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观沧海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观沧海。(2) 了解观沧海的相关知识和意思情感。(3) 品味诗句,感悟意境。(4) 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 反复诵读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 把握意境,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反复诵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的美感。(2) 培养学深生热爱自然的审美情操。2重点难点:诗人的抱负如何含蓄地融合在写景的词句中?体会本诗慷慨激昂的情感和开阔的意境。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想象感悟诗歌内容。3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了解诗人曹操的相关知识
2、。二、诵读诗歌先请一位同学诵读诗歌,正音,学生点评.老师范读,增加学生的直接感受。学生齐读。学生自由读齐读至背。三、译读诗歌1、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观沧海也不例外。那么这首诗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明确:观沧海(从诗题中得知)启发提问;诗句中有没有体现呢(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进一步提问: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一下好吗?(这首诗叙述了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碣石山登山观沧海的事)(人、时、地、事)2、诗歌开篇第一句作者就向我们交代了诗歌的大概,那么,第一句在全诗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统领全文)其实这统领全文可以浓缩在一个字上,它就是?(观)3、作者在碣石山上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