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学史精选PPT.ppt
《中国语言学史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语言学史精选PPT.ppt(20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中国语言学史第1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第一节 概述第2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一,汉语语言学的历史分期一,汉语语言学的历史分期 王力把汉语研究的历史分为两大段落:第一段:从汉代到清代末年马氏文通诞生;第二段:从马氏文通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马氏文通标志着汉语传统语言学的终结和现代语言学的开始。当代学者则进一步分为七个阶段:1.先秦 2.两汉 3.魏晋南北朝 4.隋唐五代 5.宋元明 6.清代 7.现代第3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1先秦时期人的思想能否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语言性质与作用的讨论。语言是如何表达思想的?萌发了最初的训诂学。如何说服说服对方?孕育了最初的修
2、辞学观念。如何认读和书写汉字?总结出“六书”,最初的文字学。先秦,汉语传统语言学的启萌时期。第4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2两汉时期治国理念的转变。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王,陛下安得而有之?”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史记陆贾列传)汉武帝表彰六经,独尊儒术,设立五经十四博士,文人为相。第5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传注之学推动语言学发展。第一,扩大了训诂学范围。注的对象由经扩大到子史集。王逸注楚辞章句,赵岐孟子章句,高诱吕氏春秋注、战国策注、淮南
3、子注,服虔、应劭汉书注研究对象由文献语言研究扩大到口头语言。扬雄方言,服虔通俗文。第二,确立了训诂学基本法则。形训:许慎说文解字 声训:刘熙释名两汉,汉语传统语言学的创立时期。第6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3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的剧烈变动。由统一走向多元,儒、佛、道、玄并存。思想多元推动语言学发展。第一,训诂学产生新的注解形式。出现大量注解性著作。魏王弼周易注、老子注 魏何晏论语集解 西晋郭象庄子注 西晋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两晋之交郭璞尔雅注、方言注、山海经注 东晋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 第7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 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 南朝宋裴骃的史记集解 南朝梁刘孝标(名峻)的
4、世说新语注 南朝梁皇侃的论语集解义疏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内容的发展推动形式的创新:1)集解:汇集前人注解、加以鉴别取舍,并间出己意。2)义疏:讲解前人注解。大多为讲稿或记录稿,内容繁杂、文字粗疏,而且篇幅巨大。违背“朴学”作风。3)史注:考证或补充史实。有别于“义注”。裴松之三国志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郦道元水经注。第8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裴松之上三国志表云其书内容:一补缺,“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二存异,“同说一事而辞有乖离,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纳以备异闻”;三纠误,“纰缪显然,言不符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四考辨,“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
5、所辩论”。代表史注的一般体例。第9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 4)音义:注音和释义。从正文中摘出所释语词,解释后另编成册。与文本相分离。三国吴韦昭汉书音义、晋宋之间徐邈毛诗音义、徐广史记音义等。第二,尔雅、说文出现后继之作。仿雅:三国魏张揖广雅 仿许:西晋吕忱字林,南朝梁顾野王玉篇。第三,音韵学形成初步格局。反切的发明,汉语音韵学的起点。最早的韵书:三国魏李登声类、西晋吕静韵集。第10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齐梁之间的“四声”。沈约:“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寤。”“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间,轻重悉异,达此妙旨,始可言文。”梁武帝:“何为四声?”周舍:“天子圣哲。”魏晋南北朝,汉语
6、传统语言学的演进时期。第11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参考书目:王力中国语言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濮之珍中国语言学史(高校文科教材)上海古籍出版社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 广东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赵振铎中国语言学史 河北教育出版社第12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4隋唐五代时期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南北文化交流,社会民众参与文化活动。新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唐代科举设“进士”和“明经”两科,进士考诗赋,明经考经术。两者均要求读懂古代文献。第13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第一,训诂学专注于旧注总结。v五经正义:官方组织编写、孔颖达主持完成。包括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和春秋左传。官
7、定的标准读本,称为“正义”。效仿者:贾公彦周礼注疏、仪礼注疏,徐彦春秋公羊传注疏,杨士勋春秋谷梁传注疏。合称“九经注疏”。“注疏”与“正义”的体例相同,但“正义”可称“注疏”,“注疏”不能称“正义”。v文选注:李善注,后来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注(称五臣注)。v颜师古汉书注:汇集前代20多位学者的注解,名为“注”,实为集解。第14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两部“音义”:陆德明经典释文和释慧琳一切经音义。第二,文字学专注于文字整理。v文字写法的整理。颜元孙干禄字书、张参五经文字、玄度新加九经字样等。称“学样之学”。v说文解字的整理。李阳冰,善篆书,自谓“斯翁之后,直至小生”。
8、作刊定说文30卷,今不传。其内容有三项:1)修正笔法 2)别立新解 3)刊正形声 第15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第三,音韵学专注于韵书编纂。南北朝时期韵书大量出现,颜之推称之为“音韵蜂出”,但又批评“各有土风”。增补切韵:孙愐唐韵和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隋唐五代,汉语传统语言学的整固时期。第16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5宋元明时期学术活动受两种思想的支配:王安石的新学,程颢、程颐的理学。新学改良政治(治政),理学改良人心(治心),目的不同,手段都是改造传统儒学。引发了疑古之风。语言学新发展:第17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第一,训诂学多样化。汉唐训诂既严谨的,也是保守的。宋
9、代学者改变了传统学风。v经典注疏。四种为宋人所作:邢昺论语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孙奭孟子注疏v辞书编写。雅书:宋陆佃埤雅、罗愿尔雅翼和明朱谋 骈雅、方以智通雅等。韵书:宋陈彭年等广韵、宋祁、丁度等集韵、金荆璞五音集韵。字书:宋陈彭年大广益会玉篇、司马光类篇、金王与秘篇海等。v诗文注解。为训诂学打开新领域。v方言俗语考释。大多保留在笔记书札之中。第18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冒险而失败的王安石。“人为之为伪”,“坡者土之皮”,“以竹鞭马为笃”。令人莫名其妙。苏轼挖苦他:“以竹鞭马为笃,以竹鞭犬,有何可?”“鸠字从九从鸟,亦有证据。诗曰鸤鸠在桑,其子七兮,和爹和娘,恰是九个。”朱熹是成
10、功的范例。注诗经、楚辞、四书,不依傍前人,而又言必有据。第19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第二,文字学继往开来。v徐铉:校订说文 徐鍇:说文解字系传v郑樵、戴侗阐释“六书”v王子韶(圣美)“右文说”其类在左,其义在右。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之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说文“亦声”从A从B、B亦声。第20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v金石文字的辑录整理 刘敞先秦古器图 欧阳修集古录 赵明诚金石录 吕大临考古图释文 洪适隶释、隶续第三,音韵学分化深入。v等韵学第21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
11、星期一第22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v古音学 朱熹“叶音说”。陈第的批判: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故以今之音读古之作,不免乖剌不入。v北音学 周德清中原音韵 依据北方戏曲创作实践编纂,於切韵系韵书不同。第23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第四,语法研究崭露头角。元卢以纬助语词,表现出语法观念。宋元明,汉语传统语言学的重塑时期。第24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6.清及民初时期第一,训诂学全面繁荣,成果既多且精。清代语言学者几乎无一例外地致力于汉代训诂研究。阮元汇编皇清经解,收入190种,共1400卷。王先谦汇编皇清经解续编,收入209种,共1430卷。大量的史书、诸
12、子和诗文注解。不仅有随文注解,而且还有通释、笔记等专门著作。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经传释词、俞樾古书疑义举例等。第25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第二,古音研究更加深入细密。v声母:钱大昕“古无轻唇音”和“古无舌上音”。v韵母:清初顾炎武首先分先秦古韵为10部,其后江永13部,戴震九类25部(实际16部),段玉裁17部,孔广森18部,王念孙、江有浩21部(王念孙晚年增加“冬”部,为22部)v声调:孔广森认为“古无入声”、段玉裁认为“古无去声”,王念孙、江有诰认为古有四声,但与广韵“平上去入”不尽相同。第26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第三,说文研究蔚为大观
13、。今人丁福保编印说文诂林,收入182家,几乎全是清人著作。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第27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第四,古文字研究异军突起。最先进行搜集和研究的有王懿荣、罗振玉、刘鹗、王国维、孙诒让等人。孙诒让契文举例为第一部甲骨文研究专著。甲骨四堂: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金文也同样受晚清学者重视。第28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第五,词汇研究重受重视。方言词汇研究:杭世骏续方言、程际盛续方言补、程先甲广续方言、胡文英吴下方言考、章太炎新方言等;俗语词汇研究:翟灏通
14、俗编、钱大昕恒言录等;语源研究:戴震转语二十章、程瑶田果蠃转语记、王念孙释大等。近义词比较研究:洪亮吉比雅、异文别字研究:吴玉缙别雅、重言叠字研究:史梦兰叠雅等。清代,汉语传统语言学的鼎盛时期。第29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二,汉语传统语言学的总体特色二,汉语传统语言学的总体特色第一,重实用,轻理论。只是为了解读文献。从学科分布看:“小学”分化为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足鼎立。积极影响:使语言研究贴近实践,成为应用科学。消极影响:使语言研究滞留于感性层面,只是微观的经验总结,不是宏观的理论建设。第30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第二,重古雅,轻俚俗。方言俗语研究为的是“证古”,是
15、文献语言研究的一种补充。以说文为圭臬。唐张有:“说文所无,手可断,字不可易也”。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把说文540部首归并为214个,清初经学家朱彝尊斥之为“兔园册”,为之“齿冷目张”。封闭保守的学术风尚,阻碍语言研究深入进行,是消极的。第31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第三,重训诂,轻语法。现代:语音学 语法学 文字学 词汇学古代:音韵学?文字学 训诂学之语义学轻语法的原因是今天语法学者应该深思的。第32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第四,重证明,轻议论。成果总是提出观点,再举例证明。钱大昕证明“古无轻唇音”。“问:轻唇之音,何以知古人必读重唇也?曰:广韵平声五十七部,有轻唇者仅九部
16、,去其无字者,仅二十余纽,证以经典,皆可读重唇。”接下来举例证明,共27条。举例完了,总结:“凡今人所谓轻唇音,汉魏以前皆读重唇,知轻唇之非古矣。”第33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其成果一方面持之有故,可信度较高,而且明白易晓;另一方面却因为限于举例说明,走入“无所不通”、“无说不立”的歧途。第34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 第二节 诸子的语言理论第35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一,言意关系一,言意关系v老子认为“言不达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v庄子把老子的观点具体化、形象化轮扁斲轮:第36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 桓公读书于堂上,
17、轮扁斲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斲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同上)第37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v孔子认为言意可以统一,“名实相副
18、”:孔子侍坐于季孙,季孙之宰通曰:“君使人假马,其与之乎?”孔子曰:“吾闻君取于臣曰取,不曰假。”季孙悟,告宰通曰:“自今以往,君有取谓之取,无曰假。”故孔子正假马之名,而君臣之义定矣。(韩诗外传卷五)强调“正名”。第38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v墨子认为言意一致。言意不一致的原因常常是概念混乱。“以攻伐之为不义,非利物与?昔者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此皆立为圣王,是何故也?”子墨子曰:“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彼非所谓攻,谓诛也。”(墨子非攻下)哲学命题“杀盗非杀人”:盗,人也,爱盗非爱人也,不爱盗非不爱人也,杀盗非杀人也。(墨子小取)公孙龙:白马非马。第39页,讲稿共20
19、0张,创作于星期一 夫是仲尼异“楚人”于所谓“人”,而非龙异“白马”于所谓“马”,悖。(公孙龙子迹符)v荀子认为名实关系是约定俗成的。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荀子正名)第40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二,语言运用二,语言运用孔门“四科”: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v运用什么语言?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述而)荀子: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孟子嘲笑南方学者许行为“南蛮鴂舌之人”。第41页,讲稿共2
20、00张,创作于星期一v如何才能把语言运用好?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辞达而已。(论语卫灵公)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文质彬彬”是我国最早的修辞理论。第42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三,语词构造三,语词构造尹文子大道上:语曰“好牛”,又曰“不可不察也”。“好”则物之通称,“牛”则物之定形,以通称随定形,不可穷极者也。设复言“好马”,则复连于马矣,则“好”所通无方也。设复言“好人”,则彼属于人矣。则“好”非人、人非“好”也,则“好牛”、“好马”、“好人”之名自离矣。意义:(1)区分了词的不同性质:通称和定形。(2)指出了词的构造形式:以通称
21、随定形。第43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四、语言习得四、语言习得语言是在交流中学会的。孟子滕文公下: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第44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荀子儒效: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第45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第三节 尔雅第46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第一部训诂专著。“训诂”
22、即解释故言故语“训”借作“顺”,义为使通顺;“诂”指故言故语,“故”的分化字。先秦的训诂都是作者“文中自注”,是正文的一部分,不是独立的训诂著作。第47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一,一,尔雅尔雅的性质的性质汇编故训:扶摇谓之猋。(释天)暴雨谓之涷。(释天)南风谓之凯风,东风谓之谷风,北风谓之凉风,西风谓之泰风。(释天)十分之一来自诗经。第48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有闻即录,不避重复。释诂上:永、悠、迥、违、遐、阔,远也。永、悠、迥、远、遐也。应该合为一条。因来源不同、各存其旧而分开。v尔雅的命名:“尔”借作“迩”,义为近、接近。“雅”借作“夏”,指华夏民族。第49页,讲稿共20
23、0张,创作于星期一二,二,尔雅尔雅的作者与成书年代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刘歆西京杂记卷三“辨尔雅”云:郭威字文伟,茂陵人也。好读书,以谓尔雅周公所作。而尔雅有“张仲,孝友”,张仲,宣王时人,非周公之制明矣。余尝以问扬子云,子云曰:“孔子门徒游、夏之俦所记,以解释六艺者也。”家君以为外戚传称“史佚教其子以尔雅”,尔雅,小学也。又记言:“孔子教鲁哀公学尔雅”,尔雅之出远矣,旧传学者皆云周公所制也。“张仲孝友”之类,后人所足耳。第50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尔雅的作者历来有四种说法:第一种认为周公所作。张揖上广雅表:臣闻昔在周公,缵述唐虞,宗翼文武,克定四海,勤相成王,践阼理政。六年,制礼以导天下
24、,著尔雅一篇,以释其意义,传于后嗣。今俗传三篇尔雅,或言仲尼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孙通所补,或言 郡梁文所考,皆解家所说,先师所传,既无正 ,圣人所言是故疑不能明也。第二种认为孔子门徒所作。扬雄云:“孔子门徒游、夏之俦所记,以解释六艺者也。”郑玄驳五经异义:“某之闻也,尔雅者,孔子门人所作,以释六经之旨,盖不误也。”第51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第三种认为秦汉学者所作。欧阳修:“考其文理,乃是秦汉之间学诗者纂集说诗博士解诂之言尔。”第四种认为西汉人所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书在武帝以前毛亨以后,大抵小学家缀集旧文,递相增益,周公、孔子皆依托之词。第52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
25、一四说皆有可疑之处。今学者认为尔雅成书于战国后期,作者是儒家学者,但后人有所增补。第53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三,三,尔雅尔雅的内容和体例的内容和体例今本尔雅分上、中、下三卷,共19篇。1尔雅的内容前三篇解释普通语词。释诂第一 解释古代语词,185条。如、适、之、嫁、徂、逝,往也。卬、吾、台、予、朕、甫、余、言,我也。释言第二 解释常用语词,308条。还、复,返也。贸、贾,市也。第54页,讲稿共200张,创作于星期一释训第三 解释描写事物状态和动作方式的语词,128条。明明、斤斤,察也。穆穆、肃肃,敬也。暴虎,徒搏也。冯河,徒涉也。后十六篇解释百科语词(即事物名称)。释亲第四 解释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语言学 精选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