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区域地理分区——拉丁美洲与巴西导学案.doc
《高二区域地理分区——拉丁美洲与巴西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区域地理分区——拉丁美洲与巴西导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高中高二地理导学案 区域地理 第三章 世界地理分区 第6课拉丁美洲巴西【考点展示】1、 拉丁美洲的地形和矿产资源。2、 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3、 巴西农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4、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生态功能、存在问题和保护措施。【锁定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说明巴西人口、城市、农业的分布特点。2、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巴拿马运河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重要作用。【课时安排】 1课时【课前识图】结合地图册,完成以下内容。1、在右上图中适当处标注以下经纬度: 40°S、75°W、30°W。2、填写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国家
2、:A_;B_C_;D_E_;F_G ;H 3、填写下列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海洋、海、海峡、运河): ; ; ; ; ; ; ;I(岛屿) 。【学案】一、 位置范围1、范围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所有美洲国家和地区,共33个国家。包括墨西哥、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2、位置经纬度位置:赤道横穿北部,南端56°S,西经度,大部分为南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温带面积较小,没有寒带。海陆位置:拉丁美洲东邻 ,西靠 ,北部为 和 ,南部隔 海峡与南极洲相望,是各大洲中距南极洲最近的大洲。交通位置巴拿马运河:它连接了北美和南美大陆,有“南美大陆桥梁”的称号,巴拿马运河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
3、程。二、自然地理特征1、 地形: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墨西哥高原(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火山、地震,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中美地峡(地形以山地为主,多火山、地震,东岸为热雨气候,西岸为热草气候) 西印度群岛(最大岛屿为 ,该群岛土壤肥沃,盛产甘蔗,原因是:古巴所处的加勒比海一带火山活动很多,火山爆发的火山灰,大量落在周围的土地上,并厚厚地堆起来。这些火山灰含有很多的养分,并且十分松软,仿佛给地施上了好肥料,从而使土地变得十分肥沃)南部:南美洲地形又有东西之别。 西部: 山脉(形成原因: )东部: 与 相间排列(从北到南: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 平原、 高原、拉普拉塔平原、 高
4、原)2、气候(1)分布在拉美西岸从赤道向高纬依次出现的气候类型为:1 2 3 4 5 在拉美东岸从赤道向高纬依次出现的气候类型为:1 2 1 7 6 (2)拉美气候受地形影响显著图中8为 气候。形成原因:这里是安第斯山脉,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变化,从山脚的赤道多雨带直至山顶的高山冰原气候一应俱全。图中西岸2、3、4、5气候南北狭长分布的影响因素是: 。尤其3气候特别狭长且向赤道方向延伸,原因是:安第斯山靠近南美洲大陆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地域狭窄。西侧有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使热带沙漠气候向赤道方向延伸。安第斯山脉,成为气流东西方向运行的屏障,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处于盛
5、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在30°S40°S之间形成地中海气候,40°S以南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东侧处于西风带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造成两岸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问题探究1】(1)亚马孙平原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的原因。纬度位置:赤道横穿亚马孙平原,热量条件优越。大气环流:亚马孙平原大部分处于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上身气流,降水丰沛。地形:亚马孙平原的南、北、西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有利于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从大西洋吹送来的湿热气流汇集内陆,遇到西部山地的抬升,形成丰沛的地形雨。洋流:东部沿海有暖流经过,起到 的作用。(2)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精品资料 新高考地理精品专题 高中地理课件 高中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试卷 高考地理解题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