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一章简单的声现象全章教案教学设计全册.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最新第一章简单的声现象全章教案教学设计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第一章简单的声现象全章教案教学设计全册.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器材:电脑、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教材分析:1、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验、周围现象去进行教学。可以利用课本外的实验、现象去进行教学。 2、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有关的现象。教学过程:一、 前提测评:无因为暂
2、无相关内容学生活动:欣赏影片,回忆情景并思考问题。进行猜想?进行一些振动发声实验,讨论声音产生的共同特征。观察课本、录像里的发声现象,思考声音产生的原因。二、 导学达标: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 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4)、扩展:录制声音学生活动:课本14页的探究实验观察分析2、声音的传播:(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 得出:真空不能
3、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学生活动: 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学生活动: 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学生活动: (1)、看15页的表格内容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学生活动: 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4、回声:声音的反射。0.1秒三、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四、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
4、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五、课后活动: 练习:物理套餐的部分内容。 作业:16页1、2、3题。教学后记:1、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可降低难点。2、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学习目标:1、知道人耳的构造。 2、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 3、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象。重、难点:(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器材:电脑、音叉。教材分析: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看就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
5、成,教师加以必要的纠正即可。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节课的练习。 教学过程:一、 前提测评: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3、声音在 、 体中比 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二、 导学达标:学生活动:1通过看书,了解人耳的结构。2进行一些有趣的实验去体验骨传导。例咬住音叉,把耳朵捂住,敲击音叉,是否听到声音。引入课题:直接给出问题,引入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 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在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的基础上,解释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2、 利用骨传导听到声音学生活动:观看录象,讨论双耳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3、双耳效应 三、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
6、目标,强调重、难点四、教后记本节课堂内容不多,可以增加一些其他有关声音的知识:如声波、人体的结构等。设计好练习,物理套餐的内容必须进行调整。三、声音的特性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重、难点:(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器材:电脑、音叉。教材分析: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看就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要的纠正即可。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节课的练习。 教学过程:三、 前提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第一章 简单 现象 教案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