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业补贴状况调研报告22.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安徽省农业补贴状况调研报告2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农业补贴状况调研报告22.doc(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徽省农业补贴状况调研报告安徽省农业补贴状况调研报告共青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委员会二一年十月项目策划组朱东杰 芮 锋 王 童 杨晓果任晶晶 牟宏霖数据调查组各院系分团委、团总支201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报告撰写组任晶晶 牟宏霖 尹中南 何学智 伍永西 周 娇 朱晓斌 钟晓瑜 成 娟 李丹丹 吕 涛 游江艳 目 录目 录2导 语3第一章 引 言41.1 研究背景41.2 研究目的51.3 调研样本51.4 研究方法7第二章 调查结果及分析82.1 概 述82.2 显著成绩92.2.1增加农民收益的渠道92.2.2激励农民生产的积极性92.2.3 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率92.3 主要问题
2、分析及解决建议102.3.1 增收效应可以更加明显102.3.2 宣传方面有待加强142.3.3 补贴规划性方面的完善172.3.4 农机推广效果有待提升232.3.5 补贴政策更好落实的举措28第三章 总 结32参考文献36致 谢37附 录38安徽省农业补贴状况调查问卷38导 语2010年3月19日,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出致全省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公布了16项强农惠农政策,以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其中主要包括,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继续实施农作物良种补贴,进一步扩大农机补贴范围,继续对种粮农民实施农资综合补贴政策,继续实行粮食直接补贴,继续实行引进奶牛补贴
3、,实行新型农民培训补贴,实行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深入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安徽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本次“安徽省农业补贴状况”调研,是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在安徽省舒城、当涂、金寨等12个典型农业市县进行的,旨在以典型地区反映全局状况,从而对全省农业生产补贴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真实有效的反映。同时,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是我校暑期社会实践服务活动的优良传统。依托“三下乡”平台,我校的青年志愿者们奔赴安徽省不同地区了解省情民情,开阔了学生们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欣慰地看到了安徽省农村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报告中,我们归纳了安徽省农业补贴已取得的
4、成就,如:补贴政策落实比较到位,农民普遍获益;农民对补贴的主观满意度较高;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对促进农业生产起到积极作用等。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本着寻找问题、凸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在统计分析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我们也阐述了安徽省农业补贴政策落实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如:农业补贴对农民增收的效应不明显,“强农”、“惠农”的最初目的没有完全达到;政府对于农业补贴政策的宣传工作仍存在提高和改进的空间;补贴缺乏总体的、长远的规划性;农机推广效果不理想;补贴政策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效率较低下等。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这些问题将获得妥善解决,我省“强农”、“惠农”政策将取得更大的成功!针对调研中
5、归纳的问题,通过与发达国家及国内先进省市农业补贴政策的对比,结合具体情况,本文提出了若干改善的建议,如:第一,进一步加大农业补贴力度,优化补贴结构,扩大补贴范围;第二,加大对农业补贴,特别是新型农业补贴的宣传力度;第三,引入反周期性的价格补贴机制,根据市场环境、不同地区制定价格补贴机制;第四,加强补贴资金监管,提高农业补贴效率;第五,建立和完善包括农业补贴在内的农业支持法律体系,实行农业补贴法制化管理。衷心希望本次调研能为我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出绵薄贡献!第一章 引 言1.1 研究背景我国的农业补贴制度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末,形成发展于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大体分为
6、3个阶段:形成阶段(1978-1994年)、发展阶段(1994-2003年)和创新阶段(2004年至今)。从时间上看,我国的农业补贴有了几十年的历程,但严格地说,2004年前的农业补贴并不具有真实意义,因为征收大量农业税费,存在“剪刀差”农业补贴不能给农民带来实惠。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实施的农业补贴,才具有实质的支农惠农意义。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连续七年将“三农”问题作为“一号文件”的主题,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对农业、农村、农民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随着“一号文件”的连续颁布和实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完
7、善,粮食及其他主要农产品价格逐渐提高。特别是近年来不断扩大涉农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向前推进。2004年以来,国家对农业补贴力度逐年加大,有效地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加。2004-2008年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增产,同时农民收入也基本稳步增长。据统计,2004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5年超过6,总体呈上升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不断缩小。表1-1 2001-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及增长率年份人均纯收入(元)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城乡收入增长率比200168
8、6023662.90:18.54.22.02:12002770324763.11:113.44.82.79:12003847226223.23:19.04.32.09:12004942229363.21:17.76.81.13:120051049332553.22:19.66.21.55:120061176035873.28:110.47.41.41:120071378641403.33:112.29.51.28:120081578147613.31:18.48.01.05:1各地也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及时颁布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如,针对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偏低,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的现象,
9、2010年,青岛市推出了惠及数万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全年组织培训农民工5万人,对培训合格的农民工给予200500元的补贴,针对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农民工技能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突出了培训的针对性,着力提升农民工的就业层次。2010年3月19日,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出致全省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公布了16项强农惠农政策,以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1.2 研究目的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力,好制度不执行,等于没有制度,没有执行力的制度,往往流于形式,成为摆设。只有下决心、下力气狠抓执行力,才能提高制度的效用。增强制度意识、
10、精神,如果没有将精神深入到农民的头脑中,再多再好的补贴也只是银行卡上的一行数字,并不能真实地发挥它们的作用。1研究农业补贴问题是增强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我国是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人均土地资源又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立足国内,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的基本自给,是国家的基本方针,也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快粮食生产科技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不断开发出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是关系全国人民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而进行农业补贴是当前国家强化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2制定合理的农业补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要保障农民问
11、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相对于非农民而言,农民的收入低而不稳。这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也是发达国家的问题,是任何国家处于某一发展阶段必然存在的问题。关注农民本身、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新一届政府工作的重心。农业补贴也是在这一导向下开展的。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对安徽省农业补贴状况进行了调研,调查了农业补贴的落实情况、农民对于农业补贴的看法等各个方面。本报告将在调查的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安徽省农业补贴现状及主要问题,并探讨相关改善途径及建议。1.3 调研样本本次调研在安徽省的12个县市、乡镇范围内共发放5000份问卷,主要调查对象是当地从事农业生产的普通农民,其中回收有效问卷4571份,有效回收率
12、91.4%,符合调研要求,数据被认定为有效,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样本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图1-1 调查样本区域分布图在回收的4571份问卷中,男性受调查者2655人,女性受调查者1916人。性别分布比例比较均衡。具体情况见下表:表1-2 调查样本性别比例分布表性别人数百分比男265558%女191642%总计4571100%有4538名农民接受了“文化程度”的调查,主要是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水平和高中水平,有极少部分拥有大学或大专的学历。具体情况见下表:表1-3 调查样本文化程度状况统计表文化程度 人数 百分比 文盲/半文盲 1536 33.8% 小学 1234 27.2% 初中 1413
13、 31.1% 高中/中专 325 7.2% 大学/大专 30 0.7%总计 4538 100%有3908名受调查者透露其主要经济来源,大多分布在种植业、养殖业、外出务工和林业等几个行业。具体情况见表1-4。表1-4 调查样本主要经济来源信息统计表经济来源 人数 百分比 种植业 2636 67.5% 养殖业 33 0.8% 林业 36 0.9% 外出务工 940 24% 其他 263 6.8%总计3908 100%有3544位受调查者回答了“主要经济支出”一题,农民的经济支出分布于日常生活开支、教育、生产及医疗等方面。详情见下表: 表1-5 调查样本主要经济支出状况统计表经济支出 人数 百分比
14、生活 2129 60% 教育 803 22.7% 生产 509 14.4% 医疗 56 1.6% 其他 47 1.3% 总计 3544 100%1.4 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科大图书馆,下载和查阅了30余篇相关学者的研究论文和学术专著,调研了其他省市、其他国家在农业补贴、鼓励和刺激农业生产的政策中存在哪些问题,取得哪些经验,为调查安徽农业补贴政策落实状况提供一个整体的思路。2 问卷调查法在学校领导及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调查问卷的设计规则,编制“安徽省农业补贴状况调研问卷”,共印制5000份。利用201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暑期“三下乡”的机会,由15支团队分别
15、在各服务地乡镇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4571份,有效率为91.4%。3 访谈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成员在调研过程中,通过走访、交谈的方式直接从农民那里了解到一些农民的想法和意见,并整理成文字稿,其中部分将在调查报告中被引用。第二章 调查结果及分析2.1 概述在“三下乡”的过程中,我校学生志愿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两种形式,对服务所在地农业补贴政策的实际落实情况及效用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到,由于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包括实行农业补贴在内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对农业补贴的投入力度,优化农业补贴结构,我省的农业补贴政策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成果,
16、在相当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发展了农业生产、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体而言,我省的农业补贴政策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作用:1. 补贴政策落实比较到位,农民普遍获益;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安徽省各地区的农民绝大多数都从不同方面享受到了农业补贴带给他们的实惠和利益,说明农业补贴政策并非仅停留在文件上,而是得到了比较切实的执行。在回收的4571份有效问卷中,有3486位农民知道有粮食直补的政策,此外,知道农机补贴、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的人数也都在2200人以上,仅有357人对农业补贴政策“完全不了解”,这说明绝大多数农民都了解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此外,有3853位农
17、民表示自己按照粮食种植面积得到了农业补贴,另有200多人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了农业补贴。这说明,我省农民绝大多数都在农业补贴政策的覆盖范围之下,且实实在在地获得了农业补贴带给他们的利益。2. 农民对补贴的主观满意度比较高;有88%的农民认为现在的粮食收购价格确实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政府公布的粮食收购价格对于农民而言是起到“保底”的作用,因为政府粮食收购价格的提高,农民可以放心地持粮观望,尽可能以相对优势的价格出售粮食,从而实现增收的目的。有87%的农民对粮食直补政策持不同程度的满意,有91%对“30%的农机购置补贴”感到不同程度的满意。尽管有近45%的农民反映他们的生活水平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根本性
18、的改变,但农民对政策本身是持欢迎态度的。3. 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对促进农业生产起到积极作用。在“粮食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效果”一题中,有48%的农民认为效果较大或很大,另有38%的人认为有一定的效果,只有14%的人认为效果很小或没有。这说明农业补贴政策的出台,以及补贴的下发,确实从一定程度上鼓励和刺激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安徽省是个外出务工人员输出大省,尤其是皖北一些农村,由于劳动力不足,存在大量土地抛荒的情况,因此,通过政策性引导,鼓励在农村从事粮食种植的农民扩大种植面积、促进土地流转,对我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按照实际种植面积让真正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享受到农业补贴,
19、是我省在这方面做出的有积极意义的一种尝试。与此同时,尽管安徽省农业补贴政策的制定落实已经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和效果,但是在政策本身的细则制定上以及向下落实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瑕疵。我们了解到,我省农业补贴政策并未取得预期般的理想效果,很多农民认为在享受到农业补贴后,收入并没有达到他们的理想,原先存在的一些困难还未得到全部解决。通过分析、归纳,我们总结出安徽省农业补贴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在后续的章节中一一铺开。在我们撰写报告的过程中,本着寻找问题、凸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尽可能地分析安徽省农业补贴政策落实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但这并不代表我省包括实施农业补贴在内的“强农”、
20、“惠农”政策没有取得丰硕的成果。2.2 显著成绩2.2.1增加农民收益的渠道农业“四项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农民普遍对农业补贴感到满意,主观上认可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调查中的数据也表明大多数农民(超过一半以上)对“农业补贴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判断持肯定态度。因为农业补贴,广大农民也可以像工人一样领工资。对农民来说,农业补贴是粮食收益之外的又一经济来源,是农民的非生产性收入,是得到国家财政保证的收入渠道。农业补贴之于农民如同工资之于工人,不过两者在重要性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农业补贴不是农民收益的主要渠道,但它还是提高了农民对未来的经济
21、预期。2.2.2激励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农业补贴政策的激励特质为社会风潮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让全社会都关注“三农”问题,关注农民增收,形成舆论合力。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离开本职的农业生产,加入城市建设者的大军,集合为农民工群体,成为新城市移民族。农民“背井离乡”的根源是经济压力,当单纯的农业生产不能满足农民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时,他们就必须开辟新的收入来源,开发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农业生产采取消极态度。农业补贴政策给予农民心理上的激励与暗示比其真正发挥的作用要明显,数额不大的农业补贴向农民传达了国家支持农业生产的积极信息,一
22、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2.2.3 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率农业补贴中的重要内容农机具购置补贴,直接促进了农民在农业生产资料上的“投资”,提高了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总投入中的补助,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率,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程度,现代农业的雏形正在成为现实。尽管农机补助目前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但其在提高农民增加生产投入的积极性上取得了一定了成效。这种成效短期内很难评估,但农机是农民的个人资产,是农民进行扩大再生产的固定资本,其价值应当通过综合的投资回报来计算。农机投资更看重农业生产的长期效益,农民购买农机后自然会积极投入农业生产中,将农机的辅助效用发挥到最大,最终实现农业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农业 补贴 状况 调研 报告 2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