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级光纤通信实验讲义.doc
《06级光纤通信实验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级光纤通信实验讲义.doc(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光纤通信原理与应用实验讲义南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编订人:海涛目 录实验一 双光纤通信传输认识1实验二 激光器PN特性曲线测量8实验三 自动功率控制(APC)原理12实验四 光接收机电路原理20实验五 数字信号电光、光电传输24实验六 模拟信号电光、光电传输26实验七 光纤通信线路码29实验八 波分复分(WDM)光纤通信35实验九 电话语音光传输42实验十 二八台计算机单/双光纤全双工通信传输46实验一 双光纤通信传输认识光纤通信是近代通信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初步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组成,建立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双光纤通信传输实验箱的结构。 2了解各模块的功能和作用。
2、3了解双光纤通信传输实验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 1熟悉双光纤通信传输实验箱各模块的功能和作用。 2熟悉双光纤通信传输实验箱的使用与操作。3了解双光纤通信的波分复用传输方法。 三、实验仪器THKEGC-2 型实验箱一台、FC/PC 连接器一只、1310nm/1550nm 波分复用器两只(接头类型:FC/PC)、示波器一台。 四、实验箱结构、特点 (一) 结构简介 实验系统结构见图 1-1 所示。光纤通信传输实验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分为左右两大模块(两套光纤发送接收系统),每一个模块中又由许多子模块组成: 图 1-1 双光纤通信传输实验箱模块结构图11310nm 光发送接收系统 1)固定速率时
3、分复用/解复用模块 复接模块:三路串行数据输入接口,一路串行数据输出接口。完成将三路串行数据打包成一路串行数据,结合解复用模块及光纤收发模块即可完成三路串行数据的单光纤传输。 解复用模块:一路串行数据输入接口,二路并行数据(三路数据中的一路是帧信号)直接输出到 LED 灯显示。完成将一路串行数据还原成二路并行数据,结合复接模块及光纤收发模块即可完成三路串行数据的单光纤传输。接口参数:三路输出数据的速率:64Kbps 接口类型:NRZ。 固定速率数据信号源模块 此模块产生三路速率为 64K 的单极性不归零码(NRZ),数据信号帧长为 8 位,其中两路可作为数据信息,每路 8 位,另外 8 位中的
4、 7 位可作为集中插入帧同步码。通过拔动开关,可以很方便地改变码信息,并由发光二极管指示。 固定速率时分复用复接模块此模块将固定速率数据信号源模块产生的三路 NRZ 码复接成一路速率为 128K 的信号,该信号由 24 位信息组成,其中 16 位为数据信息,另外 8 位作为帧同步码。 固定速率时分复用分接模块 此模块将固定速率时分复用复接模块产生的信号分接,还原成与固定速率数据信号源模块拔动开关相对应的并行数据信息,并通过发光二极管指示。 2) 变速率时分复用/解复用模块 复接模块:四路串行数据输入接口,一路串行数据输出接口。完成将四路串行数据打包成一路串行数据,配合解复用模块及光纤收发模块即
5、可完成四路串行数据的单光纤传输。 解复用模块:一路串行数据输入接口,四路串行数据输出接口。完成将一路串行数据还原成四路串行数据,配合复接模块及光纤收发模块即可完成四路串行数据的单光纤传输。 接口参数:四路输入数据的速率:064Kbps 接口类型:RS232、NRZ 等。 3)CMI 编译码模块 编码模块:将输入的数字信号进行 CMI 编码。译码模块:将输入的 CMI 码进行译码。由CPLD(EPM3256)完成。 4)电话接口模块 此模块为独立的电话输入、输出接口,通过专用电话接口芯片实现。 5)PCM 编译码模块 此模块通过专用芯片来实现 PCM 编译码电路,可同时完成两路信号的编译码。PC
6、M 模块可以实现传输两路语音信号的功能,采用 TP3067 编译码芯片。 6)可调信号源模块 此模块能输出三种模拟信号:方波、正弦波、三角波。频率(0.510KHz)可调。正弦波幅度可调。 7)四个串行通信接口模块 此模块配有 RS232 接口和信号端口 TXD(发送)和 RXD(接收)。与变速率时分复用/解复用模块及光纤收发模块结合,可实现自发自收通信实验、两台计算机、四台计算机之间的全双工数据光纤通信实验。 若再与两种波长的光纤收发模块结合可完成二八台计算机之间的全双工数据通信实验。 8)1310nm 波长光发送模块 主要完成电光信号的转换,即可传输模拟信号(包括视频、音频信号),又可传输
7、数字信号,同时具有无光告警及光器件损坏告警指示。它主要有模拟调制模块和数字调制模块(包括:自动功率控制电路(APC)、无光检测电路、光器件损坏检测电路等)组成。配有视频专用接口。 9)1310nm 波长光接收模块 主要完成光电信号的转换,小信号的检测与信号的恢复放大等功能。它主要有光检测电路、滤波电路、第一放大电路、第二放大电路、判决电平调节电路、整形电路等组成。配有视频专用接口。 21550nm 光发送接收系统 1550nm 光发送接收系统中的模块与 1310nm 光发送接收系统的功能一样。主要是波长不一样。 (二) 系统特点 1 采用对称模块化双光端机设计,体现了现代性(如新型器件 CPL
8、D)和系统性(各模块既可单独做实验又可灵活组合做系统实验)。 2光器件全外置设计。 3每个光端机自带数字信号源和终端显示模块,无示波器也可观测实验现象与结果。 4包含双三路固定速率时分复用模块。 5包含双四路固定速率时分复用模块。 6采用高可靠性的接插件,灵活搭线,性能稳定。 7系统自带两片 CPLD 芯片,并有下载接口和下载线,可进行二次开发。 3双光纤通信的波分复用传输以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双向通信的波分复用传输为例,介绍双光纤通信传输实验箱的特点。由实验老师进行演示。系统结构如图 1-2所示。图 1-2 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的波分复用传输模拟信号源(可以是实验箱自带的信号源;也可以采用模拟摄
9、像头,对应的示波器改为监视器。)接入 1310nm 光端机部分的模拟信号输入端口,通过光发送器件转换为光信号发送,经光纤和波分复用器传输后,由 1550nm 光端机部分光接收器件转换为电信号,经模拟信号输出端口输出,由示波器(监视器)显示。数字信号源(R_D1、R_D2 等)接入 1550nm 光端机部分的数字信号输入端口,通过光发送器件转换为光信号发送,经光纤和波分复用器传输后,由 1310nm 光端机部分光接收器件转换为电信号,经数字信号输出端口输出,由示波器或终端显示模块显示。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波分复用器属易损器件,应轻拿轻放。 2光器件连接时,注意要用力均匀。 六、演示实验步骤 1
10、了解双光纤通信传输实验箱的结构 对照图 1-1 了解双光纤通信传输实验箱的结构及各功能模块所在区域。了解各信号输入/输出端口的位置和意义。 2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的波分复用传输(由实验老师演示) 1) 电气实验导线的连接: 关闭系统电源,将 1310nm 光端机的模拟信号源正弦波输出端 L_SINE(或模拟摄像头)与1310nm 光发送模块的模拟信号输入端口 L_AIN 相连,将开关 S71 拨向右边 (传输模拟信号);将 1550nm 光端机的固定速率数据信号源输出端 R_D1 与 1550 nm 光发送模块的数字信号输入端口 R_DIN 相连,将开关 S91 拨向左边 (传输数字信号)。 2
11、) 光路部分的连接: 取下 1310nm 光发/光收端口上的红色橡胶保护套。 取一只波分复用器,取下其双光纤端的两根光纤的橡胶保护套。 将波分复用器的 1310nm 端与 1310nm 光发送端口(1310nm TX)的连接器对接,即:将光纤小心地插入连接器,在插入的同时保证光纤的凸起部分与连接器的凹槽完全吻合,然后拧紧固定帽即可。 同样将波分复用器的 1550nm 端与 1310nm 光接收端口(1310nm RX)的连接器对接。 用同样的方法将另一只波分复用器的 1550nm 端与 1550nm 光发送端口(1550nm TX)的连接器对接;同样将波分复用器的 1310nm 端与 1550
12、nm 光接收端口(1550nm RX)的连接器对接。 取一只连接器,取下其两端的保护套;取下两只波分复用器单光纤端的保护套,分别将它们与连接器连接好。 3) 模拟信号的观测: 开启系统电源,分别用示波器(或监视器)观察 1310nm 光发端机的模拟信号输入端 L_AIN与 1550nm 光收端机模拟信号输出端 R_AOUT 的波形。可调节电位器改变模拟信号源的频率和幅度。调节电位器 W73 顺时针旋转到底,使偏置电流最大。分别调节电位器 W71(输入模拟信号衰减)和 WA 1 (增益调节)使示波器上看到不失真的波形。改变模拟信号源的频率,观察波形。 4) 数字信号的观测: 开启系统电源,分别用
13、示波器观察1310nm光收端机的数字信号输出端L_DOUT与1550nm光发端机数字信号输入端 R_DIN 的波形。调节电位器W81(增益调节),使输出波形与信码一致。通过拔动开关改变数字信号源的码型,观察波形。 七、实验报告要求 1 画出双光纤通信传输实验箱模块结构图。 2 对光纤传输系统的认识和体会。 实验二 激光器PI特性曲线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光原理。2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平均输出光功率与驱动电流的关系。3掌握半导体激光器P-I 曲线的测试及绘制方法。二、实验内容测量半导体激光器的功率和驱动电流,并画出P-I 关系曲线。三、实验仪器示波器一台、THKEGC-2 型实验箱一
14、台、光功率计一只、万用表一只、FC-ST 光跳线一根。四、基本原理1半导体激光器的功率特性及伏安特性。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光功率与驱动电流的关系如图2-1 所示,该特性有一个转折点,相应的驱动电流称为门限电流(或称阀值电流),用Ith 表示。在门限电流以下,激光器工作于自发发射,输出荧光功率很小,通常小于100puW;在门限电流以上,激光器工作于受激发射,输出激光,功率随电流迅速上升,基本上成直线关系。激光器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相似于正向二极管特性,如图2-2 所示,由于包含两个PN 结,所以在正常工作电流下激光器两极间的电压约为1.2V。图2-1 激光器的功率特性 图2-2 激光器的伏安特性阈值
15、条件就是光谐振腔中维持光振荡的条件。设受激发射所产生的光介质的平均增益系数 (单位长度上的增益)为g ,光介质的平均损耗系数为a ,则光谐振腔产生和维持光振荡的条件为光子在光谐振腔中来回反射一次所产生的光能增益大于或等于光能的损耗,用公式表示为: (2-1)式中L 为光谐振腔的长度,r1、r2 分别为光谐振腔两端镜面的反射系数(01、0 1 为电流侧向扩展因子。采用BH,DC-PBH 和RWG 激光器结构,可使 接近于1,故能获得小的门限电流。激光器功率特性的线性程度对模拟光纤传输系数的非线性失真指标影响很大。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或简称半导体激光器与发光二极管LED 不同,它通过受激辐射发
16、光,是一种阀值器件。由于受激与自发辐射的本质不同,导致了半导体激光器不仅能产生高功率(10mW)辐射,而且输出光发散角窄(垂直发散角为3050,水平发散角为030),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高(约30%50%),辐射光谱线窄(A 入=0.11.0nm),适用于高比特工作,载流子复合寿命短,能进行高速(20GHz)直接调制,非常适合于作高速远距离光纤通信系统的光源。对于线性度良好的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功率可以表示为:其中这里的量子效率int(表征驱动电子通过受激辐射转化为光子的比例)。在高于阀值区域,大多数半导体激光器的int 近于1。(2-3)式表明,激光输出功率决定于内量子效率和光腔损耗,并随着电
17、流而增大,当驱动电流IIth 时,输出功率与I 成线性关系。其增大的速率即P-I 曲线的斜率,称为斜率效率。P-I 特性是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的重要依据。在选择时,应选阀值电流Ith 尽可能小,Ith 对应P 值小,而且没有扭折点的半导体激光器,这样的激光器工作电流小,工作稳定性高,消光比大,而且不易产生光信号失真。且要求P-I 曲线的斜率适当。斜率太小,则要求驱动信号小,给驱动电路带来麻烦:斜率太大,则会出现光反向噪声和自动光功率控制环路调整困难。半导体激光器具有高功率密度和极高量子效率的特点,微小的电流变化会导致光功率输出变化,是光纤通信中重要的一种光源,激光二极管可以看作为一种光学振荡器,要
18、形成光的振荡,就必须要有光放入机制,也即激活介质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而且产生的增益足以抵消所有的损耗。将开始出现净增益的条件称为阀值条件。一般用驱动电流值来标定阀值条件,也即阀值电流Ith,当输入电流小于Ith 时,其输出光为非相干的荧光,类似于LED 发出的光,当电流大于Ith 时,则输出光为激光,且输入电流和输出光功率成线性关系,该实验就是对该线性关系进行测量,以验证P-I 的线性关系。在实验中所用到的半导体激光器输出波长分别为1310nm、1550nm,FC 接口。图2-3半导体激光器P-I 曲线示意图五、实验步骤以1310nm 光发端机(1550nm 光发端机与其相同)为例,即实验箱左
19、边的模块。1)电气实验导线的连接: 关闭系统电源,将光发送模块中的可调电位器W73 逆时针旋转到底,将输入模拟信号幅度调节电位器W71 逆时针旋转到底,使模拟驱动电流和输入信号幅度达到最小值。 将开关S71 拨向右边 (传输模拟信号)。 将短路帽J71 拨出,使其处于断开状态,在测量点TP71 和TP72 之间串接一外置的直流电流表。2)光路部分的连接:用一段短光纤(光跳线)将光功率计的输入端连接到“1310nmTX”端,同时打开光功率计电源开关。3)打开实验箱电源。4)缓慢调节电位器W73,依次测量电流和对应的光功率值。并将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5)参照上述步骤,测量1550nm 光端机的P-
20、I 曲线。6)实验完毕,关闭实验箱电源。7)拆下光跳线、电流表、实验导线,整理实验器件与导线。六、实验报告要求整理实验数据。分别画出1310nm 激光器和1550 激光器的P-I 曲线,找出规律并比较其异同点。实验三 自动功率控制(APC)原理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发送的电路原理。2了解光发送各模块的功能。3掌握自动功率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二、实验内容1学习自动功率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三、实验仪器示波器一台,THKEGC-2 型实验箱一台,光功率计一只,万用表一只、FC-ST 光跳线一根。四、基本原理1电路方框图LD 数字光发送电路方框图如图3-1 所示。它由B1、B2、B3、B4、B5、B6、
21、B7 组成。B1是接口及电平移动电路,由集成电路U72 等组成。B2 是驱动电路,由三极管Q74、Q75 等组成。B3 是LD 激光器(LD71),它把码型速率为04096kb/s 的信息码流变为光信号后射入光纤。B4 为监测电路,采用PIN 二极管对激光器的工作情况进行监测。B5 为自动功率控制电路(APC),设置APC 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稳定的光功率输出。APC 由U71 中的三只运算放大器及相关电路组成。无光告警电路由U71D、Q73 及红色发光二极管组成。损坏告警电路由U74、Q77 和红色发光二极管组成。图3-1 LD 数字光发电路原理框图2电路原理(见图3-6)1) 接口及电平移动电
22、路由相应电路送来的NRZ 信码由数字信号输入端口加入本模块。接口及电平移动电路由U72等组成。U72 是电平转换电路,它的作用是将TTL 电平转换成ECL。电阻R77 和R710、R75和R79 既是U72 的负载电阻,又起电平的移动作用。将U72 输出的ECL 向负方向移动,以保证驱动电路工作在开关状态。设置TTL/ECL 电平转换电路是由于LD 的正极接外壳(接地),所以驱动电路必须采用负电源,而输入信码是TTL 电平,不适宜直接驱动,必须转换成ECL 电平,即转换成以-0.8V 为逻辑“1”,-1.6V 为逻辑“0”的电平,再经过电阻R77 和R710、R75 和R79 进行电平移动,将
23、“1”移到-2.56V,将“0”移到-3.04V,作为Q74、Q75 基极电平,其射极电平-3.25V。这样就可以保证Q74、Q75 在非饱和态与非深截止状态之间的转换。2) LD 驱动电路LD 驱动电路由晶体管Q74、Q75 组成的耦合电流开关电路构成。激光器LD 的正极接地,负极经电阻R723 接到Q75 的集电极。R724、R725 为LD 提供偏流。U72 输入端的信码流设为Vin,U72 的反相端(2)经电阻R75 连接到Q75 的基极,电压设为Vsc ,同相端(1)经电阻R77 连接到Q74 基极,电压设为VSC ,当输入Vin 为高电平“1”时, Vsc 为低电平“0”,而VS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6 光纤通信 实验 讲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