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doc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2003-7-21 14:4 关键词农业 产业 结构 调整 摘 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出路之一。解决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从五个方面加以重视。第一,建立产业化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第二,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的改革,将有效地改变目前农村劳动力资源分布的不合理现象。第三,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市场化服务体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保证。第四,健全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合同法律、农产品质量法律,将为农户权利的行使提供保障。第五,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风险规避机制将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必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2、。 近年来,农产品供给出现了阶段性、地区性、结构性过剩,农产品普遍存在卖难现象。农业生产效益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严重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鉴于我国目前不可能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以及财力有限,因此我们既不能采取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农场农业,也不能采取以日本为代表的高投入、高补贴政策。而且由于农业产出率太低无法全面在国际市场参与竞争。所以立足国内,立足农村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既然是战略性调整,就不能仅仅只是指导农民种什么,种多少,多种点什么、少种点什么,或是多养点什么、少养点什么的问题;更不是大搞基本建设,兴办工业企业;而是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
3、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农村最宝贵的资源是土地和熟悉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农民,因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各方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切实围绕农民和土地做文章。笔者认为在这场关系农业基础地位的调整中,应着重注意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一、引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 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实质是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使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能够得到比一家一户传统自然经济方式更多的收益;否则,农业产业化经营只能是“面子”工程。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可能会形成多种组织形式,如订单农业,”公司加农户”,农户自我联合等形式。无论哪种形式,关键是要形成
4、产业化组织(如订单的买方,公司等)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一方面农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约束大,特别是对于调整后的农产品农民种植风险较大,而农民承受风险能力差,风险意识薄弱。另一方面产业化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取向又有所不同。产业化组织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农民只希望获得既得利益的稳定增长。产业化组织所追求的利润很大程度要受到农产品供给稳定与否的影响,农民所需要的恰是稳定的销售渠道,双方是互惠互利,唇齿相依的关系。因此,建立稳定的利益关系应该是产业化组织和农户的共同需要。从长远看,产业化组织也只有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其自身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泰国著名的正大集团,美国的当劳之所以
5、成功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此。只有产业化组织与农民的利益都得到适当的满足,才能实现共同发展,解决农民农产品“卖难”现象,实现“双赢”。“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公司加农户”产业化经营形式是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使分散经营的农户成为公司的原料基地、“生产车间”,成为产业化经营生产链中的一个基础性环节,以此带动产业化组织的发展,使传统的“小农经济”实现专业化生产,区域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这是一种公司和农户之间通过契约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长期的组织关系。它特别适合于具有知识产权品种的种植业生产和乳业、家禽业等养殖业的生产。“订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式也
6、是通过契约关系,产业化组织(订单甲方)就某一具体品种的农产品与农户(订单乙方)所达成的远期购销合同。订单甲方与农户之间是一种短期(某一季,某一品种)的合同关系,适合传统农产品的生产。 二、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 在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现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对人民公社体制的否定,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由于这种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提出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今天无论是经济环境还是政治环境都与当初发生了重大变化。体制的某些不足之处逐渐显现出来。由于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生产规模过小,过小的生产规模增大
7、了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劳动力与生产工具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长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制约农业机械化专业化的普及,也限制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的变幻无常,使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者面临更大的风险。同时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生产经营者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信息,而农户无力抵御市场风险。并且农户难以与各种经营性、非经营性组织、企业抗衡,自身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但囿于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加之农业生产监督成本过高,我们不能放弃目前的家庭经营这一制度安排。因此必须对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进行创新。在坚持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推行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和集中,或由种植大户租种,或采取产业化组织“反租倒包
8、”,或在条件成熟地区实行集体经营,或在经济发达农业人口少的地区高效农业采用股份公司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组织,或采用合作经济组织等形式。 三、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市场化服务体系 仅仅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还不能使农民摆脱疑虑。农民在生产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传统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于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初期,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为了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现阶段迫切需要建立起市场化的农村社会化服务新体系。新的服务体系应包括诸如育种、田间管理、气象服务、运输服务等方面。通过完善为农民提供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系列化服务,大力推
9、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因地制宜、平等自愿的原则,兴办各种中介服务组织。鼓励有特长的农户凭借技术和信息的优势创办服务实体,开展有偿服务。促使政府职能部门转变职能,建立各种为农户提供技术推广、购销服务、信息服务的中介组织。提倡农户通过合股、合作等形式成立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四、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各种利益主体特别是农户行使权力 农户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与各产业化组织的交往中明显处于弱者地位。世界各国的民商法都有保护弱者的义务,但在我国广大农村,农民的法律意识非常淡薄,各种法律组织不健全,法律
10、援助措施得不到落实。要切实加强农村维权力度,落实司法救助,严厉打击“订单农业”,“公司加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中的合同欺诈行为和不履约行为。另外长期以来我们国家在农产品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严重不足,缺乏可操作性,农产品的压级压价现象非常普遍。必须尽快制定必要的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律法规,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发生,为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走向国际市场扫清障碍。这些问题不加以解决,将严重挫伤农民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阻碍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开展。 五、引入保险与期货功能,完善风险规避机制 在城市,保险业已得到居民和企业的认可,而农业的生产更大程度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是典型的风险行业。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还
11、无保险业涉足。通过立法在农业生产中引入保险功能或成立农业保险公司,或由现有保险公司开办新业务,一方面可以拓展保险业的市场,另一方面可以使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逐步建立起农业生产风险的商业保险机制,使商业保险与农业灾害救济制度相结合,让农业生产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和由于生产技术不熟练所导致的损失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逐步改变我国农业“灾前不投保,灾后等靠要”的局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还应充分利用期货交易的套期保值功能。期货交易有两种功能:投机和套期保值。投机性交易,又称“买空卖空”是我们所不希望的。但套期保值是从事实物交易的农场主或其他商人为了转移价格波动的风险,以期货交易临时代替现货交易的市场
12、行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期货交易的套期保值功能,通过自愿放弃可能出现的获取高额利润的机会,来规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风险,促进产业化组织的发展。窗体顶端窗体底端肥西县扎实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文章 中国合肥门户网站2010年11月10日信息来源:安徽农网 走进肥西县小庙镇硕大塘村草莓生产示范基地,一排排整齐的大棚、嫩绿的果苗映入眼帘,这是由该镇政府与合肥江大草莓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建的惠民工程。小庙镇政府投入资金45万元,用于土地平整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育苗基地100亩、大棚生产区400亩。 公司采用高垄地膜大棚栽培,种植国内先进的红颊、丰香等优质品种,产品有望在年内上市。并将以基地为核心
13、组建专业合作社,注册新商标,设计新包装,实现品牌本地化,带动农户种植草莓,实现集产业化生产、旅游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化都市农业。与此同时,占地1500亩的紫蓬山绿色油菜繁种基地、1200多亩的官亭蔬菜生产基地和丰乐千亩农业科技示范园、三河食用菌示范基地等一批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基地)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县、生产正旺。入秋以来,肥西县农委围绕全县秋种工作,突出农业结构调整,以科技应用为支撑,以项目实施为抓手,采取宣传发动、政策调动、行政推动、示范带动和督查促动等措施,实现了秋种工作的新突破。利用县“两台一报”、农业信息网、农技“110”、手机短信、明白纸、展板和乡村广播网等,广泛宣传秋种技术、各
14、项政策和农资识假等内容。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激发广大农民秋种积极性。狠抓农业科技服务,提高秋种质量和水平。坚持农业结构调整“六大战略”,即蔬菜提升战略、苗木北上战略、草莓南进战略、禁烧区减油扩菜战略、沿湖圩区粮退渔进战略、水生蔬菜扩张战略。推广“三扩一稳一压”结构调整方向,即扩菜、扩苗、扩绿(肥)、稳麦、压油,减轻禁烧压力,保障粮食安全。打造“两点、两岸、四线”高效农业产业群,实施“双十”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工程。即加强官亭、严店两个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丰乐河综合治理为基础,发展万亩特色水产养殖;以沿巢湖岸内圩田为重点,新建万亩水生蔬菜基地。沿合铜路建设15公
15、里高效农业产业带,沿合界高速建设精品蔬菜产业带,沿合六路建设草莓产业带,沿上小路建设高档苗木产业带。引进培育合肥江大草莓有限公司、安徽田野菌业公司等10个农业骨干企业,带动全县10万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农业板块经济。开展秋种高产创建活动,在官亭、高店、高刘、小庙建立10万亩油菜高产核心示范区,实行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栽培技术、统一病虫防治、统一订单生产、统一技术服务。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科技含量。加大农资市场的巡查抽检和违规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全县的秋种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全面展开。已播种油菜、小麦等作物面积25万亩,其中油菜高产核心示范区10万亩秋种任务已基本完成,
16、麦菜作物优质率达95%以上;在高刘镇、高店乡创建了部级万亩油菜高产示范片2个。发展以蔬菜为主的高效农业10万亩,为来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肥西县2010年秋冬农业生产情况肥西县农业委员会秋种以来,我县以农业六大特色产业为主攻方向,以秸秆禁烧重点乡镇为重点,以项目实施为抓手,以市、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为蓝图,坚持蔬菜提升战略、苗木北上战略、草莓南进战略、禁烧区减油扩菜战略、沿湖圩区粮退渔进战略、水生蔬菜扩张战略,着力实施“双十”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工程,即引进培育合肥江大草莓有限公司、安徽田野菌业有限公司等10个农业骨干企业,带动全县10万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农业板块经济,从而实现
17、扩菜、扩苗、扩绿(肥)、减油、稳麦的秋种结构调整目标。目前,全县秋种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麦菜常规秋播作物面积减少,优质率提高。预计,全县油菜、小麦播种面积55万亩左右,比上年减少10万亩。双低油菜和弱筋小麦品种种植比率90%以上。二是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全县秋冬种蔬菜和苗木繁育面积达到31万亩,比上年增加4万亩。三是恢复紫云英种植。三河、花岗、小庙等乡镇种植紫云英1400亩,并与丰乐种业签订了种子生产合同。四是新扩建了一批高效农业园区。全县新扩建农业产业园区8家,面积3000多亩,如合肥江大草莓有限公司在小庙新建500亩的草莓产业园,引进了红颊等草莓新品种,成立合作社,带动农户生
18、产,并实行产业化开发;安徽勤耕集团在山南镇小井庄村建立占地1500亩的蔬菜苗木生产、观光产业园,与小井庄农村改革纪念馆相融合,延伸红色旅游产业链。我县秋冬农业结构调整主要做法是:1、制定方案,有序推进。根据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肥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制定了肥西县2010年秋种工作方案,并以政府文件下发乡镇,明确今年秋冬农业结构调整任务和重点;2、开展调研,有的放矢。秋种前,县农委通过会议、乡镇调研等形式,了解有关乡镇秋冬结构调整安排,督促乡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力求今年秋冬高郊农业发展出现新变化、呈现新气象;3、政策引导,行政推动。一方面,我县积极宣传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和
19、肥西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施办法等政策,在为企业和农户积极申报市现代农业奖补项目的同时,秋种期间兑现了2009年县级奖补政策,兑现奖补资金1800多万元。2010年,我县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议”办法,进一步加大高效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力度,调动各方发展高效农业积极性。另一方面,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秋冬农业结构调整,在秋季召开的“肥西县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暨阳光财务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和“全县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统筹工作会议”上,县主要领导就今年的秋冬农业结构调整进行部署和强调,县政府分管领导带队赴乡镇督查工作进展情况。4、招商引资,增加投入。秋季,我县引进了安徽勤耕、福建福清嘉菜、合肥江大草莓,合肥金
20、乐绿色蔬菜、肥西金森林等农业企业到我县建立基地,发展蔬菜瓜果、水产品等产业,计划总投资1亿多元,已投入近3000万元。同时,县乡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项目资金也向结构调整倾斜。秋冬季,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县财政投入高郊农业产业建设资金将达到500万元;小庙镇对草莓基地实行地租补贴和生产基础设施配套,投入100万元;三河镇为鼓励紫云英生产,镇财政一次性投入10万元为农户购买紫云英种子。5、强化考核,推动调整。我县把秋冬高效农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年终乡镇和部门目标考核范畴,按一定权重计分,并对结构调整工作力度大、有成效的乡镇给予表彰奖励。在“全县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统筹工作会议”上,县委
21、县政府对春季以来结构调整抓得较好的小庙、高刘等5个乡镇进行表彰。蜀山区2010年秋冬农业生产情况蜀山区农林水务局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在市农委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方针、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坚持统筹城乡建设新农村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高效现代农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村社会稳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一、结构调整思路1、统筹产业布局。在产业布局上,突出三大现代都市农业主题片区建设。对合淮阜高速公路以东、董铺水库以西区域,重点打造生态休闲区,突出水源地生态保
22、护,加快发展苗木花卉、蔬菜园艺、休闲观光、旅游服务等产业;对合淮阜高速公路与方兴大道之间的区域,重点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强农业产业资源整合,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和农产品研发、展销、培训、信息等农业服务业,积极打造农业品牌,构筑现代都市农业高地。对方兴大道以西片区,依托新桥机场和科学城,重点打造农产品加工区,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绿色农产品交易、冷链物流、仓储配送等农业配套产业。2、推进规模经营。结合我区的“双置换”工作,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允许集体土地通过使用权出让、作价入股、联营等方式进行流转。引导农民自愿以土地入股的形式,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对流转土地进行连片打包、
23、整体出租。创新合作社收益分配方式,对农户实行土地保底分配和效益分配相结合,切实提高农民资产性收入。建立土地流转动态管理台账和土地流转信息库,指导签订、督促兑现土地流转协议或合同,维护土地流转双方的利益。3、加强园区建设。以工业化思路推进农业集聚发展,坚持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效益优先、功能多元”的原则,加大对现代农业示范园、生态园、设施农业示范园、特种生态养殖园、农业科技研发基地、种业基地以及新建农业园区的投入,加快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档次和水平,增强园区发展的承载力。依托安徽农业大学、农科院等农业科技资源,按照“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高辐射”及绿色环保、符合市场需求的标准,加快引进
24、一批科技型特色农业项目入园落户,并积极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充分发挥集聚和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互动相融。4、发展乡村旅游。加强对农业功能多元化的开发,打造一批集观光、旅游、休闲、体验、科普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景观农业。加快编制蜀山农村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找准农村旅游业的市场定位,优化整体布局,规范旅游开发。深度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结合植物园、蜀山森林公园等、合肥名人馆等景点,高标准策划,全区域包装,打造蜀山旅游品牌。5、加强支持服务。立足于自然资源向立足于智力资源转型,着力创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多元化的基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推动农技推广服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产业 结构调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