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案例.doc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案例.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鲁科新教材物质结构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史学强山东省北镇中学,山东省滨州市 256600关键词:基态原子 核外电子排布 教学设计 主体探究摘要:根据鲁科版选修新教材的特点,运用“学生主体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进行强化的一个实用的教学设计1.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1.1课标要求:(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2)、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核外电子的排布。1.2教材分析:教材在原子结构量子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内
2、容是通过“活动探究”来完成的 2.教学设计2.1教学目标2.1.1知识技能:(1)、使学生理解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以上规则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使学生能根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的建立使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有了理论依据。2.1.2过程方法:(1)、重新让学生体会模型在原子结构认识中的重要作用。(2)、使学生体会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以及利用理论知识解决新情景、新问题的能力。2.1.3情感态度:感受科学家在科学创造中的
3、丰功伟绩,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2.2教学分析2.2.1学情分析:在必修课程中,学生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如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主族序数的关系。在前一节中学生也学习原子结构的玻尔原子模型和量子力学模型,在学习这些原子结构模型以后学生对电子在这些重新划分的轨道中的排列情况充满了好奇。2.2.2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并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对于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可以充分的设计活动探究,再现原子结构认识史中科学家遇到的种种困惑,以及在新问题面前他们的解决方法,并练习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书写;对于教材中的资料性栏目可以组织学生阅读,课下通过
4、网络等搜集相关资料等方式,使其能够对本节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2.2.3课堂设计:根据课标要求以及教材内容,本节通过学生的主体探究活动完成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书写2.3重点难点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3.1知识框架: 能量最低原理 泡利不相容原理 洪特规则2.3.2重点难点:认识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2.4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讲述】通过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你已经建立起电子在原子核外分层排布的概念,试回顾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在学生书写了一些以后投影出常见的
5、一些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第一层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能容纳八个电子而不能容纳更多的电子呢?第三、四、五层及其他电子层最多可以容纳多少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原子轨道有什么联系?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是否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学生尝试书写一些比较熟悉的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根据所得结构示意图思考老师提出得几个问题。复习已经学习得内容并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过渡,引入本课时学习主题【讲述并板书】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借助量子力学理论和原子光谱,人们就能推测原子中的电子处于哪组量子数(n,l,m)标记的原子轨道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态 原子 核外电子 排布 教学 案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