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精选PPT.ppt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精选PPT.ppt(1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第1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概述概念与分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各种生物体病原体侵犯脑或脊髓实质、被膜和血管等,引起急、慢性炎症(或非炎症)性疾病第2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CNS病原体概述概念与分类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螺旋体朊蛋白脑膜脑实质脊髓脊髓膜第3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4第4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第一节 病毒感染性疾病第5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6第6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HSV病因及发病机制第7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8第8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第9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病理
2、第10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病理第11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12第12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脑电图辅助检查第13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CT辅助检查第14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MRI辅助检查第15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16第16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发热、精神症状、意识障碍、抽搐及局灶性神经体征CSF:红、白细胞数增多EEG:额颞为主的弥漫性异常CT或MRI:额颞叶出血性病灶抗单纯疱疹病毒治疗有效诊断第17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18第18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19第19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20第
3、20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21第21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病因及发病机制85%95%病毒性脑膜炎由肠道病毒引起,该病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有60多个亚型,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等。虫媒病毒和HSV也可引起本病,腮腺炎病毒、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及流感病毒少见。第22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美国每年病毒性脑膜炎发病数超过其他病原体导致脑膜炎病人数的总和,我国尚缺乏有关的流行病学资料。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少数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大部分病毒在下消化道发生最初感染,肠粘膜细胞有与肠道病毒结合的特殊受体,病毒
4、经肠道入血后产生病毒血症,再经血液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第23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临床表现本病在夏秋季高发,但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可终年发病。儿童多见,成人也可罹患。多为急性起病,出现病毒感染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畏光、肌痛、食欲减退、腹泻和全身乏力等;以及脑膜刺激征如头痛、呕吐、轻度颈强和Kernig征等。患儿病程常超过1周,成年可持续2周或更长。临床表现可因患者年龄、免疫状态和病毒种类及亚型的不同而异,如幼儿可出现发热、呕吐、皮疹等,颈强较轻甚至缺如;手-足-口综合征常见于肠道病毒71型脑膜炎,非特异性皮疹常见于埃可病毒9型脑膜炎。第24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诊断CSF:压力可
5、能增高,细胞数增多达101000106/L,早期以多形核细胞为主,848小时后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可轻度增高,糖水平正常急性肠道病毒感染可通过咽拭子、粪便等分离病毒,PCR检查CSF病毒DNA具有高敏感性及特异性第25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治疗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主要是对症治疗、支持疗法和防治合并症对症治疗如严重头痛可用止痛药,癫痫发作可首选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抗病毒治疗可缩短病程和减轻症状,目前肠道病毒的试验性用药是免疫血清球蛋白(ISG)和leconaril(抗微小核糖核酸病毒药)。如疑为肠道病毒感染应关注粪便处理,注意洗手第26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27第27页,讲稿共
6、124张,创作于星期一28第28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29第29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30第30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31第31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32第32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12岁以下儿童,2岁前常患过麻疹,经68年的无症状期隐袭起病,缓慢进展,不发热。临床分为:早期:认知和行为改变,如健忘、学习成绩下降、淡漠、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改变和坐立不安等运动障碍期:数周或数月后出现共济失调、肌阵挛(响声常可诱发)、舞蹈手足徐动、肌张力障碍、失语和失用症,可有癫痫发作强直期:出现肢体肌强直、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去皮层
7、或去大脑强直,可有角弓反张,最终死于合并感染或循环衰竭第33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34第34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35第35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36第36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37第37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38第38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第二节 朊蛋白病第39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40第40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41第41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概述第42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43第43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44第44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大体病理第45页,讲稿共124张,
8、创作于星期一Microscopicpathology病理第46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临床表现2578岁,平均58岁,新变异型平均26岁隐袭起病,缓慢进行性发展初期:神经症表现,头痛、眩晕、共济失调中期:进行性痴呆、脊髓前角损害出现肌萎缩、肌阵挛(最具特征性)、锥体束征晚期:尿失禁、无动性缄默、昏迷与去皮层强直状态,可因褥疮或肺感染而死亡第47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48第48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辅助检查第49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EEG辅助检查第50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51第51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52第52页,讲稿共124张,创
9、作于星期一53第53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Kuru病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致死性朊蛋白病,仅发生于新几内亚高原的土著居民,主要传播方式是生食感染本病的亡故亲人的肉。在Kuru病首先发现含异常朊蛋白的淀粉样斑块,称为Kuru斑。该病已极罕见,不赘述第54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55第55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Gerstmann-Straussler-Scheinker(GSS)综合征是朊蛋白引起的家族性神经变性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变为小脑、大脑和基底节海绵状变性,显著的淀粉样斑块沉积,合并脊髓小脑束和皮质脊髓束变性。发病年龄1966岁,平均40岁,发病及进展缓慢。
10、病初主要表现小脑性共济失调,最终合并痴呆、缓慢进展的痉挛性截瘫,脑干受累出现橄榄脑桥小脑变性症状。病程持续210年。EEG为弥散性慢波,无周期性改变。无特效治疗。第56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57第57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atalfamilialinsomnia,FFI)是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至1998年为止仅发现9个家系23例FFI病人。本病由Lugaresi(1986)首先报告。病变特点是丘脑变性。发病年龄1861岁,病程736个月。睡眠障碍是本病突出的早期症状,病人总睡眠时间不断地显著减少,严重者一昼夜睡眠不超过1小时,催眠药无效。本病早期
11、征象也包括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锥体束征、小脑体征、痴呆和肌阵挛等。同一家族某些病人可出现CJD临床表现,EEG可见弥散性慢波,周期性异常波罕见。FFI临床表现多变,基因型检查有助于诊断。本病无特效治疗。第58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第三节 艾滋病的神经系统病变第59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病原体HIV是一种逆逆转转录录病病毒毒(retrovirus),是有包膜的RNA病毒,含RNA依赖的DNA聚合酶(逆转录酶)。有两种亚型,HIV-1能引起免疫缺陷和AIDS,呈世界性分布;HIV-2仅在非洲西部和欧洲的非洲移民及性伴中发生,很少引起免疫缺陷和AIDS。本病高危人群包括同性恋
12、、杂乱性交及异性性接触、药瘾、血友病、多次输血和HIV感染者的婴儿病毒与细胞表面CD4受体结合,破坏CD4+淋巴细胞,引起机体严重细胞免疫缺陷,病毒藉胞饮或融合作用进入细胞内,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发生溶解坏死,使辅助性T细胞(Th)减少和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导致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机会性感染,淋巴瘤发病率明显增加,肺孢子虫Carinii导致Kaposi肉瘤。HIV不仅是引起免疫缺陷的嗜淋巴细胞病毒,也是危险的嗜神经病毒,尸检发现90%的艾滋病患者可见神经系统病变。病毒通常不直接损害神经组织,可通过持续性胞内感染和免疫介导的间接损伤、受染的单个核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兴奋毒性氨基酸、胞内
13、钙超载、自由基、脂质炎性介质(花生四烯酸和血小板活化因子)、HIV基因产物如膜糖蛋白GP120的间接细胞毒性等引起组织炎症损害。促使HIV感染后疾病发作因素包括HIV生物学变异、强毒力病毒株、宿主免疫机制与伴随感染相互作用,伴随感染包括巨细胞病毒、人类单纯疱疹病毒、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HTLV-1)等。病因及发病机制第60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61第61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艾艾滋滋病病神神经经综综合合征征可为首发症状出现,临床根据起病快慢、病程长短、病毒侵及神经系统部位、伴其他病原体感染等,分为以下三类。1HIV原发性神经系统感染(1)HIV急
14、性原发性神经系统感染:初期无症状或首发症状是神经系统表现,包括:急急性性可可逆逆性性脑脑病病:表现意识模糊、记忆力减退和情感障碍;急急性性化化脓脓性性脑脑膜膜炎炎:头痛、颈强、畏光和四肢关节疼痛,偶见皮肤斑丘疹,可见脑膜刺激征;单发脑神经炎(如Bell麻痹)、急性上升性或横贯性脊髓炎、炎症性神经病(Guillain-Barr综合征)(2)HIV慢性原发性神经系统感染包括:AIDS痴痴呆呆综综合合征征:是皮质下痴呆,隐袭进展,见于约20%的AIDS患者;早期出现淡漠、回避社交、性欲降低、思维减慢、注意力不集中和健忘等,可见抑郁或躁狂、运动迟缓、下肢无力、共济失调和帕金森综合征等,晚期出现严重痴呆
15、、无动性缄默、运动不能、截瘫和尿失禁等;CT或MRI可见皮质萎缩、脑室扩张和白质改变等;复复发发性性或或慢慢性性脑脑膜膜炎炎:表现慢性头痛、脑膜刺激征,可伴三叉、面和听神经损害,CSF呈慢性炎性反应,HIV培养阳性;慢慢性性进进展展性性脊脊髓髓病病:胸髓后索、侧索病变明显,可见脊髓白质空泡样变性(空泡样脊髓病),表现进行性痉挛性截瘫,伴深感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和痴呆,多在数周至数月完全依赖轮椅,少数在数年内呈无痛性进展;颇似亚急性联合变性,原位杂交或HIV分离培养可证实;周周围围神神经经病病:可表现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多数性单神经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感觉性共济失调性神经病
16、、进行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和神经节神经炎(ganglioneuritis)等,多发性神经病最常见。HIV引起肌病少见2机机会会性性中中枢枢神神经经系系统统感感染染自广泛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以来,AIDS患者各种机会性感染发病率降低或病情减轻。脑弓形体病:是AIDS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广泛应用抗弓形体药如甲氧苄啶-新诺明后已减少;病情缓慢进展,出现发热、意识模糊状态和局灶性或多灶性脑病症状体征,如脑神经麻痹或轻偏瘫、癫痫发作、头痛和脑膜刺激征等;MRI可发现基底节一或多处大块病灶,有环形增强;PCR可检出弓形体DNA;确诊有赖于脑活检;真菌感染:6%11%的病例可见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毒感染:单纯
17、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引起脑膜炎、脑炎和脊髓炎,乳头多瘤空泡病毒引起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细菌感染:分枝杆菌、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各种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较多见3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AIDS细胞免疫功能破坏使肿瘤易感性增加,常见原发性淋巴瘤,发生率为0.6%3%;与弓形体病不易区分,表现意识模糊、头痛、脑神经麻痹、轻偏瘫、失语和癫痫发作等;脑脊液蛋白增高,单个核细胞轻度增多,糖含量可降低;MRI可见单发或多发增强病灶。Kaposi肉瘤罕见。临床表现第62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63第63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诊断及鉴别诊断1诊断艾滋病神经综合征可根据
18、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免疫学和病毒学检查综合判定,CT显示进行性脑萎缩有助于艾滋病合并痴呆诊断,确诊有赖于脑活检、HIV抗原及抗体检测,可行立体定向脑活检,ELlSA法测定p24核心抗原。钆-增强MRI可检查脊髓病,CSF检查可帮助诊断脊髓病、周围神经病,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可诊断周围神经病和肌病,必要时辅以肌肉和神经组织活检2鉴别诊断儿童须与先天性免疫缺陷鉴别,前者常见腮腺炎及血清1gA增高,后者少见,病史和HIV抗体有助于鉴别。成人须与应用激素、血液或组织细胞恶性肿瘤等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区别。第64页,讲稿共124张,创作于星期一治疗HIV感染联合药物治疗通过抑制HIV复制和增强免疫
19、功能延长生命。目前临床常用药物包括: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如阿波卡韦(abacavir)、去羟肌苷(didanosine)、拉米夫定(lamivudine)、司他夫定(stavudine)、扎西他宾(zalcitabine)和齐多夫定(zidovudine)等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如甲磺酸地拉韦定(delavirdinemesylate)、依非韦伦(efavirenz)和奈韦拉平(nevirapine)等蛋白酶抑制剂(PI):如安泼那韦(amprenavir)、印地那韦(indinavir)、奈非那韦(nelfinavir)、利托那韦(ritonavir)和沙奎那韦(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 精选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