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修三专题一)2儒学的兴起.doc
《高考历史(必修三专题一)2儒学的兴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必修三专题一)2儒学的兴起.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必修三专题一:2、儒学的兴起一、选择题1(2011年11月泰兴市期中1题)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 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由“民本”发展为“君本”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A B C D2(2011年11月潍坊市三县期中24题)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3(2011年11月江西四市联考20题)史记儒林列传载:汉武帝时,“及窦太后
2、崩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材料主要反映了A儒学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B教育为儒学所垄断C儒学家参政推动了儒学教育的发展 D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西汉设立了太学4(2012年1月扬州市期末3题)有学者认为,综观中国历史,儒家“君子”几乎始终是政治、社会批判功能的首要承担者。从汉末“清议”到宋代“太学生”运动,再到晚明东林党人的“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无不是儒家“君子”发挥政治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表现。下列解释与该学者的主张最符合的是A.道德修养是儒家“君子”的首要内涵 B.儒家“君子”是维护君权和统治者的保守派C.儒
3、家“君子”是“批判”的政治主体 D.学习知识对儒家“君子”有重要意义5(2011年11月广东六校联合体13题)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一书中提到“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以下不属于梁启超所说的“雄主之布划”的是A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汉武帝建立内朝C汉武帝在地方设刺史 D汉武帝实行推恩令6(2012年1月潮州市期末13题)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反映出董仲舒A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
4、B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C有力地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 D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7(2011年10月潮汕两市期中联考16题)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融合了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充满了迷信,没有多大价值 B新儒学从根本上摒弃了“为政以德”的先秦儒学民本思想 C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以顺天道” D“顺天命”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符合汉高祖的统治需要8(2012年1月黄冈市期末24题)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
5、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韵皇帝 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9(2011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28题)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之所以被汉武帝接受,主要是因为它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加强民族关系 C有利于学术思想的开放 D有利于巩固统一和加强专制统治10(2012年2月丽水一模13题)“令侍中儒者皮弁缙绅,射牛行事。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间一茅三脊为
6、神藉。五色土益杂封。纵远方奇兽禽及白雉诸特,颇以加祠皆至泰山而然后去。”史记中关于汉武帝封禅的这段记载反映了A孔子恢复周礼的主张完全实现 B儒学偏离了“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C儒学始终保持着正统思想的地位 D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形成11(2011年10月苏北四市摸底2题)“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 ) A贾谊、汉景帝 B晁错、汉文帝C董仲舒、汉武帝 D魏征、唐太宗12(2011年11月黄山市七校联考3题)以其学说“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的思想家是A、孔子 B、韩非子 C、董仲舒 D、朱熹13(2011年9月厦门
7、双十中学月考4题)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 孔子的“礼”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宗法制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A B C D14(2012年1月龙岩市质检2题)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A墨子“兼爱”思想 B孟子“性善论” C老子“无为”思想 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15(2012年1月莱芜市期末18题)西汉中期的汉元帝初元二年,“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秋七月,诏日: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惨怛于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阴阳不和,其咎安在?公卿将何以优之?其悉意陈朕过,靡有所讳。”汉元帝下诏罪己
8、的思想因素是 A.墨家思想 B.孟子性善论 C.道家思想 D.天人感应学说16(2011年12月金丽衢十二校联考1题)右图为汉画像石“讲经图”,图片中的“经”应是:A佛经 B圣经C五经 D道德经17(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8题)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18(2011年12月安徽名校模拟8题)现代人所说的“检讨书”在古代皇帝的笔下就是“罪己诏”。其实,“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反省罪己的御用文书。康熙皇帝罪己诏:(康熙十八年因地震)”朕御极以来,孜孜以求,期于上合天心,
9、下安黎庶地忽大震,皆因朕功不德,政治未协,大小臣工弗能恪共职业,以致阴阳不和,灾异示徽。”与上述思想有关的派别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19(2012年2月丹东四校协作体25题)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A思想统一 B三纲五常C君权神授D以刑辅德20(2012年1月江门调研14题)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想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C“天人感应”,约束君
10、主行为 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21(2011年9月珠海市摸底13题)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A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 B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C有力的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 D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22(2011年10月佛山顺德期中14题)有人认为“口口口口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材料中省略的字最可能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23(2011年1
1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29题)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24(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10题)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25(2011年9月武汉市新起点调研7题)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对这一段话的正确
12、理解是( )A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顺从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26(2011年11月北京朝阳区期中7题)秦始皇、汉武帝是古代中国历史上声名卓著、影响深远的两位君主。以下评价准确的是都结束了分裂实现统一大业 政治经济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均为王朝盛世局面的开创者 颁布维护集权的文化教育政策A. B. C. D.二、非选择题27(2011年11月晋中市联考27题)阅读下列材料:(16分)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设优秀传
13、统文化传承体系。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也不过只是一家之言,代表不了中华文明。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温良恭俭让;什么“克己复礼”,只有一个字:“礼”,而他的“礼”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礼”,我们不可以随便否定一个历史人物,也不可随意拔高一个历史人物。 2011年1月14日新华网博客材料二 汉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历代当权者都推崇儒术,奉为治国方略。“仁”与“礼”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任何时代任何制度都是实用的。当此之际,儒学再次引人关
14、注:“养心莫善于寡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格言,耳熟能详有历久弥新,反复就是针对现实社会的某些弊端发出的。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方面汲取孔孟伦理原则,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建议:“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崔道怡略谈孔子塑像,2011年1月31日人民政协报请回答:(1)请你据材料一指出反对为孔子塑像的理由,你又将如何利用材料二从思想文化方面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6分)(2)请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方面概括赞成为
15、孔子塑像的理由。(6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4分)28(2012年1月苏北四市一模21题)(12分)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
16、于天亦可。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以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然后可善治也。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语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4分)(2)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4分)(3)据材料四,概括实现“善治”的主要途径。这一途径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理念?(2分)(4)综合
17、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董仲舒历史地位的认识。(2分)29(2011年11月泰安市期中34题)(13分)思想文化的进步不断激发人类创造出新的文明成就,思想家们的智慧让人们千百年来享用不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1)材料一中,孔子主要谈论的是什么问题?(1分)孔子这一思想有何积极意义?(2分)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指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2)材料二的提出在当时具有怎样的意义?对儒学产生怎样的影响?(3分)材料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必修 专题 儒学 兴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