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与提分秘籍专题18 力学试验(解析版).docx
《2022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与提分秘籍专题18 力学试验(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与提分秘籍专题18 力学试验(解析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与提分秘籍专题18 力学试验题型一 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典例分析】(1)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把游标卡尺,它们的游标尺分别为9 mm长10等分、19 mm长20等分、49 mm长50等分,它们的读数依次为_ mm、_ mm、_ mm.(2)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是_ mm.【参考答案】:(1)17.223.3510.38(2)2.150【名师解析】:(1)甲图读数:整毫米数是17 mm,不足1毫米数是2×0.1 mm0.2 mm,最后读数是17 mm0.2 mm17.2 mm;乙图读数:整毫米数是23 mm,
2、不足1毫米数是7×0.05 mm0.35 mm,最后读数是23 mm0.35 mm23.35 mm;丙图读数:整毫米数是10 mm,不足1毫米数是19×0.02 mm0.38 mm,最后读数是10 mm0.38 mm10.38 mm.(2)固定刻度示数为2.0 mm,不足半毫米的从可动刻度上读,其示数为15.0×0.01 mm,最后的读数是2.0 mm15.0×0.01 mm2.150 mm.【提分秘籍】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测量值固定刻度整毫米数半毫米数可动刻度读数(含估读)×0.01 mm.特别提醒:螺旋测微器的使用要注意两点:(1)半毫米刻
3、度线;(2)估读,末位估读的“0”不要漏掉. 2游标卡尺的读数游标尺/ mm精确/mm测量结果(游标尺上第n个刻线与主尺上的某刻度线正对时)/mm刻度格数刻度总长度每小格与1毫米差1090.10.1主尺上读的毫米数0.1n20190.050.05主尺上读的毫米数0.05n50490.020.02主尺上读的毫米数0.02n3.时间类测量仪器的读数(1)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所有电源频率为50 Hz,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一般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时间间隔为t0.02×5 s0.1 s.(2)频闪照相机:用等时间间隔获取图象信息的方法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记录下来,时间间
4、隔t(f为频闪照相机的频率)(3)光电计时器:记录遮光时间,时间间隔t(d为遮光板宽度,v为平均速度)【突破训练】某同学测定一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该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_ cm和_ mm.【答案】:60.084.20【解析】:直尺的最小刻度为0.1 cm,因此读数应为60.08 cm,游标卡尺是50分度,精确到0.02 mm,因此读数为4.20 mm.题型二 “纸带类”问题【典例分析】(2020·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三期末)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1)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交流电源、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器材中,必
5、须使用的还有_(选填器材前的字母)A大小合适的铁质重锤B体积较大的木质重锤C刻度尺 D游标卡尺E秒表(2)如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三个连续打出的点A、B、C,测得它们到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hA、hB、hC.重锤质量用m表示,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从打下O点到打下B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_,动能的增加量Ek_.(3)在实验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_A释放重锤前,只要使纸带保持竖直B做实验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重锤C为测量打点计时器打下某点时重锤的速度v,可测量该点到O点的距离h,再根据公式v 计算,其中g应取当地的
6、重力加速度D用刻度尺测量某点到O点的距离h,利用公式mgh计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其中g应取当地的重力加速度(4)某同学在纸带上选取计数点后,测量它们到起始点O的距离h,并计算出打相应计数点时重锤的速度v,通过描绘v2h图象去研究机械能是否守恒若实验中重锤所受阻力可忽略,从理论上分析,合理的v2h图象是图中的哪一个_【参考答案】:(1)AC(2)mghB(3)BD(4)A【名师解析】:(1)为了减小阻力的影响,选择质量较大、体积较小的重锤,故A正确,B错误;在该实验中需要测量点迹间的距离,需要刻度尺,不需要游标卡尺,故C正确,D错误;打点计时器可以记录时间,不需要秒表,故
7、E错误故选AC(2)从打下O点到打下B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mghB,B点的速度为vB,则增加的动能为Ekmv.(3)释放重锤前应使纸带保持竖直且重锤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故A错误;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故B正确;为测量打点计时器打下某点时重锤的速度v,可以根据纸带上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求出,故C错误;用刻度尺测量某点到起始点O点的距离h,利用公式mgh计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其中g应取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故D正确(4)若机械能守恒,有mghmv2,则v22gh,可知v2h图线为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故选A【提分秘籍】1纸带的四大应用(1)判断物体
8、运动性质若x0,则可判定物体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若x不为零且为定值,则可判定物体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由纸带确定时间(3)求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打n点时的速度vn.(4)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如图所示,有连续的偶数段数据a.2两个关键点(1)区分计时点和计数点:计时点是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计数点是指测量和计算时在纸带上所选取的点要注意“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与“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取点方法是一样的(2)涉及打点计时器的实验均是先接通电源,打点稳定后,再释放纸带【突破训练】1.(2019·全国卷)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
9、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探究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在A、B、C、D、E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_点在打出C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_m/s(保留3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A0.2330.75【解析】:因为速度是加速的,时间是相等的,所以相邻两点间距离是逐渐增大的,所以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A点;速度vC m/s0.233 m/s.加速度a m/s20.75 m/s2.2(2019·全国卷)如图(a),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
10、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所用器材有: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 Hz的交流电源、纸带等回答下列问题:(1)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_(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重力加速度g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a表示)(2)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使30°.接通电源,开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铁块从静止开始沿木板滑下多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b)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重力加速度为9.80 m/s2,可以计算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结果保留2位小数)【答案】:(1)(2)0.35【解析】:(1)根据牛顿定律mgs
11、in mgcos ma,得.(2)a m/s21.97 m/s2,0.35.题型三 “橡皮条、弹簧类”实验【典例分析】(2020·四川雅安中学开学考试)两个实验小组做了如下两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一个实验小组利用图甲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A在测量同一组数据F1、F2和合力F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不能变化B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拉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下CF1、F2和合力F的大小都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D为减小测量误差,F1、F2间夹角应为90°(2)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_N.(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12、_A理想实验法 B控制变量法C等效替代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另一个实验小组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丙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1)本实验中,采取下列哪些方法和步骤可以减小实验误差_A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尽量小些B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适当大些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短一些D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2)本实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但若将细绳也换成橡皮条,则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答:_(选填“变化”或“不变化”)(3)为了完成实验,在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成一定角度
13、拉橡皮条时,必须记录的有_A两细绳的方向 B橡皮条的原长C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结点O的位置(4)若保持结点O的位置及OB绳方向不变,而将OC顺时针缓慢转动一小角度,其他操作均正确,则_A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不变B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一直减小C弹簧测力计乙的示数可能增大D弹簧测力计乙的示数一定先减小后增大【参考答案】 .(1)AC(2)4.00(3)C.(1)BD(2)不变化 (3)ACD(4)BC【名师解析】 .(1)要保证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效果相同,橡皮条要沿相同方向且伸长量相同,则O点的位置应固定,选项A正确;本实验是在水平面作力的图示,为了减小误差,弹簧测力计必须保
14、持与木板平行,橡皮条及挂钩码的细绳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拉力方向不一定要竖直向下,选项B错误;在测量的过程中F1、F2和合力F的大小都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否则误差比较大,选项C正确;本实验只要使两次效果相同就行,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没有限制,并非一定要夹角为90°不变,选项D错误(2)由题图乙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示可知,拉力F的大小为4.00 N.(3)本实验中,合力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分力产生的效果是相同的,所以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选项C正确.(1)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两个分力的夹角太小将会导致合力过大,使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拉力可能会超过弹簧
15、测力计的量程,故夹角不能太小或太大,适当即可,选项A错误;为了减小读数误差,应让两力适当大些,选项B正确;为了准确记下拉力的方向,采用两点描线时两点距离应尽量大一些,故细绳应长些,选项C错误;作图时是在白纸中作图,作出的是水平力的图示,为了减小因摩擦造成的误差,故应使各力尽量与木板面平行,以及读弹簧测力计示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选项D正确(2)由于O点的作用效果相同,拉力与绳子的性质无关,故将细绳换成橡皮条,不会影响实验结果(3)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要根据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两个拉力的大小和方向作出平行四边形求出其合力大小,然后与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的拉力大小进行
16、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故需要记录的是两弹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结点的位置,选项A、C、D正确,B错误(4)对结点O进行受力分析,受到两条细绳的拉力和橡皮条的拉力,保持结点O的位置及OB绳方向不变,其中橡皮条长度不变,其拉力大小不变,即合力不变,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一直减小,但弹簧测力计乙的示数可能增大,也有可能减小,要根据夹角的大小进行判断,选项A、D错误,B、C正确【提分秘籍】1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1)实验原理要测出每次悬挂重物的重力大小G和弹簧伸长的长度x,建立Gx坐标系,描点作图探究(2)操作关键实验中不能挂过多的钩码,使弹簧超过弹性限度;作图象时,不要连成“折线
17、”,而应尽量让坐标点落在直线上或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原理使一个力的作用效果跟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2)操作关键每次拉伸结点位置O必须保持不变;记下每次各力的大小和方向;画力的图示时应选择适当的标度【突破训练】1.某学生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下端挂钩码,每增加一只钩码均记下对应的弹簧伸长的长度x,数据记录如表所示.钩码个数01234567弹力F/N01.02.03.04.05.06.07.0弹簧伸长的长度x/cm02.003.986.027.979.9511.8014.00(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甲中作出F
18、;x图线(2)根据Fx图线可以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 N/m;(3)估测弹簧弹力为5 N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_ J;(4)一位同学做此实验时得到如图乙所示的Fx图线,说明此同学可能出现了哪种错误?_.【答案】:(1)见解析图(2)50(3)0.25(4)已超出了弹簧的弹性限度【解析】:(1)根据描点法可得出对应的Fx图象,如图所示(2)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图象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则可知k N/m50 N/m.(3)根据图象的性质以及WFx可知,图象与横坐标围成的面积表示弹力所做的功,根据功能关系可知,弹力做的功等于弹簧的弹性势能,故Ep×5×
19、0.099 5 J0.25 J.(4)由图可知,当力达到某一值时,图象发生了弯曲,说明此时已超出了弹簧的弹性限度2.某同学在“探究弹簧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图中弹簧OC的劲度系数为500 N/m.如图甲所示,用弹簧OC和弹簧秤a、b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在保持弹簧伸长1.00 cm不变的条件下,(1)弹簧秤a、b间夹角为90°,弹簧秤a的读数是_N(图乙中所示),则弹簧秤b的读数可能为_ N.(2)若弹簧秤a、b间夹角大于90°,保持弹簧秤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减小弹簧秤b与弹簧OC的夹角,则弹簧秤a的读数_、弹簧秤b的读数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 【答案】:(1)3.00(3.003.02均可)4.00(3.094.01均可)(2)变大变大【解析】:(1)由图可知弹簧秤a的读数是Fa3.00 N;因合力为Fkx500×0.01 N5.00 N,又弹簧秤a、b间夹角为90°,则弹簧秤b的读数为Fb4.00 N.(2)若弹簧秤a、b间夹角大于90°,保持弹簧秤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减小弹簧秤b与弹簧OC的夹角,如图所示,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弹簧秤a的读数变大,弹簧秤b的读数变大题型四 碰撞类实验【典例分析】(2020·广西南宁模拟)用如图的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1)下列操作
21、或说法正确的是_A将斜槽末端调成水平B在斜槽上涂润滑油可以减少实验误差C使入射球A每次都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D从P点附近多个落点中选取最清晰的一个点作为P的标记(2)实验中小球的质量m1>m2,若其表达式满足_,则可验证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选择以下物理量表示m1、m2、水平槽到地面距离H、OP、OM、ON)【参考答案】:(1)AC(2)m1·OMm1·OPm2·ON【名师解析】:(1)为了使小球做平抛运动,斜槽的末端需调成水平,故A正确;小球每次从斜槽的同一位置滚下,不需要减小摩擦,故不需要涂润滑油,故B错误;为了让入射球每次到达碰撞位置的速度相同,应让小球
22、每次从同一位置开始下滑,故C正确;通过多次实验确定小球所落的平均位置,不是找最清晰的位置,故D错误(2)因为平抛运动的时间相等,则水平位移可以代表速度,OM是A球不与B球碰撞时平抛运动的位移,该位移可以代表A球碰撞前的速度,OP是A球碰撞后平抛运动的位移,该位移可以代表碰撞后A球的速度,ON是碰撞后B球的水平位移,该位移可以代表碰撞后B球的速度,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m1·OMm1·OPm2·ON,说明两球碰撞遵守动量守恒定律【提分秘籍】本考点实验是指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此实验可利用不同的方案验证,具体如下: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滑块速度的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与提分秘籍专题18力学试验(解析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