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2届高考二轮精品专题九 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 教师版高中化学.docx
《(新高考)2022届高考二轮精品专题九 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 教师版高中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2022届高考二轮精品专题九 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 教师版高中化学.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2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3了解溶液pH的定义及测定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4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5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理解溶度积的定义,能进行相关计算。客观题(1)以拼盘式选择题考查电解质溶液基本知识的辨析。(2)以图像题考查强弱电解质的判断、微粒浓度的比较、溶度积常数的应用。(3)与化工生产流程相结合以客观题形式呈现,考查盐类水解、溶解平衡知识的应用。主观题(1)强弱电解质、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理论的分析判断。(2)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
2、的影响规律及应用。(3)电离常数、水解常数、溶度积常数的表达式及应用。一、溶液中的“三大平衡”及影响因素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是溶液中的三大平衡。这三种平衡都遵循勒夏特列原理当只改变体系的一个条件时,平衡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1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的比较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水解平衡(如CH3COONa溶液)CH3COO+H2OCH3COOH+OH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研究对象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盐溶液(包括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弱酸弱碱盐)难溶电解质(如难溶的酸、碱、盐等)影响因素
3、升高温度促进电离,离子浓度增大,Ka增大促进水解,Kh增大Ksp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加水稀释促进电离,离子浓度(除OH外)减小,Ka不变促进水解,离子浓度(除H+外)减小,Kh不变促进溶解,Ksp不变加入相应离子加入CH3COONa固体或盐酸,抑制电离,Ka不变加入CH3COOH或NaOH,抑制水解,Kh不变加入AgNO3溶液或NaCl溶液抑制溶解,Ksp不变加入反应离子加入NaOH,促进电离,Ka不变加入盐酸,促进水解,Kh不变加入氨水,促进溶解,Ksp不变2“电离平衡”分析判断中的常见误区(1)误认为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一定增大。如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向电离方向
4、移动,但醋酸的电离程度减小。(2)误认为弱电解质在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浓度都减小。如氨水加水稀释时,c(H+)增大。(3)误认为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3mol·L1的溶液一定呈碱性。如25,0.1mol·L1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都为1.0×1013mol·L1。(4)弱电解质溶液在加水稀释的过程中,判断某些微粒浓度的关系式是否发生变化时,首先要考虑该关系式是否是电离常数、离子积常数或者是它们的变形。二、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判断1理解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等于
5、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根据电荷守恒可准确、快速地解决电解质溶液中许多复杂的离子浓度问题。(2)物料守恒:物质发生变化前后,有关元素的存在形式不同,但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数目在变化前后保持不变,根据物料守恒可准确、快速地解决电解质溶液中复杂离子、分子、物质的量浓度或物质的量的关系。(3)质子守恒:在电离或水解过程中,会发生质子(H+)转移,但质子转移过程中其数量保持不变。将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式和物料守恒式相联立,通过代数运算消去其中未参与平衡移动的离子,即可推出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式。2三个守恒的综合应用应用三种守恒关系解决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时,要清楚电解质溶液中微粒存在的变化(水解或电离),抓住
6、守恒的实质,将由守恒所得的关系结合起来使用。综合运用三种守恒关系,理清一条思路,掌握分析方法。如图所示:三、结合图像判断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变化结合图像分析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判断离子浓度的关系是全国卷考查的重点,常考图像类型总结如下:1一强一弱溶液的稀释图像(1)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醋酸的pH大加水稀释到相同的pH,盐酸加入的水多(2)相同体积、相同pH值的盐酸、醋酸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盐酸的pH大加水稀释到相同的pH,醋酸加入的水多(3)pH与稀释倍数的线性关系(1)HY为强酸、HX为弱酸(2)a、b两点的溶液中:c(X)c(Y)(3)水的电离程度:dc
7、ab(1)MOH为强碱、ROH为弱碱(2)c(ROH)c(MOH)(3)水的电离程度:ab2Kw和Ksp曲线(1)双曲线型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H+)与c(OH)的变化曲线常温下,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Ksp9×106(1)A、C、B三点均为中性,温度依次升高,Kw依次增大(2)D点为酸性溶液,E点为碱性溶液,Kw1×1014(3)AB直线的左上方均为碱性溶液,任意一点:c(H+)c(OH)(1)a、c点在曲线上,ac的变化为增大c(SO),如加入Na2SO4固体,但Ksp不变(2)b点在曲线的上方,QcKsp,将会有沉淀生成(3)d点在曲线的下方,QcKsp,
8、则为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CaSO4(2)直线型(pMpR曲线)pM为阳离子浓度的负对数,pR为阴离子浓度的负对数直线AB上的点:c(M2+)c(R2);溶度积:CaSO4CaCO3MnCO3;X点对CaSO4要析出沉淀,对CaCO3是不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CaCO3;Y点:c(SO)c(Ca2+),二者的浓度积等105;Z点:c(CO)c(Mn2+),二者的浓度积等1010.6。3酸碱中和滴定氢氧化钠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醋酸的滴定曲线盐酸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氨水的滴定曲线曲线起点不同:强碱滴定强酸、弱酸的曲线,强酸起点低;强酸滴定强碱、弱碱的曲线,强碱起点高突跃点变化范围不同:
9、强碱与强酸反应(强酸与强碱反应)的突跃点变化范围大于强碱与弱酸反应(强酸与弱碱反应)室温下pH7不一定是终点:强碱与强酸反应时,终点是pH7;强碱与弱酸(强酸与弱碱)反应时,终点不是pH7(强碱与弱酸反应终点是pH7,强酸与弱碱反应终点是pH7) 1(双选)常温下,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亚磷酸(H3PO3),反应中只能生成Na2HPO3和NaH2PO3两种盐,含磷各微粒的分布分数X(平衡时某微粒的浓度占各微粒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OHpOH=-lgc(O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a代表X(HPO)BpOH=7时,c(Na+)=c(H2PO)+2c(HPO)CH2PO的电离
10、平衡常数Ka=1×107.3mol·L1D等浓度Na2HPO3和NaH2PO3混合溶液:c(Na+)>c(HPO)>c(H2PO)>c(OH)>c(H+)【答案】AB【解析】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亚磷酸,NaOH过量,反应生成Na2HPO3,HPO浓度增加,所以曲线a代表X(HPO);继续滴加亚磷酸,Na2HPO3浓度降低,Na2HPO3升高,所以曲线b代表X(H2PO),曲线c代表X(H3PO3)。A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亚磷酸,NaOH过量,反应生成Na2HPO3,HPO浓度增加,所以曲线a代表X(HPO),故A正确;BpOH=7时,c(H+
11、)=c(OH),溶液中存在Na2HPO3和NaH2PO3两种溶质,根据电荷守恒,其中c(H+)=c(OH),即c(Na+)=c(H2PO)+2c(HPO),故B正确;CH2PO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2POHPO+H+,平衡常数Ka=,pOH=7.3时,且=mol/L,所以Ka=c(H+)=,故C错误;D等浓度Na2HPO3和NaH2PO3混合溶液中,H2PO既电离又水解,其电离常数Ka>Kh=,以电离为主;HPO只水解,其水解常数Kh=<Ka,以电离为主,故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HPO)>c(H2PO)>c(H+)>c(OH)
12、,故D错误;故选AB。【点评】把pOH换算成pH计算,pOH增大,碱性减弱,是解题的基本前提,依次推出各曲线代表的粒子变化情况。2(双选)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向盛有少量PbI2固体的试管中,加入3mL蒸馏水振荡后静置,待上层液体变澄清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几滴0.1mol·L1 KI液中有黄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中存在Pb2+B用盛有盐酸和醋酸的烧杯分别做导电性实验,盛有醋酸的烧杯所连灯泡亮度较暗醋酸是弱电解质C向盛有0.01mol·L1的CH3COONa溶液的小试管中滴加一滴酚酞溶液,将小试管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溶液红色变深CH3CO
13、O+H2OCH3COOH+OH是吸热反应D向盛有2ml 0.1mol·L1 Na2S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滴Zn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适量0.1mol·L1 CuSO4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Ksp(ZnS)Ksp(CuS)【答案】AC【解析】A上层清液中滴加KI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表明生成PbI2,则上层清液中含有Pb2+,A正确;B用盐酸和醋酸做导电性实验,虽然盛有醋酸的烧杯所连灯泡亮度较暗,但二者的浓度关系未知,不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B不正确;CCH3COONa溶液中滴加酚酞后溶液变红色,表明溶液显碱性,加热溶液,红色加深,表明c(OH)增大,CH3COO的水
14、解平衡正向移动,从而得出CH3COO的水解是吸热反应,C正确;DNa2S溶液中滴加几滴ZnSO4溶液,产生ZnS白色沉淀,再加入CuSO4溶液,又生成黑色CuS沉淀,因为溶液中加入ZnSO4后S2有剩余,所以并不能说明ZnS转化为CuS,也就不能得出Ksp(ZnS)Ksp(CuS)的结论,D不正确;故选AC。3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保存氯化亚铁溶液时,在溶液中放少量铁粉,以防止Fe2+水解B将Ca(ClO)2、Na2SO3、FeCl3溶液蒸干均得不到原溶质C室温下,向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显碱性的物质,CH3COOH的电离程度一定增大DNaCl溶
15、液和CH3COONH4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答案】B【解析】A保存氯化亚铁溶液时,在溶液中放少量铁粉,以防止Fe2+被氧化为Fe3+,故A错误;BCa(ClO)2在水中发生水解:Ca(ClO)2+2H2OCa(OH)2+2HClO,HClO不稳定,受热分解:2HClO2HCl+O2,生成的HCl会和Ca(OH)2反应生成CaCl2和H2O,故加热蒸干Ca(ClO)2溶液得到的固体是CaCl2;加热Na2SO3溶液的过程中,发生反应2Na2SO3+O2=2Na2SO4,蒸干会得到Na2SO4固体;加热FeCl3溶液,FeCl3发生水解反应:FeCl3+3H2OFe(OH)3+3
16、HCl,HCl挥发,加热蒸干得到Fe(OH)3固体,故B正确;C水溶液显碱性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强碱弱酸盐CH3COONa,其水溶液显碱性,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CH3COO浓度增大,会抑制CH3COOH的电离,CH3COOH的电离程度减小,故C错误;DCH3COONH4是能够发生双水解的盐,CH3COO、NH的水解均会促进水的电离,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较大,但溶液中的H+浓度与OH浓度相等,溶液呈中性,故D错误;答案选B。4已知:硫酸银(Ag2SO4)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银,且硫酸银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时,硫酸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7、) AT时,b点溶液中无硫酸银固体Ba点溶液若降低温度,则a点可沿虚线移动到c点C向a点的悬浊液中加入NaCl固体,溶液组成可能会由a向d方向移动D根据曲线可知:T下,a、b、c、d四个点中,d点的Ksp(Ag2SO4)最大【答案】C【解析】曲线上的点为Ag2SO4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未形成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点为过饱和溶液,能够形成Ag2SO4沉淀。根据a点离子浓度可计算该温度下物质的溶度积常数,Ksp(Ag2SO4)=c2(Ag+)·c(SO)=(1.5×102)2×(1.5×102)=3.375×106。Ab点在曲线上方,为过饱和溶液,
18、溶液中c2(Ag+)·c(SO)Ksp(Ag2SO4),因此存在硫酸银固体,A错误;B溶液中Ag2SO4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2SO4(s)2Ag+(aq)+SO(aq),在a点时c(Ag+)=c(SO),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析出Ag2SO4固体,此时溶液中c(Ag+)、c(SO)不再相等,因此无法实现由a点向c点的移动,B错误;C溶液中Ag2SO4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2SO4(s)2Ag+(aq)+SO(aq),在a点时向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加入的Cl与溶液中的Ag+反应产生AgCl沉淀,使c(Ag+)减小,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c(SO)增大,但由于温度不变,所以Ksp
19、(Ag2SO4)不变,溶液组成会由a点向d点方向移动,C正确;DAg2SO4的溶度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其它外界条件无关,无论溶液是否饱和,其溶度积常数不变,所以在T下,a、b、c、d四个点的Ksp(Ag2SO4)相同,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5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可氧化H2O2:。可利用该反应测定H2O2样品纯度(样品中不含其它还原性离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高锰酸钾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中B打开酸式滴定管的活塞,迅速放液以赶出气泡C滴定过程中,眼睛要时刻注意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D滴定中盛放H2O2的锥形瓶内壁有水,所测定的H2O2纯度变小【答案】D【解析】A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
20、会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胶管,因此应该装入酸式滴定管中,A正确;B如果滴定管尖嘴有气泡,需要赶走气泡,使尖嘴充满液体,所以就应打开酸式滴定管的活塞,迅速放液以赶出气泡,B正确;C滴定过程中,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使溶液混合均匀,眼睛要时刻注意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C正确;D滴定中盛放H2O2的锥形瓶内壁有水,由于不影响H2O2的物质的量,因此不影响标准溶液的消耗,对所测定的H2O2纯度无影响,其纯度测定值不变,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 125时,对于浓度均为0.1mol/L的三种溶液:醋酸、氢氧化钠、醋酸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CH3COO):B水电离出的c(H+):
21、C25时,和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D25时,和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答案】C【解析】A醋酸是弱酸,主要以电解质分子存在,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很小,而醋酸钠是盐,属于强电解质,完全电离产生离子,因此等浓度的、溶液中c(CH3COO):,A正确;B是醋酸,酸电离产生H+会抑制水的电离;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碱电离产生OH也会抑制水的电离,由于电离产生的OH大于产生的H+的浓度,因此水电离程度:;醋酸钠,该盐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水解会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因此其中水的电离程度比酸或碱都大,故中水电离程度最大。则三种溶液中水电离程度:。水电离程度越大,水电离产生的H+的浓度就越大,故三
22、种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B正确;C25时,和等体积混合后,二者恰好反应产生CH3COONa,该盐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c(OH)c(H+);CH3COO水解消耗,则溶液中c(Na+)c(CH3COO);盐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大于水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故c(CH3COO)c(OH),因此该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CH3COO)c(OH)c(H+),C错误;D和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为CH3COOH与CH3COONa等物质的量的比混合溶液,根据物料守恒可得(i)c(CH3COO)+c(CH3COOH)=2c(Na+);根据电荷守恒,可得(ii)c(Na+)+c(H
23、+)=c(CH3COO)+c(OH),将(i)+(ii)×2,整理可得:c(CH3COOH)+2c(H+)=c(CH3COO)+2c(OH),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C。2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加到亚硒酸(H2SeO3)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N表示pH与B图中a点对应溶液中:c(Na+)>c()+2c()CKa1(H2SeO3)与Ka2(H2SeO3)之比为103DNaHSeO3溶液中:c()>c()>c(H2SeO3)【答案】D【解析】=,=,则pH相同时,=>=,根据图象可知,曲线M表示pH与的关系,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考)2022届高考二轮精品专题九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教师版高中化学
限制150内