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2学时).doc
《01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2学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2学时).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总 论第一章 园林树木的分类自然界的植物约有50余万种,人们为了研究和应用上的方便,常将其按不同标准分成若干类。总的来说,这些分类方法可分成两类:自然分类系统:根据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演化关系分类。多在理论学科中使用。人为分类系统:根据人为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着眼于人们使用时的方便。多用于应用学科中。在园林树木学课程中,这两类分类方法都要用到,下面将分别作一下简要介绍。第一节 植物自然分类法的基本知识植物分类学是植物学中一门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不同植物类群的起源、发展和进化的规律。依据植物的系统进化关系,将植物分门别类,便于研究,也便于识别和应用。一、 植物自然分类的方法 自然分
2、类的方法,一般采用如下一系列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有时也设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和变种等。其中“种”为基本单位,然后集中相近的种为属,相近的属为科,相近的科为目等等,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自然分类系统。 本课程中经常用到的是其中的“科”、“属”、“种”、“亚种”、“变种”、“变型”等。下面再明确一下这几个基本概念: “种”(Species):是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类群,这个类群中的所有个体都有着极其近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个体间可以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后代而使种族延续,它们在自然界又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客观存在一类群,形态特性极相近。个体交配延后代,自然地域有
3、区分。“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长期的种族延续中,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在同种内会发现一些具有相当差异的集团,按照差异的大小,又可分为:亚种(Subspecies):除了在形态构造上与原种有显著不同的特点外,在地理分布上也有一定较大范围的地理性分布区域。变种(Variety):虽然在形态上有显著变化,但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域。变型(Form):是指在形态特征上变异比较小的类型。如花色的不同、刺的有无等。种虽具有稳定性,种下变异也发生。形态结构变化大,亚种变种皆可能。亚种具有地带性,变种区域不分明。形态仅有小变异,此种情况称变型。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常用到“品种”
4、(Cultivar)这个概念,所谓“品种”原来并不存在于自然界中,而纯属人为创造出来的,所以在自然分类系统中并没有这个概念,只出现于一些应用学科中。这类人工培育而成的植物,当达到一定数量成为生产资料时即可称为该种植物的“品种”。自然界中本无有,纯属人工培育成。需要达到一定量,当作生产资料用。二、 植物自然分类系统目前分类系统在裸子植物门部分,多采用郑万钧编著的中国植物志第七卷系统排列;被子植物门,目前常用的分类系统有三种: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和克朗奎斯特系统。恩格勒,哈钦松克朗奎斯特系统(一) 恩格勒系统1. 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个纲,单子叶植物纲在前(1964年新系统调整为
5、双子叶植物纲在前)。 2. 双子叶植物纲分为离瓣花和合瓣花两个亚纲,离瓣花亚纲在前。 3. 离瓣花亚纲,按无花被、单被花、异被花的次序排列,因此把柔荑花序类做为原始的双子叶植物处理,放在最前面。4. 在各类植物上又大致按子房上位、子房半下位、子房下位的次序排列。(二) 哈钦松系统 1. 认为单子叶植物比较进化,故排在双子叶植物之后。 2. 在双子叶植物中,将木本与草本分开,并认为乔木为原始性状,草本为进化性状。 3. 认为花的各部分呈离生状态,花的各部呈螺旋状排列,具有多数离生雄蕊,两性花等性状为原始的;而花的各部分呈合生,附生,合生雄蕊,单性花为进化的性状。4. 单叶和互生是原始性状,复叶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1 第一章 园林 树木 分类 学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