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门诊部工作手册二.doc
《专科门诊部工作手册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科门诊部工作手册二.doc(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科门诊部工作手册二眼科专科门诊部编二一四年二月目录一、 岗位职责类门诊部主任职责1门诊部护士工作职责2检验科医师职责4“B”超、心电图室医师职责5导医工作职责6验光员职责7挂号、收费人员岗位职责9药剂人员职责10二、规章制度类考勤制度11安全工作制度12医院职工培训制度13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15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报告及处理制度20物资丢失、损坏赔偿的管理制度21感染性材料的管理制度23医疗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制度24诊疗室环境日清洁、消毒常规25医疗废物内部分类、收集、处置、转运制度27门诊工作制度29首诊负责制度30病历书写制度31医嘱制度32处方制度33值班、交接班制度35查对制度36转、出
2、诊制度37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制度38检验科工作制度39挂号、收费工作制度40医疗事故预防措施41护理部工作制度43治疗室工作制度44门诊部消毒隔离管理制度45门诊部感染管理制度46三、操作与行为规范类医务人员行为规范47病历书写规范56预约登记规范57医学伦理学规范58文档管理规范59处理病人抱怨投诉的规范61物品采购管理规范63药物使用、保存、发放和废弃管理66尊重他人隐秘的行为规范67眼药水滴用规范68涂眼膏规范69结膜下注射规范70球周注射规范71球后注射规范72球内注射规范74表面麻醉规范76浸润麻醉规范78眼部阻滞麻醉规范80球后麻醉规范82睑腺炎切开规范84眼睑脓肿切开规范86睑板腺
3、嚢肿摘除规范88电解倒睫规范90泪道探通规范92四、医患沟通与知情告知类胬肉手术协议书95睑内翻手术同意书96五、附录药物购买、领用、废弃登记表97物品采购、验收、使用、废弃登记表98眼科专科门诊部就诊登记表101眼科专科门诊部急救药品一览表102眼科专科门诊部复诊预约登记表103眼科专科门诊部回访情况登记表104二、规章制度类考勤制度1、全体职工必须执行规定的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坚守工作岗位,严格考勤制度。2、病事假请假按有关规定执行,事假未经批准擅自不上班者按旷工处理。3、因公、因私外出办事,事先向领导说明,经批准后进行,因私外出未经批准则按旷工处理。4、不定期对各科室进行查岗,无故脱岗
4、者,按实际脱岗时间论旷工处理,每日累计记入考勤。迟到早退,按实际时间计算累计记入考勤并按旷工处理。5、值班人员必须提前5分钟到岗,工作时间不准办私事、干私活,中午不准睡觉,晚上10点后方可睡觉。安全工作制度1、门诊部安全工作实行两级负责制,分管主任负总责、各科室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科室的防火、防盗、防水等各项安全工作。2、大型精密仪器室、治疗室、化验室、药房、仓库等重要场所禁止吸烟,禁用明火。3、发现安全隐患或电器设备损坏应及时报告分管领导,及时报修,一切电器设备不得任意拉接,不准擅自更换保险丝更不能用铜丝代替保险丝。4、每日下班前应检查室内电器、切断电源、关好水龙头、门窗,重要部门要安
5、装防盗门窗。本科室钥匙不得转借外人,如有丢失立即报告,及时处理。5、假期值班人员必须在岗在位,忠于职守,要经常巡视各科室,注意防火、防水、防盗,如有异常,要及时上报。医院职工培训制度 (一) 岗前教育制度 1、对新招聘的员工实行上岗前教育,岗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周。 2.、上岗前职业教育主要内容:法规与理念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方针政策教育;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制度、操作常规、医疗安全管理措施及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医学文件(病历)书写的基本规范与质量标准;心肺复苏的基本技能;当地医疗卫生工作概况及所在医院情况;现代医院管理和发展,以及消防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等有关内容。 3、岗前教育要经门
6、诊部方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4、其他新上岗的职工,要依照本制度进行自学和考核。 5、岗前教育集中培训应与试用期教育结合起来。新上岗的医务人员在试用期内,除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外,仍须坚持岗位教育培训,并在试用期结束前作出评价。 (二) 在职职工规范化培训制度 1、根据国家继续医学教育的有关规定,实行在职职工终身教育,抓紧抓好人才培训工作,从难从严要求,进行正规训练。 2、对在职职工继续教育工作,应设专人管理,在分管领导下,负责计划、组织和考核,建立技术档案。 3、科室应制订出在职职工继续教育规范化培训计划,以及保证计划完成的具体措施。 4、对所有职工的培训,都要强调强化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7、能入手,可采用通过岗位实践、脱产进修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和深化专业理论、实践能力以及外语水平。 5、定期检查培训计划执行情况,至少一年一次。对培训人才成绩突出的单位,应予奖励。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为加强全体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要求如下: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制定并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2、对全体职工开展全员性培训, 使所有医务人员加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及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3、不同环境下工作的医务人员,手的卫生应达到如下要求:(一)类和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5
8、cfu/cm2。类和类区域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供应室洁净区、重症监护病房等。(二)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0cfu/cm2。类区域包括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化验室等。(三)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5cfu/cm2。4、门诊小手术室等重点部门应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流动水洗手,洗手液和干手设施避免二次污染。5、进行手消毒时,禁止佩戴假指甲、戒指等饰物。6、手卫生方法:医务人员应掌握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在频繁接触病人的诊疗过程中,当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代替洗手;当接触传染病人或被感染性物质污染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双手,然后使用速干手消毒剂。7、洗
9、手后应使用无菌巾擦手,盛装无菌巾的容器应当干燥、灭菌。8、每月对全休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怀疑流行爆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一般手卫生方法第一条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一)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二)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三)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四)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五)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第二条 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是: (一)采
10、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二)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三)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1.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3.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4.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5.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6.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7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1. 掌心对掌心搓揉 2. 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搓揉 3. 手指交叉,掌心对掌心搓揉 4. 双手互握搓揉手指 5.拇指
11、在掌中搓揉 6.指尖在掌心中搓揉 (四)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第三条 医务人员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及配戴饰物的部位等。第四条 医务人员洗手使用皂液、在更换皂液时,应当在清洁取液器后,重新更换皂液或者最好使用一次性包装的皂液。禁止将皂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取液器中。第五条 医务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具体方法是:(一)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二)严格按照洗手的揉搓步骤进行揉搓;(三)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第六条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
12、当进行手消毒:(一)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二)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三)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四)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五)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第七条 医务人员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第八条 医务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应当洗手。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眼科手消毒方法第一条
13、 医务人员进行眼科手消毒应当达到以下目的:(一)清除指甲、手、前臂的污物和暂居菌;(二)将常居菌减少到最低程度;(三)抑制微生物的快速再生。第二条 眼科手消毒剂的选择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能够显著减少完整皮肤上的菌落数量;(二)含有不刺激皮肤的广谱抗菌成分,能够在手术期间内连续发挥杀菌作用;(三)作用快速;(四)与其他物品不产生拮抗性。第三条 医务人员眼科手消毒应当遵循以下方法:(一)清洗双手、前臂及上臂下1/3。具体步骤是:1.洗手之前应当先摘除手部饰物,并按要求修剪指甲;2.取适量的肥皂或者皂液刷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清洁双手时,应清洁指甲下的污垢;3.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
14、1/3;4.使用清洁毛巾彻底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二)进行眼科手消毒时,应将适量的手消毒剂认真揉搓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充分揉搓26分钟,用洁净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用无菌巾彻底擦干;如果使用免洗手消毒剂,则充分揉搓至消毒剂干燥,即完成外科手消毒。第四条 医务人员进行眼科手消毒时禁止佩戴假指甲、戒指,摘除手套后应当清洁双手后,再进行其他操作。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报告及处理制度1、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向门诊部报告,HIV职业暴露后4小时内上报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应给予随访和咨询。 2、紧急局部处理(1)用肥皂水和清水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15、(2)如有伤口应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清洗。(3)受伤部位的消毒,伤口应用消毒液(75%酒精、0.20.5%的过氧乙酸、0.5%碘伏等)3、对暴露者的处理(1)HIV暴露者应暂时脱离工作岗位。(2)对所有暴露者均应由专家对暴露级别进行评估,确定下一步预防或治疗方案。(3)HIV暴露者如需药物预防应于24小时内开始开始服药并坚持完成整个过程,原则上用药越早越好。暴露者应于暴露后0周、6周、12周、6月、12月进行血液检查。(4)HBV暴露者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记物检查,阴性者按0月、1月、6月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物资丢
16、失、损坏赔偿的管理制度(1)基本原则1因工作失职、不负责任、违反操作规程,致使国家财产蒙受损失,根据情节轻重、造成损失的程度,结合本人的一贯表现,给予赔偿、批评教育,直至处分的处罚。2凡属使用年久或抢救病人不慎损坏的器材,经有关人员证明,组织核实,确认非责任性事件的,可免于赔偿,但要填写报损单。3大批量器材遗失或霉烂、损坏,应检查原因,申报科室提出处理意见,报审查处理。(2)具体管理办法1各科管理的器材、材料、家具、药品等,均定责到人,专管专用,丢失后由保管人百分之百赔偿。2玻璃器皿或金属器械自然老化时的破损,玻璃制品煮沸情况下的破损,不追查责任;已破损尚能继续使用的器材,在最后使用中损坏时,
17、不追究责任,按报废处理。3消耗性器材,12元内的如试管、载玻片、针头、刀片、手套等,因工作损坏不予赔偿。4因患者责任而损坏的器材,按百分百赔偿,由保管者负责办理。若因未及时追究赔偿而漏收者,由保管责任人赔偿。5因责任心不强致使器材破损,按市价计算,超过10元者,经科室报请主任裁处;10元以下者,由科室领导处理并备案。6由于交接不清造成丢失、损坏,由接班人负责赔偿。7药房因责任心不强、计划不妥、保管不当而造成药物霉烂、失效变质等,应根据情况进行处理。(3)报废与赔偿程序 1破损或报废:由责任人填写破损单或书面报告,详细记录器材名称、规格、破损原因及程度,本人签字,证明人签字,属于固定资产的,经分
18、管固定资产领导批准后,确定继续使用或报废。2赔偿:由责任人填写赔偿清单或书面报告,不属于固定资产的送药房按市价核定,经领导审批交款后领补。属于固定资产的,由分管领导决定赔偿金额。感染性材料的管理制度为有效防止生物实验室感染性材料在收集、运输等过程中发生泄露或扩散,引起相关人员的感染或环境的污染,特制订如下制度:一、收集标本的容器最好为塑料制品,质地坚固,正确地用盖子或塞子盖好后无泄露,在容器外部不应有残留物。二、设有接受标本的房间或空间。三、接受标本的工作人员应了解标本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做好标准隔离。标本的内层要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并准备好消毒剂。四、废弃的标本或培养物经高压灭菌后放入双层
19、黄色垃圾袋内,扎紧后由专职垃圾收集人员收集后集中处置。五、损伤性垃圾(如针头)放入锐气盒内。六、感染性材料由科主任指定专人负责保管;保管员应具有高度责任心和熟练操作技能,监控感染性材料外流。七、在准备及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定时、定点、安全、妥善放置;一旦发现污染情况,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消毒措施,消除污染。八、实验完毕的感染性材料,必须先经灭菌、消毒处理后再进行清洗。医疗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制度1. 万元以上贵重仪器设备应有专人使用保管,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使用人员应认真填写机器使用情况记录;2.设备的日常保养由设备保管人负责,内容为进行表面清洁,紧固易松动的螺丝和零件,检查
20、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工作是否正常,零部件是否完整;3.一级保养,由仪器保养人进行,主要是进行仪器外部清洁,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如声音、温度、指示灯等异常情况,进行局部检查和调整;4.二级保养,属预防性修理,由仪器保养人会同维修人员共同进行,对设备的主体部分或主要组件进行检查,调整精度,必要时应更换易损件;5.设备科定期对设备保养情况进行检查,对设备的工作运行情况进行功能检查或精度检查。属国家计量法规定的强检计量仪器定期由计量部门进行鉴定。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6定期保养全院各类医疗设备是提高仪器使用率与完好率的重要保证。各类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均由设备维修组统一负责(除个别科室已长期
21、配备有专职工程技术人员外)。诊疗室环境日清洁、消毒常规 一、空气消毒: 1.通风:早上上班前、中午、下午班后各通风0.51h。、 2.消毒:方法一:紫外线消毒。每日班后使用紫外线灯消毒1h。 方法二:空气动态消毒。采用多功能动态杀菌机进行空气动态消毒。二、地面消毒: 1.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或含清洁剂水拖地每天2次(早上、中午各1次)。 2.有传染病流行时改为第一遍用250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第二遍用清水拖地。三、物品表面消毒:医务人员手接触的地方用避污薄膜纸覆盖,薄膜有破损地方或没采用避污薄膜纸覆盖者用中效消毒液擦拭。每天下班后用250500mg/L 含氯消毒液
22、擦拭,停留10-30min后用清水擦拭、清洁。四、注意事项 1.诊室空气提倡通风换气。 2.采用紫外线消毒要注意环境评估及使用注意事项: 室内保持清洁干燥,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紫外线灯管距地面2M,用于物体表面消毒时,灯管距物体表面不超过1M。消毒时间从灯亮5min后开始计时,消毒时间为0.5-1h。 紫外线灯累计使用时间不应超过1000h,使用中强度不低于70W/c,新灯强度不低于90W/c。紫外线强度计至少一年标定1次。 消毒完毕,打开窗通风换气,方可入室。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紫外线灯管每周用95酒精棉球擦拭1次,如有灰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科 门诊部 工作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