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档案馆与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更新版).doc
《我国数字档案馆与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更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数字档案馆与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更新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数字档案馆与电子文件中心建设一、 数字档案馆在中国: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早期,档案界在对数字档案馆概念界定和功能分析中,对其无障碍的跨库资源共享的强大功能寄予了厚望,如何嘉荪教授认为:“数字档案馆不仅仅是馆藏得到数字化以及管理工作实现了信息化的档案馆和档案馆群体;它实质上是一个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络有序处理和集成管理在结构各异的多种信息平台上产生的多样的电子文件、档案以及其他信息,确保这些数字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持久有效性,并实现上述信息资源跨库共享的超大规模、分布式和可扩展的数字信息系统”。i1与何嘉荪教授的观点类似,冯惠玲教授认为,“数字档案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
2、数字档案信息系统,是档案信息组织模式,代表的是一种信息环境和基础设施构建,是超大规模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知识信息中心”。ii2何嘉荪和冯惠玲教授对于数字档案馆的认识在中国具有典型代表性,即认为数字档案馆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超大的分布式档案信息系统或知识信息中心,最终目的是实现档案资源共享。此外,其他众多档案界人士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数字档案馆是用二进制编码的数字方式存储、处理档案信息内容,应用计算机、通讯和多媒体技术,提供电子网络检索和服务的档案信息系统,它是一个有序的信息空间,一个开放的信息环境”。iii3“数字档案馆是一个电子化信息的仓库,能够存储大量各种形式的信息,用户可以通
3、过网络方便的访问它,以获得这些信息,并且其信息存储和用户访问不受地域限制,它能把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存储管理、查询和发布集成在一起,使这些信息得以在网络上传播,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信息”。iv4“数字档案馆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系统,它将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方式存储,以网络化方式互相连接,从而提供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v5“数字档案馆是以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为主体,通过网络对电子文件等数字化档案信息实现管理与服务的虚拟档案机构”。vi6此外,李国庆认为,数字档案馆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字档案馆是指存储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信息空间,是一个由众多档案
4、资源库群、档案信息资源处理中心、档案用户群构成的数字档案馆群体,是一个以有序的信息空间和开放的信息环境为特征,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网状结构模式。狭义的数字档案馆指其中的个体档案馆,其功能包括信息采集、整理、存储、检索、传递、保管、保护、利用、鉴定和统计等全过程,代表的是一种信息环境和信息基础设施。vii7从以上关于数字档案馆概念的定义来看,我国绝大多数档案学者倾向于将数字档案馆界定为一种“信息系统”或“信息空间”,实质上是将所有类型的档案信息囊括其中的基于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化存取的信息空间。这种认识基本把握了数字档案馆的本质,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数字档案馆能够最广泛、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
5、美好愿望。但现实不容乐观。数字档案馆建设所需要的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和法律制度在我国还比较欠缺,有待完善。首先,在技术条件方面,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项关键技术支撑,包括数字档案信息生成技术、数字档案标引技术、数据压缩及海量数据存储技术、数据挖掘技术、自动分类及智能检索技术、数字档案的安全保护技术,以及系统体系结构所涉及的中间件技术,等等。但仅就档案标引技术而言,长期以来,我国档案著录和标引的效率较低,质量不高,主要以人工标引为主,自动标引技术中涉及的汉字词自动切分技术尚未寻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从而造成了档案数据准备的颈瓶,影响了档案数据库生产的规模和速度。其次,在经济条件方面,我
6、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深圳、上海、北京、天津、青岛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有充足的地方财政支持,而中、西部地区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则普遍存在资金缺口。再次,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所需要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标准体系尚待完善和加强。我国已有的与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馆有关的主要法律法规有:档案法(1987,1996)电子签名法、(2004)、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2003),档案工作国家标准有: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GB/T17678.1-1999;第二部分:光盘信息组织GB/T17678.2-1999,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
7、002),中国档案机读目录格式(GB/T20163-2006),档案工作行业标准有: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31-2005)、公务电子邮件归档与管理规则(DA/T32-2005),等等。此外,2008年国家档案局相继制定推出了三项档案行业标准的征求意见稿: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电子文件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和数字档案信息输出到缩微胶片上的规定(征求意见稿)。从时间上看,上述法律、法规和标准大多出台于2002年以后,比较新;从内容上看,基本是关于电子文件管理的国家规范和标准,而关于数字档案馆的系统设计、功能定位及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标准明显缺失。由于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社会信息化
8、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法规、标准的缺失或滞后,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进展缓慢。现阶段我国国家级的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模式还没有出台,数字档案馆建设暂时处于自下而上的实验摸索状态。我国的数字档案馆工程从2000年开始,经过8年的发展,在总体上仍停留在馆藏数字化和建立档案网站阶段。数字档案馆建设基本属于狭义的个体数字档案馆建设范围内,离真正意义上的具备电子文件在线存取和长期保管功能,实现信息资源跨库共享的超大规模、分布式和可扩展的数字信息系统的理想还相当遥远。因此,很多机构在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确立了“两步走”的发展策略,首先,确立和实现近期目标,建立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和电子文件中心,其次,再在此基础上建
9、设数字档案馆。二、 当前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特点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具有如下特点:相对独立性、与电子政务关系密切、模式多样性、数字档案馆建设具有地区不平衡性和阶段性。(一) 相对独立性国外的档案工作与图书工作关系密切,很多图书馆藏有珍贵的历史档案,因此档案数字化往往是与图书馆数字化同时进行。在OCLC等国外很多大型检索系统内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化档案、手稿与图书、地图、期刊以及音像制品已经集成管理并统一提供利用。著名的美国电子文件档案馆项目(ERA)OAIS、以InterPARES、DOCT等6个大的合作项目为核心,是档案部门与科技界、政府部门、IT界和图书馆界广泛合作的典型。我国的数字档案馆都是
10、在档案系统内独立开发的,与图书馆没有合作的传统,鲜有与图书馆界、科技界和IT界广泛合作的先例。这对于档案馆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自行设计和建设独立的数字档案馆,由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建成。目前很多数字图书馆项目基本处于馆藏数字化和档案网站建设阶段,档案馆网站的信息内容有待充实,许多档案馆还在进行数据准备和录入工作,而对于电子文件的接收则由于法规标准的缺乏或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本身的不完善没有真正开展。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独立性虽然有利于建设独具特色的数字档案馆系统,但与图书馆界、科技界和IT界的隔离不利于汲取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也不利于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的集成和共享
11、。(二) 与电子政务关系密切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逐步由政府上网公开政务信息阶段发展到网上办公阶段。电子政务为数字档案馆和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契机,在经费、技术和资源上成为数字档案馆和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的最重要支撑。相应的,现阶段数字档案馆和电子文件中心担当了电子政务数据中心的重要角色。随着电子政务工程的推进,电子政务环境中产生的电子文件管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国家档案局高度重视电子政务活动中电子文件的归档和长期保存问题,于2007年开始研制电子文件管理的国家战略,并促成了全国省、市级综合性档案馆纷纷设立电子文件中心。电子文件中心的一项基本职能是接收和保管电子政务
12、活动中形成的现行电子文件,为政府各项活动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同时,电子文件中心可以在政府和档案馆之间发挥中转站的作用,最终成为数字档案馆工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三) 模式多样性我国档案馆主要有三种类型:综合性档案馆、部门档案馆和企业档案馆。它们在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过程中不可能采取统一的模式,这是由它们各自不同的服务范围和社会性质所决定的viii8。综合性档案馆的馆藏最丰富,服务范围和对象是整个社会公众,承担着保护社会记忆,传承人类文明的历史重任,其社会性最强,因此,在数字档案馆模式选择中需要充分发挥其社会性和公共性。而部门档案馆主要服务于专业系统或部门内部,主要是科技档案等专门档案材料的存取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数字 档案馆 电子 文件 中心 建设 新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