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浮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doc(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云浮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第一章 总则1.1 为了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持续发展,根据云浮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技术管理规定。1.2 本规定以国家和广东省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参照性质和发展水平相近城市的同类规定,结合云浮市城市发展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1.3 云浮市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理除了要符合国家和省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其他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外,还应执行本规定。1.4 在本规定公布之前编制的各种规划,凡不符合本规定且有碍城市功能布局或严重影响城市景观环境的,应予停止实施,由市规划行
2、政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协商,按本规定要求组织规划的修编。1.5 凡本规定未加明确的内容,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范及标准执行。第二章 城市建设用地2.1、城市用地分类2.1.1、本市的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共分10大类、45中类、71小类,2.1.2、使用城市用地分类时,应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 表2.1类 别 名 称类 别 名 称范 围大类中类小类R居住用地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R1一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
3、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R11住宅用地住宅建筑用地R1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文化体育、商业服务、医疗卫生、社区管理等用地R13道路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区路、组团路或小街、小巷及停车场等用地R14绿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游园等用地R2二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R21住宅用地住宅建筑用地R2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文化体育、商业服务、医疗卫生、社区管理等用地R23道路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区路、
4、组团路或小街、小巷及停车场等用地R24绿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游园等用地三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R31住宅用地住宅建筑用地R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文化体育、商业服务、医疗卫生、社区管理等用地R32R33道路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区路、组团路或小街、小巷及停车场等用地R34绿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游园等用地R4四类居住用地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R41住宅用地住宅建筑用地R4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托儿所、幼儿园
5、、小学、中学、文化体育、商业服务、医疗卫生、社区管理等用地R43道路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区路、组团路或小街、小巷及停车场等用地R44绿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游园等用地C公共设施用地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C1行政办公用地行政、党派和团体等机构用地C11市属办公用地市属机关、如人大、政协、人民政府、法院、检察院、各党派和团体,以及企事业管理机构等办公用地C12非市属办公用地在本市的非市属机关及企事业管理机构等行政办公用地C2商业金融业用地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馆业和市场等用地C21商业
6、用地综合百货商店、商场和经营各种食品、服装、纺织品、医药、日用杂货、五金交电、文化体育、工艺美术等专业零售批发商店及其附属用地C22金融保险业用地银行及分理处、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证券交易所和保险公司,以及外国驻本市的金融和保险机构等用地C23贸易咨询用地各种贸易公司、商社及其咨询机构等用地C24服务业用地饮食、照相、理发、洗染、日用修理和交通售票等用地C25旅游业用地旅馆、招待所、度假村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C26市场用地独立地段的综合市场和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工业品市场和等专类市场用地C3文化娱乐用地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团体、广播电视、图书展览、游乐等设施用地C31新闻出版用地各种通讯社、报
7、社和出版社等用地C32文化艺术团体用地各种文化艺术团体等用地C33广播电视用地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和转播台、差转台等用地C34图书展览用地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和纪念馆等用地C35影剧院用地电影院、剧场、音乐厅、杂技场等演出场所,包括各对外营业的同类用地C36游乐用地独立的游乐场、舞厅、俱乐部、文化宫、青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等用地C4体育用地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C41体育场馆用地室内外体育运动用地,如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各类球场、溜冰场、射击场以及水上运动的陆域部分等用地,包括附属的业余体校用地C42体育训练用地为各类体育运动专设的训练基地用地
8、C5医疗卫生用地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C51医院用地综合医院和各类专科医院等用地,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精神病院、肿瘤医院等C52卫生防疫用地卫生防疫站、专科防治所、检验中心、急救中心和血库等用地C53休疗养用地休养所和疗养院等用地,不包括以居住为主的干休所用地,该用地应归入居住用地(R)C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学研究和勘测设计机构等用地,不包括中学、小学和幼托用地,该用地应归入居住用地(R)C61高等学校用地大学、学院、专科学校和独立地段的研究生院等用地,包括军事院校用地C62中等专业学校用地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学校等用地,不包括附属于普
9、通中学内的职业高中用地C63成人与业余学校用地独立地段的电视大学、夜大学、教育学院、党校、干校、业余学校、老年人大学和培训中心等用地C64特殊学校用地聋、哑、盲人学校及工读学校等用地C65科研设计用地科学研究、勘测设计、观察测试、科技信息和科技咨询等机构用地,不包括附设于其他单位内的研究室和设计室等用地C7文物古迹用地具有保护价值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革命遗址等用地C9其他公共设施用地除以上之外的公共设施用地,如宗教活动场所、社会福利院等用地M工业用地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该用地应归入水域和其他用地(E)M1一类工业
10、用地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电子工业、缝纫工业、工艺品制造工业等用地M2二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食品工业、医药制造工业、纺织工业等用地M3三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采掘工业、冶金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化学工业、制纸工业、制革工业、建材工业等用地W仓储用地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W1普通仓库用地以库房建筑为主的储存一般货物的普通仓库用地W2危险品仓库用地存放易燃、易爆和剧毒等危险品的专用仓库用地W3堆场用地露天堆放货物为主的仓库用地T对外交通用地铁路、公路、管道运输、港
11、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T1铁路用地铁路站场和线路等用地T2公路用地高速公路和一、二、三级公路线路及长途客运站等用地,不包括村镇公路用地,该用地应归入水域和其他用地(E)T21高速公路用地高速公路用地T22一、二、三级公路用地一级、二级和三级公路用地T23长途客运站用地长途客运用地T3管道运输用地运输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地面管道运输用地T4港口用地港口的陆域部分,包括码头作业区、辅助生产区和客运站等用地T42河港用地河港港口用地T5机场用地民用及军民合用的机场用地,包括飞行区、航站区等用地,不包括净空控制范围用地S道路广场用地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用地S
12、1道路用地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用地,包括其交叉路口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等内部的道路用地S11主干路用地快速路和主干路用地S12次干路用地次干路用地S13支路用地主次干路间的联系道路用地S19其他道路用地除主次干路和支路外的道路用地,如步行街、自行车专用道等用地S2广场用地公共活动广场用地,不包括单位内的广场用地S21交通广场用地交通集散为主的广场用地S22游憩集会广场用地游憩、纪念和集会等为主的广场用地S3社会停车场库用地公共使用的停车场和停车库用地,不包括其他各类用地配建的停车场库用地S31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S32非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非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U市政公用
13、设施用地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其建筑物、构筑物及管理维修设施等用地U1供应设施用地供水、供电、供燃气等设施用地U11供水用地独立地段的水厂及其附属构筑物用地,包括泵房和调压站等用地U12供电用地变电站所、高压塔基等用地,不包括电厂用地,该用地应归入工业用地(M)。高压走廊下规定的控制范围内的用地,应按其地面实际用途归类。U13供燃气用地储气站、调压站、罐装站和地面输气管廊等用地,不包括煤气厂用地,该用地应归入工业用地(M)U2交通设施用地公共交通和货运交通等设施用地U21公共交通用地公共汽车、出租汽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轻轨和地下铁路(地面部分)的停车场、保养场、车辆段
14、和首末站等用地,以及轮渡(陆上部分)用地U22货运交通用地货运公司车队的站场等用地U29其他交通设施用地除以上之外的交通设施用地,如交通指挥中心、交通队、教练场、加油站、汽车维修站等用地U3邮电设施用地邮政、电信和电话等设施用地U4环境卫生设施用地环境卫生设施用地U41雨水、污水处理用地雨水、污水泵站、排站、处理厂,地面专用排水管廊等用地,不包括排水河渠用地,该用地应归入水域和其他用地(E)U42垃圾处理用地垃圾的收集、转运、堆放、处理等设施用地U5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房屋建筑、设备安装、市政工程、绿化和地下构筑物等施工及养护维修设施等用地U6殡葬设施用地殡仪馆、火葬场、骨灰存放处和墓地等设施用
15、地U9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除以上之外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如消防、防洪等设施用地G绿地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公共绿地及生产防护绿地,不包括专用绿地、园地和林地G1公共绿地向公众开放,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化用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G11公园综合性公园、纪念性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古典园林、风景名胜公园和居住区小公园等用地G12街头绿地沿道路、河湖、海岸和城墙等,设有一定游憩设施或起装饰性作用的绿化用地G2生产防护绿地园林生产绿地和防护绿地G21园林生产绿地提供苗木、草皮和花卉的圃地G22防护绿地用于隔离、卫生和安全的防护林带及绿地D特殊用地特殊性质的用地D1军事用地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军事设
16、施用地,如指挥机关、营区、训练场、试验场、军用机场、港口、码头、军用洞库、仓库、军用通信、侦察、导航、观测台站等用地,不包括部队家属生活区等用地D3保安用地监狱、拘留所、劳改场所和安全保卫部门等用地,不包括公安局和公安分局,该用地应归入公共设施用地(C)E水域和其他用地除以上各大类用地之外的用地E1水域江、河、湖、水库、苇地、滩涂和渠道等水域,不包括公共绿地及单位内的水体E2耕地种植各种农作物的土地E21菜地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包括温室、塑料大棚等用地E22灌溉水田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以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作物的耕地E29其他耕地除以上的耕地E3园林果园、桑园、茶园等
17、园地E4林地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等林木的土地E5牧草地生长各种牧草的土地E6村镇建设用地集镇、村庄等农村居住点生产和生活的各类建设用地E61村镇居住用地以农村住宅为主的用地,包括住宅、公共服务设施和道路等用地E62村镇企业用地村镇企业及其附属设施用地E63村镇公路用地村镇与城市、村镇与村镇之间的公路用地E69村镇其他用地村镇其他用地E7弃置地由于各种原因未使用或尚不能使用的土地,如裸岩、石砾地、陡坡地、塌陷地、沙荒地、沼泽地、废窑坑等E8露天矿用地各种矿藏的露天开采用地2.2、建设用地相容性2.2.1、建筑性质分类(1)居住建筑:以提供生活居住场所为主要目的的建筑。包括住宅、公寓、别墅等。(2
18、)公共建筑:以为社会公众提供社会活动的场所为主要目的的建筑。包括行政办公建筑、商务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建筑、体育建筑、医疗建筑。(3)生产建筑:以相对封闭的流程完成某种特定生产职能的建筑。包括:仓储建筑、工业建筑。(4)科教建筑:以提供教学、科研场所为主要目的的建筑。如教育建筑,科研建筑。(5)交通建筑:以为公众提供出行换乘的场所为主要目的的建筑。包括火车站、长途客运站、港口、公共交通枢纽、社会停车场库等为城市客运交通运输服务的建筑。(6)公用建筑:为城市生活提供保障的建筑。包括供水、供电、供燃气设施,消防设施、社会福利设施等。包括水厂的泵房和调压站等;变电站所;储气站、调压站、罐装站,大
19、型锅炉房;电信、转播台等通讯设施;雨水、污水泵站、处理厂; 殡仪馆、火葬场、骨灰存放处等殡葬设施。(7)特殊建筑:具有特殊使用功能的建筑。包括军事建筑、监狱建筑、宗教建筑等。(8)单身宿舍:供不同性质建筑中特定的相关人员使用的单身居住用房。2.2.2、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和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表2.2)的规定执行。凡须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表2.2)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规划,按规划调整的有关规定程序和权限批准后执行。 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表2.2 用地性质建筑类别一类居住用地R1二类居住
20、用地R2三类居住用地R3四类居住用地R4行政办公用地C1商业金融业用地C2文化娱乐用地C3体育用地C4医疗卫生用地C5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文物古迹用地C7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D普通住宅商住楼单身宿舍中小学托幼小型配套服务设施大型金融商贸服务设施行政办公商务办公大型文化娱乐设施大型综合市 场医疗卫生市政公用设 施社会停车场科研教学体育设施注:(1) 允许设置(无限制条件); 可以设置(有限制条件);为不允许设置(2)商住楼为地上1层或12层为商业服务用房、其它部分为住宅的楼房建筑2.3 建设用地选址原则2.3.1 各项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城
21、市规划要求,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已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区选址。2.3.2 因国家、省或者地级以上市重点建设需要选址的,需以经批准的规划设计条件为依据。2.3.3 各项建设用地选址应当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2.3.4 严格控制破坏生态环境(如水体、山体)的建设活动。在风景名胜区周围的建设控制地区的建设用地应与风景区相协调,不得建设破坏景观、污染环境、防碍浏览、破坏生态植被的设施。在城市水体、山体附近应优先控制为城市公共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3.5 建设用地的选址及规划设计应符合城市防火、抗震、防洪、防泥石流和治安、交通管理、人民防空等要求,对拟定用地的水文地质及环境等条件等进行充分
22、考察、论证。2.3.6 建设用地的选址及规划设计应与城市环保规划相协调,大中型公建、居住区、工业建筑、生活市政配套设施及特殊工程等在进行可行性研究过程应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研究单位进行环保评价,并在申报规划手续时提供给城市规划主管部门。2.3.7 建筑基地未达到下列最小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 (1)低层居住建筑为300平方米;(2)多层居住建筑、多层公共建筑为600平方米;(3)高层居住建筑为2000平方米;(4)高层公共建筑为3000平方米。2.3.8 建筑基地未达到前款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确定不妨碍城市规划实施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可予核准建设:(1)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既
23、成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2)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3)农村地区的村镇建设,因特殊情况,确实难以达到前款规定面积的。2.4 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控制2.4.1 居住用地(1)宜布置在城市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2)避免各种灾害,如岩溶地段、软基、滑坡崩塌区、洪水淹没区和地震不利建筑区等。(3)避让涉及国家安全地区、军事禁区、水源保护区、“四线”控制区、自然生态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体、山体控制区。(4)地形坡度不宜大于25度。2.4.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设施按市(区)级、居住区(小区)级两级配置,其中,居住区(小区)
24、级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已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进行配置。市(区)级公共设施的选址要求:(1)市(区)级公共设施应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与规划功能定位、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社会需求相适应,以市、区为单位,在符合相关设施标准的条件下,合理布置,统筹安排。(2)市(区)级教育设施、体育设施宜集中布置。(3)市(区)级医疗卫生设施布置时应满足安全防护的需要。(4)市(区)级文化设施宜独立设置于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段。(5)市(区)级商业设施应根据相关规划中所确定的市(区)级商业中心,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相应的商业设施。2.4.3 工业用地(1)工业用地宜集中布局,组成相对独立的工业区或工业组
25、团。有气体污染物排放的工业不应布置在城市上风向,有水污染物排放的工业不应布置在城市上游地区。(2)工业区与周围居住区、商业区应保持必要的安全卫生距离,并符合相应的卫生防护标准。(3)有较为完善的交通系统,与城市交通性主干道或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设施有方便的联系。(4)有足够的供水、供电、供气等公用工程设施以及存放与处理废物的设施。2.4.4 仓储用地(1)仓储用地宜结合工业区、港口码头、货运站等考虑,同类仓库宜集中布置。(2)应与城市和区域的交通系统有方便快捷的联系。(3)仓储用地选址应满足地势、地下水位及地基承载力等地质的要求,并考虑与居住、工业和其它功能区的相互影响因素。2.4.5 市政
26、公用设施用地(1)各电压等级变电站的规划选址应符合城市规划用地布局要求;靠近负荷中心,便于进出线,交通方便;应考虑对周围环境和邻近工程设施的影响。(2)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且应远离城市居住区、学校、工业区和影剧院、体育馆等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站址应选择在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且交通便利、符合防震和消防要求的地段。(3)城市加油站的规划及选址应符合国家标准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的要求,不宜在风景名胜区、休闲广场、居民住宅小区等区域内及城市干道的交叉口附近设置加油站;城市发展需要建设加气站的,新建加气站应与现有加油站的改造相结合。有条件时,加气站宜与加油站合建。2
27、.4.6 铁路、公路、港口及其附属设施(1)铁路及其附属设施新建铁路编组站、铁路货运干线设施等应当避开市区。铁路客运站靠近城市中心区设置。货运站和其他铁路专用设施则应在满足铁路技术要求及配合铁路枢纽总体布局的前提下,尽可能布置在城市外围,不应影响城市正常运转和发展。(2)公路及其附属设施规划和新建村镇、开发区,应当与公路保持规定的防护距离,尽量避免在公路两侧对应进行建设,防止造成公路街道化,保证运行安全畅通。过境公路应当避开市区,应沿中心城区的边缘通过。高速公路应远离城市中心,采用互通立体交叉,以专用的入城道路与城市联系。公路与城市道路各成系统、互不干扰,应从城市功能分区之间通过,适当与城市主
28、干道连接。长途客运站应设在城市中心区边缘,并设置相应的交通疏散广场,通过城市交通性干道与城市道路连接。(3)港口及其附属设施港口建设应当兼顾城市岸线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保障城市生活岸线用地。宜“深水深用、浅水浅用、避开干扰、各得其所”,但不应把岸线全部占用。货运港的疏港公路应与干线公路及城市货运交通干道连接;客运港要与客运交通干道衔接,并与铁路车站、长途汽车站有方便的联系;妥善安排水陆联运和水水联运,提高港口的疏运能力。2.5 规划设计条件与附图2.5.1规划设计条件应依据下表根据具体情况对建设用地提出控制要求。 规划控制要求项目表 表2.31用地概况用地单位用地性质用地位置及四至用地面积2经济
29、技术指标建筑密度容积率总建筑面积人口密度3规划设计要求建筑高度建筑界线建筑间距建筑退让道路要求4公建配套要求工程设施、公共设施5绿化规划要求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地(含水体)设置位置及要求6道路交通规划要求地块四至及城市道路相关参数交通出入口方位配套停车场(库)要求7、专项规划要求文物、消防、环保、卫生、防洪排涝、电力、交通、地震、地质灾害等8、规划方案布局及城市景观要求9其他要求开发期限2.5.2 附图应当包括:地块区位和现状,地块坐标、标高,道路红线坐标、标高,出入口位置,建筑界线及地块周围地区环境与基础设施条件。2.6 旧区及城中村改造2.6.1 城市的旧区及城中村要有计划做好详细规划
30、,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按表3.1控制,绿地率25%。住宅布置应符合本规定第三章所规定的居住建筑间距、退让和限高以及消防间距的要求。2.6.2 旧区及城中村应利用现状及规划道路网或自然地界分界,规划用地规模宜控制在1公顷以上。2.6.3 旧区及城中村改造应配备齐全的公共配套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按标准配建停车位。2.6.4 旧区及城中村的有保护价值的特殊建筑要采取措施予以保护。2.6.5 各种形式的征地回迁地及征地留用地,参照本章规定执行。(1)未开工建设或开工建设的建筑占总量不到10%的回迁地,必须按本章的条款重新核定详细规划,配建相应的公用设施。(2)开工建设的建筑占总量的20%
31、60%的回迁地,不低于上款的70%标准执行。(3)开工建设的建筑占总量大于60%的回迁地,应在未建用地上完善公用设施。第三章 建筑规划控制3.1 建筑容量控制3.1.1 为了保证适度的土地利用强度及城市公用设施的正常运转,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必须进行建筑容量的相应控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含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下同),应按照本章的规定执行。3.1.2 成片开发的地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未编制详细规划的,不予审批。成片开发地区的详细规划,应先确定建筑总容量控制指标;在不超过建筑总容量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地区内各类建筑基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符合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32、(表3.1)的规定。 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表3.1区位容量用地类型新区旧区建筑密度%不大于容积率不大于建筑密度%不大于容积率不大于居住建筑低层321.1-多层261.6281.7中高层231.8252.0高层202.5203.5办公建筑多层30-35-高层25-30-商业建筑35-40-工业建筑一般通用厂房单层40-多层401.5-普通仓库单层40-多层401.5-注:(1)本表规定的指标为上限。单个建筑基地的具体建筑容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应结合现状情况、服务区位、交通区位、环境区位和土地价值等因素,进行综合环境分析后确定。(2)本表适用于单一类型的建筑基地。对混合类型的建筑基地,
33、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将建筑基地按使用性质分类划定后,按不同类型分别执行;对难以分类执行的建筑基地和综合楼基地,应按不同性质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和不同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换算建筑容量综合控制指标。3.1.3 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幼托等公共设施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有关专业规定执行。3.1.4 新建建筑不得影响相邻建筑原有的日照标准。原有建筑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已超出规定值的,不得在原有建筑基地范围内进行扩建、加层。3.1.5 中心城区的建筑基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空间的,在符合消防、卫生、交通等有关规定和本章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可按表3.2的
34、规定增加建筑面积。 表3.2核定建筑容积率FAR每提供1平方米有效面积的开放空间,允许增加的建筑面积(平方米)21.02FAR41.53.2 建筑间距控制3.2.1 住宅建筑间距(1) 住宅建筑间距应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和视觉卫生等方面的要求,并结合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而确定。(2) 住宅建筑间距应保证受遮挡的住宅获得日照要求的居住空间,其大寒日有效日照时间不应低于2小时;旧区的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可适当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有效日照时间1小时的标准。(3) 老年人的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应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4) 平行布置的住宅建筑间距按表3.3执行: 平行布置
35、的住宅建筑间距表 表3.3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低层南北向B1.2H东西向B1.0H南北向B1.0H东西向B0.9H高层在南侧B0.7H,最小间距28米;高层在北则,最小间距22米多层、中高层南北向B1.0H东西向B0.9H南北向B1.0H东西向B0.9H高层高层在南侧B0.7H,最小间距28米;高层在北则,最小间距22米南北向B0.7H,最小间距30米;东西向B0.5H,最小间距24米注:(1)B为建筑间距,H为建筑高度;建筑朝向为南北向时,H取南侧建筑的高度,建筑朝向为东西向时,H取较高建筑的高度。 (2)建筑间距达不到消防间距要求的,按消防间距执行。 (3)表中所述的间距为建筑物之间的净空
36、距离。(5) 垂直布置的住宅建筑间距按表3.4执行: 垂直布置的住宅建筑间距表 表3.4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低层南北向B0.8H东西向B0.7H侧面宽度16米,B15米;侧面宽度16米,按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控制多层、中高层高层侧面宽度16米,B15米;侧面宽度16米,按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控制侧面宽度16米,B18米;侧面宽度16米,按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控制注:(1)B为建筑间距,H为建筑高度;建筑朝向为南北向时,H取南侧建筑的高度,建筑朝向为东西向时,H取较高建筑的高度。 (2)当垂直布置的住宅建筑的山墙宽度大于12米时,应按平行布置的间距规定控制。 (3)高层住宅侧面有居室窗户的,其最小间距不宜小
37、于21米。 (4)建筑间距达不到消防间距要求的,按消防间距执行。 (5)表中所述的间距为建筑物之间的净空距离。(6)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住宅间距,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45度时,其最窄处间距应按平行布置的住宅间距控制(表3.3);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大于45度时,其最窄处间距应按垂直布置的住宅间距控制(表3.4)。(7)侧向间距:低层、多层与中高层住宅之间的侧向间距必须按消防间距的要求控制;但住宅侧面有居室窗户的,应按垂直布置的住宅建筑间距控制;高层住宅与高层、中高层、多层或低层住宅的侧面间距,应按垂直布置的住宅建筑间距控制。(8)在旧区零星拆建时,建筑间距可视实际情况适当减少,但不应低于
38、以上要求的0.8倍,且不得小于最小间距要求。3.2.2 非居住建筑间距(1)工业、仓储、交通运输类及其它有特殊要求的非居住建筑间距应依据国家相关规范执行。(2)非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高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建筑间距不宜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3倍,且其最小值不应小于18米;高层非居住建筑与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最小值不应小于13米;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最小值不应小于10米;低层非居住建筑与高层、多层、低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以其他形式布置的非居住建筑的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3)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幼儿园、托儿所生活用房和大学、中
39、学、小学教学楼等与相邻建筑的间距应符合表3.5的规定。 医院、托幼和学校与相邻建筑的间距表 表3.5建筑性质日照间距最小间距托儿所、幼儿园其生活用房应满足底层满窗冬至日不应小于3小时的日照标准;活动场地应有不应小于1/2的活动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之外。托儿所和幼儿园宜布置在居住区内;其生活用房与其它建筑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18米。学校教学楼应满足冬至日不应小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教室长边与周边相邻建筑间距不应少于25米。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病房、住宿楼应满足冬至日不应小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病房、住宿楼与周边相邻建筑间距不应小于24米。 (4)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相邻时,建筑间距按居住建筑间距控制。 3.3 建筑退让控制3.3.1 沿建筑基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应符合本章规定,并同时符合消防、环保、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要求。3.3.2 沿建筑基地边界的建筑物,其离界距离按以下规定控制,但离界距离小于消防间距时,应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1)各类建筑的离界距离,按下表规定的建筑物高度的倍数控制,但不得小于最小距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