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二六年一月目 录第一章规划背景第1条 规划编制第2条 规划的基本依据第3条 规划期限第二章“十五”计划回顾第4条 总体回顾第5条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第6条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第7条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第三章“十一五”时期发展条件与主要挑战第8条 “十一五”期间外部发展环境变化第9条“十一五”期间平谷自身发展条件变化第10条 平谷“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第四章区域性质定位第11条 “十一五”期间平谷区域性质定位第五章“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第12条 努力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性工作的历史性任务第13条
2、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构建开放型经济第14条 建设高效、诚信的发展软环境第15条 建设节约型、生态型社会第16条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17条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第六章“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第18条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第七章功能区域划分第19条 发展次区域分布第20条 重点建设区第八章产业发展目标及布局第21条 农业发展目标及布局第22条 工业发展目标及布局第23条 旅游业发展目标及布局第24条 房地产业发展目标及布局第25条 物流业发展目标及布局第26条 商业发展目标及布局第27条 老龄社会服务业发展目标及布局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目标第28条 人口规模与生活空间、基础设施平衡发展第2
3、9条 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第30条 卫生事业发展目标第31条 文化事业发展目标第32条 体育事业发展目标第33条 科技事业发展目标第34条 就业和社会保障建设目标第35条 人才事业发展目标第36条 法制建设发展目标第37条 安全生产事业发展目标第38条 信息化事业发展目标第39条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目标第40条 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目标第41条 民政、残疾人事业发展目标第42条 档案事业发展目标第十章生态涵养目标第43条 建设可持续林业生态系统第44条 加强区域水环境治理第45条 污染治理水平全面提高第十一章平谷新城发展方向第46条 平谷新城发展目标第47条 平谷城区拓展方向第48条 平谷新城基础设施
4、建设重点第49条 全面完善新城公共服务设施第50条 建设环保节能型城市第51条 完善公共交通体系第52条 维护城市公共安全第53条 提高城市消防保障能力第54条 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第十二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55条 农村地区中心镇体系第56条 中心镇功能定位第57条 加快农村人口向乡镇中心聚集第58条 重点建设特色农民居住新村第59条全面改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第60条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服务水平第61条完善农村文化体育活动设施第62条 推广使用新能源第63条 提高农村社会福利水平第十三章“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重点领域第64条 公路体系建设第65条 开发区、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第66条
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67条 城市功能完善第68条公共服务领域建设第69条生态建设与资源综合利用第70条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第十四章规划实施第71条认真进行规划衔接第72条 科学安排政府资金第73条 研究制定配套政策第74条 组织实施重大工程第十五章规划调整第75条 规划调整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1条规划编制(1) 规划启动。为了适应北京市平谷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和北京市政府的统一部署,2005年1月平谷区人民政府成立了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启动编制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用以规划未来平谷区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2) 规划的编制方法。平谷区第十一个五年
6、规划采取“政府主导、专家领衔、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方法进行编制,政府主持,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10家国家部委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组成专家组,就规划纲要和区级重点专项规划提出专家意见稿,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公众讨论,形成规划文本。第2条规划的基本依据(1)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10)(2004)(2)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5)(3)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5)(4) 中共北京市平谷区委关于制定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5)(5)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1
7、4项重点专项规划(6) 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2005)(7) 平谷区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战略地位与区域经济合作研究(2005)等10项平谷区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第3条规划期限规划期 20062010年第二章“十五”计划回顾第4条总体回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20012005)期间,北京市平谷区坚持“工业强区、旅游富民”的总体发展战略,经济和社会保持了持续、协调、健康的发展态势,完成了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第5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1) 2005年,全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4.6%
8、。2005年预计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2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4.9%。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二三一”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2) “十五”期间,平谷区主要社会公共服务指标稳步增长。2005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比重达到69.6%,义务教育普及率100%,每千人拥有病床数2.96张,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重点实施了与市级名校联合办学、区医院扩建、影剧院改造、区文图两馆和体育中心建设等社会事业项目,全面提高了全区公共服务水平。第6条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50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36元,“十五
9、”期间年均增长12.7%。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商品住房、家用汽车、移动通讯、网络信息产品等逐步走入普通居民家庭。第7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十五”期间,实施了密三路、新平蓟路、兴谷开发区、峪口工业集中地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得到缓解。通过泃河综合整治、新城污水处理厂、京津风沙源治理、杨家台水库等重大项目,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重点实施了一批旧城改造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第三章 “十一五”时期发展条件与主要挑战第8条“十一五”期间外部发展环境变化(1) 国家经济发展向环渤海经济圈转移。“十一五”期间,国家的主要经济增长区域将向环渤海经济圈转移,顺义临空经济
10、区、天津滨海新区、唐山京唐港将成为“十一五”期间环渤海经济发展重心。平谷作为环渤海地区的重要节点,区位条件将发生历史性变化。(2) 国家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思路,各级政府从投资和政策支持上向郊区倾斜,向社会公益事业倾斜,这为加快推进平谷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创造了条件。(3) “新北京、新奥运”为平谷带来机遇。北京市在“十一五”期间举办举世瞩目的奥运盛会,将会为平谷旅游、房地产开发和奥运相关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平谷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提高带来机遇。第9条“十一五”期间平谷自身发展条件变化(1) 京平高速公路建
11、设。京平高速公路将于2007年建成通车,形成平谷连接首都和天津新港、京唐港的快速陆路通道,改变平谷区位条件,对地区经济产生重要带动作用,影响平谷区“十一五”期间发展战略、功能调整、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2)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新定位。在北京市的新功能定位中,平谷是北京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具有发展都市型工业、现代制造业、物流、休闲度假等多项功能。同时平谷被确定为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水源保护区,“十一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任务加重。(3) 平谷物流功能全面建成。依托连接空港和天津新港的快速交通系统,2005年开始建设的平谷马坊物流园区,“十一五”期间将建成北京东北部的综合物流园区之一,
12、发达的现代物流业将对平谷经济发展产生强有力的带动作用。第10条平谷“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1) 经济结构需要转变。平谷经济总量偏小,区内支柱产业和知名大企业较少,经济发展抗风险能力较弱。一产比重偏高,二产比重偏低,产业结构仍需调整。(2) 基础设施瓶颈尚未全面打破。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不能满足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道路、供水、供电等公用基础设施,工业、物流、旅游等产业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有待全面加强。(3) 城乡二元结构仍比较明显。农村生产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4)
13、 生态建设任重道远。平谷区生态建设水平现状与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山区、半山区林木绿化率仍需提高,地表河流水质状况有待改善,城区的污染企业需要逐步搬迁。第四章 区域性质定位第11条“十一五”期间平谷区域性质定位京东发展门户山水宜居新城清洁制造中心精细果蔬基地生态休闲绿谷京东发展门户随着京平高速公路修建,将形成连接平谷和首都中心及天津新港的快速通道,平谷的区位条件将发生历史性变化,成为北京面向环渤海经济圈的前沿地带,在发展策略和产业组织上将向窗口地区转型,成为北京东部重要的经济发展门户。山水宜居新城结合生态涵养的重要功能,依托优质的水源、空气和美丽的田园风光,以浅山区适度开发、新
14、城城中村改造、新城泃洳河水系改造为突破口,配合交通、市政管网、教育、医疗等综合设施的改善,建设首都郊区特色型山水宜居新城。清洁制造中心抓住成为东部制造业发展带的重要契机,结合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水源保护区的特点,发展环境友好型都市工业和现代制造业。推动制造业、都市工业清洁化生产,大力发展环保型装备制造业,形成产业聚集,使平谷成为首都周边具有示范效应的清洁制造中心。精细果蔬基地结合平谷林果业和蔬菜种植业的传统优势,“十一五”期间依托与首都城区、空港、海港的快速通道优势,推动果品蔬菜产业升级,着力发展精细化、外向型、高附加值的果品蔬菜生产,使平谷成为首都郊区的优质精细果蔬供应基地。生态休闲绿谷 依托平
15、谷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植树造林及水源涵养等方式,落实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发挥自然山水、人文地质景观优势,发展山水休闲旅游,建设两区三带多组团的旅游重点地区,使平谷成为京郊生态休闲绿谷。第五章“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第12条努力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性工作的历史性任务(1) 彻底打破骨干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08年以前,平谷将通过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全面改善地区骨干基础设施条件。重点推动京平高速公路、区内路网体系、天然气主管线、电力输变设施、重要工业和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等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2) 完善区域功能性基础
16、设施。根据“十一五”期间平谷区功能定位,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充分运用市场化融资手段,从市政建设、公共服务、城市房地产、旅游、会展、休闲娱乐等多方面完善平谷作为首都郊区新城的功能性基础设施。(3) 全面提高各级政府基础性工作水平。认真研究各地区各部门发展思路,完成平谷新城总体发展规划、平谷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平谷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乡镇镇域规划的制定与修编工作。建立平谷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信息数据库。就影响区域发展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第13条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构建开放型经济(1) 以资金、项目引进为发展原动力。结合平谷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明确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主
17、要来源于区外的理念,有选择的主动承接首都制造业外迁,加大农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物流业的资金、项目引进力度,将基础设施投资纳入招商范围,推动平谷工业化、城市化进程。(2) 面向区外市场构筑产业体系。完善面向区外的营销系统,以外部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标准作为产业发展方向。农业面向首都和出口市场,实施蔬菜和果品生产的精品战略。工业注重制造业产业链的构建,接受首都中心、空港的产业辐射。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和医药制造等行业积极开拓外部市场,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产业改造升级。发展综合物流、建设面向区外中高消费群体的住宅、旅游度假设施。第14条建设高效、诚信的发展软环境(1)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政
18、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的要求,深化区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面向公众、相对集中的行政审批中心,强化服务意识。落实政府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等领域的责任,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2) 努力建设“诚信平谷”。以建设诚信政府为重点,加强对行政机关和执法部门的监管力度,确保政府行政不越位、不缺位,提高政府的社会公信力。结合企业信用评价、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形成政府、企业、个人“诚信为本、遵法守信”的良好风尚。第15条建设节约型、生态型社会(1) 建立环境友好型经济增长方式。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原则,进行产业选择和优化,推广林果蔬菜的绿色有机生
19、产、坚决降低工业的能耗水耗和污染排放,鼓励清洁生产,旅游、房地产业发展紧密与良好生态环境相结合,实现平谷整体产业的生态化发展。(2) 努力建设生态型居住环境。加强全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农村绿化、净化水平,建立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生活方式。在平谷新城从空气质量、水环境、固体废弃物、噪声等全方位治理污染,逐步搬迁污染企业。结合城市改造和景观设计,创建首都高品质的生态居住新城。(3) 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以政府机构节能建设为示范,加强对大型公建节能设施的投资监管,使用新型建筑材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倡生产生活节水,促进中水回用,实现低能耗、低水耗、低污染、高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和
20、生活方式,建设首都资源节约典范城市。(4) 鼓励引导循环经济的发展。在工业园区建设及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探索以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模式。加快新能源综合利用试点村和循环型绿色村镇示范项目建设,鼓励企业间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第16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 基础设施投资向乡村倾斜。逐年提高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比例,重点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道路修建、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加快旧村改造,集中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加快农村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大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交通组织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普及,切实全面提高农村生活质量。(2) 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十一五”期间重点
21、加强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饮料业与农村种养殖相结合,带动农产品的产销。支持观光农业、民俗旅游发展,推动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让农民切实从经济发展中获得实惠。(3) 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从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体育休闲场所配套、广播电视户户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提高平谷区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加强对农民文化知识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种养殖科技水平,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第17条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1) 以基础设施改善支持和谐社会建设。通过对城区老旧居民区、市政管网、城中村的基础设施改造,农村地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全面升级,
22、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2) 努力建设和谐社区、和谐村镇。通过创新社区、乡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加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强化基层党群组织、自治组织职能等方式,化解基层矛盾,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善的和谐社会氛围。第六章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第18条“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1)调控指标经济调节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0年实现翻一番。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0年实现翻一番。万元工业产值能耗、水耗分别下降15%、20%。生态环境全区林木绿化率达到67%。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新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0%。新城生活垃圾无
23、害化处理率达到99%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左右。全区安全饮水达标率100%。社会管理2010年常住人口规模力争控制在42.5万人左右,新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1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0万。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95%、失业保险覆盖面达到90%。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6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0%。每百名60岁老人拥有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3.14张。(2)预期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到2010年实现翻一番。产业结构:8:5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第七章 功能区域划分第19条发展次区域分布根据
24、全区各乡镇的区位条件、发展现状、资源禀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确定全区分为新城核心区、高速走廊区、平原发展区和生态旅游区四大区域。新城核心区:平谷新城及周边高速走廊区:马坊、东高村、夏各庄平原发展区:峪口、马昌营、大兴庄、王辛庄、山东庄、南独乐河生态旅游区:刘家店、大华山、熊儿寨、镇罗营、黄松峪、金海湖通过发展次区域的划分,确定四个不同区域各自的发展方向,在功能定位、产业选择、土地供应上予以分类指导,实施分区域发展战略。第20条重点建设区依据平谷区自然历史条件,按照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结合骨干基础设施项目带来的发展方向调整,在平谷区域范围内,形成三个重点建设区:(1) 西部工业带发展区域。包括马
25、坊、峪口、马昌营三镇,属于北京东部制造业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谷工业发展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依托京平高速公路和临近首都空港的优势,以马坊开发区、马坊综合物流园区和峪口工业集中地为支点,重点发展环保型都市工业、现代制造业、物流商贸业,集中推进马坊、峪口小城镇建设。(2) 平谷新城、东高村、夏各庄发展区域。包括平谷城区、王辛庄镇南部、大兴庄镇东部、山东庄镇西部部分地区和东高村镇、夏各庄镇,是全区人口最集中、功能最集聚的地区。区域北部以兴谷开发区为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都市型工业。区域西南部结合新城西扩、高速公路联络线及泃洳河整治,重点完善城市功能,发展城市房地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区域南部重点建设
26、东高村文化产业基地及夏各庄浅山住宅区。(3)北山、金海湖风景名胜区。包括金海湖镇及黄松峪乡、镇罗营镇、熊儿寨乡、南独乐河镇、山东庄镇、大华山镇、刘家店镇的重点风景区,是全区水资源、浅山资源、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区域东南部以金海湖区为重点,适度开发高档社区,建设旅游度假设施,北山生态旅游发展区重点发展依托自然山水的旅游度假、观光采摘业和都市型农业。第八章 产业发展目标及布局“十一五”期间,平谷将以农业、工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物流业、商业、老龄社会服务业七大产业为主,构筑产业发展体系。第21条农业发展目标及布局(1) 发展方向:瞄准北京中高端市场及国际市场,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集约型、
27、精细化、绿色果蔬种植业,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业;开发农业多功能,发展农业休闲采摘业;着重培育各级、各类的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组织,扩建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2) 布局:在山区、半山区发展精品林果种植,重点发展有机果品基地,围绕百里观光采摘带建设,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休闲采摘业;平原地区重点发展鲜嫩绿色蔬菜种植,充分利用紧邻北京大都市的优势,把平谷建成首都绿色鲜嫩果蔬供应基地;依托龙头企业优化布局,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猪、肉鸡养殖业,并积极发展种畜禽产业;推广果草畜一体化生产模
28、式,发展山区生态型商品羊养殖。依托农业产业在全区农村普遍推进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依托行业发育市场化、企业化的行业协会,规范行业和合作组织发展;发挥合作组织、协会、企业及农业事业单位作用,培育产前、产中、产后的专业化、社会化农业服务组织,构建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3) 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基本形成高效化的农业生产结构,初步形成农业现代服务体系;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第22条工业发展目标及布局(1) 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无污染的现代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都市型工业,同时对传统产业实施技术改造,促进产品升级和知名品牌的形成。(2)布局:兴谷开发区: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食品饮料等行业,包
29、括韩资企业园、食品工业园、健康产业孵化基地等,成为平谷主要的工业生产基地。西部工业带:包括马坊工业区、峪口和马昌营工业集中地。马坊工业区重点发展对区位条件和物流环境要求高的现代制造业、高科技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纺织服装、印刷包装等都市型工业;峪口重点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机械加工和纺织服装业;马昌营重点发展电气、保健产品等产业。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集聚区,西部工业带将构成平谷工业在空间结构上的多点支撑体系。东高村文化产业基地:以业已形成的小提琴规模生产为龙头,大力发展乐器制造业及相关的音乐教育、音乐演出、乐器博览和特色旅游等产业。乡镇工业集聚区:以解决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为主,重点发展资源和环
30、境压力较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农业劳动力实现“离土不离乡”式的就业结构转换。(3) 发展目标:工业上打破行政区域界线,推动工业园区化,形成相对集中、分布有序、各具特色的工业布局体系。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1%以上。力争到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8亿元以上。第23条旅游业发展目标及布局(1) 发展方向:以“绿色平谷、快乐休闲”为定位,以“旅游富民”为目标,构建“两区三带多组团”的旅游发展格局。对丫髻山、金海湖旅游度假区、黄松峪地质公园、矿山公园等重点景区,加大投资力度,使其成为平谷旅游品牌支点。民俗旅游发展重点是提高档次、丰富形式、扩大规模,树立平谷民俗休闲旅游的整体形象。“十一五”期间,积极
31、兴建大型旅游设施,开展与津冀的旅游产业区域合作,使平谷成为京津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2) 布局:“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平谷新城会议度假区、金海湖旅游度假区,北山外环带、北山内环带、浅山百里观光带。重点建设平谷新城组团、金海湖组团、丫髻山组团、黄松峪地质公园组团、轩辕台大峡谷组团、玻璃台组团、峨嵋山北寨组团、东高村组团,使其成为功能齐全、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各类旅游产品聚集区。努力拓展城北浅山区组团、马坊组团、熊儿寨组团、将军关组团、北盘山组团、泃河带组团、西峪水库组团,使其成为平谷大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3) 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实现旅游收入年均增长速度15%以上,旅游业成为全区的重要产业。
32、第24条房地产业发展目标及布局(1) 发展方向:依托京平高速快速通道和丰富的浅山资源,面向首都中高消费群体,适度发展中高档社区、会展酒店和旅游度假设施等外向型休闲房地产业。同时,本着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原则建设平谷生态居住新城,改善平谷人民居住条件。(2) 布局:在京平高速公路沿线、夏各庄浅山区、高速新城联络线邻近地区、金海湖风景区,重点发展外向型中高档住宅。结合新城南部泃河及新城西部洳河河道治理,配合城市景观设计,建设生态亲水居住区。结合城中村改造,发展普通住宅及商用房地产。(3) 发展目标:通过中高档房地产的适度开发建设及新城建设,改变区域外部形象和城市面貌,使房地产业成为平谷经济增长的重
33、要支柱,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十一五”期间,将平谷建设成为首都周边具有示范意义的生态宜居新城。第25条物流业发展目标及布局(1) 发展方向:依托京津两大直辖市,发挥平谷区特有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功能,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大力培育具有规模效应、适应平谷区经济发展需求、能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现代物流业成为平谷区重要的新兴产业。(2) 布局:主要发展位于平谷区西部,京平高速马坊镇出口处的马坊物流园区,并沿京平高速向东,沿密三路向北适度扩散。(3) 发展目标:力争在3至5年内将平谷马坊物流园区建成为北京东北地区的“进出口物流主枢纽”,并具备内陆口岸、海关监管
34、及保税、配件及商品配送、物流增值、配套服务等五大功能。第26条商业发展目标及布局(1) 发展方向:立足于北京、京津冀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实施建设现代新兴商业业态、发展现代商业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商业、完善商业引资体系、建设食品安全体系五大战略,推动平谷商业快速、有序、健康、持续发展。(2) 布局:构建区级商业中心、乡镇商业中心、农村便利商业三级商业市场网络;推进中心商业区、综合物流园、步行街和十二个重点市场的建设。(3) 发展目标:形成“经营布局合理,网络健全完善,业态结构优化,方便居民生活和辐射周边省市”的经营服务体系。“十一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9%,到2010年达到31亿元。
35、第27条老龄社会服务业发展目标及布局(1) 发展方向:面对北京市人口结构迅速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平谷区生态良好、空气清新的优势,统筹规划,吸引民间资本,高起点、高标准、规模化的发展面向首都的老龄社会服务产业。(2) 布局:在平谷城区北部,洳河与西烟路两侧,依山傍水,发展面向中高档市场的大规模老年生活社区;在洳河同泃河交汇处以东,发展面向高端市场的养老社区。(3) 发展目标:平谷成为北京城区老龄人口安享晚年的乐园,通过发展养老产业,促进地区就业结构向服务业转型,增加地区消费,带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将平谷建成首都老龄社会服务业良性发展的特色区域,并使老龄社会服务业成为平谷现代服务业中
36、的支柱行业。第九章 社会事业发展目标第28条人口规模与生活空间、基础设施平衡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采取综合措施治理人口问题。“十一五”期间,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到2010年,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42.5万人左右。根据不同区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适度控制生态脆弱区人口规模,合理调控人口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项目建设,使人口、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成为一个有机协调的整体。第29条教育事业发展目标遵循“内涵发展、人才强教、资源统筹、开放创新”的方针,逐步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学前教育早期化、职业教育市场化、成人教育网络化、民办教育规范化。积极与市级
37、名校联合建设分校,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到2010年,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到80,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完成率分别达到98%以上和95%以上,职前培训率达到90%以上,从业人员在职培训参与率达到70%以上。第30条卫生事业发展目标逐步健全平谷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确立“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三大体系。积极与市级名医院联合建设分院,形成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卫生服务队伍。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十一五”期间,门诊接待能力达到年均105万人次,住院接待能力达到年均2.
38、5万人次。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0%,每千人拥有病床数达到4.8张。第31条文化事业发展目标建设与平谷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方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一五”期间,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要全部达到市颁二级标准以上;所有乡镇全部完成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接收点” 建设项目;在峪口、马坊等重点乡镇建区图书馆分馆,在峪口、大华山、金海湖建设新华书店分店。五年内30的村建成示范性文化大院,各村建有一处可供居民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推进村级数字化影院建设,增加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形成多元投资共办文化、共享文化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
39、足全社会各群体多层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第32条体育事业发展目标抓住北京奥运会的契机,群众体育以全民健身为目标,推动城市和农村体育事业的协调发展,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群众活动年均达到20万人次,到2010年体育人口率达到63%,中小学体质达标率保持在98%以上。竞技体育以为国家和北京市培养和输送高水平的运动员为目标,再创平谷竞技体育辉煌。加强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到2010年人均拥有体育场地达到3.3平方米。实施“体育旅游结合战略”,不断发展和壮大体育产业。第33条科技事业发展目标围绕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强经济竞争力为主线,有机整合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和民间三个层面的科技资源,
40、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农业,建设数字平谷、生态平谷为重点,积极构建和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十一五”期间,加大平谷区级科技三项经费的投入,确保科技支出依法增长。到2010年,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达到65%,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50%,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5%。第34条就业和社会保障建设目标加大职业技术培训和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就业者和再就业者的工作能力和技能。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创造畅通的就业信息沟通渠道。重点解决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失地农民和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平谷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补,业有所就,
41、弱有所助”的社会保障目标。“十一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城乡劳动就业率达到75%以上;到2010年,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95%,失业保险覆盖面达到90%,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60%。第35条人才事业发展目标建立体系完备、科学高效、公正规范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新机制,建立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实用技能型人才四支队伍为主体的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将平谷区建设成为一个生态优良、生活优裕、生机勃勃、各类人才向往的“人才绿谷”。到2010年,平谷区人才资源总量力争达到28000人左右,年增长速度约为4.7%,人才
42、效能达到3人/百万GDP。第36条法制建设发展目标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妥善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大力推进依法治区工作。健全行政执法程序,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促进执法公正。 第37条安全生产事业发展目标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机制,建立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电力、燃气等应急救援队伍,构建区、乡镇(街道)、村、企业四级安全监管网络,分阶段消除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高压线下隐患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到2010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17.5%以上,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
43、比2005年下降8.2%以上,职业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第38条信息化事业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助推作用,结合平谷自身信息化建设优势,拓展信息化在基础信息处理、行政管理、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应用领域。积极推行国产基础软件在平谷区的应用,建设基于国产基础软件的电子政务系统。整合区相关部门资源,建立“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信息数据库”和“公民基本信息数据库”,建立数据精细的“区地理信息系统”。整合农业资源,建立“农村基础信息数据库”,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化。第39条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目标探索符合广播电视自身发展规律的新机制,提高广播电视宣传质量和引导水平,为全区“经济、政治
44、、文化、社会”建设提供正确的舆论支持。坚持新闻立台的宗旨,坚持“三贴近”原则,不断出精品,丰富平谷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实施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使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看有线电视的精神需求。第40条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目标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提高妇女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能力和各级领导班子中的女领导干部比例。拓宽妇女就业领域,促进妇女平等就业。继续提高妇女受教育水平和妇女儿童文化素质。加强妇女儿童保健管理,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依法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提高农村妇女儿童生活质量,促进妇女儿童事业的全面发展。第41条民政、残疾人事业发展
45、目标建立以基本生活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应急救助、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综合性、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成立慈善协会等公益性组织,开展社会救助活动。坚持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的基本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原则,扩大服务范围和覆盖面,制定对“低保”和困难户老人的养老补助政策。建立和完善区、乡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各级养老院、老年公寓,并做好医疗卫生、公共安全及娱乐设施的配套工作。到2010年,力争使百名60岁老人拥有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3.14张;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养老福利机构,使其占全区养老机构总数的15%。显著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普遍提高残疾人综合素质,广泛提高残疾人社会参与度。全面保障残疾人各项权益,基本形成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机制。第42条档案事业发展目标突出一个中心,加强三项建设,完善三个保障。即突出抓好“档案利用服务”这个中心环节,加强档案的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以档案的原则建设、科学规划和量化考核为保障,稳步推进、健康发展,不断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使我区的档案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得到更大的发展。第十章 生态涵养目标第43条建设可持续林业生态系统山区通过实施爆破整地造林、人工荒山造林、彩叶造林、封山育林等工程,改造低质低效林,扩大森林总量。山前和重点景区培育风景林,西南部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