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试卷分析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试卷分析与对策.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教材为目录依据;考试性质关于高考全国卷的试卷分布特点和对策的探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备注:图中所示的 1-1,1-3 等为考点在教材中的目录,如 1-1 为必修一第一单元;以人民版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II考试内容2013201420152016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考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2、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君主专制(1-1)小农经济(2-1) 儒家思想(3-1)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儒家思想(3-1)程朱理学(3-1)海禁(2-1)君主专制(1-1) 小农经济(2-1)宋代经济(2-1) 宋代监察制度(1-1)五年来高考历史全国卷考查的重点一直没有变化,中国史是考查重点。除去选修题15 分,全卷必修题目的 85 分里,中西分值比逐渐稳定在 2:1。三册必修里政治、经济是考查重点,文化史的比重在近年有所增加。也就是说,知识分布有侧重点的同时在趋渐均衡。
3、近年来,中国古代和中国近现代考查分值较高,其次是世界近现代和世界当代模块。科举(1-1)中央集权(1-1)选择题部分从 2014 年以来,全国卷选择题部分考察的内容基本固定,分为:内阁(1-1)近代西方科技(3-7)近代经济(2-2)戊戌变法(3-3)近代经济(2-2) 近代经济(2-2)北伐战争(1-3) 甲午中日战争(1-2)抗日战争(1-1) 抗日战争(1-3)一五计划(2-3) 十年探索(2-3)【24-27 题】均为中国古代史,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模块和专题;【28-30 题】均为中国近代史部分,侧重点略有变化。【31 题】为中国当代史;君主专制(1-1) 近代民主革命(
4、1-3)【32-35 题】都是考查世界史部分;【32 题】依然是世界古代史;民族工业(2-2)工农武装割据(1-3) 近 代 社 会 生 活 变 迁(2-4)【33-35 题】考查方向近几年一致,分别是:近代世界民主政治,近代经济改革,现代世界经济。从图表中看出必修一中,第一、三、六、七单元为必考点。在古希腊罗马部分,古希腊民主政体与罗马法隔年出题,2015-2016 年考的是罗马法律,在 2017 年备考中建议加大对古希腊民主政体的复习。必修二中,第一、二、三、八单元为必考点,建议考生着重复习。必修三中,儒学思想的演变、近现代民主思潮的兴起以及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为考察重点。选择题复习
5、建议:工农武装割据(1-3) 罗斯福新政(2-6)一五计划(2-3) 欧共体(2-8)一五计划(3-3)雅典民主政体(1-6)罗马法(1-6)罗马法(1-6)24 题,特点:中古史;单一模块;历史概念考查;重视推理,论从史出;对策:课标意识;立足教材,把课文内容当作素材;学生推理。市场经济(2-3) 斯大林模式(2-7) 1987 宪法(1-7)英国内阁(1-7) 英国两党制(1-7)25 题,特点:中古.思想文化为主;论从史出;题干未以全文言文出现。对策:重视儒学思想;调整教学思路,善于追问;推理教学,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比较教学,历史概念教学。26 题,特点:历史概念内涵考查;关注
6、课本核心知识;对策:中古史的通史意识;重视历史概念内涵、外延教学;重视教材难点、主干知识的理解学习。罗马法(1-6)欧洲格局(1-9)苏联新经济政策(2-7) 罗斯福新政(2-6) 经济区域化(2-8)27 题,特点:都是考查从“历史现象”本质;对策:中古史的通史意识;重视从“历史现象”本质的教学;关注社会变迁前后的比较复习。世界贸易(2-8) 改革开放(2-3)欧元(2-8)世界银行(2-8) 马歇尔计划与欧洲联合(2-8)28 题,对策:转折时期的比较教学和多角度分析;历史概念内涵与外延。29 题,特点:逆向思维;社会变迁、转折;对策:“二观”把握历史阶段,微观剖析历史事件;史观统领史实的
7、学习;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初中历史知识的适当补课。工业革命 及其影 响 中国古代 海洋利 用 中 西 方 科 技 成 就 儒学的发展(3-1) 近代人口增长与压力(2-3)(2-1)(3-3,3-4)30 题,特点:比较分析;考点外知识,提供素材;考查课本核心知识;对策:重视课本核心知识;适当评析“冲击反应”评析汉唐地方制度评析抗日战争评 析 生 产 力 的 影 评析“制度构想与实践”1响因素选 修 王莽改革一清末新政魏晋法律改革唐代币制改革唐太宗时谱牒改革 关注热点问题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打破思维定势。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31 题,特点:经济史;考查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数据分析、中外比较;对
8、策:重视重大事件的历史背【例题】司马迁说:“(齐)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修善政”的具体措施是A.“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 B.兴修水利,开河凿渠景;中外比较,揭示隐性知识;重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史教学;善于追问。32 题,特点:命题依托教材;现象本质;对策:立足、用足教材;初中历史、高中选修的渗透;训练题不出现:题干是否定式、选项是组合式的题目。C.“尽地力之教”,发展生产 D.“尊王攘夷”,扩充势力【分析】“修善政”是一个谓宾短语,它的主语是“(齐)桓公”。它是因,“会盟,称伯”是果,很显然这里的“会盟”是葵丘会盟。这些有效信息的获取需要平时有扎实的基本功。所以我们平时
9、学习和复习的时候,要多问问自己“何人何时做何事,为何做此事,此事后果影响又如何”;要经常在心里默念或在纸上默写,把历史事件线索搞清楚,无论试题考查的有多细我们都能应付自如。只有具备这些“平时功”,考试时才不会怯场,才能迅速准确将材料与所学知识联系结合。这些都不是“临时抱佛脚”能解决的。考试的第一窍门就是夯实基础。33 题,特点:观点印证;教材小字内容出现。对策:立足、用足教材;补缺知识点与初中历史的关联;把选修内容渗透到必修复习中;概念教学,重视学以致用。34 题,特点: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联系;初中(选修)内容的渗透;对策:立足、用足教材;补缺知识点与初中历史的关联。35 题,特点:世界经
10、济史;课本内容为命题载体;关注时政热点;对策:重视比较教学; 知识点复习中穿插同步训练,学生讲评;引导学生抓关键词。2)仅是题干有材料。一般来说,“题眼”来自题干。如果题干主体就是材料,那么不言而喻,“题眼”就在材料中,所以读懂题干材料的显性和隐性信息非常必要。显性信息自然一读便可得,至于隐性信息,顾名思义则需要我们的“火眼金睛”去深挖发掘。如何练就我们的“火眼金睛”?除了认真审题和具有扎实基础,还需要的就是抓住细节、反复揣摩。主观题复习建议:40 题(25 分)为材料分析题,通常涉及到中西方同类型事件对比:特点:小切口,深内涵;答题范围: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重视背景、措施及影响;对策:立
11、足教材,掌握核心知识,避免简单的知识梳理;“启示”教学方法:论从史出;一轮复习应严格控制课外材料;关于教材中的难课,并在教学上突破;关注比较教学;综合探究课应纳入教学并重点复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一般这道题整体难度不大,重点是考察同学对材料的区分和概括的能力,还有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例题】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在谴责英法联军罪行时写到:“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抢劫,一个放火”这里的“夏宫”是指A.乾清宫B.天安门C.圆明园D.颐和园【分析】此题是一道高考模拟题,没有任何难度,实际上考查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知识点。抓住“英法联军”、“抢劫”、“放火”便可选出 C。但是有的学生
12、在检查时反复思考又改为 D。原来这些学生考虑过多,把简单的题目复杂化,把“夏宫”联系到 SummerPalace(颐和园)。因为 SummerPalace 从表面意思直译就是“夏宫”,所以导致很多学生误选 D。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有的问题多想反而想复杂想错。所以我们在高考考场上,要以书本知识为据,不要去“奇思妙想”,要尊重第一感觉,只有在十分有把握的情况下才能该答案,否则不可轻易去改。大多数同学的教训是一改就错。41 题(12 分)为评析题,这种题相当于一个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对策:2012提炼观点,表明态度;用史实论证材料中的观点;得出结论。2013仔
13、细分析设问;注意图片下方说明信息;对图片多角度解读。2014选取任一方面;理由要充分,调动所学知识;注意史观运用。2015亮出观点;论证观点,理由充分,调动所学知识;得出结论。3)仅是选项有材料。四个选项之一就是题目的正确答案,所以当选项是材料的时候,我们必须把四个选项认真读懂,然后联系题干要求再作答。这类题目不可偷懒只去读部分选项进行排除,非材料类的选择题之所以可以运用简单排除法,是由于其文字理解难度小,有的叙述错误明显。而材料类选项本身材料就难懂,孰对孰错就更难分辨,模棱两可下是不可以使用排除法的。2016亮出论点;论证观点,理由充分,调动所学知识;得出结论。45 题(15 分)为选修题,
14、一般而言45-48 题均为历史的选修题,四选一。目前考生大多选修的为选修一重大历史改革回眸,故本文主要论述针对选修一的答题建议。本题 15 分,一般为两问,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第一问主要问改革的背景或措施,这一问相对简单,认真读材料,一般都能答得好;第二问基本上沿袭第一问的问题,主要问采取的措施的影响与评价,一般要一分为二的进行评价:积极方面:在教学中,我总结过三句话,基本上能够用得上,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 XX 矛盾,稳定了 XX 社会秩序,促进了 XX 经济的发展;消极方面一般答: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危机。【例题】下列言论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
15、以止乱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A.B.C.D.总之,历史这一学科并不难学,在高考中取得一个好成绩也绝非难事,要义在于查漏补缺,强化应试技能,提高学科素养。养成以史为据、论从史出的思维,并掌握相应的方法,以史鉴今。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分析】此题属于组合材料题,四个选项,五个小材料。题干是要求体现民本思想,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什么是“民本”思想,然后要去依次理解五
16、句文言文的意思,试题便可迎刃而解。都强调了 “民”的重要性,言下之意就是要以民为重、以民为本。二)材料是解题辅助,无需太懂高考是多种能力的考查,为了体现出区分度,命题者也可谓“煞费苦心”。增加一些文言材料到选择题一方面增加了试题难度,另一方面也丰富了试题内容给考生设了一个 “障眼法”。换句话说,有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形式上看是在考查学生文言理解能力和文字信息处理能力,实际上考的就是简单的书本知识。即使文言内容看不懂,只要基础知识牢固,题目照样可以轻松解决。不过,这些材料也不是一无是处,它可以起到解题辅助作用,让考生更顺利的解题。例题:一)题干选项均材料。当题干和选项都是材料的时候,很显然,
17、材料不读无法做题,材料不读懂无法做对题。然而,整个题目都是材料的时候尤其是文言文材料的时候,一般我们都会因为看不懂很烦躁而很长时间不能进入正题。所以当遇到这类情况,我们要镇定自如,要坚信麻烦不代表难,难也不是针对我一个,我不会别人也未必会。这样自我宽心可以让我们耐心读题,从而理清题目,快速准确解答。【例题】(07全国)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经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2 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A.是掌管军政大权的行省分设机构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虚。”他所抨击的是B.为宣政院辖属的地方宗教机构A
18、.先秦儒学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C.是中书省派驻边疆的地方机构【分析】只要联系课本知识回忆顾炎武的思想主张便可选出答案 D,无需读懂那一大串文言文。但是有时候怕命题人“不按套路出牌”,所以对材料的适当理解可以检验让自己更确信。材料中的观点是顾炎武批驳明末知识分子不切合实际的学风,即“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他主张“经世致用”。“明心见性”是宋明理学的主张。由此选择 D,我们在紧张的高考考场上更“心安理得”。D.被少数民族地区的僧俗首领掌管9. 1276 年云南行中书省政权机构设置于昆明后,逐渐形成以滇池地区为重心、以国家组织的屯田为主要形式的云南开发格局。明朝建立后,
19、在 30 万军队入滇的基础上实行了卫所制。卫所既是戍边的军事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卫所屯田成为明朝云南农业开发的主体形式。以上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A.中央集权制度框架下的经济开发进程)三)材料是混淆视听,无需读懂,现在似乎是一个“包装时代”,试题也越来越注重包装追赶时代潮流。诚然,试题进行一定的包装改造,可以将考过的试题翻来覆去,也可以使整份试卷视觉感受不错。然而,有时也会成为考生答题的负担和干扰。所以我们考生不要畏惧纸老虎,再烦的题目、再难的题目都是由简单容易的题目组合改造而来。题目考的方式在变,但是知识点是不变的。B.云南地区农业开发的历史进程C.军屯生产在古代农业体系的主体地位D.少 数民
20、族地区行政体系的完备1、(2015江苏单科,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10.明史记载:“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该制度()度是()A.提高了内阁行政效率 B.直接导致地方割据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C.保证了地方政治廉洁 D.有利于加强监察权2.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
21、斛”。这反映出(11.明朝万历皇帝时期,由于在朝会上以内阁大臣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他争辩,给万历皇帝上书进行无)端谩骂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于是,他干脆长期不上朝了。这表明(A.君主专制权力受到一些约束)A.农业发展迅猛C.郡县制度形成B.分封制度崩溃D.官吏待遇下降B.内阁制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3.唐、宋两代都曾规定:官民出卖土地和房产时,应以亲邻为先。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C.君主专制的观念越来越淡化A.重树儒学地位C.缓和社会矛盾B.抑制商业发展D.保护宗族制度D.内阁体制是朝政混乱的根源12.明朝出现海瑞扶棺式的冒死硬谏,海瑞谏嘉靖,几近痛骂,嘉靖帝碍于舆论,无可奈何;官僚集团或4.礼是
22、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采取车轮战术,或发动集体抗议,在君主屈尊求情下仍决不让步。这说明明朝(A.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 B.士大夫民主意识觉醒)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C.礼制社会功能加强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D.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C.天理纲常的礼法加强 D.君主与士人共治天下13.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5.西周“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
23、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秦灭六国疆域辽阔C.宗法观念逐渐消亡B.官僚政治逐步确立D.生产力的不断发展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C.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6. “唐制,任免唐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皇帝俗用何人,须照此程序办事。中宗时,权宠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时人称所授之官为斜封官。”这表明()A.君主权力被削弱C.宦官专权已出现B.用人机制较完善D.行政规则受干扰7.唐朝时,掌权的宦官常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甚至参与包括宰相在内的大臣的任命。后来发展到与宰相共参政事,“宰相掌文,枢密掌武”。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央集权逐渐衰落C.宰相成为宦官附庸B.君主专制日益加强D.二府三司制雏形出现8.元史百官志有云:“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据此可知宣慰司()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