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指导.doc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指导.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指导(2012年6月)一、期末考试题型、要求及复习提示期末考试复习依据:主教材:大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新版),陆亚萍 骆自强 詹丹 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或2010年版;作业册:大学语文形成性考核册(上海电视大学2009年版,红色封面,责任编辑为刘云波)1、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为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2-5个选项为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示例:(多选)下列历史人物属于道家学派的有(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韩非子 E朱熹答案及解析:BC。选择题涉及的面较
2、广,考核的知识点一般比较细微。本题可以直接以掌握的此项知识点作答,庄子(节选)一文“作家小传”中提到“(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则答案可知。本题也可以凭借掌握的其他知识点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如分析选项可知,孔子为儒家学派,韩非子为法家学派,朱熹为南宋理学家(也是儒家学派),排除ADE选项,可得正确答案。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复习提示:请熟悉教学大纲所列篇目的课文内容、作家小传、文章评点,识记、了解作家作品常识、文学史常识、语言知识、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主旨、课文的写作手法等。考核知识点及难度可参考“形成性考核册”。3、阅读理解题(分古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共五小题,共30分)示例:
3、(古文阅读理解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女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1翻译划线的句子。(5分)2试分析庄子游濠梁、知鱼乐体现出怎样的审美境界?(7分)3就本文看,庄子和惠子各自思维的特点是什么?(8分)答案及解析:1. 答案: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是怎样的);你原本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解析:翻译题要求直译,尽量不要意译。关键的字、词一定要译出来
4、,如本题中的“固”、“全矣”。2.答案:游于濠梁之上,庄子的身心处于无限自由的境界,在“游”的境界中,忘却了自身与外物的区别,发出“鱼乐”的感慨是很自然的。(4分)由此,在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心理条件下达到了身与物齐(或“物我合一”)的超然境界。(3分)解析:“怎样的审美境界”很好回答,学习过这篇课文的同学都能抓住“身与物齐”这一要点,关键是题干中还有“分析”这一要求,也就是说要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得出“体现了身与物齐的审美境界”这一结论。用什么材料,题干中其实也有提示,即对“游濠梁、知鱼乐”作一简单分析。在分析鉴赏文本方面,请同学们注意学习、揣摩老师上课时的分析角度和方法,借鉴教材中每篇课文后
5、面的“文章评点”。3.答案:庄子与惠子同游,庄子感受到快乐和自由,而这种主观情绪也投射在他所见的水中鱼儿上,他会感到鱼儿是很快乐。可见,庄子是诗性思维,是一种悟性思维,往往打通物我,融合物我,往往以个人审美体验为依据。(4分)而惠子却从客观事实的角度一步步推断出人是无法了解他者(包括物、他人)的情绪、想法的,认为庄子是不可能知道鱼儿是否快乐。可见,惠子是以实证为基础,恪守物我界限,一切以经验和逻辑为准绳。(4分)解析:答题思路同第2题,即除回答要点外,要对文本材料作简要分析。阅读理解题复习提示:请结合课文注释、文章评点,理解、掌握教学大纲所列篇目的课文内容、写作主旨、写作手法,能作出一定的分析
6、,文言文部分能结合语境理解并翻译句子。重点掌握精读篇目的相关内容。具体题型和难度可参考“形成性考核册”和 “期末复习题”。4、材料作文(40分)根据所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作文,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示例:张爱玲聪慧绝伦,出生时, 曾有过的显赫家世已经没落,童年父母离异,加之自身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可以说,她对于生活,对于生活中的人事,是看得很破、很透彻的,她在谈音乐里这样说“在这样凶残的,大而破的夜晚,给它到处开起蔷薇花来,是不能想象的事”。可是,或许也正因为此,她对于生活的态度就更踏实,她热爱并追求生活中虽平凡但可以把握的幸福,所以她又说:“即使不过是绸绢的蔷薇,缀在帐顶
7、、灯罩、帽檐、袖口、鞋尖、阳伞上,那幼小的圆满也有它的可爱可亲”。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中经历着各自的喜怒哀乐,有成功也有挫折,有希望也有失望,它们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态度。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作文思路解析:构思方面,首先抓关键词,如本材料的关键词是“态度”(生活态度、人生态度);再对关键词进行具体、展开式的思考,如:一种好的生活态度应是怎样的?如何能形成?具体有哪些事例?可以把相关的问题先罗列出来,再考虑在写作中主要谈哪几个问题。写作思路方面,可以遵循“引议联结”的顺序来构架全文,比如,引:(引出话题)从材料中引出张爱玲的人生态度;议
8、:(立论)对人生态度这一话题我怎么看;联:(多角度阐述中心观点)联系实际、联系古今中外的例子、联系自己、身边人的经历;结:(收尾)有所深化或拓展,注意要精练。作文复习提示:材料作文的材料出自教学大纲所列课文,要求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根据材料选取合适的角度,谈出自己的看法,语言通顺,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请结合“形成性考核册”和“期末复习题”中的材料作文题进行模拟练习。注意,角度不要选取得过大,最好与自己工作、生活中的经验和感受贴合,有话可说且能够说得入情入理。二、考试时间: 120分钟。三、考试形式:半开卷。关于半开卷考试方法的说明 1、半开卷考试是上海电大进行的考试改革形式之一,主要考核学生分
9、析问题和综合表达能力。一般采用选择题、简答题、综合分析题、案例分析等方式。 2、从学生进行考试的形式上说,参加半开卷考试时学生可以携带一张学校下发的特殊的A4纸进入考场。这张纸上可以是一些知识要点和参考资料。 3、这张纸上的所有参考内容只能是手写的,不能打印或者复印内容。 4、关于这张A4纸的下发和使用的具体要求,同学们可以仔细询问教务处负责考试的老师。附:期末复习题一、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参见“大学语文形成性考核册”三次阶段性综合练习中的选择题部分。二、阅读理解题(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
10、:“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翻译划线的句子(两句)。2. 冉有和子路的回答有何不同?你怎样理解这样的不同?3. 曾皙的人生理想是怎样的?孔子为
11、何认同曾皙? 4. 试从对曾皙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分析曾皙的性情。(二)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1翻译划线的句子。2从材料中看,庄子认为人的生命过程是怎样的? 3庄子和惠子对于死亡的观点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 (三)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12、。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1. 翻译划线的句子。2. 嵇康临刑前唯独牵挂广陵散一曲,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3. 划线句子是从什么角度来刻画嵇康的?有何作用?(四)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蘗,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你,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 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语文 期末 复习 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