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理工学院:材料力学电子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厦门理工学院:材料力学电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理工学院:材料力学电子教案.doc(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 案2009 2010学年第二学期系部建筑工程系教研室(实验室)土木工程课 程 名 称材料力学适用班级2008土木工程2、3班主 讲 教 师陈昌萍职 称 教授二一 年 二 月 二十 日厦门理工学院教务处 制首 页课程名称材料力学授课对象08土木工程课程编号23090106课程类型必修课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选修课限选课( );任选课(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课()考核方式考试();考查()课程教学总学时数68学 分 数4学时分配课堂讲授 66 学时; 实践课 学时基 本教 材和 主 要 参 考资 料序号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01材料力学刘平武汉理工大学200
2、902材料力学(I)孙训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3材料力学(II)孙训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4材料力学(I)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5材料力学(II)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授课教师陈昌萍职称教授授课时间每周 星期二 上午三四节课 星期四 上午一二节课 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的:构筑作为工程技术根基的知识结构;通过揭示杆件强度、刚度、稳定性等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发挥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综合素质教育作用。教学要求:掌握构件在外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受力和破坏规律,为合理设计构件提供有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掌握杆件的轴向拉伸和压缩特性;掌握杆件的扭转;掌握构件的弯曲内力计算;掌握梁的应力计算;掌握梁的弯曲变形;掌握柱的受力分析和稳定性设计;教学难点: 理解圣维南原理;理解荷载集度、剪力、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理解超静定问题;理解三向应力状态;理解应变能、强度理论;理解动荷载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注:表中()选项请打“”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一 周 周 二 第 三四 节课次1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他课时安
4、排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杆件的轴向拉伸和压缩 2.1 概述及实例 2.2 轴力和轴力图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材料力学发展过程及课程特点、构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2、熟悉材料力学的任务、三个基本假设 3、掌握轴力和轴力图的计算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及疑点): 教学重点:材料力学的任务,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截面的内力、应力的计算方法及应变与胡克定律;轴力和轴力图的掌握教学难点:把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的变形与不变性区别开来教学基本内容: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杆件的轴向拉伸和压缩 2.1 概述及实例 2.2 轴力和轴力图教学方法及
5、手段:课堂多媒体讲授,并结合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成果展示。讨论、作业和思考题:课后习题参考资料: 教材:1 材料力学。刘平。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参考资料: 2 材料力学(I)。孙训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材料力学(II)。孙训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 材料力学(I)。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材料力学(II)。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备注: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一 周 周 四 第 一二 节课次1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他课时安排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
6、主题): 第二章 杆件的轴向拉伸与压缩 2.3 横截面应力、斜截面应力、应力集中 2.4 变形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掌握截面的应力计算2、掌握杆件的变形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及疑点): 教学重点:杆件截面的应力计算 教学难点:杆件截面变形掌握教学基本内容:第二章 杆件的轴向拉伸与压缩 2.3 横截面应力、斜截面应力、应力集中 2.4 变形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堂多媒体讲授,并结合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成果展示。讨论、作业和思考题:课后习题参考资料:教材:1 材料力学。刘平。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参考资料: 2 材料力学(I)。孙训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7、 材料力学(II)。孙训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 材料力学(I)。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材料力学(II)。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备注: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二 周 周 二 第 三四 节课次1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他课时安排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 杆件的轴向拉伸与压缩 2.5 材料力学性质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材料在拉伸和压缩状态下的力学性能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及疑点): 教学重点:材料在拉伸和压缩状态下的
8、力学性质教学难点: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比较教学基本内容:第二章 杆件的轴向拉伸与压缩 2.5 材料力学性质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堂多媒体讲授,并结合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成果展示。讨论、作业和思考题:课后习题参考资料: 教材:1 材料力学。刘平。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参考资料: 2 材料力学(I)。孙训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材料力学(II)。孙训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 材料力学(I)。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材料力学(II)。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备注: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二
9、 周 周 四 第 一二 节课次1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他课时安排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 杆件的轴向拉伸与压缩 2.6 拉压杆设计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拉压杆的设计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及疑点): 教学重点:拉压杆的设计教学基本内容:第二章 杆件的轴向拉伸与压缩 2.6 拉压杆设计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堂多媒体讲授,并结合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成果展示。讨论、作业和思考题:课后练习参考资料:教材:1 材料力学。刘平。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参考资料: 2 材料力学(I)。孙训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材料力
10、学(II)。孙训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 材料力学(I)。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材料力学(II)。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备注: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三 周 周 二 第 三四 节课次1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他课时安排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 杆件的轴向拉伸与压缩 2.6 拉压杆设计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拉压杆的设计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及疑点): 教学重点:拉压杆的设计教学基本内容:第二章 杆件的轴向拉伸与压缩
11、 2.6 拉压杆设计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堂多媒体讲授,并结合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成果展示。讨论、作业和思考题:课后练习参考资料:教材:1 材料力学 刘平。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参考资料: 2 材料力学(I) 孙训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材料力学(II) 孙训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 材料力学(I) 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材料力学(II) 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备注: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三 周 周 四 第 一二 节课次1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他课时
12、安排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小测 轴向拉压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杆件轴向受压计算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及疑点):教学重点:杆件轴向受压计算教学基本内容:小测 轴向拉压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堂多媒体讲授,并结合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成果展示。讨论、作业和思考题:课后练习参考资料: 教材:1 材料力学。刘平。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参考资料: 2 材料力学(I)。孙训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材料力学(II)。孙训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 材料力学(I)。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材料力学(II)。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3、备注: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四 周 周 二 第 三四 节课次1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他课时安排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五章 梁的应力 5.7 剪切变形和连接件的强度计算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梁的剪切变形和连接件的强度计算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及疑点): 教学重点:剪切变形和连接件的强度计算 教学难点:连接件的强度计算教学基本内容:第五章 梁的应力 5.7 剪切变形和连接件的强度计算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堂多媒体讲授,并结合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成果展示。讨
14、论、作业和思考题:课后练习参考资料: 教材:1 材料力学。刘平。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参考资料: 2 材料力学(I)。孙训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材料力学(II)。孙训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 材料力学(I)。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材料力学(II)。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备注: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四 周 周 四 第 一二 节课次1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他课时安排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五章 梁的应力 5.7 剪切变形和连接件的强度
15、计算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梁的剪切变形和连接件的强度计算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及疑点): 教学重点:剪切变形和连接件的强度计算 教学难点:连接件的强度计算教学基本内容:第五章 梁的应力 5.7 剪切变形和连接件的强度计算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堂多媒体讲授,并结合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成果展示。讨论、作业和思考题:课后练习参考资料: 教材:1 材料力学。刘平。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参考资料: 2 材料力学(I)。孙训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材料力学(II)。孙训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 材料力学(I)。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材料力
16、学(II)。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备注: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五 周 周 二 第 三四 节课次1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他课时安排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 扭转 3.1 概述 3.2 圆轴扭转时的内力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了解杆件产生扭转的原因2、掌握圆轴扭转内力计算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及疑点): 教学重点:圆轴扭转内力计算 教学难点:圆轴产生扭转的原因教学基本内容:第三章 扭转 3.1 概述 3.2 圆轴扭转时的内力教学方法及手段:课
17、堂多媒体讲授,并结合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成果展示。讨论、作业和思考题:课后练习参考资料: 教材:1 材料力学。刘平。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参考资料: 2 材料力学(I)。孙训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材料力学(II)。孙训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 材料力学(I)。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材料力学(II)。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备注: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五 周 周 四 第 一二 节课次1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他课时安排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18、 第三章 扭转 3.3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3.4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圆轴扭转的内力计算2、掌握圆轴扭转的变形计算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及疑点): 教学重点:圆轴扭转内力计算 教学难点:圆轴扭转变形计算教学基本内容:第三章 扭转 3.3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3.4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堂多媒体讲授,并结合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成果展示。讨论、作业和思考题:课后练习参考资料: 教材:1 材料力学。刘平。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参考资料: 2 材料力学(I)。孙训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材料力学(II)。孙训方等。高等
19、教育出版社,20024 材料力学(I)。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材料力学(II)。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备注: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 六 周 周 二 第 三四 节课次1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他课时安排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 弯曲内力 4.1 概念 4.2 梁的内力剪力和弯矩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构件产生弯曲内力的原因2、掌握剪力和弯矩的计算3、掌握剪力和弯矩的符号规定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及疑点): 教学重点:剪力和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厦门 理工学院 材料力学 电子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