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小抄.doc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小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小抄.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 名词解释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3、 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联系或关系的过程。4、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5、 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6、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7、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他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机构和功能单位。一个
2、典型的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组成。8、 突触是两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是控制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不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突触进行的。9、 反射是神经系统的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它是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一定的外界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10、 反射弧是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一般包括五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11、 无条件反射是机体和环境之间的比较恒定的联系。它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建立并遗传下来的,他只是那些为数有限的固定的直接刺激作用于一定的感受器引起的恒定的活动,基本上是皮层下中枢的活动。12、 条件反射是后天的,在个体生活过程中获得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等
3、动物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它是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它又可分成经典性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13、 经典性条件反射是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14、 工具性条件反射又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提高。15、 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16、 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他是人所特有的
4、。17、 反映是物质和物质相互作用后双方留下痕迹的过程。18、 感应性是生物以自己的活动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19、 感受野当呈现某种特定刺激的同时,可记录到感觉神经通路及大脑皮质各水平上单个神经细胞的发电现象。据此,可揭示该个神经细胞所管辖的刺激区域。这个区域称为该神经细胞的感受野,而每个神经细胞的感受野都有其侦察特定特征的功能,所以亦称为特征侦察器。20、 似动知觉又叫似动运动知觉,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即同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21、 感受性是指人的感觉器官都有其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
5、力称为感受性。22、 适应是感受性变化的普遍现象。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23、 同时对比是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24、 继时对比是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25、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然相对不变。26、 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又叫“思维的知觉”。27、 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28、 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通常以表象形式存在,具有直观形象性。29、 词语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的
6、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亦即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内容的记忆。30、 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具有鲜明、生动、深刻和情境性等特点。31、 动作记忆是以个体的动作、运动及其系统为内容的记忆,其特点是容易保持和恢复。32、 短时记忆是指信息一次呈现厚,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具有意识性、操作性、按原始信息的感觉通道编码等特点。33、 长时记忆是指学习过的材料在人脑中保持1分钟以上乃至终生的记忆。长时记忆具有组织性、备用性等特点,其容量几乎无限。34、 记忆表象是指人在知觉客观事物后,在人脑中所保存的形象。35、 有意识记是指有预定的识记目的,并灵活运用一些有效方法的识记
7、。36、 无意识记是指没有自觉的识记目的,没有有意采取任何识记方法,也不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识记。37、 保持是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贮存过程。38、 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39、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40、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41、 复习多次的识记称为复习。42、 回忆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在一定条件下能把它重新再现出来。43、 再认是指曾经接触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44、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接地反映。45、 动作思维又叫直觉行动思维,是以实
8、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46、 形象思维又叫直观形象思维,它是依靠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47、 抽象思维是依赖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思维。48、 聚合式思维又叫集中思维,它是把问题所提供的种种信息或条件朝着一个方向集中,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优秀的解决问题的方案。49、 发散式思维这种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对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找出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或假说。发散式思维是一种不依赖常规寻找变异的思维。50、 常规思维是运用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照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51、 创造思维是用创造性的方法来解决为题的思维,创造思维能产生新的思维成果,具有一定的独创性。5
9、2、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也是构成人类知识的最基本的成分。53、 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定势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优势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提出表现在功能固定上。54、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过程。55、 再造想象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56、 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57、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58、 梦是在睡眠状态下所发生的想象活动。59、 需要是个体和社会
10、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或群体对其生存与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人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60、 心境是一种比较长久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61、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暴风雨般的、激动而又短促的情绪状态。62、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险情景所引起的情绪状态。63、 道德感是人类所特有的情感体验,它是人们运用的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64、 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的美的特征的情感体验。它是由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65、 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它属于高级情感,与人
11、的认识成就的获得,需要、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索追求及思维任务的解决相联系。66、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类特有的现象。67、 动机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各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68、 双趋冲突是指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同时达到,像这种两所爱者或两趋向中仅能选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69、 双避冲突是指一个人遇到两种都想躲避的威胁,而他又必须接受其一,像这种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选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70、 注意
12、是指心里活动对一定的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71、 注意的范围又称为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同样清楚地知觉出来的对象的数目。72、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73、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同时进行不同活动的数目而言。74、 注意的转移是指人们的注意有目的地从一个事物及时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75、 直接兴趣是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76、 间接兴趣是指事物或活动本身没有兴趣,而对事物活动的未来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77、 兴趣效能是指兴趣对活动的推动所产生的效果。78、 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
13、也就是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79、 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80、 动作技能是指在学习活动、体育活动和生产劳动中外部行为的操作方式系统。包括书写、跑步、体操等。动作技能主要借助于骨骼肌和相应的神经过程而实现的。81、 练习曲线是练习进程与联系效果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曲线图。82、 高原现象是指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出现暂时停顿现象。83、 技能的迁移是指已掌握的技能、技巧对以后的技能、技巧的学习产生的影响。84、 智力技能又称为心智技能,是指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心智操作方式系统。85、 能力是指影响活动
14、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86、 天才是指少数人的多种能力在活动中达到了最完备的发展和结合,是一种高度发展的才能。87、 一般能力是指各种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它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的。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88、 晶态能力是指与知识经验积累有关的能力,决定于后天的学习并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的能力。89、 液态能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而主要依赖于个人的先天禀赋。90、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它是人们完成活动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条件。91、 社交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交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表现为人际
15、关系敏感性、人际关系调整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92、 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也可称为可靠度。93、 气质是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动力特点。这些特点一般不受个人活动的目的、动机、内容影响。94、 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而又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二、简答题1、 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关系2、 简述心理学研究的原则3、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4、 简述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诸因素5、 工具性条件发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关系6、 斯金纳的强化时程表7、 人类心理发展的条件8、 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发展理论9、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10、 皮
16、亚杰的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11、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12、 维果斯基的教学与发展的关系13、 论述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在教学中的应用14、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15、 简述记忆表象及其特点16、 巴甫洛夫关于记忆的生理机制的理论17、 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18、 遗忘规律的内容19、 如何有效、合理的组织复习20、 分析与综合的关系21、 举例说明影响学生掌握科学概念的因素22、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23、 论述创造思维与创造思维的特点24、 如何培养创造思维25、 思维的品质26、 思维与感觉、知觉的区别和联系27、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理论28、 论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29、 詹姆士朗
17、格的机体知觉理论30、 凯农的丘脑情绪理论31、 阿诺德关于情绪的认识-评估说32、 简述叶克斯-道得生定律33、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调节和控制学生的情绪34、 学生动机的培养35、 论述意志品质及其培养36、 简述意志与认识、情绪、情感活动的区别和联系37、 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38、 简述如何培养集中而稳定的注意39、 举例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40、 兴趣与爱好的区别和联系41、 论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42、 简述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43、 简述技能与习惯的区别44、 简述促进智力技能形式与发展的条件45、 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和联系46、 论述能力形成的条件
18、47、 举例说明教师了解学生气质类型特征的重要意义48、 简述气质和性格的关系49、 论述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说50、 说明身教重于言教的意义51、 举例说明性格的形成简答题答案1、 答: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并不是孤立的、不想联系的,而是一个统一体的总和,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对一个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才能有所感,并且随着认识过程的不断深化,情感也随着变化。另一方面,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与认识过程。2)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人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才有可能
19、在进行意志活动时正确的确定自己的目的,选择实现目的的途径、方法、方式等。另一方面,意志过程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意志是人的认识过程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不断克服困难,使认识更加深入。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第一:人的情感对意志活动有一定的影响,积极愉快的情感可以提高人的活动的积极性,成为意志活动的动力,消极不愉快的情感会降低人的活动积极性,削弱人的斗志,妨碍意志活动的进行。第二,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意志坚强的人可以控制消极的情绪,不畏艰难,在逆境中成就一番事业。2、 答:1)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应该具备下列条件:一是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应该是可以观察的,二是所研究的心理或行
20、为应该是可以测量的。2)发展性原则,是将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上心理发生和发展。3)系统性原则,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4)教育性原则,研究的课题、使用的方法不应损害被试者的身心发展,而应该符合教育的原则。3、 答:1)构造主义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是心理学的第一个理论学派,创始人冯特,他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的科学,他把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主要要素,他首创实验内省法。2)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詹姆士,代表人物是冯特,他们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认识意识的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3
21、)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主张研究行为,把刺激-反应作为解释行为的公式,行为主义完全否定了对人的心理、意识的研究,以行为和生理反应代替心理现象。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惠特海默,后期代表人士勒温,强调心理的整体性。5)精神分析心理学,创始人是奥地利的弗洛伊德,他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格是有本我、自我、超我构成的系统。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被称为现代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强调人是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7)认知心理学,始创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并建立了“发生认识论”,着力探索智慧的性质,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
22、4、 答: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种:1)环境因素,就是周围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变化。2)集体因素,比如体温的高低或饥渴等。3)心理因素,即心理对心理的影响,如昨天发生的心理对今天发生的心理的影响。5、 答:1)共同之处,工具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性条件反射有共同的规律,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来的条件反射,而根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则消退;在消退之后又会自然恢复,而且都可以比建立初级强化,工具性条件反射也有泛化和分化。2)二者也有不同之处,第一是无条件反射是否明确;第二是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第三,反应方式不同,一种是被动的,反应时先天固有的,一种是通过主动操作来达
23、到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6、 答:斯金纳认为强化石行为形成地和改变的最基本的规律,发现强化安排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时间和次数的分配,他把这种分配叫做强化时程表。斯金纳把强化时程表分为五种:1)正确的反应每次均予以强化,2)定比间隔强化3)定时间隔强化4)不定比间隔强化,它的效果最好5)不定时间隔强化。在实际生活中,最经常受到的是既不定时又不定比的间隔强化。7、 答:人类心理发生的条件有:1)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对于心理发展来说,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2)环境和教育在心里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环境和教育决定心理发展的现实性,其中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要使环境和教育
24、对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得以实现,必须做到教育本身从个体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或状态出发。3)心理发展的动力,关于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目前的主要看法是:在个体不断地积极活动过程中,环境和教育向个体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个体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8、 答;在儿童教育方面华生主张:第一,反对统一标准,提倡区别对待。华生认为,在教育儿童时,方法应该多样,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确定教学方法。第二,反对体罚学生。华生认为,父母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儿童具有与团体行为准则一样的行为,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不应有“体罚”一词。3)第三,教育的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在职 教育 硕士 心理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