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解析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7讲 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讲 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解析版).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9讲 控制变量法(解析版)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江苏省特级教师 学科网特约金牌名师 戴儒京一、什么是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 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和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或者说“验证牛顿定律”实验是典型的“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一)牛顿第二定律实验1实验装置图1为俯视图,图2为侧视图。2实验过程(1)加速度跟力的关系(控制变量质量不变)使用两个相
2、同的小车,满足m1=m2;在连小车前的绳端分别挂一个钩码和两个钩码,使F1=2F2将二小车拉至同一起点处,记下位置放手后经一段时间使二小车同时停止,满足时间t相同改变F重复实验,读出二小车的位移,填入表1:表1根据,在相等的情况下,与成正比。从表1可得:比较可得,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aF(2)加速度跟质量的关系(控制变量力不变)将小车1上加0.2kg砝码,使m1=2m2;二小车前面绳端都挂一个钩码,使F1=F2将二小车拉至同一起点处放开经一段时间使其同时停止,读出各小车位移记入表2:表23定律导出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关(2)上式可写为等式F=kma,式中
3、k为比例常数如果公式中的物理量选择合适的单位,就可以使k=1,则公式更为简单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牛顿这个单位就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来定义的:使质量是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的力为1N,即1N=1kg·m/s2可见,如果都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就可以使k=1,那么公式则简化为F=ma,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公式(3)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牛顿第二定律也是正确的,不过这时F代表的是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牛顿第二定律更一般的表述是: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数学公式是:F合=ma3系统误差分析: 用公式法分析
4、误差在实验中,小车(质量为)受的拉力实际上不等于钩码的重力(),设为,则有,解得从结果可以看出,小车受的拉力实际上小于钩码的重力(),而钩码的重力()是产生小车和钩码二者的加速度的力,而不是产生小车的加速度的力。根据公式,得相对误差为,也就是说,小车质量比钩码质量大得越多,相对误差越小,即实验条件是:只有当>>时,才能认为小车受力等于钩码的重力。题1.“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
5、车的加速度a=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如下表: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N)0.1960.3920.5880.7840.980加速度a(m·s-2)0.691.181.662.182.70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a-F的关系图像.(3)根据提供的试验数据作出的-F图线不通过原点,请说明主要原因。【答案】 (1) 0.16 (0.15也算对) (2)(见下图)(3)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题2.如题(a)图,质量为的滑块放在
6、气垫导轨上,为位移传感器,它能将滑块到传感器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上,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滑块的位移时间(s-t)图象和速率时间(v-t)图象。整个装置置于高度可调节的斜面上,斜面的长度为了l、高度为h。(取重力加速度g=9.8m/s2,结果可保留一位有效数字)()现给滑块一沿气垫导轨向上的初速度,的v-t图线如题(b)图所示。从图线可得滑块下滑时的加速度a= m/s2 ,摩擦力对滑块运动的影响 。(填“明显,不可忽略”或“不明显,可忽略”)学科/网()此装置还可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通过改变 ,可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关系;实验时通过改变 ,可验证力一定时,加速度
7、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将气垫导轨换成滑板,滑块换成滑块,给滑块一沿滑板向上的初速度,的s-t图线如题(c)图。图线不对称是由于造成的,通过图线可求得滑板的倾角(用反三角函数表示),滑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答案与解析】(1)下滑时,加速度为;上滑时,加速度为6 摩擦力对滑块A运动的影响不明显,可忽略。(2) 改变斜面高度h, 则改变斜面的倾角,则改变产生加速度的力(),可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关系;改变滑块A的质量M及斜面的高度h,且使Mh不变,因为,使Mh不变,则F不变,可验证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解得 (0.20.4都对)。题3 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a)中的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7讲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解析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