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塘乡大宝厂铅锌矿区地质普查报告123.doc
《金塘乡大宝厂铅锌矿区地质普查报告12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塘乡大宝厂铅锌矿区地质普查报告123.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录一、前言.1二、区域地质(一) 地层(二)构造(三)岩浆岩三、矿区地质(一)地层(二)构造四、矿床地质特征(一)矿体地质特征(二)矿石特征及组份(三)围岩蚀变五、储量计算(一)工业指标的确定(二)矿体圈定(三)储量计算方法(四)基本参数确定(五)储量计算结果(六)储量计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六、矿床经济技术评价及开发利用方案七、结束前 言(一)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大宝厂铅锌矿区位于巧家县城南约30公里,属金塘乡大宝村所辖。矿区地理坐标:东径1030245-1030445,北纬264315-264930(本次普查工作仅对大宝厂矿段进行了勘查)。矿区地处云贵高原之北缘,多属高山、中山地区、山高谷
2、深、地形陡峻,海拔标高800-2250米,相对高差1450米。区内气候垂直分带明显,普遍有雨多、风多、雾大、所温低等特点,每年5-9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3月属霜冻期。区内交通极不便利,仅有东川至巧家的二级公路途经金塘乡,从金塘至大宝厂目前尚无公路相通,仅有村级小道通至双河大桥。区内民族以汉族为主,并有回、彝、苗、瑶等少数民族。家业以旱地作物为主,盛产杂粮,属贫困山区。区内地处滇东北电网覆盖区、电力资源丰富,但大宝厂仅拉至高压线路,无变压器材,矿区仍未通电。(见图1)(二)工作任务及目的为发展地方经济,充分利用本地区的铅锌矿产资源,受大宝厂铅锌矿采矿权人委托,我院于2003年5-10月对矿区进
3、行了地质勘查工作。目的是在2000年省地质一大队勘探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矿山近两年来工程揭露情况进一步查明该矿区铅锌矿的工业类型,矿体规模及其远景,为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根据。具体任务为:1、 通过1/万、1/2千地质填图,查明地表矿体的走向、规模,为山地工程提供依据。2、 通过山地工程揭露,控制矿体的形态及产状变化矿石质量等矿体地质特征。3、 提交333+3341铅锌金属量10万吨。(三)以往地质工作程度1、70年代末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对本区作过矿产地质调查工作。2、2000年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对大宝厂铅锌矿作过简测评价工作,提交了简单的简测评价报告。3、近期金塘乡个体户以边采边探方式
4、对大宝厂铅锌矿的富矿地段进行了开采评价工作。(四)区域地质矿产1、大宝厂大型石膏矿床,矿区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NNE,倾向NNW,倾角较陡40-50之间,膏层南起大洼子,北延干坪子以北,全长8750米,平均厚11。08米,地质储量近亿吨,为I-II品级,质量尚佳。2、马洪厂铅锌矿:位于马洪厂大宝厂背斜轴部,矿化带沿层间破碎带(NE40)上盘发育。围岩蚀变不强烈,矿体呈不规则的扁豆体及裂隙脉状。矿化层长约100米,平均厚3米,矿石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褐铁矿,脉石为石英,具有一定规模。二、区域地质矿区位于川滇经向构造系之绿计江小江南北构造带东缘与其东侧滇东多字型构造的结合处。从地质发展史看
5、,地层都表现为受由北向南滑动和自东向西推挤为主的应力作用;北东向构造和南北向构造呈互相抗衡的态势,且具多期活动性,并往往呈交接复合关系。(一)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从上至下为:下二选统栖霞一茅口组(P1q+m)、梁山组(P1l);下石炭统摆佐组(C1b);上泥盆统(D3);中泥盆统曲靖组(D2q);红崖坡组(D2h);缩头山组(D2s);下泥盆统(D1);上志留统菜地湾组(S3c);中志留统大路寨组(S2d);嘶风崖组(S2s);中上奥陶统大箐组(O2- 3D);中奥陶统上巧家组(O2q);下奥陶统下巧家组(O1q);红石崖组(O1h);上寒武统二道水组(3e);中寒武统西王庙组(2x);陡坡寺组(
6、2d);下寒武统龙王庙组(1l);沧浪铺组(1c);筇竹寺组(1q);上震旦统灯影组上段(Zbdn2);下段(Zbdn1)。现简述如下: 下二选统栖霞一茅口组(P1q+m)为一套浅海碳酸盐岩,为灰、灰黑色灰岩、白云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厚度334-653米,与下伏P1l呈整合接触。下二选统梁山组(P1l)为一套陆相砂砾岩地层,下部为褐红色粘土质含赤铁矿角砾岩;中部为灰色含生物碎屑粘土岩;上部为黑色粉砾岩夹炭质页岩。厚度8-228米,与下伏C1b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下石炭统摆佐组(C1b)为一套浅海碳酸盐岩,为浅灰、灰白色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少量泥质灰岩、厚度34-256米,与下伏地层
7、上泥盆统(D3)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上泥盆统(D3)为半咸化泻湖相沉积,为灰、深灰色白云岩、砂质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偶夹石膏岩、顶部为灰色、浅灰色灰岩,厚度145-218米,与下伏D2q呈整合接触。中泥盆统曲靖组(D2q)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夹滨海沼泽相含煤碎屑岩,为灰、灰黑色白云岩,夹炭质页岩、粉砂岩,及不稳定的煤线;厚度48-182米,与下伏D2h呈整合接触。中泥盆统红崖坡组(D2h)为海滨一浅海相沉积,泥质岩、细碎屑岩及碳酸盐类组成,为黄灰色泥质白云岩夹紫红色泥岩、白云质砂岩,厚度18-113米,与下伏D2s呈整合接触。中泥盆统缩头山组(D2s)为海滨相碎屑沉积,为灰白,浅灰色石英
8、岩夹少许灰绿色泥质岩,厚度5-65米,与下伏D1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下泥盆统(D1)为一套海滨相细碎屑岩,为深灰灰黑色泥页岩,夹少量黄灰、青灰色白云质砂岩,含菱铁矿结核,厚度11-72米,与下伏S3c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上志留统菜地湾组(S3c)为一套以紫红色泥、页岩、粉砂质页岩为主体的氧化环境下的滨海-浅海相沉积,为紫红、来紫色泥岩、页岩、粉砂质岩夹灰绿色钙质泥岩薄层,厚度56-228米。与下伏S2d呈整合接触。中志留统大路寨组(S2d)属滨海一浅海相沉积,为深灰、青灰色薄层块状、瘤状灰岩、泥灰岩及少量粉砂质页岩,厚度81-213米,与下伏S2s呈整合接触。中志留统嘶风崖组(S2s)由灰绿及灰色
9、细碎屑岩,碳酸盐岩间夹数层紫红色泥质岩组成。属弱还原与弱氧化相间替环境下的滨海一浅海相沉积。下部为肉红色灰色细砂岩夹紫红、黄绿色泥质岩和瘤状灰岩,中上部为紫红、灰绿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细砂岩,具底砾岩,厚度68-147米,与下伏O2- 3D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中上奥陶统大箐组(O2- 3D)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为灰色、深灰色厚层-块状细晶白云岩,厚度85-369米,与下伏O2q呈整合接触。中奥陶统上巧家组(O2q)为一套以碎屑岩为主,间夹碳酸盐碉的滨海-浅海相沉积,上、下部为浅灰、肉红色岩屑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中部为灰黑色瘤状白云质灰岩,厚度60-163米,与下状O1q融合接触。下奥陶统
10、下巧家组(O1q)为一套以还原为主的稳定浅海相沉积,为肉灰、浅灰色细粒石英砂岩,生物碎屑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粉砂岩,厚度96-154米,与下伏O1h呈整合接触。下奥陶统红石崖组(O1h)为一套由细碎屑岩及碳酸盐岩组成的滨海-浅海相沉积,为灰绿夹紫红色云母质泥页岩,粉砂岩夹少量细粒砂岩,底部具底砾岩,厚度114-287米,与下伏3e呈平行不融合接触。上寒武统二道水组(3e)为一套海相碳酸岩,为浅灰-深灰色,薄一中层状隐晶白云岩为主夹泥质白云岩及少量页岩,厚度132-259米,与下伏2x呈整合接触。中寒武统西王庙组(2x)为一套海湾湖相为主的沉积,为紫红-灰绿色,下部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与粉砂质白云岩
11、互层,夹少量紫红色粉砂岩和白云质石膏岩;上部为紫红色泥质白云岩、粉砂质白云岩,厚度163-252米,与下伏2d呈整合接触。中寒武统陡坡寺组(2d)为一套浅海相沉积,下部为灰色粉砂质页岩、白云质页岩;上部为灰色白云岩,生物碎屑白云岩,厚度29-57米,与下伏1l呈整合接触。下寒武统龙王庙组(1l)为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以灰、深灰色薄层-块状白云岩、灰岩、泥质白云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泥质岩,厚度111-145米,与下伏1c呈整合接触。下寒武统沧浪铺组(1c)以滨海碎屑岩为主,上部灰绿色页岩夹粉砂岩、白云岩;下部灰绿夹紫红色细-粉砂岩夹页岩,厚度200-346米,与下伏1q呈整合接触。下寒武统筇竹寺
12、组(1q)以滨海碎屑岩为主,上部深灰色、灰绿色钙质页岩、粉砂质页岩夹粉砂岩,下部灰绿、砖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和泥质、白云质长石石英粉砂岩,夹钙质粉砂岩,厚度91-212米,与下伏Zbdn1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上震旦统灯影组(Zbdn)为一套由白云岩、硅质条带白云岩等组成的浅海相沉积。上段(Zbdn2)为浅灰、灰白色厚层一块状隐晶一微粒硅质条带白云岩、夹硅质白云岩,少量泥质白云岩,本段富含铅锌矿体,厚度258-458米。与下伏Zbdn1呈整合接触。下段(Zbdn1)为浅灰-灰白色厚层-块状隐晶-微晶白云岩,厚度272-799米。(二)构造矿区位于滇东台褶皱带中部,小江大断裂带的东侧。主体构造线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塘乡大宝厂铅 锌矿 地质 普查 报告 1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