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习题.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宏观经济学》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习题.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如何根据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来解释菲利普斯曲线。答: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的关系,即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反之,亦反之。但菲利普斯曲线没有考虑到预期的因素。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根据适应性预期对这条曲线作了新的解释。他们认为,在短期内,当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时,存在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负相关关系。但在长期中,人们要根据适应性预期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即人们可以根据过去预期的失误来修正未来的预期。这样,当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一致时,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就不存在这种交替关系,从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2、是一条垂线。理性预期学派进一步以理性预期为依据解释了菲利普斯曲线。他们认为,由于人们的预期是理性的,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总是一致的,不会出现短期内实际通货膨胀率大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情况,所以,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都不存在。2、为什么说菲利普斯曲线实际上是总供给曲线的另一种表达形式?答:短期总供给曲线指出产出和价格水平是正向变动的。由于通货膨胀就是价格的变化率,而失业率随着产出的上升而下降,因此总供给曲线隐含着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恰恰就反映了这种关系。可以从总供给曲线直接导出菲利普斯曲线。3、如果预期的物价水
3、平上升,但总需求并没有增加,物价水平与实际GDP会发生什么变化?答:如果预期的物价水平上升,但总需求不变,只有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因此,当新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和原来的总需求曲线相交时,物价水平上升,而实际GDP减少。4、为什么古典理论总认为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答: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含义是价格变动不影响总供给,总供给经常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经常处于均衡位置即充分就业。劳动的供求主要受实际工资的影响。在名义工资既定时,价格变动将引起实际工资变动,从而导致劳动市场的非均衡;或劳动供大于求,或劳动求大于供。由于充分竞争性,
4、非均衡将导致名义工资变动,直至重新恢复到均衡。这样,实际工资恢复初始水平,就从而产量恢复初始水平充分就业。1、设总供给曲线为: ;总需求曲线为: 。(1)假设在某一时期,经济已处于产量为潜在水平的状态,并在近期内预期政策不会变化。货币供给M为600,政府支出G为750。价格水平为多少? (2)如果将货币供给从600增加到620,新的产量水平和价格水平是多少? (3)将上述(1)(2)的情形绘图说明。解:(1) 因为,G750,M600,Y4000,得P0.9998。(2) 由于近期内预期不变,所以,根据题意,可得方程组:解得:P1.0027,Y4058。1.00270.999840004058
5、PLASY(3)如图所示,当货币供给从600增加到620时,需求曲线从AD1上移至AD2,物价水平从0.9998增加为1.0027,GDP从4000增加为4058。2、假设一个经济具有以下特征:第一、 自发消费支出为100亿元,第二、 投资为50亿元,第三、 政府购买为400亿元,第四、 出口为50亿元,第五、 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8,第六、 实际GDP的边际进口倾向为0.14,第七、 边际税率为0.2问: 这个经济的自发支出是多少? 边际支出倾向是多少? 作出这个经济的总支出曲线以及450线。 均衡的支出是多少?答: 含自发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即1005040050600。
6、 0.8(10.2)0.140.56001200AEY450AE 均衡支出即均衡的GDP为1200亿元。1、 当通货膨胀率低于预期的水平时为什么有人受益,有人受损?试以债务人与债权人来解释这一点。答:由于债务人和债权人都认识到通货膨胀使货币贬值,所以,借贷合约所规定的利率应该考虑到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如果他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高,他们就会同意较高的利率。如果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预期的水平,债务人就会受损失,而债权人会受益,因为根据通货膨胀率调整之后,他们一致达成的利率会高于预期的水平。2、 假定一个经济最初处于充分就业均衡,且投资入品价格不变,用图形说明人力资本存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物价水
7、平与实际GDP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答:见图,经济最初的均衡点为A。人力资本的增加,即资源的增加,会使LAS曲线和SAS曲线都向右方移动。在新的均衡点B时,物价水平下降了,实际GDP增加了。这说明人力冷酷的增加可以增加总供给,从而在物价下降的同时增加GDP。这正是各国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的原因,也是人力资本对经济的贡献。P0YLAS0SAS0SAS1LAS1ABAD3、为什么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是迅速的,而财政政策对利率的影响会有时滞?答: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迅速是因为它影响是直接的。货币政策起初的影响是使实际货币供给曲线移动,从而很快地引起利率的变动。但是,财政政策对利率的影响是间接的。财政政
8、策起初的效应是通过乘数过程影响实际GDP。这种过程是长时期的。然后,实际GDP的变动才会影响实际货币需求,而实际货币需求的移动才影响利率。4、政策的目标是稳定。反馈规则如何引起总需求更大的波动?答:政策行为只有在一定的时滞之后才能影响总需求。这就意味着,现在采取的政策行为只有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决策者就必须能正确预期一、二年以后的经济状态,以便在政策发挥作用时,现在所采取的政策是适当的。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时滞相当长,而且难以预期。这样,现在决定的决策就很可能并不适用于以后的情况,政策加剧总需求波动的作用要大于它的稳定作用。1、如果菲利普斯曲线为:。自然率是多少? 请画出短期和
9、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为使通货膨胀率降低5%,周期性失业率会提高多少?利用奥肯定律计算牺牲率。为使通货膨胀率降低5%,政府可以采取哪些宏观经济政策? 解:0.030.06ULPCSPC0SPC1周期性失业应提高10%。根据奥肯定律,周期性失业率每上升1%,实际GDP下降2%。所以。(1)在短期内,如果预期是适应性的,由于通货膨胀具有惯性,降低通货膨胀必须出现有利的供给政策或者以更高的失业率为代价。因此,其政策选择有:A、扩张性的供给政策:如降低税率,限制燃料、原料的最高价格等。这时在降低通胀的同时不会对失业产生压力。B、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这时通胀的下降以失业为代价。(2)在短期,
10、如果预期是理性的,可采用紧缩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及扩张性供给政策,由于人们迅速调整预期,对失业与经济衰退的压力大大减少。表现为SPC1向SPC0移动。(3)在长期内,即使是适应性预期,预期通货膨胀率也会调整到与实际通货膨胀率相同的水平。所以一定力度的扩张性供给政策、紧缩性政策与货币政策均能使通胀下降,就像理性预期那样。2、用图形说明,如果实际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大,则财政政策对均衡的实际GDP的影响大。答:财政政策对实际GDP有直接的与间接的影响。直接的影响就是政府购买增加(或减税)直接增加计划的总支出与实际GDP。间接的影响是实际GDP的最初变动引起实际货币需求曲线移动,这又引起利率变
11、动,并导致对投资的挤出效应。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越小,它对均衡的GDP的影响就越大。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实际货币需求量的变动为既定时,利率变动越小,其挤出效应就越小,财政政策就越有力。图中,利率变动反应程度大的实际货币需求曲线MD2的利率上升要小得多(即挤出效应要小得多)。因此,如果实际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大,那么,财政政策对均衡的实际GDP的影响就大,或者说,财政政策就是有力的。iMMD1MD1i10i2i0MSMD2MD21、假定一个经济最初处于充分就业均衡,且投入品价格不变,用图形说明国外收入增加所带来的影响。物价水平与实际GDP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答:国外收入增加
12、引起净出口增加,从而AD线右移,在新均衡点上,物价水平提高,实际GDP增加。ABYAD0AD1LASSASY02、挤出效应是如何发生的?答:挤出效应是扩张性政策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从而使投资减少的趋势。扩张性财政政策“挤出了”投资。利率的上升是由于政府购买增加引起实际GDP增加,实际GDP增加又引起货币需求增加,从而实际货币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结果均衡的利率上升了。3、粘性工资理论如何解释现实中的失业波动?答:根据粘性工资理论,劳动市场并不总处于均衡状态。失业率的变动也不同于自然失业率的变动。如果实际工资率市场均衡的工资,就业就低,失业率就大于自然失业率。如果实际工资率低于均衡的水平,就业就高,
13、失业率就小于自然失业率。根据这种观点,自然失业率相当稳定,失业率的变动主要是由于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背离。4、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答: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方倾斜是因为投入品价格不变。当投入品价格不变而产品价格上升时,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所做出的合理反应就是增加产量。每个企业都会这样做。所以,在投入品价格不变而物价水平上升时,总供给就会增加,这样,短期总供给曲线就向右上方倾斜,表明随着价格水平上升,总供给增加。1、假设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的状态。在以后连续四年中,发生了这样一些经济事件:第一年:政府增加对物品与劳力的购买。第二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石油价格。第三年:中央银行增
14、加货币供给量。第四年: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量。用一个图说明这四件事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及结果。最初的均衡点为A,以后第一、二、三、四年的均衡点分别为B、C、D和E。答:(1)ABCEDLASSAS1SAS0AD0AD1AD4AD3PY0见图,第一年,政府购买增加,总需求增加,AD0移到AD1,实际GDP增加,物价水平提高。第二年,石油提价,SAS0移到SAS1,实际GDP减少,物价水平提高。第三年,中央银行增加货币量,AD1移到AD3,实际GDP增加,物价水平上升。第四年减少货币量,AD3移到AD4,实际GDP下降,物价水平下降。(2)124350YtABCDE由于外来冲击,第一、二、三、四年的G
15、DP点为B、C、D、E,这就是短期的经济周期中实际GDP的变动。2、在正常情况下,财政政策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的挤出效应,用ISLM模型说明: 在什么情况下,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为0? 在什么情况下,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为1? 决定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因素是什么? 如何消除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答:当LM为一条水平线时,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IS曲线向右移动,即从IS0移动为IS1,实际GDP从Y0增加为Y1,但利率仍为i0,因此,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时,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为0。IS1YiLM0IS2i0Y0Y1当LM曲线为一条垂线时,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为1。IS1YiLM0IS2i0Y0i0根据以上分析,决
16、定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大小的是LM曲线的斜率。LM越平坦,挤出效应越小,LM越陡峭,挤出效应越大。可以用货币政策来消除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在图中,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后,均衡点由A移动到B,利率上升引起挤出效应,实际GDP增加为Y1而不是Y2。为了消除这种挤出效应,可以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从LM0移动为LM1,均衡点到达C点,这时利率又回到原来水平。1、假定一个经济最初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用图形说明工资增加所带来的影响。物价水平与实际GDP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答:P0YLASSAS0SAS1ABAD工资增加使短期总供给曲线由SAS0移动为SAS1,在新的均衡点B,物价水平上升,实际GDP
17、下降。2、假设计划的总支出大于实际GDP,解释实现宏观经济均衡的过程。答:如果计划的总支出大于实际GDP,存货的减少就要大于计划的水平,从而企业就要增加产量,以补充减少的存货,使之达到计划的水平,即合意的水平。这样,实际GDP就增加了。只要实际GDP小于计划的总支出,这个过程就一直要继续下去。只有在均衡得到实现,即当实际GDP等于计划的总支出时,这一过程才会停止。3、说明为什么边际支出倾向越大,乘数就越大。(不作图)答:任何一种对自发支出的刺激,即自发支出中任何一部分的增加,都会直接引起实际GDP的增加。乘数的基本含义是,这种实际GDP的最初增加会引起消费支出的增加,即引致消费的增加,从而再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经济学 习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