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8733204.doc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873320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8733204.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班级:09城乡小组成员:邓静 管念 廖灿鹏 小帕 刘谨赫 樊琪指导老师:张贞 城市规划原理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四川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报请审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川府发1997157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1、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2、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理利用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把成都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 3、同意总体规
2、划确定的326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要优化中心城的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中心城北部和西部的开发,引导城市向东部、南部发展。要加强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的快速交通联系,严格保护规划的绿色隔离地带,防止连片发展。 4、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到200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3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72平方公里以内;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7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226平方公里以内。到2020年的城市实际居住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另行报批。 5、优化城镇体系结构与布局。重
3、点建设中心城周边卫星城镇,特别是龙泉、华阳等中小城镇,逐步形成以中心城为核心,中小城市为主体,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严格控制好的净空条件和铁路站场及公路枢纽建设用地。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铁路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轨道交通与城市铁路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安全、高速的轨道交通体系。加快城市路网系统的建设,改善中心城交通状况,促进城市新区的发展。要重视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加强城市电网改造建设和城市防
4、灾设施建设,建立包括防洪、抗震、人防、消防等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7、加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力度。成都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正确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切实保护好文殊院、大慈寺等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要按规划控制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保持其传统风貌和格局。在城市建设中要重视城市设计,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8、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要综合治理污染源,特别要搞好河网水系的整治,保护好城市水源。要进一步扩大清洁能源的供给范围,加强对机动车尾气的治理,防治大气污染。要结合小城镇的建设集中发展乡镇企业,综合治理乡镇企业污染
5、。要加强园林绿地系统、风景名胜区及规划生态绿地的保护和建设,逐步实现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 9、严格实施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成都市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城市规划区内一切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要抓紧编制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并深化有关的专业规划。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法规,提高全社会遵守城市规划的意识。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各类开发区在内的一切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实行统一、严格的规划管理,切实保障总体规划的实施。市级城市规划管理权不得下放。驻成都市的所有单位都要遵守有关法规及总体规划,支持成都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成都市规划好、建设好
6、、管理好。 成都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批复精神,认真组织实施总体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你省和建设部要加强对总体规划实施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 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二日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第一部分:城市规划总体目标1.引言 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
7、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1)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2) 规划原则 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 (1)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
8、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2)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0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规划区范围及规划层次划分: (1)规划区范围:市域行政区范围均为本次规划范围,共12390平方公里。 (2)本次规划按三个规划层次划分:第一层次为中心城,包括规划的外环路以内所涉及的区、县有关乡镇范围,面积为598平方公里;第二层次由中心城周边的2区、4县构成,包括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县、郫县、温
9、江县的行政区范围,以及双流县的北部地区,总面积2662平方公里;第三层次包括规划范围内除一、二层次以外的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以及双流县南部地区,总面积为9130平方公里。本次规划重点是第一层次。第一、二层次共同构筑成都市区,共3260平方公里,也是中心城规划区范围。 5.城市发展目标 (1) 城市建设的总目标是:建设一个具有良好生态环境,体现历史和地方特色、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特大城市,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为了实现总目标,应达到以下城市发展目标: 具有高质量生态环境的园林城市; 具有鲜明历史文化特征和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历史文化名城;
10、 具有较高科技开发和创新水平、促进新技术的产业经,市民具有较高科技文化素质和高尚文明素质的现代化城市; 具有多种选择性,能满足不同年龄、职业和文化层次市民的需要的城市; 实现城乡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交通便捷、基础设施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 第二部分:城市性质以及城市规模1. 城市性质成都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会,中国副省级城市之一,四川省政治、经济、文教中心,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单列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成都古为蜀国地,秦并巴、蜀为蜀郡并建城,汉因织锦业发达专设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之称,五代蜀时遍种芙蓉,故别称“芙蓉城”,简称“蓉”,1
11、921年设市。1993年,成都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综合实力西部第一。2.城市规模 (1) 人口规模 市域各规划时段总人口分别为:至2000年,总人口1020万人;至2005年,总人口1070万人;至2010年,总人口1100万人;至2020年,总人口1150万人。 中心城各规划时段的城市人口规模分别为:至2000年,非农业人口规模205万人,实际居住人口230万人;至2005年,非农业人口规模223万人,实际居住人口250万人;至2010年,非农业人口规模242万人,实际居住人口270万人;至2020年,非农业人口规模278万人,实际居住人口310万人
12、。至远景期,中心城最大非农业人口规模应控制在305万人以内,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350万人以内。2000年2005年2010年2020年成都市总人口(万)1020107011001150中心城人口(万)230250270310非农业人口(万)205223242278农业人口(万)25232832(2) 用地规模 市域内各规划时段总城市建设用地及交通设施用地分别为: 至2000年,总城市建设用地342平方公里,交通设施用地30平方公里; 至2005年,总城市建设用地422平方公里,交通设施用地36平方公里; 至2010年,总城市建设用地490平方公里,交通设施用地40平方公里; 至2020年,总城
13、市建设用地670平方公里,交通设施用地60平方公里。 (3)中心城各规划时段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为:至2000年,172平方公里;至2005年,200平方公里;至2010年,226平方公里;至2020年,248平方公里。至远景期,中心城最大用地规模应控制在130平方公里以内。 表2.2用地规模2000年2005年2010年2020年城市总建设面积(k)342422490670中心城建设面积(k)172200226248交通设施面积(k)30364060 第二部分:市域城镇体系1. 城镇体系发展方针严格控制中心城规模,适当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按照城乡一体化原则形成功
14、能布局合理、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城镇体系。 2. 城镇体系发展战略以大城市为核心,以中小城市为主体,以小城镇为基础。 3.市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由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构成。其中特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4个;小城市11个;小城镇139个。 市域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由中心城卫星城县(市)域中心城镇中心镇一般建制镇五级构成。 4.城镇市域空间布局形态根据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生产力布局,市域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形态为:以中心城为核心,依托交通干线集聚发展的点轴型放射状空间布局结构。 5 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主要发展轴分别为: 依托成灌路的犀浦红光郫筒安德都江堰市城镇发展轴; 依托成温邛高
15、等级公路、成大路的文家涌泉柳城崇州市晋原邛崃市城镇发展轴; 依托成雅高速路、川藏路(机场专用路)的双流航空港开发区东升五津城镇发展轴; 依托成渝高速路、老成渝路、成龙路的大面龙泉城镇发展轴; 依托成绵高速路、川陕高等级公路、宝成铁路的天回桂湖大弯城镇发展轴; 依托人民南路、元华路、成仁路的石羊华阳城镇发展轴。6. 近郊区规划(1)两级发展,新都构筑最佳人居新近修编的规划显示,成都市城市将以南北轴线为发展主轴线,而在放射性的发展状态下,南北两极相对来说发展空间较大。南部副中心的确立,给南部区域特别是华阳、双流、新津、牧马山等片区带来了空前利好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诸如机场航空港等条件的要求限制,相
16、对来说,南部发展空间可能有限,这就给北部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近来北部的发展尤其惹人注目,特别是作为北部核心的新都等片区更是以“龙头”的姿态全面领跑北部新城。(2)温江、双流交通改变居住交通经脉正在伸向郊区卫星城镇。在已经公示的分区规划中,记者注意到,今后温江将有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和现在正在建设的城西干道光华大道平行,由中心城区直达温江城区。同时,龙泉驿区分区规划上显示,一条连接成渝两地的快速铁路将穿过该区。根据规划,双流北部也有条轨道交通线路穿过,这使得双流将成为成都城市轨道交通最密集的区域,比中心城的任何一个区都密集。这些轨道交通线路中,有四条由北向南从中心城进入双流北部、另一条轨道交通线路由
17、东向西贯穿整个双流北部,最后向西南延伸至双流机场。随着交通网络的构建,城市周边卫星城镇的发展必将驶上快车道。 第三部分:都市区 1. 总体布局都市区是市域城市化及第二、三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都市区以内为一体化的城市地区,区内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在2010年以前逐步实现一体化;各卫星城既相对独立地承担所在区域的中心职能,又分别承担中心城的部分职能。 (1) 都市区是由大弯、龙泉、柳城、桂湖、郫筒、东升、华阳等七个卫星城与中心城共同构成的高度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城市群,是形成成都现代化都市的主体,各卫星城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优势互补,共同发挥都市区的整体功能。 (2) 卫星城需承担第二产业发
18、展的职能,一方面疏解中心城工业,另一方面截流新的大型工业进入中心城。都市区内各城市(镇)之间均保留生态绿化间隔带,严禁城市(镇)连片发展。 (3) 按照保护良田和保护中心城环境的原则,都市区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南部的城市下风、下游地区,以及东部的丘陵、台地地区。向南沿人民南路南延线形成石羊华阳高新技术发展走廊,向东沿老成渝路形成洪河龙泉工业发展走廊。第四部分:中心城1. 总体布局 (1) 中心城是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重点发展辐射西南地区的金融、商贸、科技文化、信息、综合管理和服务等第三产业。 (2) 中心城的布局形态逐步由现在的密集“圈层式”发展为疏密结合的“扇叶式”布局,使城市保持良好的
19、生态环境。 (3) 中心城共划分为13个分区及22个大区,各大区平均人口规模约15万人。中心城逐步由现在的单中心结构发展为多中心结构,形成由市中心副中心大区中心居住区中心构成的城市结构。 (4) 按照放射加环状的道路结构,中心城划分为三个区:一环路以内为市中心区,面积为28平方公里;一环路与规划三环路(南部和东部以铁路为界)之间区域为主城区,面积为128平方公里;主城区以外至规划外环路为环城区,面积为442平方公里。 2. 市中心区 (1) 市中心区重点建设大型的金融、商贸、文化、信息及服务设施;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加快基础设施现代化;保护历史文物,体现名城风貌;提高环境质量,将市中心区建设成为
20、具有历史和地方特征的现代化高效率都市核心。 (2) 市中心区内各类公共设施相对集中设置,有利于其功能的高效率运行。 (3) 市中心区内现有的工业应在2000年以前逐步迁出,不得在原址改造或扩建。 (4) 严格控制市中心区土地开发强度,使之与基础设施能力相匹配,地块开发的平均容积率应控制在4以内。 (5) 至2010年市中心区内的实际居住人口由现在的约80万人下降到70万人左右;至2020年市中心区内实际居住人口减少到60万人左右,最少应保持50万人以上规模。 3. 主城区 (1) 主城区是中心城的主体,重点发展生活居住、科研教育、交通枢纽、物资集散等功能。除发展部分高新技术产业以外,不再新增工
21、业区或设置大型工业项目。鼓励区内工业迁往卫星城发展。 (2) 主城区划分为东区、南区、西区、北区、东北区等5个分区,各分区具有不同的发展重点。 4. 环城区 (1) 环城区是中心城的外围之域,依托现有的小城镇及工业点形成天回大丰、龙潭寺、洪河十陵、石羊琉璃、族桥机投、黄田坝、犀浦土桥等7个相对独立的分区。各分区之间以永久性生态绿地隔离,严禁连片发展。 (2) 环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至2010年控制在69.7平方公里以内,至2020年控制在91.7平方公里以内。 (3) 环城区内可适当发展占地少、效益高、污染低的、类工业,同时接受市中心区及主城区部分工业的迁移。 (4) 环城区内各分区按照生活与就业
22、相对平衡的模式发展,根据不同的区位,分别确定不同的发展重点。 5. 公共设施体系 (1) 中心城公共设施体系由1个市级中、2个市级副中心、20个大区级中心和若干居住区级中心四级构成。在高新区人民南路南延线与三环路交叉口地带设置城市南部副中心;在洪河片区沿老成渝路侧设置城市东部副中心。 (2) 公共设施用地在城市用地中的比重保持1417%,至2010年新增公共设施用地11.16平方公里,至2020年再新增1.60平方公里。 6.居住用地 (1) 中心城居住用地比重保持在30%以上,提高生活居住的环境质量。 (2) 至2010年中心城居住用地比重由现在的35.02%下降到31.92%,新增居住用地
23、24.51平方公里,人均居住用地提高到26.72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由现在的8.44平方米提高到1213平方米,新建17502020万平方米住宅,新建20个规模为34万人的居住区。 (3) 至2020年,中心城居住用地比重保持在30.93%,人均居住用地达到24.75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1415平方米,新建9601270万平方米住宅,再新建15个规模为34万人的居住区。 7. 行政办公设施 (1) 省、市委机关办公区均在原址改造。 (2) 省政府在现址改造,重点改善周边道路交通条件,鼓励有条件的机关和部门迁出,缓解该地段的交通压力。 (3) 市政府第一办公区和第二办公区宜迁往城市新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都市 城市 总体规划 873320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