板采竹胶合板、木方,木板按照楼梯的宽度、高度和长度,
20、踏步数现场配制。楼梯拆模后用多层板条制护角保护梯角,具体支设方法如下图所示:3.8伸缩缝处模板设计 伸缩缝处梁模板施工按下图3-7-1大样施工。伸缩缝处梁模板大样图3-8-13.9 支撑系统构造设计1、水平拉杆构造(1)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在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得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1500mm)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拉杆。(2)为确保满堂架支撑体系整体稳定性,必须先浇竖向砼(框架柱、核心筒体、剪力墙)至梁底钢筋锚固标高处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转换 模板 支撑 系统安全 专项 施工 方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