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T可制造性设计应用研讨会讲义(下)(DOC 7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SMT可制造性设计应用研讨会讲义(下)(DOC 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MT可制造性设计应用研讨会讲义(下)(DOC 7页).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SMT可制造性设计应用研讨会讲义(下)(DOC 7页)SMT可制造性设计应用研讨会讲义(下)6.0焊盘设计焊盘的尺寸,对SMT产品的可制造性和寿命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它是SMT应用中一个必须做得好的工作。影响焊盘尺寸的因素众多,必须全面的配合才能做得好。要在众多因素条件中找到完全一样的机会很小。所以SMT用户应该开发适合自己的一套尺寸规范。而且必须有良好的档案记录,详细记载各重要的设计考虑和条件,以方便将来优化和更改。由于目前在一些因素和条件上还不能找出具体的有效的综合数学公式,用户还必须配合计算和试验来优化本身的规范,而不能单靠采用他人的规范或计算得出的结果。6.1良好焊盘和影响它的因素一个
2、良好的焊盘设计,应该提供在工艺上容易组装、便于检查和测试、以及组装后的焊点很长的使用寿命等条件。设计考虑上的焊盘定义,包括焊盘本身的尺寸、绿油或阻焊层框框的尺寸、元件占地范围、元件下的布线和(在波峰焊工艺中)点胶用的虚设焊盘或布线的所有定义。决定焊盘尺寸的,有五方面的主要因素。他们是元件的外形和尺寸、基板种类和质量、组装设备能力、所采用的工艺种类和能力、以及要求的品质水平或标准。在考虑焊盘的设计时必须配合以上五个因素整体考虑。计算尺寸公差时,如果采用最差情况方法(即将各公差加起来做总公差考虑的方法),虽然是保险的做法,但对微型化不利而有难照顾到目前统一不足的巨大公差范围。所以工业界中较常用的是
3、统计学中接受的有效值或均方根方法。这做法在各方面达到较好的平衡。6.2设计前的准备工作焊盘设计必须配合多方面的资料,所以在进行焊盘设计有以下的准备工作先得做好。1.收集元件封装和热特性的资料。注意国际是对元件封装虽然有规范,但东西方规范在某些方面的相差还是挺大的。有时要以统一的焊盘尺寸来处理这巨大的规范范围,同时又要配合厂内的各种条件而做到最优化是不可能的。用户必须在元件范围上做出选择或把设计规范分成等级。2.整理基板的规范。对于基板的质量(如尺寸和温度稳定性)、材料、油印的工艺能力和相对的供应商都必须有一个清楚详细记录。3.制定厂内的工艺和设备能力规范。例如基板处理的尺寸范围、贴片精度、丝印
4、精度、回流原理和点胶工艺采用的是什么注射泵等等。这方面的量化了解对焊盘的设计也有很重要的帮助。4.对各制造工艺的问题和知识有足够的了解。这协助对设计焊盘时的考虑和取舍,有些时候设计无法面面俱顾,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可以使设计人员做出较好的决策。5.制定厂内或对某一产品上的品质标准。只有在了解到具体的产品品质标准后,焊盘设计才可以有意义的推算出来。品质标准是指如焊点的大小、需要怎么样的外形等等。6.3波峰焊工艺中的一些考虑波峰焊接工艺中,较常见的工艺问题有阴影效应(缺焊)、桥接(短路)和元件脱落。阴影效应是由于元件封装的不润湿性和溶锡的强大表面张力造成的,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产生,焊盘的长度必须有足
5、够的伸延出元件体外,越高的元件封装伸延也应越长。而元件和元件之间的距离也不能太靠近,应保留有足够的孔隙让熔锡渗透。注声这些尺寸都和厂内的设备和调制能力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设计时必须了解到厂内这方面的特性。桥接问题常发生在IC引脚上和距离太近的元件。解决的方法是给予足够的元件间距,对于IC引脚(一般在离开锡炉的最后引脚上)可以在焊盘设计上加入吸锡或盗锡虚焊盘。此焊盘的尺寸和位置看IC的引脚间距和类型而定。对于较细间距的翼形引脚应采用较长的吸锡焊盘。此外,对于四边都有引脚的QFP应采用45度角置放,以减少桥接的机会。对于J形引脚和间距较宽的PLCC则无此需要。元件脱落的问题,一般是因为黏胶工艺做得不
6、好造成的。最常见的是因为胶点的高度不够引起而很多时候是因为工艺(泵技术)和材料(黏胶、元件)的选择不当,以及因基板上焊盘高度将元件托起而引起的。设计时除了要具体和严格的规定元件的封装尺寸、工艺规范中规定技术和材料外,在基板的设计上可采用所谓的垫盘(胶点处的一种虚焊盘)来协助增加胶点的高度。这垫盘也可以采用信号布线来代替。6.4焊点质量的考虑决定焊盘的尺寸大小,首先要从焊点的质量来考虑。什么样的焊点(大小、外形)才算是优良的焊点呢?在点厂内的品质部应该配合设计和工艺部有一认同。科学性的确认是通过对不同焊点大小和外形进行寿命测试而得来的。这类测试费用高、技术难、所需时间也长,因此不是每一家工厂都能
7、负担的。不过工业界中有许多经验是可以被我们参考和借用的。比如说矩形元件的焊点,我们要求底部端点最少有一半的面积必须和焊盘焊接(家电和消费产品),端点两侧要有0.3mm以上或元件高度的三份一的润湿面等的最低要求。对于设计工作,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了解到焊点组成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比如了解到矩形元件两端延伸方向处是影响焊点的机械力,是提供工艺效果有用的检查点。而它在组装工艺上是影响立碑和阴影效应的重要部分和关系后,我们在设计时就能很好的给予尺寸方面取舍的决定。有例如我们了解到矩形元件各端点两侧只提供未必需要的额外机械强度,而它又是决定回流时浮动效应(引起立碑的成因之一)时,我们可以在小元件上放弃这两铡
8、的焊盘面积来换取较高的工艺直通率。6.5焊盘尺寸的推算焊盘尺寸的初步推算,应该考虑元件尺寸的范围和公差,焊点大小的需要,基板的精度和稳定性和厂内的工艺能力(如定位和贴片精度等)。推算的公式内应该包含这些因素的考虑。让我们来看以下的例子。在焊盘尺寸X的考虑上,为了确保端点底部有足够的焊接面,我们采用了元件范围中最长的L值,加上品质标准中所需的端点焊点(0.3mm或元件端点高度的1/3),再加上贴片精度的误差(注:有些认为回流时元件会自动对中而不考虑,这种做法不当。因为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自动对中,而且即使能自动对中,在对中前会产生中贴偏而不利工艺的其他问题)。此外因基板尺寸误差在制造时是以只允许
9、大而不可小的指标来控制的(见以上2.1一章),所以基板的误差可以不加在公式内。因此,X的推算总结如下:X最小值=L最大值+2X优良焊点所需的延伸+2X贴片精度X最大值=L最大值+1.5X元件端点高度-2X贴片精度注:焊盘延伸长度超过元件高度的1.5倍时容易引起浮动立碑问题。对于D的考虑,为确保有足够的端点底部焊接面,采用了元件S的最低值,减去品质标准中所需焊点大小。成为:D最大值=S最小值-2X优良焊点的延伸由于在质量观点上元件底下内部焊点不是很重要,此处的贴片精度和焊点保留区可以同时考虑(包括在一起)。用户也可以采用:D最大值=S最小值-2X贴片精度一般以上的抉择是看那一个公差较大而定。D最
10、小值的考虑点是焊球问题,但可以提供丝印钢网的设计来补偿。一般在设计D尺寸时用以上的公式而不找其最小值(没额外的好处)。Y值的考虑和X值类似。但无需考虑最大值,因为延伸以下的焊盘没有什么意义。Y最小值=W最大值+2X优良焊点所需的延伸+2X贴片精度由于从W值再向外延伸的焊盘尺寸,对元件的寿命和可制造性没有什么更有益的作用,而缩小这方面的尺寸对元件回流时的浮动效应有制止的作用,许多设计人员因此将焊盘的Y值方面不加入这方面的值,甚至还有为了更强的工艺管制而使用稍小于W值的。对于小的矩形(0603或更小)可以考虑此做法。以上是以矩形为例子,用户该做到的是了解焊点的作用细节,了解尺寸和工艺方面可能发生的
11、误差,那不管是什么引脚,什么封装的元件焊盘都能较科学的推算了。6.6绿油(阻焊层)的考虑对于绿油无覆盖框的尺寸考虑,主要是看基板制造商在绿油工艺上的能力(印刷定位精度和分析度)而定。只要保留足够的孔隙确保绿油不会覆盖焊盘和不会因太细而断裂便可以了。一般采用液态丝印绿油涂布技术的,约需保留0.4mm。而采用光绘绿油涂布技术的,则只需约0.15mm的间隙。最细的绿油部分,丝印技术应有0.3mm而光绘技术应有0.2mm。6.7占用面积占用面积指的是不能有其他物件的范围。这方面的考虑是要确保检查(光学或目视)和返修工具和工作所需的空间。设计人员应先了解厂内所采用的返修和检查方法和工具后再进行制定此规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MT可制造性设计应用研讨会讲义下DOC 7页 SMT 制造 设计 应用 研讨会 讲义 DOC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