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0.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0.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下发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陕建发2006143号各设区市规划局、建设局(建委)、杨凌示范区规划建设局:为了进一步加强我省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和谐发展,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省建设厅组织编制了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已经厅务会研究通过,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六年十月十二日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第一章 总则1.1 为了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
2、规划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1.2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按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凡在市、镇城市规划区内从事城市规划、建设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的相关活动,都应当遵守本规定。第二章 建设用地2.1 建筑基地面积大于10000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未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规划部门不予审批。2.2 建筑基地未达到下列最小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不含私房改造): (一)低层居住建筑:新城区为500平方米,旧城区为400平方米; (二)多层居住建筑、多层公共建筑:新城区为1000
3、平方米,旧城区为800平方米; (三)高层居住建筑:新城区为2000平方米,旧城区为1500平方米;(四)高层公共建筑:新城区为3000平方米,旧城区为2000平方米。建筑基地未达到前款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满足城市规划要求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可予核准建设:(一)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二)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2.3 各类建设用地的可兼容性应符合表2.3规定。表2.3 建设用地可兼容性表 用地性质建筑类别一类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三类居住用地四类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业用地文化
4、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技设计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R1R2R3R4C1C2C3C4C5C6C7MWTSUG普通住宅公寓别墅商住楼单身宿舍中小学托幼小型配套服务设施大型金融商贸服务设施行政办公商务办公大型文化娱乐设施大型综合市场医疗卫生市政公用设施社会停车场科研教学体育设施1、 允许设置(无限制条件); 可以设置(有限制条件);为不允许设置2、商住楼为地上1层或12层为商业服务用房、其它部分为住宅的楼房建筑2.4 凡须改变绿地、道路广场、体育、市政、工业、仓储等规划用地性质、超出表2.3建设用地可兼容性表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规
5、划,按规划调整的有关规定程序和权限批准后执行。2.5 城市各类建筑的建筑密度、容积率上限按表2.5的控制。但只要满足日照间距、绿地率停车位等的要求,经审批后可以突破容积率控制指标。表2.5 各类建筑密度、容积率上限指标建设类型建筑密度(%)容积率新区旧区新区旧区类气候区类气候区类气候区类气候区类气候区类气候区类气候区类气候区类气候区类气候区类气候区类气候区住宅建筑低层3133353335400.91.01.11.01.11.2多层2426282628301.51.61.71.61.71.8中高层2324252425281.81.92.01.92.02.2高层2020202020203.53.5
6、3.53.53.53.5办公建筑类多层40 50 2.53.0高层35 40 5.06.0商业建筑类多层50 60 3.54.0高层50 55 5.56.5工业建筑类低层45501.01.2多层40452.02.5类气候区:榆林市北部;类气候区: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杨凌、延安、榆林市南部;类气候区:汉中、安康、商洛。注:综合类建筑按不同性质建筑面积比例折算。第三章 建筑间距3.1 各类建筑物的建筑间距除应当满足消防、交通、卫生、环保、抗震、工程管线、建筑保护和城市空间景观等方面的要求外,还应同时符合本规定的要求。新建建筑对要拆除建筑产生采光影响的,应当先拆除后建设。3.2 低层、多层
7、正南北向条式建筑的日照间距系数低限值按表3.2执行。表3.2 建筑日照间距系数表地市纬度(a1)大寒日太阳直射点纬度(a2)大寒日日照间距系数日照2小时日照3小时西安341620161.351.40宝鸡342320161.361.41咸阳342120161.361.41铜川350320161.401.45渭南343120161.361.42汉中330320161.281.34安康324220161.281.33商洛335620161.331.38延安363620161.471.53榆林381720161.581.64杨凌341620161.351.40注:大城市采用大寒日日照2小时标准,中小城
8、市采用大寒日日照3小时标准。3.3 低层、多层正南北向条式民用建筑的建筑间距,按下列公式计算(对于山区城市可采用日照分析计算确定):建筑间距:L=i(H-h)L=建筑间距i=日照系数H=遮挡建筑遮阳点与被遮挡建筑地坪的相对高度h=被遮挡建筑底层窗台面高度,一般取0.9米。3.4 高层民用建筑的建筑间距,采用日照分析软件进行日照分析计算,保证被遮挡建筑大寒日的日照要求。大寒日日照时间可累计计算,但不得超过两个连续时间段。3.5 不同方位建筑的日照间距折减系数可按表3.5换算。表 3.5 不同方位日照间距折减换算表方位015(含)1530(含)3045(含)4560(含)60折减值1.00 L10
9、.90 L10.80 L10.90 L10.95 L1注: 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L1为当地正南向建筑的标准日照间距(m)。 本表仅适用于无其他日照遮挡的平行布置条式建筑之间。3.6 建筑非平行布置时,当相互夹角小于等于60,其最窄处建筑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建筑间距控制;当相互夹角大于60时,其最窄处建筑间距按垂直布置的建筑间距控制。方位角计算以被遮挡建筑方位为基准。3.7 建筑山墙非平行布置时,以其最窄处控制山墙间距。沿街相邻建筑之间,其两侧山墙均无门、窗、阳台时,在满足消防和施工安全等要求的前提下,其山墙间距可酌情减少或毗邻建造。3.8 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表3.
10、8的规定。表3.8 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米)高层(遮挡)多层(遮挡)低层(遮挡)平行布置垂直布置山墙平行布置垂直布置山墙平行布置垂直布置山墙两侧单侧或无两侧单侧或无两侧单侧或无高层(被遮挡)302513-181513-181513-多层(被遮挡)302013-12108-12-6-低层(被遮挡)302013-12108-6-注:“遮挡”是指平行或垂直布置时,该住宅建筑为遮挡建筑,“被遮挡” 是指平行或垂直布置时,该住宅建筑为被遮挡建筑。“平行布置”包括南北向和东西向平行布置;“垂直布置”包括南北向和东西向垂直布置。“两侧”是指相对两侧山墙均有窗户、阳台或开门;“单侧或无”是指相对山墙一侧无
11、或两侧都无窗户、阳台或开门。“-”表示按消防和施工安全等控制。如山墙之间有公共道路的,在符合消防和施工安全等要求的同时,山墙间距不得小于6米。3.9 非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表3.9的规定。表 3.9 非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米) 高层多层低层平行布置垂直布置山墙平行布置垂直布置山墙平行布置垂直布置山墙两侧单侧或无两侧单侧或无两侧单侧或无高层201513-13139-999-多层13139-1296-666-低层999-666-666-注: 裙房高度小于10米(含10米)时,按低层间距控制;高度超过10米、小于24米(含24米)时,按多层间距控制;高度超过24米时,按高层间距控制。 以
12、其他形式布置的非住宅建筑的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3.10 住宅建筑与非住宅之间的最小间距,当非住宅建筑位于住宅建筑南侧或东西侧的,其最小间距按表3.8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控制,当非住宅建筑位于住宅建筑北侧的,其最小间距按表3.9非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控制。3.11 有争议的不易确定的建筑间距以综合日照分析结果为准。3.12 医院的病房楼、休(疗)养建筑、中、小学的教学楼、老年公寓、幼儿园、托儿所等特殊建筑的日照间距,大、中、小城市均应满足冬至日3小时日照。第四章 建筑退让4.1 建筑物退让建筑基地边界距离,按以下规定控制,但离界距离小于消防间距时,应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建筑基地边界
13、另一侧有建筑物的,还应符合建筑间距的相关规定,另一侧是城市道路、河道、绿地的,还应满足退让城市道路红线、蓝线、绿线等规定的要求。(一)居住建筑(含文教卫生建筑)的主要朝向南退用地界线不得小于12米。(二)其他情况下各类建筑的离界距离,按表4.1规定的建筑物高度的倍数控制,但不得小于最小距离。表4.1 建筑物退让建筑基地边界距离居住建筑(含文教卫生建筑)非居住建筑建筑物高度的倍数最小距离(米)建筑物高度的倍数最小距离(米)主要朝向低层-3-3多层1.35H/28-6中高层1.35H-12120.159高层0.2512次要朝向低层-3-3多层-4.5-4.5高层0.1256.5-6.5注:H指南侧
14、建筑的高度。主要朝向为非南北向时,折减系数参见表3.54.2 地下建筑物退让建筑基地边界的距离,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面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底部的距离)的0.6倍,且其最小值不得小于3米。4.3 建筑物退让道路红线最小后退距离按表4.3控制。表4.3 建筑物后退城市道路规划红线最小距离(米) 道路宽度建筑高度小于24米24-50米大于50米40米以上5101530米以上40米481520米以上30米361520米及以下0515注:高低层组合的建筑后退距离按建筑不同高度分别控制。4.4 道路平面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物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表4.3规定数值(由道路规划红线直线段与曲线段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城市规划 管理 技术 规定 试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