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讲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精练)-2022年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docx
《第07讲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精练)-2022年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7讲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精练)-2022年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07讲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精练)完卷时间:5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12*5分)1(2021·上海奉贤区·高三二模)如图向盛有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小块金属钠。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钠浮在液面上四处游动B钠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C恢复到室温时,溶液中的Na+数目减小D恢复到室温时,溶液的浓度增大【答案】D【解析】A. 钠投入饱和NaOH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2Na2H2O=2NaOHH2,其现象与钠在水中的反应现象相同,故钠浮在液面上四处游动,A正确;B. 钠投
2、入饱和NaOH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2Na2H2O=2NaOHH2,其现象与钠在水中的反应现象相同,故钠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B正确;C. 原溶液是饱和的,反应消耗水,析出NaOH固体,故Na+数目减少,故C正确;D. 原溶液是饱和的,反应消耗水,析出NaOH固体,恢复到室温,溶液仍未饱和溶液,NaOH 溶液的浓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D。2(2021·重庆高三一模)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用途不正确的是A次氯酸钠:漂白剂B碳酸氢钠:候氏制碱法的初始原料C硅酸钠:木材防火剂D过氧化钠:呼吸面具的供氧剂【答案】B【解析】A次氯酸钠具有氧化性,是家庭常用的漂白剂,故A正确;B侯氏制
3、碱法的初始原料是、和,反应先生成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后得到纯碱碳酸钠,故B错误;C硅酸钠不易燃,常用作木材防火剂,故C正确;D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均能反应生成氧气,可以作为呼吸面具的供氧剂,故D正确;故选B。3(2020·吉林油田第十一中学高三月考)关于Na2O和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时所含阴离子数目相同B颜色相同C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D化合物种类不同【答案】A【解析】ANa2O阴离子是O2-离子,Na2O2阴离子是O22-离子,等物质的量时所含阴离子数目相同,故A正确;BNa2O固体为白色,Na2O2固体为淡黄色,故B错误;CNa2O中含有离子键,Na2O2中含有离子键
4、和共价键,故C错误;DNa2O和Na2O2都属于金属氧化物,故D错误;故答案选A。4(2021·上海虹口区·高三二模)测定一定质量小苏打中NaHCO3的含量(杂质为NaCl),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A加热至恒重,称量剩余固体质量B加入足量稀硫酸,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C溶解后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D溶解后加入足量C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沉淀质量【答案】D【解析】A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通过加热分解利用差量法即可计算出NaHCO3的含量,故A可行;B混合物中NaHCO3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逸出的气
5、体是二氧化碳,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能测定NaHCO3的含量,故B可行;CNaHCO3溶液呈碱性,用盐酸滴定 NaHCO3溶液,NaHCO3反应完成时,滴入盐酸,溶液显酸性,甲基橙由黄色变为橙色,可用消耗的标准盐酸溶液的量来计算NaHCO3的含量,故C可行;DCaCl2与NaHCO3不发生反应,没有沉淀产生,故D不可行;故选:D。5(2021·辽宁沈阳市·高三一模)某些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反应,且反应极有规律,如,。据此判断下列反应方程式错误的是ABCD【答案】A【解析】根据题给信息可知:Na2O2可与某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生成对应的盐(或碱)和O2,Na2O2具有强
6、氧化性,与所含元素不是最高价态的氧化物反应时,生成其最高价的盐,而不生成O2。AN2O3中的氮也不是最高价,所以不产生氧气,不符合上述规律,故A错误;B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不是最高价态,与Na2O2反应时不生成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2NO2=2NaNO3,故B正确;CN2O5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是最高价态,与Na2O2反应时生成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N2O54NaNO3+O2,故C正确;DMn2O7中Mn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处于最高价态,与Na2O2反应时生成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确;故选A。6(2021·江苏南通市
7、83;高三一模)侯德榜是我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将氨碱法和合成氨工艺联合起来,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氨碱法中涉及的反应有:反应:NaCl+CO2+NH3+H2O=NaHCO3+NH4Cl反应:2NaHCO3Na2CO3+CO2+H2O下列制取少量Na2CO3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取CO2 B除去CO2中HClC制取NaHCO3 D制取Na2CO3 【答案】C【解析】A制取CO2装置中的长颈漏斗下端应在液面以下,A与题意不符;B除去CO2中HCl应为洗气装置,导管应长进短出,B与题意不符;C向溶有足量氨气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二氧化制取NaHCO3,低温温度可降低NaHCO3
8、溶解度,生成更多的NaHCO3,C符合题意;D加热Na2CO3固体应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D与题意不符;答案为C。7(2021·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为测定某Na2O2试样(含少量Na2O)中Na2O2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操作和都需要玻璃棒B需称量样品和NaCl的质量C操作若损失部分固体,测定结果偏大D若溶液转移不完全,测定结果偏小【答案】D【解析】有题干信息可知,操作是让试样和盐酸充分反应,2Na2O2+4HCl=4NaCl+2H2O+O2,Na2O+2HCl=2NaCl+H2O,操作是蒸发浓缩,然后冷却结晶,称量所得到的固体NaCl,设试样中Na
9、2O2的物质的量为n1mol,Na2O的物质的量为n2mol,则有78n1+62n2=m(试样) 58.5(2n1+2n2)=m(NaCl),解联合方程即可求出n1=,也就能求出Na2O2的质量分数。A操作用玻璃棒搅拌,加快反应速率并使反应进行更完全,操作用玻璃棒则可防止暴沸,A正确;B有分析可知,要求出Na2O2的质量分数,需称量样品和NaCl的质量,B正确;C有分析可求出,n1=,故操作若损失部分固体,导致m(NaCl)偏小,则n1的值偏大,故Na2O2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偏大,C正确;D由C项分析可知,若溶液转移不完全,导致m(NaCl)偏小,则n1的值偏大,故Na2O2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
10、偏大,D错误;故答案为:D。8(2020·莒南第二中学高三月考)探究Na2O2与水的反应,实验如图:(已知:H2O2H+、H+)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中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C、中KMnO4与MnO2的作用不同,产生气体的量也不同D通过能比较酸性:HClH2O2【答案】D【解析】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气体为氧气,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生成气体,且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氧气,加入氯化钡生成BaO2沉淀,加入稀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和H2O2,加入二氧化锰,可分解生成氧气。A试管中过氧化
11、钠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试管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A正确;B中的反应机理可以认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中BaO2沉淀,加入稀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和H2O2,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故B正确;C、中KMnO4与MnO2的作用不同,中过氧化氢被KMnO4氧化生成氧气,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条件下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氧气,产生气体的量也不同,故C正确;D说明BaO2不溶于盐酸,没有生成可溶性的钡盐,不能用于比较酸性强弱,且盐酸为强酸,由题中信
12、息可知过氧化氢为弱酸,故D错误;答案选D。9(2020·上海奉贤区·高三二模)在生活中 Na2CO3和NaHCO3都可作食用碱。下列对其性质的描述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ANaHCO3可作发酵粉:2NaHCO3 Na2CO3 + CO2 + H2OB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 CO32- +CO2+ H2O HCO3-CNa2CO3溶液呈碱性:CO32-+ 2H2O H2CO3+ 2OH-D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H3COOC2H5中的CH3COOH:CO32- + 2H+ CO2 + H2O【答案】A【解析】ANaHCO3可作发酵粉的原理是利用其分解
13、产生CO2,A正确;B因为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对于饱和Na2CO3溶液,转化成的NaHCO3溶液则是过饱和的,所以会有晶体析出(沉淀生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该是:2Na+CO32- +CO2+ H2O =2NaHCO3,B错误;CNa2CO3溶液呈碱性是因为CO32-的水解,但其水解要分布写,且第一步为主,CO32-+ H2O HCO3-+ OH-,C错误;DCH3COOH是弱酸,写离子方程式时候不能拆,D错误;答案选A。10(2020·湖北高三二模)2019年9月起,澳大利亚山火已经持续100多天,产生了大量温室气体。有50mLNaOH溶液,向其中逐渐通入一定量
14、的CO2,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稀盐酸,产生的CO2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入的盐酸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滴加盐酸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强B滴加盐酸过程中,混合溶液中c(CO32)、c(HCO3)、c(H2CO3)之和不断减小CV(稀盐酸)=25mL时,c(H)c(H2CO3)=c(CO32)c(OH)DV(稀盐酸)=50mL时,c(Na)=c(H2CO3)c(HCO3)c(CO32)【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加入50mL盐酸之前,反应无气体生成,且再加入25mL即反应到达终点,即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后,溶液为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
15、溶液,实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滴入的25mL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第二阶段,继续滴入的25mL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第三阶段,滴入的25mL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A. 滴加盐酸过程中,第一阶段,盐酸与NaOH反应生成NaCl,离子总数不变,但溶液体积增大,所以离子浓度降低,导电性减弱;第三阶段,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也下降,导电能力不断减弱,A错误;B. 滴加盐酸过程中,由于溶液体积变大,所以根据物料守恒可知,溶液中c(CO32)+c(HCO3)+c(H2CO3)不断减小,在第三阶段,随着盐酸加入,二氧化碳逸出,使c(CO32)、c(HCO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07讲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精练)-2022年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