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南充市现代农业发展探讨(发表稿)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十二五”南充市现代农业发展探讨(发表稿)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南充市现代农业发展探讨(发表稿)1.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十二五”期间南充市现代农业发展探讨 陈 军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幅度的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和农户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继续坚持“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坚持不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的关键举措。通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从而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一、 南充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2、及存在的问题(一)南充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1、 南充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我市自嘉陵凤垭山高擎“具有四川特色农业产业化的一面旗帜”,拉开南充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大幕以后,先后涌现出了“大林模式”、“先锋模式”等亮点,解决了一些发展中的一些实际问题。2010年12月,全国首批50个、全省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又花落南充,给南充的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特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在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按照“五大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思路,以畜禽规模养殖场和万亩亿元种植业示范片为重点,加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力度,努力做大
3、工业“第一车间”。目前全市五大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各县(市、区)已形成特色农业产业“一县一品”和“一县多品”的格局。全市已建成千头以上规模养猪场1521个,年出栏生猪800万头,成为名副其实的生猪外调大市;建成标准化的桑园达到99万亩,今年发种达55万张、产茧1700万公斤;已建成20个万亩柑桔基地乡镇,总产量达45万吨;成片栽植速丰林78万亩,建成优质粮油基地120万亩南充已成为全省第一产粮大市,第二生猪、水产大市和第三蚕茧、水果大市,涌现出了西充中国西部有机食品基地县、蓬安中国锦橙第一县、南部西部蚕桑第一县等产业强县。五大特色产业基地为龙头企业提供充足原料,成为龙头企业“第一车间”,而龙头企
4、业又不断为五大特色产业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加油”。2、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顺庆区的大林寺模式,在农民产业园建设中破解农民增收难的核心问题上,做了很好的尝试。他们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创建农民产业园,初步构建起“担保公司+金融机构+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融资体系。区政府拿出500万元成立了小额信贷担保公司,为全区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产业的农户贷款担保,撬动了资金的放大效应,引来了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投入,化解了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大林寺村农民依托产业园区所获得的收入呈几何级倍数增长,现在,园区养殖户每个劳动力一年就轻松养殖蛋鸡3000只以上,出栏生猪上千头,一个农户可以培育出食用菌10万袋,每户年均
5、收入5万元以上。我市涌现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范例当然不止顺庆区大林寺村一个地方,同样创造了南充特色农业发展新机制的还有南部的 “先锋模式”,通过组建蚕业合作社,采取“分户管桑、集中养蚕,按桑分红、奖励分工”的办法,带动升钟库区等地蚕农实现脱贫致富。该合作社已发展成为集栽桑、养蚕、收烘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型农民专合组织,带动了42个乡镇3.8万农户,发展桑园15万亩。西充县多扶镇“五村连片,整村推进”的万亩生态产业带,现在已经建起一片片蔬菜观光产业园,一座座漂亮的农家院也让人目不暇接。此外,营山县新店镇蓼叶村通过引进业主实行能人带村,按照“新村落、新民居、新产业、新机制、新农民”的思路,整村承包土地,
6、集中连片打造,也取得了很好效果。截至目前,我市已建立各类农民专合组织1810个,带动农户86万户,占农户总数的55%,合作社带领千千万万的农民“抱团”闯市场。3、龙头企业实现快速领跑 龙头建基地,基地引龙头。像燕京、汇源和佳美一样落户南充、在全国品牌响、市场广的农业深加工企业“生根开花”:南部引入“中盐银港”,于嘉陵江畔、溪河岸边大面积发展速生工业原料林,成了农民“绿色银行”;以生猪良繁推广和肉食品深加工为主的天兆集团、雨润集团,领跑千万头生猪工程,拓宽百姓增收致富渠道截至目前,我市共引进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95家,年产值达313亿元,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有23家。去年,我市农产品加工率达
7、52%,商品率达60%以上。如今,全市各县(市、区)已形成特色农业产业“一县一品”和“一县多品”的格局。全市建成千头以上规模养猪场1521个,年出栏生猪800万头;建成标准化桑园99万亩,年发种55万张、产茧1700万公斤;建成20个万亩柑橘基地乡镇,年柑橘总产量达45万吨;成片栽植速丰林78万亩,建成优质粮油基地120万亩十二五期间,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又设定了崭新的目标:5年将建成六大基地,核心区农业总产值将达50亿元以上,涉及20个乡镇302个村,总人口32.3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将从2009年的4181元增加到1万元以上。2010年12月,全国首批50个、全省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的
8、“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花落南充 4、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地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笔者从市委农工办获悉,目前全市启动25个重点示范新村建设,启动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点(区)38个,涉及农户1600余户,集中连片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彰显川东北特色的新农村综合体示范典型。其中南部县四龙乡龛院寺村、营山县新店镇蓼叶村、仪陇县武棚乡红庙子村等10个已基本竣工,可入驻农户250余户。示范片农户的农房改扩建和风貌整治已完成1.23万户。各地也坚持因村制宜,结合全市五大特色产业工程建设,推行“猪沼果
9、(菜、药)”循环经济模式,种养结合,长短结合,生猪、柑桔、蔬菜、中药材等富民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蓬勃发展。5、农业生产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在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建设上,重点推进水利、道路、沼气等建设,示范片新建村道230公里。启动实施了部分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场地、村级卫生站等公共服务项目。示范片农村面貌日新月异,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记者 易立权(二)南充市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发展速度慢,地域特色不突出与国内发达地区比,南充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与周边地区比有不小的差距。尽管自然环境条件好,但区位优势不明显、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特色不突出、品牌不响亮。2、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低南充
10、市现有的几个现代农业企业除雨润和汇源规模大点外,其他的开发面积和投资规模都相对偏小,品种也比较单一,缺少战略性投资者的加盟。因规模小成本高,许多现代农业科技实施难度大,导致企业因生产技术及条件落后而品质上不去,效益较低。3、投入资金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近几年,中央和地方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如粮食直补、农机直补等,使农民受益,但都大多分散,不利于集中资金办大事。同时对现代农业的企业投入不足,已成规模的企业一次性投入资金都不大,投资者普遍觉得融资困难,资金运转不畅,加上投资农业既要承担气候、环境等自然风险,又要承担市场销售风险,市场竞争力不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不足。4、基础设施薄弱
11、,土地流转不畅我国实行农村联产承包制,在解决我国十几亿人口的粮食问题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由于土地分散到户,不仅农业基础设施疏于建设,而且也难满足现代农业的规模效益,导致一方面部分土地抛荒,另一方面农业企业高价租赁土地,高地租令很多投资者望而止步;此外,长期以来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5、没有建立相应的消费市场目前,相当多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对农药化肥依赖性大,加上缺乏专业知识,出于利益驱动,甚至有部分农民使用含剧毒的长效农药,严重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农业由于投入较大,管理规范,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但相对成本也高,市场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二 南充市 现代农业 发展 探讨 发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